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0篇

日期:2021-04-1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0篇

第1篇、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狮王出场前的情景;第二部分狮王大摇大摆出现在小动物们的面前;第三部分是描绘狮王与小动物们共同狂欢的情景。为了让幼儿能深切地感受乐曲,我想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贯穿全曲,利用图谱、语言、动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更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让幼儿通过听、看、说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并在感受的同时体验快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浓厚兴趣。
  2、能安静地倾听、欣赏音乐,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3、喜欢乐曲所表达的形象,愿意在音乐的伴奏下创造性的用各种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营造大森林的环境。PPT课件、音乐磁带。幼儿表演用道具、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跳、走的样子进教室。(播放课件1)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去玩。
  解析: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听音乐来到以森另为背景的环境中,使孩子们有神灵奇景的感受,从而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完整的欣赏乐曲,初步感受旋律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
  (1)引导幼儿安静欣赏音乐,并带着问题去听。
  (2)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后,教师设计提问。
  师:你听了这首曲子之后有什么感受?
  幼儿1:节奏很强 幼儿2:像是大狮子来了
  幼儿3:心里有点害怕 师:你觉得曲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幼儿1:很强壮 幼儿2:很有力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介绍曲子的基本知识,乐曲为进行曲,进行曲具有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音乐特点。
  解析:让幼儿安静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去想象音乐中的故事。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此时教师不能做任何提示,更不能告诉孩子音乐所表达的内涵,避免框住孩子的思维。
  2、幼儿带着初步经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播放课件2)
  欣赏完教师设计提问:你觉得音乐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1:我觉得音乐里有一个狮子大王,它正在和小动物们玩。   
  幼儿2:有一天,小动物们在玩耍,突然来了一只大狮子,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   
  幼儿3:我觉得是大狮子过生日了,小动物们在为狮子大王开音乐会。
  3、教师总结肯定小朋友的表述,出示图谱,请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引导幼儿通过感受创编故事、表演故事、
  (1)、请幼儿结合图谱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受小动物狂欢时突然发现狮子的情景(播放课件3)
  l       结合图谱欣赏第一部分第一遍。介绍图谱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去感受乐曲。
  l       提问:这段音乐你说说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觉得是谁最先发现了狮王?小动物在发现狮王来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并请幼儿尝试为音乐创编故事情节。
  l       欣赏第一部分第二遍。请幼儿对照图谱感受音乐内容和情节,并根绝创编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2)、请幼儿结合图谱大脚印,欣赏第二部分音乐,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特征,并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形象的进行表演。(播放课件4)
  l       讲解图谱欣赏第二部分第一遍。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是在说谁?为什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们又在做什么呢?根绝提问请幼儿在第一部分音乐故事创编的基础上创编第二段音乐故事
  l       欣赏第二部分第二遍,请幼儿对照图谱感受理解音乐。并根绝故事表现音乐。
  (3)、请幼儿结合图谱小脚印和大嘴巴弧线,欣赏第三部分音乐,感受小动物与狮子在一起的情景,鼓励幼儿进行故事创编及表演。(播放课件5)
  l  讲解图谱欣赏第三部分第一遍。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面狮王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并引导幼儿在前两段故事的基础上创编第三段故事。
  l  欣赏第三部分第二遍,请幼儿对照图谱感受理解音乐,并表演音乐故事。
  解析:幼儿通过直观的图谱反复听音乐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这一部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环节。教师通过幼儿的活动能够更充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将音乐分成三段,并形象的将音乐形象用图谱表象出来,以更好的引导幼儿感受和表述音乐形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要首先吃透了解这首曲子,找出音乐欣赏的重点,加以突破。依据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创编故事的形式深入了解欣赏乐曲。
  4、对照图谱完整欣赏乐曲。鼓励幼儿大胆的将故事完整讲述,在讲述过程中尝试用简单形象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中狮子与小动物的形象。(播放课件6)
  5、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师幼共同进行音乐表演。(播放课件7)

  三、结束部分
  教师导语:小动物们,今天的动物音乐会太精彩了,我们到更大的地方继续我们的进行我们的音乐会吧,幼儿随音乐做小动物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金蛇狂舞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龙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众人皆知,又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就会以舞梭龙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深受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经常能看到孩子们模仿着舞龙的动作,乐此不疲。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本乡本土的文化艺术,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环境创设: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难点:
  感知乐曲的结构。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4、教师小结:《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冬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3/4拍节奏,会用连贯、断顿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在对唱游戏中尝试即兴创编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观察冬天的景色、ppt。

  活动过程:
  一、师生节奏问好。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换个方式问好。小耳朵听好了。”(用歌曲的前两句进行问好)“你们也来试试用这样的方式和我问好。”
  2.师:“有谁听出我是唱的几拍子的曲子?”
  3.师:“如果请你用动作表示唱得响,你会用什么动作?唱得轻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膝盖表示强弱规律)“原来三拍子歌曲的节奏是强弱弱”(边说边打节奏)
  4.师:“现在我们来一边拍节奏一边问好,好吗?”“小朋友真能干。”

  二、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冬》。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风格。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冬》,小耳朵仔细听哦。”
  师:“告诉我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你们的耳朵真灵。”
  3.师:“现在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有请王老师。”(师幼随琴演唱)
  4.师:“老师发现女小朋友声音很好听,男小朋友可要加油,我们再来一次。”(师幼随琴演唱)
  5.师:“这么多的雪,雪娃娃开心吗?有没有发现‘哈哈哈哈’,是怎样唱的?” (断顿)我们跟着琴声来唱唱看,注意要在‘哈哈哈哈’这里断顿哦!”
  6.小领唱带唱。
  师:“节奏把握的很好哦。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唱的特别好,我们请她到前面来做小老师”(幼儿随琴演唱。从节奏把握、连贯断顿等方面评价)

  三、对唱游戏。
  1.师幼对唱。
  师:“我们来玩个对唱游戏。老师做雪花,你们是雪娃娃,最后的部分我们一起唱。”
  2.男女幼儿对唱。

  四、大胆创编歌曲。
  1.教师扮演北风爷爷,让幼儿想象自己是冬天里的动植物或小朋友,鼓励幼儿根据冬天的特征,大胆创编歌词,并能即兴地在5—8小节唱出来。
  讨论:冬天到了,有什么变化呢?你想变成什么?把你想变的编到歌里去(如扮雪花,可编成“雪花雪花飘下来”、“小河里结冰了”等)。
  2.教师扮北风唱前两句,边唱边学北风吹,停在哪个幼儿面前,就表示北风吹到他,该幼儿接唱自己编的歌词,最后两句全体幼儿齐唱。

  五、表演游戏。
  师:“现在让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小雪花,随风起舞吧。”(幼儿表演)“小雪花飞累了,快落到地上休息吧。”

