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牧童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21

这是《牧童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一课时:《剪羊毛》、《孤独的牧羊人》

  第二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牧童短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剪羊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幸福快乐的生活。

  2、 通过对比聆听x. x 和 x x 让学生感受附点音符在歌曲中表现了工人们动作的熟练和轻捷。

  3、 在演唱和欣赏的教学中,让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难点:

  1、2/4 x x. x ∣ x x x x∣x x. x ∣x o‖

  2、歌曲的结束句

  教材分析:1、《剪羊毛》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歌曲为2/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2、《孤独的牧羊人》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 导入

  二、 歌曲教学

  三、 欣赏教学

  四、小结

  儿歌游戏

  初听

  节奏练习

  教唱歌曲

  《孤独的牧羊人》

  1、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我家来,呜呜,轰隆轰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今天咱们一起看来到牧民们的家——澳大利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牧场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2、初听《剪羊毛》

  思考:牧场上的人们在干吗?

  板书《剪羊毛》

  3、师:为什么要剪羊毛?你能模仿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吗?

  4、老师用两种方法模仿,你觉得第几个动作更熟练、轻捷。

  板书:

  2/4 x x. x ∣ x x x x∣x x. x ∣x o‖

  强调有附点的地方音的时值长一些,师生一起练习

  5、复听范唱

  思考:歌曲有几段歌词?

  6、再次复听

  思考:歌曲的情绪与速度如何?

  7、用la模唱歌曲2次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8、默唱歌曲

  9、轻声唱歌曲

  10、生清唱,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强调咬字、一字多音,歌曲的结束句

  11、老师对比演唱去掉和还原附点的唱法,学生进行比较

  12、歌曲情感处理

  A段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工人们快乐劳动的情景

  B段赞美羊毛时应该抒情,结束句要欢快些,表明工人们乐观爽朗的性格,只有努力劳动,幸福的生活一定就会来到

  1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4、有谁听过《 do re mi 》

  这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今天我们来聆听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

  15、初听并思考:音乐情绪如何?"来咿噢嘟"是谁的歌声?

  16、简介电影剧情

  17、学生听音乐自由表演

  18、你有什么收获?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注歌曲的内容

  感受附点音符在歌曲中作用

  熟悉歌曲的旋律

  感受速度、情绪

  学唱旋律

  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

  感受音乐情绪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