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解读

日期:2022-06-26

这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字:隟= 隙,游—游,溪= 溪,遯= 遁,志→志.

  二、虚词:1 、居是州,恒惴栗:“是”,这(指示代词)。恒,常常、经常。2 、其隙也:那(指示代词)3 、日与其徒上高山:同上。4 、醉则更相枕以卧:又(副)5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凡”,所有、全部(副)。“是”,这,指示代词。5 、因坐法华西亭:因为、由于。6 、莫得遯隐:没有什么,(否定性无定代词)。7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词尾,相当于“然”。“俱”一起,(副)。“莫”,没有什么,无定代词。8 、游于是乎始:句中语气词。

  三、实词:1 、恒惴栗:恐惧不安。2 、施施而行:慢步缓行的样子。3 、漫漫而游: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样子。4 、日与其徒上高山:门徒。5 、意有所极:至、向往。6 、觉而起:睡醒。7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异非常。8 、箕踞而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状,这是古人不讲礼貌或清单自得、无拘无束的一种坐姿。9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袵席”,坐垫、席子。10、不与培塿为类:小土丘。11、心凝形释:散。

  四、词类活用:1 、日与其徒上高山:名→状,每日。2 、入深林,穷回溪:形→动,走完。3 、始指异之:形→意动,认为…奇异。4 、外与天际:名→动,交接、相连。

  五、句: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六、常用字:1 、特:形声字,从牛寺声。(1 )本义:雄性的马。(2 )引申义:突出、特别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单独、单单—仅仅、只不过(副)。

  2 、徒:形声字,从辵土声,(1 )本义:徒步而行。(2 )引申义:步兵—同一学派同一主张的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门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课“日与其徒上高山”—服劳役的人—空、白白地。

  3 、趣:(1 )本义:疾迅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2 )引申义:泛指一切动作行为的疾速、紧迫,即赶快、立即—催促、督促,这种意义写作“促”—归向于某一方面,倾向于某种情况—旨趣、意向、情趣、兴趣,如本课“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 、坐:(1 )古义: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为所坐的位置。此义后来写作“座”(2 )在古代还用作法律术语,指因…犯罪、触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广汉竟坐要斩”(3 )在中古时还用为介词,表示原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