  课后反思:
  《冬》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曲调比较欢快、优美。因为幼儿平时很少接触三拍子歌曲,因此我决定尝试一下。在开始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师生问好,用歌曲的前两句作为旋律,既达到了练声的效果,又让幼儿再次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和风格,同时更激发孩子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有欠缺的是今天导入的时间花得过于长。幼儿已经了解了歌曲的强弱规律,不必再重复,直接引出三拍子的节奏动作。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这首歌的内容很难用图谱体现,于是我选择用ppt图片再现歌曲的情景,让幼儿能直观形象地记忆歌词,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如果图片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出示更好。在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时,老师还应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下雪的场景,便于幼儿能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今天的演唱形式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有老师的清唱,幼儿的领唱,男女幼儿对唱,表演唱,能否有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研究的地方。在创编环节,显得有点急促,老师给幼儿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整个创编环节不流畅,破坏了歌曲的整体美。活动结束后,我总感觉今天自己还是参与过多,对孩子们不够放手,今后一定要注意收放有度。不过,今天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歌唱教学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能让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加有趣,形式更加新颖,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研讨的。我们会坚持下去,让我们的歌唱教学更加有魅力。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颠倒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体会歌曲的幽默、风趣,自主创编歌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颠倒歌》图夹文,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欣赏图片,熟悉歌词,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1.根据小朋友说的,逐一出示图片,每出示一张唱一句。
  2.整理图片顺序。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把动物王国发生的有趣的事都说出来了,可是这个顺序跟歌曲里说的是一样的么?(师再次范唱)
  师:谁来帮这些图谱摆摆顺序?
  按顺序把图谱摆整齐,点出歌曲有两段。按顺序带领幼儿唱2---3遍。
  3. 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拎出重点休止部分,教师唱出两种不同唱法,幼儿进行对比。
  师:听听,老师唱的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带领幼儿唱出休止符)

  三、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唱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表演的也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的最可爱!
  根据视频音乐,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四、幼儿创编歌词
  师:动物王国里除了这些颠倒的事情外,还有什么颠倒的事呢?请小朋友把你想到的事编到歌词里看看,谁来试试?
  师: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动脑筋想一想,一起编一编。

  教后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 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在第一次范唱时,我没有解释“颠倒”的含义,以至于后面的创编歌词,孩子们不能及时创编。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欢迎客人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创编歌词。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招待客人要热情有礼。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幼儿已学会歌曲“欢迎客人”

  活动过程:
  一、练声: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欢迎客人朋友

  三、创编歌曲:
  1、幼儿发散讨论:
  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来做客,我们可要好好招待。那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请你去找几个朋友一起商量商量: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并且把你们怎么来招待客人的事唱到歌里去。
  2、幼儿小组讨论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分享:

  四、语言节奏:美丽的幼儿园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到宋庆龄幼儿园,让我们来向客人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吧。

  五、舞蹈:小鸡舞
  大家的招待客人们满意吗?那我们邀请客人和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6篇、大班音乐打击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注意力,曲调朗朗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旋律,了解曲式结构,掌握X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及节奏谱
  2、洋娃娃、小熊头饰若干
  3、响木、沙锤、铃鼓若干

  活动链接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欣赏

  教学重点
  1、正确读谱,掌握学唱歌词;
  2、掌握打击乐器部分的节奏型,并且能看图谱灵活地使用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上一次,咱们是不是学了一首歌曲呀?哦,对啦!今天呀,咱们的好朋友洋娃娃和小熊要参加舞会,但是,他们告诉我说,跳舞的时候听着音乐有点单调,想请我们帮忙,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自然引出为他们伴奏,或参加舞会一起跳舞。(恩,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洋娃娃和小熊,都愿意帮忙是不是呀?那我们就要更加熟悉歌曲了,然后为我们的好朋友伴奏!)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洋娃娃和小熊是怎么跳的?表情有哪些?心情怎样呢?)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他们跳得开心吗?他们做了哪些动作?你想一起跳吗?)音乐教育2/2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部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至跳呀跳呀一二一),第五句至最后为第二部分(小熊小熊点点头呀至笑呀笑呀一二一)教师分段播放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如此反复,使幼儿对歌曲深入了解,对歌词也能把握。
  2、掌握XXX节奏音型(1)把简谱贴在展示板上(标示出分段处——开头部分是一起演奏,第二段分组演奏)。(2)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3)让小朋友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4)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六、参加舞会    
  排练了这么久,小朋友们都已经伴奏得很好了,现在,就要一起去参加舞会,为洋娃娃和小熊伴奏了。而且,小朋友们除了伴奏,也可以跳舞哦。请小朋友们拿好自己的乐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头饰),我们的舞会即将开始啦!教师播放音乐,指挥小朋友伴奏,一部分小朋友则充当表演者。在欢快的气氛里活动结束。

  七、结束做放松活动    
  小朋友们都玩得好开心。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跟着老师,放松一下我们的身体。揉揉腿,捏捏肩,抖一抖,捶一捶。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模仿教师指挥,其余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2、幼儿自由分配乐器,进行乐器演奏合作练习。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音乐课,在课型上,我选择了打击乐。 之所以这样大胆地尝试了打击乐教学,主要原因是想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参与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体会到“我能行”。     
  当然,我知道,在基本功上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我觉得失败和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最恰当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否可行,这才是我选择打击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课的开始我观察到,学生们踏着律动曲的节奏,高兴地来到了我的教学环境之中,看得出,他们喜欢音乐课,给我树立了信心。音乐课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大部分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但是也有少数的小朋友不太积极,我发现孩子也不是不喜欢,是不太爱表现,平时就是不太爱说话,在以后的活动中,生活中,我将会给这部分幼儿创造机会,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完美。   
  总的来说,我觉得虽然学生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掌握得较吃力,原因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教学环节安排有不合理之处,如:时间分配不够科学,教学密度较大,教学过程一直在紧张中进行。由于课前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造成分散难点时遇到了麻烦,耽误了时间,接下来时间不足,使学生只学到了基本演奏方法,而缺少理解、消化过程,发生了学生意犹未尽不肯离开的现象。   
  我将通过这次观摩教学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征求教师意见,学习他人所长,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

第7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画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准备: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 4/4
  1 2  3 2 1 5 ︱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第8篇、大班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难点: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音乐《森林音乐会》选段,与音乐想匹配的节奏图谱(小动物演出节目单)
  2、打击乐器:圆舞板、双向筒、碰铃、铃鼓。
  3、幼儿分三小组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的音乐,请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
  2、老师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你们在好听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鸭子等)
  师:“你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到这么多的小动物的声音呀。”
  师:让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或响声。
  4、再听一次音乐 提问:听完音乐后,你什么心情?想干什么呢? 听完音乐后老师也特别开心、舒服。
  5、师配音乐讲故事:早晨,太阳笑眯眯的照着大地,小草伸了伸懒腰,向小伙伴打招呼;大树伯伯笑呵呵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可爱的小松鼠在大树伯伯的肩上跳来跳去。小河里青蛙正在呱呱的唱歌,小鸭欢快的戏水,岸上各种小动物互相追逐,大家玩的好开心啊,美丽的孔雀正要开屏,好一幅美丽、和谐的场面。
  6、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听到了都有哪些小动物?

