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五年级下册《牧童》教案

日期:2022-06-22

这是五年级下册《牧童》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情分析

  五2班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较弱,有少数语数成绩不平衡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地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同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地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上课前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齐读。

  2、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便是多彩的童年生活。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牧”字,学生仿写,指导评价。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读完课题,想不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22页,自由朗读古诗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名2-3个学生读诗,指导评价。

  4、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读,全班齐读。

  5、真棒,声音很响亮。不过,诗歌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感,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对吗?

  6、下面,请同学们用笔在古诗上划出停顿来,可以边读边画。

  7、指名说一说,再读一读。(2-3名)

  三、品读诗句

  1、(师配乐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下呢!行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其他人补充。(教师板书画面)

  3、老师的画都根据诗意画了吗?

  4、再读读诗歌,找出理由来。

  5、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草应该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六七里),你可以换个词说说草的广阔吗?(无边无际)在这里,六七里是虚指,除了广阔,草还长得怎么样?(“铺”字体会到草的茂盛)

  6、补充板书。

  7、这么广阔、茂密的草原,同学们都体会出来了,那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8、齐读这一句。

  9、在这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10、牧童就在这无边无际的草地上,晚风吹拂着,一边玩,一边吹着笛子,那他的笛声会是怎样的?

  11、指名回答。

  12、晚风似乎也感受到了牧童的笛声,想和他做游戏呢,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来。这风大的时候,笛声怎么样?风小的时候,笛声怎么样?所以,“弄”这个动词让我们感受到笛声在晚风吹拂下,时而大,时而小;时而远,时而近。

  13、课时牧童是一边玩一边吹着笛子的,那你想想,这笛声还有可能是怎样的?(体会三四声)也许吹着吹着,就去抓蛐蛐去了,这样边吹边玩,牧童的笛声可能会是断断续续的。三四声在这里还是虚指,上一句也有虚指,能否调换?

  14、牧童就是这样,一边吹一边玩,可调皮了,笛声也在他的吹奏下变换着节奏。谁来读读这句?

  15、读到这一句,我想前两句美妙的画面已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了,下面请同桌互相来说一说前两句的画面。

  16、带着理解,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17、今天,同学们表现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读诗句、想画面、品诗眼的方法理解了前两句,下面我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句。

  18、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9、牧童会用怎样的姿势休息呢?想怎么卧就怎么卧。

  20、牧童就是这样随心所欲的卧在草地上,在月光下,他会想些什么?他也许什么也没想,就这样睡着了。他的生活可真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能把他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21、带上这种感受,你一定能把全诗都读好,配上美美的音乐,指名读,齐读。

  22、是啊,如此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是诗人所看到的牧童,可是诗人自己却生活在乱世当中,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为了逃避战火,他不得不四处逃散,当他看到这样一个牧童,他会怎样想呢?

  四、拓展延伸

  1、其实,这样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有很多,你有印象吗?展示两首。

  2、小练笔:将《牧童》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牧童

  读诗句

  想画面

  品诗眼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教学反思

  诗在画中游

  ——《牧童》教学反思

  克拉玛依市第十四小学 丁娟

  《牧童》是一幅图。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课堂伊始,我以单元导读开头,将同学们带入了第二单元的学习之中。进而通过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牧”字,并做以指导与评价。轻松自在的书写中师生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使用过多的课件,只是紧紧围绕读诗句、想画面、品诗眼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教学。我先让学生读通读顺古诗,学生普遍出现前后鼻韵母音节不分,翘平舌音节不分的情况。通过教师带读,同桌互读纠正,学生能流利、正确朗读了。接着由读到悟,在整个理解诗意,悟其情感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铺”字体会草的翠色欲流、生机勃勃,就像软软的毯子和草场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有的同学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和牧童顽皮与可爱;有的同学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无忧无虑、充满野趣的牧童生活,还有的学生的脑海里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身处情境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在闭目想象环节之后,几个学生以不同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牧童晚归休憩图。此时学生眼中是鲜活的古代儿童的生活而不是诗句。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有的说牧童在欣赏大自然演奏的乐曲,有的说他在跟天上的星星聊天,学生的脑海里有无穷无尽的新奇想法。在想象中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自由自在,野外生活的美妙、惬意。然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本节课的课后有一个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把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是时间比较短,学生未完成,没时间展示,这一点有些遗憾。

  整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是比较有实效的常态课。但我还是觉得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少了。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学生课外收集了很多描写儿童的诗歌,由于课堂展示时间有限,课下该如何指导学生交流欣赏积累。再次,我已经是有五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了,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今后需要继续学习进步!

  在教授古诗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唯有踏踏实实组织教学,才有取得进步的一刻,愿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快乐的畅游在古诗的海洋中!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