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地球的自转》教案反思

日期:2022-06-23

这是《地球的自转》教案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本节内容有: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昼夜交替等。这是继上学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后,又一次接触地理知识。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课标大大降低了难度,而且有很大的直观性。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学生早已具备的知识,但教材上要求的用橡皮泥或纸做十字向标来了解地球自转,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第二、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并不只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3、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因此教学中利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是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以及教材特点,为了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降低难度,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使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本节内容较抽象,限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如播放地球自转视频,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等,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运动情况,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根本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所以,学法指导可分为:

  ①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学习的动力②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其他方向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六、教学设计的原则

  运用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通过实验及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功能,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化解教学重难点。如:活动一地球的自转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验,直观、感性的体会地球自转的方向;活动三通过视频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明确其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的好处,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用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七、教具准备:地球仪,橡皮泥,火柴杆,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现象的视频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到底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的争论。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你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

  (二)探究新知:

  由讨论得知,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引出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呢?请学生上来表演(再用课件观察地球的自转视频)

  为了更好地感知地球的自转,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

  [活动一]地球自转实验。(小组合作)

  1、利用蜡烛火焰模拟太阳,再利用火柴杆和橡皮泥制作一个十字方向标,再将小红旗插在垂直方向标的平面上。并利用橡皮泥把方向标和小红旗粘在上海附近的经纬线的交叉点上,使方向标分别和经线、纬线方向一致。

  2、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小红旗与蜡烛火焰之间的方位变化以及蜡烛发出的光线相对于小红旗的照射方向。

  [总结]:一天之内,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到自转。

  [过渡]:很多同学都有着同样的一个梦想,象杨利伟一样遨游太空为国争光,在太空中俯看我们的家园——地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太空中不同角度观察地球,地球是怎样转动的?

  [课件观察]:正上方——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顺时针

  [ 过渡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们可以在黄金时间看更多的赛事,而美国纽约的市民要看我们白天开设的项目的现场直播,却要半夜起来,你能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引导学生回答)

  [活动二]: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用作图验证,当太阳照射时,地球的一半地方处于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于暗的半球。

  [ 问 ]:宇宙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只要学生回答出太阳是自身发光,无昼夜现象就可以了)

  [ 追问 ]:地球上的昼夜为什么会交替?(地球的自转)

  [ 问 ]: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介绍,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活动三]:边观看课件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边读课文图“昼半球和夜半球”

  [ 讨论 ]: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与昏线吗?

  (学生介绍)

  [思考讨论]: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至于过分寒冷)

  (三)活动应用

  在地球上找一找,哪个国家位于地球上我国的背面?现在我们在教室里学习,那个国家中人大多数人在干什么?

  (四)巩固小结

  1、假如你是地球,你将如何向天外来宾介绍你自己的自转情况?(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归纳本节主要内容,教师再总结,整理)

  2、作业:课本练习1、2,作业本

  九、板书设计

  第1节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自转

  1、 方向:自西相东

  2、 周期:24小时

  二、昼夜交替(晨昏线)

  [反思]:

  1、地球仪端来端去。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不能端来端去,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方位感。所以在以后有关地球方面的教学是不要将地球仪移动。并且太阳光的方向要一致。我上课时用手托着纸板,结果一方面手不能腾出来,另一方面手又动来动去。实际上有关需要一个参照系的教学都要固定一个物体做参照物。

  2、对于难理解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讲透。对于太阳的方位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就要花较多的教学时间来讲透,特别是要让学生讲,教师要认真听,要听出学生到底是哪里不明白。比如说A点时太阳的方位在东方,为什么是在东方?让学生说一说。因为地球仪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在观察者的右边,所以是东方。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学生最难理解的是B点为什么太阳在正南方。实际上学生说的是上方,其实正午时太阳确实是在上方,但不是正上方,只有当太阳直射时才在正上方。在我们这里太阳正午是向正南方向斜。关健是这个正南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很不理解。这里需要思考的时间比较长,可别着急,一定要等到学生弄懂为止。因为我们是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在我们的南面时,所以在南面,而且是正午时,所以就在正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要在黑板上画图。太阳光是平行光,画一个地球的平面图就可以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