  二、教师出示演出节目单。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来做游戏
  1、出示青蛙及节奏型        请幼儿学青蛙的叫声。
  2、出示小鸭子及节奏型      让幼儿学小鸭子的动作。
  3、出示孔雀及节奏型        让幼儿学孔雀开屏的样子。
  4、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性。
  5、将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方式打节奏型。(青蛙拍手、小鸭子拍退、孔雀哗啦啦)
  6、让幼儿随音乐徒手打节奏型,是指挥。
  7、出示乐器,向幼儿介绍乐器(圆舞板、双向筒、铃鼓)

  三、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2、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演奏 教师在幼儿演奏的过程中提示幼儿注意打演奏的时候要整齐。

  四、结束部分
  师:“谢谢各位小演员,你们的演出真棒!现在我们把小乐器轻轻送回家,演出到此结束 !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第9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星星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音乐节奏感,并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表现节奏。
  3、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黑夜里满天星星闪烁、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熟悉4/4节奏并学会运用简单打击乐,是本教材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并表现是本教材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2、《小星星》CD、歌曲图谱
  3、人手一个乐器:三角铁、马玲、铃鼓、小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1、谁是小星星
  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并给小朋友戴上星星头饰,老师是月亮妈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拍出XX|XX|的节奏。
  2、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你们猜猜在这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3、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X-|X-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将幼儿分为四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不同的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四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7、星星宝宝回家了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天快亮了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星宝宝回家的舞蹈吧!
  师弹出小星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
  8、结束活动
  师:"天亮了了,小星星们回家吧!"

第10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篱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对汉字认识有限,导致他们在学习一些歌词较长、段落较多的歌曲时,经常会出现记不住歌词、混淆段落、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内容等问题,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便试图寻找能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歌词的办法。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图画很敏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大体甚至准确地描述图画内容,我便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图画来记录歌词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呢?我决定尝试一下,于是,就设计了《小篱笆》这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 学会歌曲《小篱笆》第一段,帮助幼儿准确地记忆理解歌词内容。
  2. 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3. 简单了解3拍子的节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篱笆》第一段音乐 画图用的纸和笔(师用) 琴

  活动过程:
  师领幼儿随音乐入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引出歌曲《小篱笆》。
  一、 请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师用画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 师唱第一遍歌曲,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师唱第二遍,帮助幼儿逐句分析、理解歌词内容,并画出相对应的图画。
  2、师幼一起看图,完整地说出歌词。

  二、简单向幼儿介绍3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1、放音乐,师幼共同看图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引导幼儿了解3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3、请幼儿看着画好的歌词,打着节奏,再欣赏一遍歌曲。

  三、幼儿学唱歌曲。
  1、 师弹琴,请幼儿看着画好的歌词,跟唱歌曲。
  2、 师弹琴,请幼儿完整地合唱歌曲。
  3、 放音乐,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四、活动结束,师领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第11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螺号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理解歌词,并感知音乐的节奏,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体验歌唱过程中的快乐。
  3、能够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意思。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
  难点:准确把握节奏,正确唱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要求幼儿把家中用贝壳或海螺制成的工艺品带回园,进行分享观赏。
  2、音响及《小螺号》的音频,辅助感知节奏的打击乐器(木鱼、小鼓、三角铁、沙球等),手写歌谱一份。
  3、活动教学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把收集到的贝壳风铃、贝壳船、海螺等工艺品装扮教室,让学生摸摸看看听听,营造海边的氛围。
  2、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课室里摆满了你们带来的贝壳风铃、海螺船,漂亮极了。那你们知道这些贝壳、海螺是从哪里来的吗?”(海滩)“那有没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海滩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海鸥、浪花、船等词)
  “哇,海滩上有那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师今天教小朋友们一首歌曲《小螺号》,让‘小螺号’带你们去看看海滩好吗?”(好) 初步听赏歌曲: 教师第一次播放《小螺号》的音乐旋律,并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及韵律展开想象。(第一遍)

  二、学习歌曲:
  1、发声练习:先让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打开喉咙,以免歌唱时伤及声带。
  2、歌词朗诵:老师教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进行逐句朗读。
  例:A第一句老师拍手读: X X XXX 师: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B:幼儿模仿老师有节奏地读。 生: 小螺 号嘀 嘀嘀 吹,海鸥听了 展 翅 飞 。
  3、老师第二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老师一边在旁打节奏)
  4、老师逐句教幼儿唱并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老师边用乐器拍打节奏,边唱歌词,幼儿跟着老师的节奏拍掌唱词。(第三遍)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手来拍打节奏,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节奏?(跺脚、拍腿、拍肩、点头……)(第四遍)
  6、用动作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号、海鸥、浪花、船等。 师:“小朋友们,歌曲里面‘滴滴滴’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呀?谁在飞啊?谁笑啦?……”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吹螺号、海鸥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动作,老师可以帮忙引导。)   7、让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打节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结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唱起《小螺号》,一起去捡小海螺吧!” 老师跟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下结束活动。
 

第12篇、大班音乐活动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欣赏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表现歌曲。      
  3、学习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4、丰富词汇:勇敢,并鼓励幼儿用“勇敢”造句。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树叶一枚    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激发兴趣:      
  师:“今天早上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我捡到了一件东西,并把它夹在了书里。你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3、出示小树叶,师: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从树上落下来的)它为什么要离开树妈妈?(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为了减少树妈妈水分的蒸发,所以小树叶才离开妈妈)秋风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飘、跳舞)它会怎么飘呢?谁来学一学?它会飘向哪里?你来猜猜看!(地上、花园、马路、屋子......)     
  4、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小树叶飘向了哪里呢?让我们一起静静的听一听,音乐会告诉我们的!     
  交流: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还有呢?那你们有没有听到小树叶说话?它会说什么话?(幼儿猜想)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它是不是这样说的!      
  5、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是怎么说的?谁能学一学?歌曲中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语――勇敢,你觉得勇敢是什么意思?对!勇敢就是什么也不害怕(有勇气、有胆量)的意思。(说的真好,简直就是勇敢的小树叶)     
  过渡:刚才我们从音乐中听到了许多,不知道除了刚才听到的,小朋友还能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一次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仔细听!     
  6、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交流: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7、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师:小朋友听的很认真,想的很丰富,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你感觉这首歌曲是非常缓慢的还是很欢快的?     
  8、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在跳舞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9、幼儿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10、教师评价     
  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小树叶夹到书里吗?树叶夹在书里面,就有了新的用途,新的名字――叫书签。它的作用就是能帮助我们的找到想找的那一页。你们想不想也有一片树叶做的书签呢?让我们一起到院子里面,拣树叶来做书签吧!

