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20篇设计思路

日期:2021-05-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语言教案20篇设计思路,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语言教案20篇设计思路

第1篇、大班语言活动绘本《火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绘本《火焰》用富有动感的画面描绘出狐狸妈妈“火焰”和猎人周旋救出宝宝的情节。故事既惊险又温馨,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狐狸妈妈那种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母爱情怀。     
  根据情节,我将整个故事分为三个部分:发生——因为森林遭到破坏,狐狸妈妈被迫带着孩子离开,狐狸宝宝却在半路被猎人抓住;发展——狐狸妈妈一次次去救孩子,却都没有成功;结局——最后狐狸妈妈在其他狐狸的帮助下救出了孩子。活动中,我主要通过集体阅读与幼儿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集体阅读时,我采用观察讲述、猜想讨论、倾听验证等策略,引导幼儿对绘本的重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与讲述。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火焰》,了解故事中狐狸妈妈救宝宝的情节发展过程,并学习相应的词汇。     
  2.通过观察讲述、猜想讨论、倾听验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感受狐狸妈妈为了孩子表现的勇敢和机智,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与绘本内容一致的PPT课件,与情节发展相匹配的音乐片段。     
  2.幼儿人手一本绘本,第32页之后用曲别针别住。     

  活动过程:     
  1.集体阅读PPT图书至第6页,了解故事的发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出示图书第1-2页PPT,大家看一看,它们是谁呀?生活在什么地方?狐狸妈妈的名字叫火焰,猜猜她的名字为什么叫“火焰”?     
  (2)请幼儿看PPT,教师朗读绘本第1~4页。     
  (3)引导幼儿观察PPT画面3-4页,并展开讨论:你们感觉到奇怪的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4)观察PPT画面5~6页,提问,请幼儿猜想:半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5)讨论:这下糟糕啦,猎人抓走了斑点,狐狸妈妈会怎么样?她会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吗?     
  2.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第7~32页,了解故事的发展。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猜想,理解故事的发展。     
  (1)火焰妈妈放弃了吗?她是怎样做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阅读之后的理解)     
  (2)她悄悄地跟着猎人来到家里,你们找到斑点在哪里吗?(请幼儿观察画面并指图)小狐狸被猎人关在笼子里,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3)猎人发现了火焰妈妈,马上追了出去,火焰妈妈赶紧逃,她逃走了吗?     
  (4)猜想,讨论:她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宝宝?那她还会继续去救斑点吗?     
  (5)观察画面13~14页,看见火焰妈妈了吗?她准备在什么时候去救宝宝?为什么?     
  (6)观察画面15~32页(配上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观察边讲述。重点观察讲述第17~18页与29~30页。并解释关键词汇。     
  提问:火焰遇到了什么危险?     
  她怎样躲过两条猎狗的追击的?     
  (7)讨论:火焰虽然逃出了危险?可有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她放弃了吗?     
  4.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图书至结束,了解故事的结局。     
  (1)共同观察画面33~34页,提问:火焰在干什么?然后怎样呢? 
  (2)讨论:她还会回来救宝宝吗?火焰妈妈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帮她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出她的宝宝吧?     
  (3)教师朗读图书第33~40页。     
  (4)提问:最后,火焰用什么办法救出了自己的宝宝?     
  5.通过讨论火焰的行为,进一步感受火焰的勇敢、机智与浓浓的母爱。
 
  活动反思:
  结合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目标,我设计了相关环节以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引导幼儿对狐狸妈妈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猜想与讨论,接着,我又让幼儿通过倾听验证的方式,让幼儿不断体验倾听、发现的乐趣,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狐狸妈妈的勇敢、机智,以及绘本所传递的浓浓的母爱之情。 

第2篇、大班儿歌清明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古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第3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漂流屋教案

   设计思路
  《漂流屋》是大班语言领域文学活动中的一篇故事。作品内容寓意美好,语言生动形象。讲述了一对小兄妹制作漂流屋与小动物们共同分享的美妙故事。
  针对幼儿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存在自私,霸道,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等情况而制订本次活动计划。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教育环节“理解故事”和“制作漂流屋”,以集中教育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通过听、学、讨论等形式领会文学作品寓意、情感,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漂流屋》

