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黄山奇松》课文教案

日期:2022-06-15

这是《黄山奇松》课文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黄山的美景,领略黄山的奇松。

  2、出示课题——《黄山奇松》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习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 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当堂检测

  说说《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具体写了哪几棵名松,用自己的话说说看他们的形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