  活动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1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哆来咪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多种乐器演奏歌曲。
  2、学习根据歌曲的变化自下而上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并能将身体动作变换成八种乐器进行演奏活动。
  3、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温馨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的投入演奏活动。
  4、学习看指挥演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歌曲《哆来咪》。
  2、铃鼓、串铃棒、碰铃、三角铁、圆舞板、沙锤、单响筒、大鼓等乐器若干。
  3、背景图一幅、乐曲节奏图谱、八个音符的图片。
  4、把座位摆成三横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生随着音乐进入“奇幻森林”。
  师:奇幻森林住着音乐仙子,每天清晨,音乐仙子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和节奏,唤醒森林里的小动物。咦!小动物们都不见了,都睡着了吗?小白兔告诉我们音乐仙子被黑暗魔王抓走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醒不了,我们要演奏出像音乐仙子一样好听的音乐节奏才能救醒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八个音符。
  (1)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出示八个音符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我们“奇幻森林”里的小音符吧!
  (2)幼儿指图再次认识八个音符。
  师:这首乐曲里有八个小音符呢!哪位小朋友带大家再次认识这八个小音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下而上地创编身体动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创编身体动作。
  师:小音符1~i唱起来,谁的音高?谁的音低呢?现在,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架小钢琴,1~i的音可以分别弹在身体的哪里呢?
  (2)教师帮助幼儿提炼梳理身体动作并带领幼儿随乐曲表演。
  师:我们把身体的部位从下往上想一想,有哪些部位?(幼儿自由回答)音低的1就弹在脚上,2弹在膝盖上,3弹在屁股上,4弹在腰上,5弹在胸上,6弹在肩膀上,7弹在脖子上,i弹在头上。现在我们一起跟乐曲表演一遍!
  (3)教师指挥,幼儿分八个声部表演八个音符。
  师:现在,请八个小朋友来分别表演这八个小音符。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1)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将身体动作转化成八种乐器,协商统一演奏方案,并在节奏型图谱上做上乐器示意标记。
  师:音乐仙子留给我们节奏图谱和八种打击乐器,我们看看分别是哪些乐器?你们觉得八个部位的身体动作分别用哪种乐器演奏?
  (2)看节奏图谱分析节奏,学念节奏。
  师:图谱设计好了,我们一起把节奏念一遍,念“╳”时就拍手一次,念“0”
  时就止音。
  (3)看节奏图谱,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师:我们一起听音乐做乐器的声势。
  (4)教师按乐器节奏图谱指挥,幼儿看指挥演奏。
  师:下面你们来做小小演奏家,我来做指挥。我做什么乐器的声势,就请哪种乐器来演奏。
  (5)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大家看指挥演奏。
  师:谁愿意当小指挥家来指挥演奏呢?
  4、教师即兴指挥,幼儿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进行演奏。
  (1)分析指挥的重要性。
  师:刚才小指挥带小朋友演奏乐曲的时候,为什么演奏的声音不好听呢?(小朋友的眼睛没有看指挥)指挥是非常重要的,演奏乐曲离不开指挥。
  (2)教师提出即兴演奏的要求,让幼儿随教师的指挥创造性演奏。
  师:这次不按照刚才乐器的演奏顺序进行即兴演奏,指挥的手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演奏。演奏家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与小动物共舞。
  师:小动物们被我们好听的音乐节奏唤醒了,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跟随音乐跳舞吧!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去找黑暗魔王救回音乐仙子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科学活动“乐音和噪音”中,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录音片断——打击乐《哆来咪》和幼儿自由敲击各种乐器较响的声音,了解乐器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要爱惜公用物品。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1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剪羊毛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
  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
  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
  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
  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
  2.师示范第一段。
  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
  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3.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
  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
  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
  请一组孩子试试看。
  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
  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
  3.另一组孩子尝试。

  四、完整表演。
  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
  2. 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
  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篇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
  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
  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第1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泼水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分角色表演。
  2. 能根据歌曲情节创编 “高兴”的动作。
  3. 体验和同伴交换角色进行游戏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已学过歌曲《泼水歌》,能根据歌曲内容做“路过人”的动作
  2. 根据歌曲情节每制作图谱(反面用不同颜色区分)
  3. 道具:小水桶、小椅子一张
  4. 场地准备:一个大圆

  活动过程:
  1.根据图谱复习歌曲《泼水歌》。
  2. 分清角色,体验分角色表演的乐趣。
  (1) 分析歌曲的两个角色:泼水的人和路过的人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讲的是几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哪两个小朋友呢?
  这首歌中哪几句是这个泼水的小朋友唱的呢?
  除了这一句,这些都是谁唱的?(指图谱)
  最后一部分“噜啦啦”表示什么意思?高兴了大家就一起唱。(翻图谱)
  (2)分角色表演
  a.分角色唱歌。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
  b.教师边唱边做“泼水人”的动作。
  c.两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
  d.幼儿自愿分角色面对面表演。
  e.交换角色表演。
  3. 根据歌曲情节创编 “高兴”的动作,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刚才我们唱“噜啦啦”的时候用拍手表示高兴的动作。想一想,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哪些动作?
  幼儿创编并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学一学)
  4. 音乐游戏《泼水歌》 。
  (1)介绍游戏玩法
  一人站圆中间,以椅子为家门口,手拿红桶扮演“泼水的人”,其他人围成圆圈,扮演路过的人,根据歌词做动作。
  (2)尝试游戏一遍。
  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进行游戏。
  (3)讨论并采用“点兵点将”的方法,在第二句“噜啦啦”时交换角色。
  (4)游戏两遍,教师适当提醒。
  (5)提高要求,继续游戏。
  引导幼儿唱“噜啦啦”时,将拍手的动作改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向他学。
  5. 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确定设计思路
  根据《泼水歌》的活泼欢快的特点,我们一开始把重点定位在表演和创编歌词两方面。但通过第一次试教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对原有歌曲太熟练了,而且对于角色表演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整个活动气氛显得有点平淡无味。
  2. 教材的分析和改编
  经过几位教师的点拨和讨论,我们重新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透切的分析和理解。这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在活动中要时时体现这样的特点。于是我们重新调整设计思路:将“对不起……”这部分和“噜啦啦”互换顺序,正好紧扣主题思想——文明,小朋友道歉后,互相原谅,大家都很开心,从而引入创编“噜啦啦”高兴的动作,进而走向活动的**部分——分角色游戏。
  3.教学策略分析
  (1)借助图谱
  虽然美术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他们之间是一种同构关系。图谱可以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负担,本次活动最主要的是以不同颜色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增强幼儿对歌曲情绪的理解,更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游戏起到辅助的作用。
  (2)重点难点前置
  把重点在创编“高兴”的动作,并一起学习,既解决了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后面游戏的挑战部分作了很好的经验铺垫,促进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活动的成效性。
  难点在分角色表演,以自愿尝试——交换角色这两种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各角色的动作、表情、演唱部分,教师给予动作和语言提示,帮助幼儿了解其动作的含义。
  (3)层层累加,环环相扣
  在活动中,教学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从讨论角色分配——分角色演唱——分角色表演(自愿选择、交换角色)——创编动作——分角色游戏——体验创编的动作,让幼儿既接受挑战,又体验乐趣。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逐渐达到**,体现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丰富的表情,感受到集体智慧的无穷力量和教学设计的成功。
  而我作为一位组织者,还有好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改进,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怎样有效评价孩子的回答?如何让孩子更易吸收我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正如冯晓霞教授说的:“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第16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采蘑菇的小姑娘MP3及歌词下载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
  (启发幼儿想象。)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
  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
  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
  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
  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
  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活动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陌生,这首歌不仅节奏明快,还有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孩子们都很喜欢它。

第17篇、大班音乐活动你快乐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摇滚歌曲《你快乐吗》,了解摇滚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情、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MTV