  活动目标:
  1、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简单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3、尝试运用多种技能制作各种“小屋”,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乐录音带、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贴绒挂图(自绘)。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纸盒、矿泉水瓶、白乳胶、双面胶、水彩笔、蜡笔、绘画纸、剪刀、皱纹纸、及时贴、刻刀等材料。

  活动过程
  环节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小朋友快过来看看水里漂来的是什么呀?
  幼:像个小房子;还有窗户呢?
  幼:老师,这个小房子是谁做的?
  幼:这么小,谁住得进去呀?老师,这给谁住呀?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问题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漂流屋》这个故事好吗?听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乐声中,教师边演示贴绒挂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师:原来,这个小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
  幼:漂流屋
  师:漂流屋就是一种可以在水上漂来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中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适当指导。
  3、结合小图书,幼儿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师:小朋友翻开手中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好吗?老师还有很多问题要让小朋友们来思考呢?
  提问(穿插于边看边学讲故事中):是谁发现了漂流屋?青蛙有没有独占了漂流屋?河边的小动物分别用什么做屋子?小动物们在漂流屋里干什么?漂流屋原来的主人是谁?小兄妹发现漂流屋时心情怎么样?当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们心情又是怎样的?
  4、组织幼儿讨论:
  师:青蛙和光着脚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东西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给小动物们。
  幼:青蛙请朋友们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里。
  师:对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后要怎么向他们学习呢?(教师指导幼儿讲述)
  环节二:制作漂流屋
  5、组织幼儿在配乐朗读的良好气氛中尝试制作漂流屋。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流屋送给家人,朋友或是小动物呢?
  幼:老师,我想送给您;我想送给小松鼠;我想送给爸爸可以吗?……
  师:大家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后合作来完成,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废纸屑不乱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请老师帮忙。(幼儿动手制作时教师从旁指导协助完成)
  6、欣赏作品,互赠作品。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中以柚皮制作的精美小屋出现,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幼儿听故事非常认真,积极思考。幼儿学习边看图边学讲故事中穿插的许多提问,让幼儿更易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生动形象,自绘挂图精美形象。对幼儿的回答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轻松学习,寓教于乐,掌握故事寓意。

第4篇、大班语言活动耳朵上的绿星星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此故事兼有散文的色彩,要细细品味它的诗情画意,通过外化的场景美,色彩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描写赞颂了人间互相关爱的美好心灵。塑造了外表与内心和谐统一的完美形象。   
  这一形象无疑是对道德意识还往往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并且对大班幼儿来讲是能够接受和体验的,有利于他们正确的道德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本设计主要是设置问题情景,通过一系列问题逐步递进,层层展开,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主题思想,这充分感受故事所描绘的完美形象。同时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并能根据故事中的线索,围绕问题,积极思维,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绿星星”的秘密。   
  2、帮助幼儿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3、感悟故事所传达的友爱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与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小松鼠和萤火虫之间相互关爱,乐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美好的心灵。

  活动准备   
  1、录音故事,图片及插入教具(小草和玫瑰花)。   
  2、创设一个美丽的花园场景,有绿绿的小草,红红的玫瑰花。   
  3、角色的头饰。

