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班教案 > 中班科学教案

嗜络细胞瘤是什么肿瘤,嗜络细胞瘤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

日期:2024-03-08 09:20:3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嗜络细胞瘤是什么肿瘤,嗜络细胞瘤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嗜铬细胞瘤是什么病怎么检查出来

1、B超。方便、易行、价低,但灵敏度不如CT和MRI,不易发现较小的肿瘤。可用作初步筛查、定位的手段。131Ⅰ-间碘苄胺(MIBG)闪烁扫描。

2、检查项目一:肾上腺CT扫描 这是确诊是否患上嗜铬细胞瘤的首选。但在做检查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先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控制高血压,并在扫描过程中随时准备酚妥拉明以备急需。

3、一般往往可以通过CT或者磁共振的平扫发现肾上腺的病灶。最后是定性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的检查去明确。最常用的检查是24小时的尿。可以从24小时尿里面提取儿茶酚胺的水平,去作为是否有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其好发于哪些部位?

1、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可导致血压异常(常表现为高血压)与代谢紊乱症候群。 嗜铬细胞瘤的病因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

2、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的肿瘤。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接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引起发作性高血压伴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疾病。

3、嗜铬细胞瘤少见,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但交感神经系统亦可发生,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交感神经节、嗜铬体等。75%发生在肾上腺,15%在肾上腺外。

4、肾上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引起高血压、多器官功能紊乱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大多数是良性的。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低,多见于青壮年,高发年龄为40~50岁。

5、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早期可治愈。男性多于女性,20~50岁多见。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的肿瘤。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接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引起发作性高血压伴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疾病。

瘤细胞可以是恶性癌——嗜铬母细胞瘤,也可以是良性腺瘤。肾上腺髓质细胞也可呈弥漫性增殖而发生症状,但并不形成嗜铬细胞瘤(Drukker,1957),或只形成结节型增殖或微型腺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细胞内颗粒含儿茶酚胺,无调节性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 2 )嗜铬细胞瘤好发部位:多见于肾上腺,占80 一90 % ,大多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或一侧肾上腺瘤与另一侧肾上腺外瘤并存。

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激发幼儿对身边一次性物品的关注,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初步培养幼儿调查和辩论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教案吧。

《中班科学教案:蝴蝶从哪里来》:中班科学活动蝴蝶从哪里来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探索蝴蝶的演变过程,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中班科学蝴蝶从哪里来教案吧。

《中班科学教案:玩冰》:中班科学活动玩冰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玩冰教案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