  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问:“你们快乐吗?”(幼儿大声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摇滚歌曲,名字叫《你快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  欣赏歌曲录音
  (1)  T:听完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激动、好玩)
  T:音乐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吗?是马上唱了,还是在-------?提醒孩子,从1数到8,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2)  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
  T:这首歌曲吧,我发现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重复的歌词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复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重复一:“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重复二:“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 worry,be  ha y!”  
  (3)  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T: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啊!(想)好,现在大家就跟着歌曲,在一问一答的时候大声的唱出来,其它地方请你仔细听。先来试一下!
  T:“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再大声一点!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好,放音乐!
  3、  欣赏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动作
  (1)  欣赏歌曲MTV
  T:电视上的这位歌手,他快乐的时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的快乐的!
  (让孩子说一说)
  (2)  请幼儿模仿歌手的动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说了很多,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  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动作。
  T:那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电视来表演一下。
  (4)  幼儿进行装扮,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的表演,把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T:这么快乐的音乐,我们现在也来装扮一下,(想!)一会也把我们快乐的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好!)那我们现在赶快准备一下。
  (5)小结,知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8篇、大班音乐活动虫儿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3.看图理解歌曲的歌词的含义,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看图理解歌词的含义,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虫儿飞》歌词的相应图片,歌曲音频《虫儿飞》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呢?(幼儿回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呀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听一听,找出它。
  2.播放音频《虫儿飞》
  这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幼儿回答虫儿) 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3.分段欣赏,学唱儿歌 这首歌里除了儿歌还有其他的东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飞的场景。教室总结图片内容,朗诵并清唱,幼儿学唱。
  过渡语:那虫儿在思念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天上的星星低垂,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的场景,因为孤独,虫儿来找他们了。教师朗读并清唱歌曲,幼儿学唱。
  (3)虫儿来陪玫瑰了,这会是一个怎么的感觉呢?我们换种方式,听一听歌曲的最后部分,你们告诉老师。
  教师总结:天黑了,虫儿来陪伴玫瑰了。他们两个相伴,再也不会孤单了。当我们我们在家里时有爸爸妈妈陪着我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还有老师陪着我们,所有我们是不孤单的。因此不管我们在哪里,都有人陪着我们,我们都是幸福的。
  4.播放歌曲,完整学唱
  (1)我们的儿歌学完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过渡语:小朋友唱的真不错呀,那老师想问我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幼儿讨论,回答)
  (2)三个部分,小男生第一部分,小女生第二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我们一起开唱,比比看男生厉害还是小女生厉害。唱完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5.活动延伸
  利用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场景 幼儿可以自编舞蹈进行分享。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孩子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喜欢用动作表现歌曲,将自己美好的心情表现出来,给孩子提供更多材料,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第19篇、大班音乐十二生肖歌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帮助幼儿记住十二生肖小动物的排位并大胆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律动、表演和游戏,让学生熟悉这12种小动物的形体特点,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更加热爱小动物。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十二生肖的特点与排位顺序。
  2、感受旋律欢快的节奏,表演十二生肖小动物。

  教具学具:
  音乐教学课件、钢琴、图片资料,头饰,歌曲光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动物发声曲》

  二、新课教学
  1、猜谜导入
  师:说它多,它可真多,全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说它少,也确实少,全世界只有十二个。请你猜猜是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可以唱歌跳舞,小动物他们也喜欢唱歌跳舞。今天老师把他们请来了,我们来做个游戏,把他们一个个请上台吧!小动物都在老师手中,谁能看着我的卡片模仿它的动作,让其他同学来猜呢? 师逐个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生做动作进行模仿,其他学生来猜。
  2、引入十二生肖
  师:你们数数这有多少个小动物啊?这些小动物和我们的属相有关系,叫12生肖。你知道你是什么属相吗?你的父母是什么属相?今年是什么年?明年呢? 这些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机灵,有的活泼,有的威猛……瞧!它们唱着歌正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迎接它们吧!
  1)生初听歌曲。师播放课件。
  2)师:它们跳的多开心的啊!让我们也和它们一起来跳跳吧! 师播放录音,师幼一起跳律动。
  3、学歌曲 师:它们唱的歌好听吗?好听,我们一起来学。
  1)看黑板,按节奏读歌词
  2)全班齐读歌词
  3)幼儿做动作读歌词
  4)播放课件,幼儿对口型,做动作!
  5)师边弹边唱逐句教唱歌曲。提示“0”休止符的处理。
  6)生跟琴逐句唱歌词
  7)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8)师幼带上动作一起完整演唱歌曲
  4、表演
  1)给幼儿分发头饰。
  师:今天小动物们都带着一家人来我们班做客,你们看第一个是谁?(鼠)第二呢?……请幼儿来排一排,引导幼儿说出12生肖的顺序。
  2)分角色律动
  5、游戏
  1)给幼儿讲游戏规则 将幼儿分成两组。让带头饰的学生围成个圈,唱到哪种小动物,就由带那种动物头饰的学生走到圈里来表演。唱到最后两句的时候按顺序摆好12生肖的顺序。
  2)幼儿做游戏

  三、小结
  1)师:今天我们都玩的十分开心!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表演,看看今天的歌谁唱的最好听谁演的最好看,我来做主持人!……报幕:接下来大家欢迎小朋友们为我们带来歌舞表演《12生肖歌》,请大家鼓掌欢迎! 学生表演唱
  2)今天我们和12生肖的小动物成了好朋友,大家开心吗?嗯,时间不早了,让我们用歌声和它们说再见吧! 师幼一起律动出教室!

  教学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第20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乌鸦爱妈妈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小乌鸦爱妈妈的美好情感和优美抒情的乐曲旋律。
  2、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并边听歌曲边表演。
  3、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画有“小鸟爱妈妈”幻灯片若干幅、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小乌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音乐《小鸟爱妈妈》
  师:小树林是鸟儿们的家,鸟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小鸟,小鸟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说的就是小鸟爱妈妈的事。
  1、幼儿完整听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尝试语言或动作,描述听了音乐后的初步感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可以随音乐自己编动作,注意听完后告诉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它的妈妈好像在干什么?
  2、再一次欣赏乐曲。
  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小鸟和鸟妈妈在小树林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
  小结:这段音乐平稳、低沉,讲的是鸟妈妈病了,小鸟细心照料、关心妈妈。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了后有什么感觉,我们用动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优美抒情,鸟妈妈恢复了健康,带着小鸟在树林里又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请大家为乐曲编几个动作,每段音乐编一个动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鸟儿们在小树林里快乐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鸟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虫子喂妈妈;第三段一小节音乐做一个鸟儿飞落动作,表示鸟妈妈恢复了健康。

  三、尝试活动,即兴舞蹈《小乌爱妈妈》。
  师:小鸟多爱妈妈呀,我们小朋友也像小鸟一样爱妈妈,我们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您歇会儿吧!请大家跟着音乐把自己会做的事表演出来。

第21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刷牙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学前班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本班开展《刷牙歌》的主题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
  2. 学念儿歌。
  3. 认读词语:刷牙。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
  2. 认读词语:刷牙。

  活动准备
  1. 主题活动录音带学前班①(春季)1盒,录音机1台。
  2. 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工具百宝箱》1册、牙齿模型1个、牙刷1把。