  活动过程    
  1、问题启动。   
  (1)在听故事前直接呈现问题,“耳朵上怎么会有绿星星”。   
  运用故事名称的新奇以引起幼儿探究的心理,使幼儿 产生悬念两个不相干的事物怎会联系在一起?既是启发幼儿积极地仔细地听,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   
  (2)听录音故事的前半段。   
  从开始……小松鼠什么也没打扮去参加音乐会了。   
  2.顺问设问。   
  (1)故事讲到一半,教师可设问:   
  “小松鼠什么也没有打扮,会不会漂亮呢?”这个问题主要唤起原有的认识经验,运用已有的认识结构,习惯思维来判断事情的变化发展。这个问题的作用是使故事矛盾突出,便于儿童清晰感知。并为后面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而感到满足。   
  (2)继续听后半段故事。   
  3.反向设问。
  (1)听完一遍故事后设问“为什么小松鼠什么也没有打扮却变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萤火虫要变成“绿星星”。   
  这些设问主要让幼儿根据故事提供的信息来反思原有的认知经验,用新的认知结构来解决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以求得新的认知平衡。   
  (2)看图讲故事。   
  围绕设问,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4.假定设问。   
  提出假设“如果小松鼠带上小草制成绿绿的草帽,用玫瑰花把嘴唇涂得红红的去表演是不是很美呢?”   
  这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儿童充分的讨论,去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美,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一些认知经验。
  5.表演欣赏。
  通过故事表演再现故事中美的场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等,来烘托相互关爱的内在精神美。向儿童传达美的情感。

  活动反思
  《耳朵上的绿星星》讲述了一只小松鼠由于爱护小草和玫瑰花,萤火虫们都来帮助它的童话故事。里面可爱的动物形象、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情节便于幼儿理解,并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故事中传达的爱护小草、小花的环保行为与同伴之间相互关心的情感,对于我们刚入园不久,进入新环境、新集体的新中班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适合和有必要的,它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第5篇、大班语言活动诗歌-秋天的雨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我们现在开展的主题是《春夏秋冬》。结合主题,又正逢秋天。平时吃好饭我就会带孩子们出去散步。有些孩子在散步时观察寻找秋天并谈论着:幼儿园的小草变黄了,树叶掉下来了等等。有些幼儿也争论着:不是所有的草都变黄了,还有一点没有变黄。还指给大家看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秋天的感受只局限于视觉,除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给孩子们较深印象,对秋天的认识还较狭窄、片面的,他们不能体会到秋天的雨中万物会发生着各种变化,同时更能感受雨景中的美。为此,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把散文《秋天的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主动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同时又受到美的熏陶。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歌,是因为《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通过课件就更能很好地抓住散文诗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充满感情的朗诵,钢琴《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使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深深吸引孩子们。平时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是很好,借此在看多媒体课件的兴趣调动下,使孩子们在一个情景交融地虚拟的感觉世界中,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我注重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让孩子们来主动学习。通过重复播放、出示图片等方法,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把看、听、说统一起来,使孩子们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诗,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   
  2.从不同角度感受秋天之美,并乐意用语言来表达。
  3.引导幼儿在散文诗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张幻灯片、平时带领孩子去寻找秋天、图片一张、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雨”,对活动产生兴趣:   
  (1) 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 上次下雨你们看了吗?你们看到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又有些什么变化?   
  2.完整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雨》。   
  (1) 幼儿欣赏,完整感受这首散文诗。   
  (2) 幼儿自由讨论、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简单讲述散文诗的内容)   
  (3) 教师提问:诗歌中说了些什么?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用散文中的语句予以引导。   
  3.幼儿再次欣赏,并尝试用散文诗中的句子来讲述。   
  这次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把你最喜欢的、觉得最美的话记在心里,等会儿告诉大家。   
  4.出示图片,分段欣赏。   
  (1) 欣赏第一张画面:着重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感受。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并理解清洁、温柔。   
  (2)欣赏第二张画面:在动态画面中感受色彩的美。重点指导幼儿说出各种植物、花卉的色彩变化。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   (3)欣赏第三张画面:进一步倾听,感知语言的美引导幼儿从气味上说出秋天的雨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   (4)欣赏第四张画面: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过冬的方法。为什么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   
  (5)欣赏第五张画面:进一步感受想象秋天的丰收景象。为什么秋天的雨给大地、小朋友带来的是丰收、快乐的歌?   
  5.再次欣赏,进一步倾听、感知语言的美。   
  你们觉得秋天美吗?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中是怎么写秋天很美的,好吗?   
  6.秋天美吗?什么地方美?诗中是怎么写秋天很美的?   