  活动过程
  1. 互动交流。
  组织幼儿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牙齿。
  2. 欣赏儿歌。
  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听完后回答:“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要刷牙?”让幼儿边看《工具百宝箱》第48页边听教师朗诵儿歌。结合活动,认读词语:刷牙。
  3. 学念儿歌。
  ⑴请幼儿找出儿歌中相同、相似的句子。
  ⑵采用分句问答的形式教幼儿念儿歌,指导幼儿发准翘舌音:齿和刷。
  ⑶指导幼儿跟着录音带完整地朗诵儿歌。
  4. 学刷牙。
  ⑴教师问:“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鼓励幼儿说出或做出动作。教师用牙齿模型示范正确刷牙的方法,幼儿模仿练习。
  ⑵播放《刷牙歌》,幼儿跟随音乐齐刷牙。指导幼儿完成《工具百宝箱》第49页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第22篇、大班音乐活动小熊过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奏感。
  2.  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  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情感。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2.   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复习儿歌《小熊过桥》
  1、幼儿集体念儿歌
  教师: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熊过桥》的儿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幼儿扮演小熊,教师扮演小熊妈妈,分角色复习儿歌。

  二、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小熊过桥》。
  1、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墨念歌词的方法,尝试进行词曲的匹配。
  教师:现在我们一边仔细地听着音乐,一边在心理跟着音乐节奏把歌曲念出来。
  2、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尝试小声演唱整首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两个简单动作,分别表示小熊害怕时的样子和小熊勇敢的样子。
  教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很害怕,脸部表情怎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又可以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4、幼儿加入刚刚创编的两个动作演唱歌曲,教师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以不断地提示幼儿用与歌词相匹配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三、幼儿学习歌表演《小熊过桥》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情节创编整首歌曲动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表演,组合成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注意及时观察和反馈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对动作进行整理,让幼儿相互学习。
  3、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
  教师:你们愿意扮演熊妈妈还是熊宝宝?
  4、幼儿在座位上和教师合作进行歌表演。教师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
  5、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创设表演情景,用平衡木表示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开始,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进行表演。歌曲表演完,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在一起跳舞,两名幼儿表演后,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说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 。
  6、全班幼儿两两结伴站散点,两个两个地分别扮演小熊和熊妈妈进行歌表演。
  7、幼儿再次交换角色表演。
  8、教师引导幼儿反思:你觉得自己今天表演的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出色?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在幼儿歌曲表演后,可带领幼儿游戏“快乐的小熊”。教师再弹奏一遍乐曲,增加熊走路、熊跳舞、熊骑车等动作。如:幼儿在歌曲[1]~[8]小节做熊走路动作,[9]~[15]小节做熊跳舞动作。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班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好。但本班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以及对小熊的心理变化不是很理解,也不能较好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以故事的形式和情景表示的方式方法上我也没有较好的让幼儿充分了解小熊在过桥时的心理变化,由于没有实物体验,因此幼儿也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小熊当时的心理变化。本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对乌鸦、流水、鲤鱼的做法上让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时,本班的幼儿基本能判断谁对谁错,但是却不能完整的说出为什么。在活动过程中互动的环节也是没有较好的考虑,互动的环节较少,没有让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小熊在过小竹桥时的心情,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多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会,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第23篇、大班音乐熊和石头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4篇、大班音乐活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特点,学习乐句间自然的换气。           
  2.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长江、黄河的图片及家乡景色的图片,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1.游戏:找音高。           
  幼儿用手势表示自己听到的基本音后的不同音高。           
  2.练声           
  要求幼儿能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并在练声时感知换气,为学唱歌做准备。           
  3.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幼儿欣赏。            
  提问:歌词里唱了什么/? 歌曲是几拍子?            
  ( 2)再欣赏一遍,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及歌词内容。            
  ( 3 )欣赏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欣赏家乡景色的图片。              
  出示长江、黄河的图片,幼儿边欣赏边跟老师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词的意义。            
  (4)幼儿跟唱歌曲。       
  重点:唱准三拍子的节奏。       
  难点:学习换气。       
  (5)老师伴奏,幼儿集体演唱激发幼儿唱出自豪愉快的情感。        
  (6)分组演唱,熟悉歌曲。        
  4.教师总结性评价。

  活动反思: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比较高昂,在说说唱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但是孩子们子学习换气时比较困难,特别是平时不喜运动的三个孩子,有提气的现象,需要教师的示范加个别指导。

第25篇、大班音乐小鸟小鸟你真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有领唱、齐唱的歌曲,享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感知体验小鸟对老鸟的孝敬之情,懂得要敬爱长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图谱、演唱形式图谱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辨音”
  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感受领唱、齐唱、间奏部分的音乐变化。
  “小朋友天气冷吗?我们来运动运动好吗?
  带领幼儿听音乐做飞翔与拥抱的动作一遍。
  师:“小朋友们飞翔的动作做得很好,但是有一个动作没有做出来,你们知道是哪个动作吗?”
  幼:拥抱的动作。
  师: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抱的动作吗?我们再来一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带领幼儿听音乐再做一遍
  评:第一环节的“听音辨声”,能引导孩子去关注音乐的变化,又能让孩子熟悉音乐,起到良好的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结合故事,熟悉理解歌词内容。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两只鸟,它们之间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个故事。”
  1、简单讲述自编故事“鸟妈妈与小鸟”,提问
  “小鸟小时候鸟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它的?”
  幼1:很细心地照顾。
  幼2:鸟妈妈捉虫给小鸟吃。
  幼3:还筑温暖的窝给小鸟住。
  “鸟妈妈老的时候小鸟又是怎样做的?”
  幼1:捉虫给鸟妈妈吃。
  幼2:不贪玩、不胡闹,关心妈妈。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幼1:喜欢,因为这只小鸟爱妈妈。
  幼2:喜欢,因为这只小鸟会捉虫给鸟妈妈吃。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小鸟小鸟你真好”并出示汉字。
  2、出示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并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图谱内容。
  (评: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感的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

  三、利用歌曲图谱,学习歌曲
  “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也叫小鸟小鸟你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倾听教师范唱。
  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
  “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师:知道苦恼是什么意思吗?鸟妈妈为什么苦恼?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苦恼的样子?
  第二遍手指图谱,再次清唱范唱。
  (评:在教学中使用歌曲内容图谱,利用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演唱歌曲,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平台。)
  第三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遇到间奏部分时强调倾听的动作。
  师:我在唱歌时为什么做一个听的动作?
  幼:因为中间不要唱,要停下来。
  师:对了,歌曲中间有间奏部分不要唱。
  第四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带领幼儿遇到间奏部分时做出倾听间奏的动作。
  第五遍听琴声范唱,这首歌曲有几段?两段的结束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跟唱。
  教师借助图谱带领幼儿跟唱2—3遍。

  四、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1、倾听歌曲磁带,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第一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唱吗?”
  幼: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唱,有的时候许多人在唱。
  师:一个人在唱是叫领唱,许多人在唱时叫齐唱。(解释同时出示形式图谱。)
  (评: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对孩子们理解领唱和齐唱起了重要的作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第二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什么时候是领唱、什么时候是齐唱?”
  请幼儿听到齐唱部分用与同伴搭肩膀的动作来表示。
  2、幼儿练习领唱与齐唱。
  教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幼儿练习演唱。如:“师幼合作”、“个别幼儿与集体合作”、“幼儿分组合作”等。

  五、交流分享
  1、鼓励幼儿说说应该怎样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2、教育幼儿要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去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活动反思:
  “小鸟小鸟你真好”这一活动取材于福建省编教材,是一节“老课”了。若能通过我们的“一教三研”把一节平平常常的老课上得有新意、有创意,会不会更有益于指导我们平日的教学活动呢?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活动的初衷。
  这首歌曲中蕴涵的情感非常丰富,老鸟与小鸟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尤其感人,因此,我在一研活动中紧紧抓住情感线,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绪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但是,在幼儿学唱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习歌词的过程,部分幼儿对歌词不熟悉。
  同时,这首歌曲中的重难点很多,有领唱、齐唱,有前奏、间奏、尾奏,还有休止符……经过探讨,我们确定在一研中着重于学习领唱、齐唱,而对其他的难点忽略不计。因此,制定目标时也着重于这一点。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掌握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来表示领唱与齐唱。活动中,教师手指形式图谱引导孩子练习领唱和齐唱,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孩子被动学”的局面,我们提倡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再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与平台,从而让孩子主动学习。但我也发现,在活动中孩子随机冒出的一些小细节我没有及时抓住加以放大,让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流失,因此,我们应加强自己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第26篇、大班音乐活动运动员进行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激发喜爱运动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熟悉的运动项目,发展幼儿音乐听觉、音乐想象及音乐表现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小人,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1.在“运动员进行曲”声中幼儿迈着有力的步伐绕教室一圈坐下。
  问幼儿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感受和理解乐曲的性质,看表演。

  二、1.介绍这首音乐,出示运动小人。
  2.老师做动作,进场,运动,退场。
    3.幼儿学运动小人的运动项目。

  三、听音乐看范图集体表演。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做动作。
  2.让幼儿讲讲自己喜欢什么运动。

  四、创编动作。
  1.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运动画出来。
  2.让个别幼儿上去介绍自己的运动小人,别的幼儿学一学。

  五.集体表演。
  1.跟着音乐,进场,运动,退场,当中运动可以让幼儿随意挑选图片。
  2.分组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幼儿跟着音乐表演。
  3.让幼儿编出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运动,跳出来。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第27篇、大班音乐活动喜洋洋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平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活动反思: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第28篇、大班音乐冬爷爷的礼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第一段,感受3拍子音乐的特点,能合拍地唱歌。
  2.体验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认识冬季的特征。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冬爷爷的礼物》PPT。
  2.幼儿已有了解冬天的特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冬爷爷来啦,他要送礼物来了,你觉得它会送什么礼物啊(出示ppt)

  二、学习歌曲《冬爷爷的礼物》
  1.看图片记忆歌词
  先让幼儿看图片说一说,然后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引出该图片的相关歌词。
  师:对了,原来这些呀都是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这些礼物美不美啊?我们一起把冬爷爷送出去的礼物再来说一说吧!
  师:冬爷爷的这些礼物不仅能说出来,老师还能唱出来呢?请你听一听哦!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喜欢哪一句?
  3.让幼儿说一说,并根据幼儿说出来的带领幼儿唱一唱,集体跟唱歌曲2~3遍。
  师:这首歌叫《冬爷爷的礼物》刚刚我们唱的只是歌曲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吧!请你告诉老师除了刚才我们唱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4.感知歌曲3拍子的节奏。
  师:你们发现老师刚刚唱的时候在干嘛呀?(做动作打节奏)
  师:对了,我打了几个地方?(3个)这个就是我们歌曲中的一个3拍子的节奏,请你们来跟着我打打看。(教师带幼儿一起用动作打一打3拍子节奏)
  师:现在我们边打节奏边一起来唱唱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吧!
  5.多种形式唱。
  1)幼儿唱第一、第二段歌词中相同的部分,教师唱不同的部分,再交换。
  2)第一段男孩唱,第二段女孩唱,到“啦啦啦”大家一起唱。
  3)表演唱。

  三、游戏《冬爷爷的礼物》。
  师:小朋友,冬爷爷也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请一名幼儿做冬爷爷,其余幼儿做礼物,边唱边舞蹈。)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到音乐区把《冬爷爷的礼物》第二段唱一唱。

  活动反思:
  该歌曲是一首传统的三拍子的歌曲,稳定的、冗长的节奏,相似的两段式内容。这样的歌曲很容易引起幼儿审美疲劳,因此,活动前我熟悉了教案后,决定:巧用策略,提高幼儿歌唱活动的兴趣。
  一、 利用图谱,解决理解、记忆歌词难。
  只有让幼儿新旧经验搭起支架,幼儿学习才能真正进入“最适宜状态”。歌唱活动中,歌词的理解记忆常会称为歌唱的绊脚石,而用图谱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活动前我精心制作了6张图谱卡,在摆放时还动了些脑筋,两段歌词中头尾两句共用一对图卡,学习时让幼儿来摆放,“怎样摆放让大家能看出两段歌词,而它们头尾两句是相同的?”经过几次实践活动,幼儿才达成共识,虽然这是个小细节,但培养了幼儿认真思考的能力。

  二、 营造愉快的倾听氛围。
  歌唱教学也是艺术活动的一种。而艺术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美是首要的,所以我把享受歌唱的快乐作为首要目标。活动中,我积极创设歌唱教学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美丽的雪景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冬天的美,下雪天玩雪的快乐。渐渐得孩子们回忆起去年玩雪的快乐,笑容浮上脸夹。我趁热打铁,充满感情地范唱。边唱边观察孩子们,我发现幼儿的眼神也在微笑,他们自主地跟着我一起轻声哼唱起来。一曲唱罢,活动室里非常安静,大家都相视一笑,我知道小朋友都体验到了歌曲的美好。可以说,活动的重难点已经化解,带着感情,带着快乐,我带领孩子们学唱,我又利用强弱符号对比,引导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强烈和轻声或者延长和休止,一首歌曲唱得有声有色。我很轻松,幼儿很投入,效果也出奇的好。

第29篇、大班音乐活动孔雀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
  2.体验傣族舞优美的旋律和舞姿。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感受音乐)
  1.欣赏教师舞蹈。
  2.“你发现老师跳舞的时候像什么?”
  “老师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学习动作。
  4.引导幼儿学习“孔雀指”和“三道弯”。
  5.介绍孔雀舞的由来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吗?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人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装。

  二.创设情景,学习舞蹈。
  1.“今天,老师来做孔雀妈 妈,也来跳跳孔雀舞。”(教师唱谱)小孔雀跟着妈 妈散步。
  2.孔雀是怎样散步的?
  3.小孔雀们可爱比美了,他们的羽毛很漂亮。我们来看一下孔雀开屏的图片。
  4.可以怎样理羽毛呢?
  5.这一次,孔雀们要比造型,他们抬起高傲的头。