  活动反思:   
  1.和孩子一起收集资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幼儿举手发言的情况比较好,能积极动脑。细细想了一下,除了教材内容的选择、问题的预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经验水平,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设计之外,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之前请孩子们一起寻找秋天,留意观察秋天到底有些什么变化。幼儿在收集资料后,在这次活动中就更会有探索热情的投入,产生学习的愿望。   
  2.运用多媒体支持幼儿的探索。这次活动中的诗歌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幼儿很快能够理解,这要归功于课件的作用。孩子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课件也正是以一种非常直观、形象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现的,是一种非常容易被孩子们接受的方式,可以把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探索活动中,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抓住幼儿生成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索。在活动结束时,有几个幼儿说:“秋天的雨不美。”那么这个时候,我就缺乏指导,应该随之引导下去,让幼儿知道秋天的雨跟其他雨是不一样的,特别重要。

第6篇、大班语言小熊请客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对于《小熊请客》这个故事,大班的幼儿大多基本掌握了故事情节,熟悉人物对话,理解了故事内容,有爱劳动的感知经验,有礼貌。对于“好吃懒做”(又谗又懒)有一定的理性基础。我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表演经验,因此我把这节课设计为以下环节。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能在集体中有表情地表演出文学作品《小熊请客》中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态度自然大方。
2、能用恰当的语言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狐狸的头饰各一个。
2、小盆三个,小鱼、肉骨头、小虫道具各一份,大树一棵。
3、录音机、磁带。
4、场地准备:幼儿围坐在场地四周,中间空出作为表演场地。
(三)活动过程:
1、做律动或听音乐打节拍、做动作集中幼儿注意力。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做准备。根据幼儿当时状态决定。
2、师:“小朋友们听过了《小熊请客》的故事,并且知道了这里面有一只好吃懒做的大狐狸,四只爱劳动、有礼貌又团结友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和小熊。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评析:通过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回忆对故事的已有经验。
3、教师扮演狐狸,再请四个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第一次表演,以起到示范作用。表演过程中不进行评价,只进行提示。
师:“老师和这四个小朋友先表演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一会儿要给我们提出哪好、哪需要改进。”
表演后,请幼儿对老师和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评价。先请几个幼儿评价,对于评价恰当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对于评价不太恰当、或语言表述不清楚的幼儿进行引导,并表扬他们的大胆积极的参与。
评析:在这一环节,根据幼儿的已有基础,挑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与老师示范表演,给幼儿一个初步经验。并且请幼儿评价让他们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他们仔细看表演,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为下个环节自己的表演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
3、第二次表演。请上五名幼儿表演,教师依然起提示引导作用,不打断幼儿表演,表演结束后先请幼儿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表扬式评价(包括幼儿的评价、幼儿的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同上个环节类似,不过有一定的提升,角色全部由幼儿表演,幼儿评价,再教师评价,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4、第三次表演。评价。
评析:这个环节紧扣上个环节,继续幼儿的表演,在表演中不断积累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动作、语言能力。要求幼儿在表演时大胆自信。
5、今天小朋友们合作的很好,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也像小熊、小猫、小狗、小鸡那样,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又有礼貌。
评析:对于幼儿的表演能力给予表扬与肯定,并且加强情感教育。
6、活动延伸:师:“虽然大家没能都参加表演,不过老师在表演区准备了这个故事的道具,回来区域活动时,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到这个区去表演。老师还在美工区准备了这个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图片,喜欢绘画的小朋友,到这个区给大家多做一套头饰吧,这样大家可以分组到外面表演了。
评析: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把这一 活动延伸到课外,满足幼儿的表演兴趣,照顾到全体幼儿,并且渗透到美术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评价
在活动中每个环节我一步步逐渐提升,让幼儿的兴趣集中到活动中来。并且让幼儿通过观看别人的表演,评价别人的表演,来积累感知经验,为自己的表演积累一定的素材,不但锻炼了观察、思维、语言、动作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把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外,满足幼儿的表演兴趣,照顾到全体幼儿,并且渗透到美术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每个环节我一步步逐渐提升,让幼儿的兴趣集中到活动中来。并且让幼儿通过观看别人的表演,评价别人的表演,来积累感知经验,为自己的表演积累一定的素材,不但锻炼了观察、思维、语言、动作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第7篇、大班社会/语言小小“闪光点”(优点、缺点碰碰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现在的孩子许多都以自我为中心,一般有比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幼儿期的儿童有正向高估的特点,但他们对于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没有清楚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设计《小小“闪光点”》这个活动,我们以动物关于优点和缺点的认识引发幼儿对自身优缺点的关注。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全面发展。教学从三个层次展开:首先,从幼儿看图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讲讲这些动物的特点,其次是通过故事帮助幼儿感受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第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让幼儿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间相互找优点,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优点,改正缺点,从而树立自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3、在清楚自己的优点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