  三.完整舞蹈
  1.戴上头饰舞蹈。
  “老师发现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请大家按着你标记的颜色来戴相应的头饰。”
  2.  请幼儿间隔站,面向圆上。
  3.  完整舞蹈。提醒幼儿比美时变成单圈面对面。
  4. 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第30篇、大班音乐土耳其进行曲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进来观看班上孩子的情况,发现他们对打击乐器非常的感兴趣。根据我班孩子节奏的发展情况。为了激发和延续孩子们的这种兴趣,以及根据纲要中提出的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的精神。节奏乐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质,还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教师在活动中给孩子们出示图形总谱及语音、动作总谱,很好的帮助了孩子们理解节奏、掌握节奏。土耳其进行曲是一首节奏感很强、旋律也很好听的乐曲,所以我便以乐曲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听、说上与节奏建立一种感官的联系,能将动作、图形、语音三种总谱熟悉的结合。
  2、幼儿学看指挥,能跟着老师的指令和音乐分声部表演及演奏乐器,理解节奏。
  3、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在看、听、说上建立一种感官上的联系,能将三种总谱熟悉的结合
  活动难点:理解节奏、能跟着节奏与看教师的指挥,分声部表演及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图形总谱,准备好的音乐《土耳其进行曲》
  2、易拉罐、快板,石头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森林里面就要举行音乐会大赛了,动物们都准备好了自己的参赛作品去参加比赛,我们也去参加吧!可是我们都没有准备,怎么办呢?别急,请看,老师今天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把它画成了图谱,我们一起来把它用乐器演奏出来最后去参加音乐会大赛吧!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练习节奏
  1、引导幼儿熟悉图谱
  (师:看,老师请来了小鱼来跳舞加入我们的队伍,和我们一起演奏,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小鱼们排成了一排,游游游游,围成圆圈转转转,小鱼,小鱼,游游游游,转圈圈,一直这样在水里跳舞。啊,原来他们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来给小鱼配配音。)
  (1)教师富有节奏的念语音总谱
  (2)教师再一次富有节奏的念图形总谱
  (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看着图谱念语音总谱(节奏练习)
  (4)教师与幼儿再一次用语音总谱进行节奏练习

  三、教师与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对乐曲进行再次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表现节奏
  (2)教师与幼儿再一次用身体表现节奏,巩固练习
  (3)教师引导幼儿将语言动作结合起来表现节奏
  (4)教师再一次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节奏
  (5)教师第三次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节奏,使幼儿熟练得掌握
  (6)教师与幼儿一起伴随着音乐,将语言、动作合起来练习节奏
  (7)教师与幼儿再一次合着音乐练习节奏

  四、组织幼儿进行乐器演奏,正确使用乐器,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乐器演奏
  (1) 教师介绍乐器,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乐器
  (2) 教师和幼儿讨论配齐,幼儿能大胆地尝试各种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并尝试
  (3) 幼儿看老师的指挥,徒手假设演奏乐器(不合音乐)
  (4) 幼儿看老师的指挥,用乐器跟着指挥演奏(不合音乐)
  (5) 幼儿用乐器,并看着老师的指挥合着音乐演奏
  (6) 幼儿再一次用乐器,合着音乐与看教师的指挥来演奏,巩固练习

  五、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自然而然的结束本次活动。
  好,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的棒!今天我们都成了能干的演奏家了。你们玩得开心嘛?那音乐会比赛的时候,我们就带着今天的音乐演奏去参加比赛,争取拿第一!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教师自然而然的结束活动)

  六、延伸活动
  师:我们现在都熟悉音乐了,那我们就去我们的操场上,合着音乐也学一学小鱼跳舞吧!(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合着音乐做做律动及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导,以一定的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以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为整个活动的支撑。快乐地、完整地开展了本次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和构思上,依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所提出的总目标,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造的这一理念,以及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审美感,来开展了本次活动。上完此活动,感悟如下:
  (1)活动中我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理解并接纳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对幼儿的问题避及不谈,让幼儿有自己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整个活动,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打击乐器,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自主选择乐器并尝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都使幼儿在与同伴之间,与教师之间都建立了一种团结合作的情感,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对节奏的掌握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自主、全面的发展。
  (2)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与经验把握得不是很好。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制约着活动的设计及方法。教师应该把更多的东西拿给幼儿自己创造和发挥。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加或者代替幼儿的想法。对于大班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这个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需要运用手、眼、嘴几种感官共同协调来完成,所以孩子们能够完成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教师应对幼儿的水平与能力做一个很好的评估。教师以参加运动会会为整个活动支撑的情境,以整个情境为线索,引导幼儿自然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力。最大限度的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3)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完成的较好。与预设的一样,幼儿能跟着教师的引导,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以及当教师在向幼儿抛出难题的时候,幼儿能与教师共同探讨,并商量解决。师幼互动做的较好。在活动的第四环节,教师与幼儿共同使用乐器来演奏节奏时,个别幼儿提出用其他的乐器来演奏时,我欣慰得接受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把事先预想的乐器做了临时的调整,采用了幼儿提出来使用的乐器,与孩子们一起敲、一起玩,效果非常的好。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并且根据幼儿的需求调整教学,让活动灵活起来,随时应对幼儿的各种需求与建议,对幼儿提出的合理的需要与想法给予鼓励并接受、采纳。
  (4)整个活动开展的效果较好。目标与整个活动中使用的方法还应该更明确一些。目标制定的有一些单一和片面。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不是很好。但整个活动中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以及兴趣都非常的高,幼儿在玩中学,所以对于幼儿掌握节奏的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但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得以很好的体现,教师的目的性太强,只注重自己的如何教,没有重视幼儿如何学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将把活动充分的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在活动中去探索,教师只做小小的引导,以及要随时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积极地对他们做出回应。以及教师要一直保持很高的激情,将整个活动气氛带动起来,从而激发幼儿的情感。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不采用乐器来演奏节奏,而是用身势来演奏,通过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些身势,如踏脚,拍腿,弹舌,拍手等方法来演奏节奏,在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就放出音乐,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的表现,跳舞、律动等等。先让幼儿自己去感受节奏,然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感受到的节奏画下来,并合着音乐检查是否是这样的节奏,再尝试将身势来演奏乐曲。我觉得,在幼儿使用乐器的时候,幼儿容易兴奋,这时教师对课堂不是那么好把握。如果换成是身势的话,幼儿的注意力更易集中,且有新鲜感。这样更好一些。听课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在引导幼儿熟悉节奏的开始部分应该更清楚一些,感觉幼儿一开始好像并没有明白教师的用意。多让幼儿熟悉几遍,另外,在活动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幼儿,不要只是教师一个人说或者做,应该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幼儿刚使用乐器的时候,课堂秩序把握不好等。所以,给我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将积极接受并努力的完善自己的缺点,将自身的能力与音乐素养提升的更高。我明白,只有教师与孩子们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在研究性的工作中,你才能感受到那份快乐,才能做一名更优秀的幼儿教师。

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音乐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健康教案大全10篇》:大班健康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室外体育教案20篇》:第1篇、大班体育游戏活动好玩的垫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喜欢利用器械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对具有弹性的垫子情有独钟:在上面打滚,跑、跳、爬着玩,乐此不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