活动准备:
1、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主要的能力发展情况及幼儿各自的特点
2、猪、蜜蜂、大象、猴子卡片及它们各自展现优点的图片5—6套
3、歌曲《找朋友》
活动重点:帮助孩子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难点:不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眼中的动物们
1.发放准备好的图片,(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小组讨论下喜欢我们这些动物朋友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2.各抒己见,说一说讨论的结果。(体现《纲要》中说的:“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听听动物自己怎么说
1.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对请来的动物朋友的看法,我们的动物朋友也知道自己的优点,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夸自己的吧。
2.老师讲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请出动物朋友
3.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的动物朋友夸自己都有什么特点呢?它们又都是怎么看待别人的呢?(老师慢慢重复小动物的话并从旁指导孩子发现每个小动物的特点,并把动物们的优点画在黑板上,激发孩子的兴趣)
4.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不能把别人说的都不好。我们要向大象和小蜜蜂学习。
三、找找身边的闪光点
1.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
(1)我们今天的动物朋友都展示了自己的优点,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和他们介绍自己呢?老师给小朋友一段时间,快想想自己都有哪些优点呢?
(2)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小朋友起来讲讲自己的优点,最好能展示出来。在说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请其他的小朋友仔细的听并认真记下他的优点,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在小朋友说完后,老师请其他小朋友讲讲他还有什么优点是自己不知道的?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呢?(游戏进行三到四次)(优点可以是:算数好、唱歌好、画画好、朗诵好、做操好、讲卫生……)
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儿童,根据课前准备的了解到的他的优点,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
(3)小组内讨论一下,都给别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2.说说自己的缺点,也说说别人的缺点。
刚才我们小朋友啊都说了自己的优点,那我们身上还有哪些缺点呢?我们要像小蜜蜂那样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变的更多人喜欢。
3.说说怎样把自己的缺点变为优点。
根据自己的缺点,以寻找好朋友的形式,交流要互相学习什么,让幼儿建立互助互利的同伴关系,相互监督,相互影响。(放歌曲《找朋友》)
4、教师小结: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小朋友们之间相互学习好的方面,那我们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越来越棒。
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优点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是画作、也可以是照片或DV
2、设计主题墙,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区域,把小朋友们的展示布置上去(DV可以截图),过一阶段我们都会再做一份展现新优点的作品加在自己的墙面上,记录下自己的成长。
故事:
今天老师到森林里去玩,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动物朋友们听说老师要来给我们小朋友上课,都争先恐后的要跟来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小朋友们我们要怎么做啊?来一起欢迎动物朋友!
小猴子自告奋勇的要第一个出场:“小朋友好,我是小猴,我本领可大了,我能上树,能从一棵树上轻松的到另一棵树上,我和人类是亲戚哦!我最聪明了,不像小猪,又懒又笨。小朋友们一定要喜欢我哦。”
小猪急了,跑上来:“不对不对,我一点也不笨,我最憨厚了,我长得圆圆胖胖的,多可爱啊,再说我脾气好,大家都喜欢和我做朋友,不像大象,身体不匀称不说,还总喜欢甩鼻子,难看死了”
大象不高兴了,生气的说:“不能随便批评别人的长相,这样很不礼貌。我个子高可以望的远,再说我也有我的优点,身体大乘得人多啊,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做滑梯呢!大家都有长处的嘛,看忙忙碌碌的小蜜蜂也来了,它多勤劳啊。”
小蜜蜂高兴的飞上来:“谢谢大象夸我,我就是小蜜蜂,每天忙着采蜜,小朋友们喝的甜甜的蜂蜜都是我采的哦,我们小蜜蜂最勤劳而且还很团结。可是我也有缺点就是做事容易冲动,只要有人靠近我们的家,我们就会紧张,有时候还会伤到无辜的人,这点我也在努力的跟小猪学习,争取改正。”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8篇、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汉字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汉字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为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及了解小学生活,我们开展了“我要上学啦”主题活动。大班幼儿对文字符号有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自己认识的文字,学着辨别一些相近的字,因此我在语言区投放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字卡,幼儿对字卡上的字充满了好奇,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自己认识的字,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字可真有趣,也真奇怪呀,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那个字要那样写呢?”就幼儿关注的这些问题,设计了这次有趣的活动,增进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人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字的兴趣,初步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的特点。
    2、初步了解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及有趣的偏旁部首。
    3、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以及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汉字的机会,一部分汉字幼儿已经认识,对汉字的认读有较强的愿望。
    2、物质准备:汉字知识PPrr、各个关节都会动的小人偶、字卡等。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象形字与会意字的特点,知道文字的目的及用途。
    难点:引导幼儿用合作的方式表现汉字,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协商。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特点。

    (1)出示甲骨文的P阳图片,了解甲骨文的特点。
    教师:小朋友中有很多人都认识了许多字,今天罗老师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字让小朋友来看看。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
    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
    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教师分别出示山、石、月、木等几个字,按照上面的方法以此类推,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案是出现最早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在很久以前,当时没有笔和纸,人们就是在石头上、骨头上、乌龟壳上刻画图案来记录事情的,这就是当时的文字。

    (2)出示象形字的P阳图片,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教师:古代有一种文字很有趣,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叫做象形字。
    教师:看看它像什么?猜猜是什么字?
    幼儿1:山,它上面的尖就像山峰。
    幼儿2:月,像月亮一样弯弯的。
    幼儿3:门,左右直直的就像两扇门一样。
    教师:“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3)出示会意字的P胛图片,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看到的字就更有意思了,叫做会意字。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这个字念“鸣”,它是鸟叫的意思,谁能说说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分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合起来是鸟叫的意思?有什么含义?类似的还有囚犯的“囚”字,森林的“森”字和“歪”字等。

    幼儿1:是“口”和“鸟”组成的。
    幼儿2:“口”是嘴的意思。
    幼儿3:小鸟用嘴叫,所以是鸣,就是鸟叫的意思。
    (4)出示偏旁部首的PPT图片,感受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特点。
    教师: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幼儿1:它们的旁边都有一个三点水。
    幼儿2:都和水有关系。
    教师: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如出汗的“汗”,黄河的“河”,长江的“江”,还有流水的“流”,大海的“海”。跟木头有关的字,它的旁边或者下边有“木”字,如椅子的“椅”,枫树的“枫”,桌子的“桌”。跟人有关的字呢,就用人字旁,如“你”“他”“们”,等等。(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单人旁)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拼摆汉字,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1)木偶的身体会写字。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文字,那么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吧。罗老师请来一个好朋友,它是木偶小明,它想用身体摆成字的形状,请幼儿猜猜摆的是什么字。
    教师分别用木偶摆成“大”“上”等汉字,引导幼儿猜猜看。
    (2)我的身体会“写字”。
    ①教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呀,谁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摆些字?(出示常见字的字卡,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来,如“中”“下”等。)
    ②分组游戏,引导幼儿合作摆出不同的汉字。
    教师:我们要加大游戏难度了,自选四个人一组,到老师这里挑选一张字卡,并用四个人的身体合作拼成字卡上的字,拼得像,让大家能看出来的,就算成功。

    3、书写小名片,引导幼儿感受汉字的实际作用。
    教师:今天小朋友学了有关文字的知识,玩了文字游戏,你们觉得中国文字有意思吗?谁知道文字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传递信息,记录事情)今天我们就用文字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我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升人小学了,不能像现在这样经常见面,有了名片,当你想好朋友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名片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多好呀。

    制作方法:用签字笔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做简单装饰。
    小朋友互相交换名片。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中教师能够运用语言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动脑,自己归纳出相关知识,例如,在了解会意字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这个字念鸣,它是鸟叫的意思,谁能说说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分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合起来是鸟叫的意思?有什么含义?”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很快就发现“鸣”是由口和鸟字组成的,鸟是用嘴叫的,而口就是嘴的意思,所以组合在一起就是鸣,鸟叫的意思。

    “我的身体会写字”这一环节,使幼儿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气氛中学习。活动中,幼儿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一个字,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分享,并用自己的身体合作组成相应的文字,发展了幼儿共同合作、交流讨论等能力。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

到发展。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学习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

    2、活动中的不足: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主要内容:
    1、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在这个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分别设置了PPrll知识介绍、木偶摆字猜字、身体摆字猜字、小组合作摆字、写名片等环节开展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幼儿经过大班一年的学习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因此在组合摆字的环节,好几个组都是独立协商完成的,没有求助老师的指导。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2、教师提问有效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学习自己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问幼儿会意字如何组成的,举了“鸣”字的例子,幼儿特别感兴趣,老师利用巧妙的提问引导幼儿梳理出答案,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在身体摆字的游戏环节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表现空问,并没有马上介入孩子的活动,而是在一旁观察,用语言和眼神鼓励幼儿独立协商完成任务,这也是在支持幼儿。

    3、材料准备充分,支持幼儿学习,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活动前期准备比较充分,图片的选择能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课件内容基本上体现了汉字的特点,能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获得新的知识。

综合评析:
    1、本次活动目标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启发式提问、身体活动等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并为幼儿创设了合作、协商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活动中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以小组合作方式用身体拼摆汉字,发展幼儿的合作、交流、讨论的能力,并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问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2、教师群体反思能够围绕预先提出的问题,研讨活动目的明确,为参与活动的老师梳理出一个反思思路。但在反思过程中,问题基本上围绕教师层面,对于幼儿的观察反思不够,特别是对幼儿没有提出质疑性问题:如大班幼儿对活动的前期参与不够,教师没有引导幼儿收集相关活动素材,如果教师引导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准备工作,对幼儿的主动学习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9篇、大班主题公开课世界语言真奇妙!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本周是我们IB单元——“一百种语言”进行的第一个星期,正值“声音(说、唱)”这个探索范畴。我们班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孩子,平时时而听到他们用本国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间也会模仿几句,可见他们对各个国家的语言已经产生了兴趣,而且,班中家长的宝贵资源是非常值得我们引用的。何不把家长请到我们身边,和孩子们一同去发现、探究奇妙的世界语言呢!!
活动名称:世界语言真奇妙!(大班)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体验学习各国语言的乐趣。
2、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材料与环境:
1、邀请家长代表穿着本国民俗的服饰,并让家长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文字卡。
2、让家长和孩子准备一首《小星星》的自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师准备“太阳”的图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过程与指导:
一、猜猜奇妙的语言
二、欣赏“太阳”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阳”的图卡,邀请孩子试试你能用几种语言表达。
2、幼儿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妈妈一起学——“谢谢、再见”
四、欣赏《小星星》的各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妈妈一同舞动《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活动反思: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活动主题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本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世界各国风情的基础上,体会世界的奇妙。新课标中提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构筑的平台。在新课程标准的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写到: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在(二)能力目标中,写到: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蔼相处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设计《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的指导思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力求于从以下几点来开展教学:
一、创设平等互动的课堂环境。在本课中我本着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世界各国的资料,了解各国的礼仪,并学一学。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通过师生平等的互动,一起学习各国不同的礼仪,学习“你好”,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给各国取别称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的兴趣。
二、层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堂课设计我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学:“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欣赏俄罗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鹅湖》、日本的樱花、各国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格及多样性;“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让学生取取别称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各国的主要特点;“不学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学一学各国的礼仪,了解中西礼仪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多姿多彩的美丽的世界。这样从知到行,从课内到课外,构成了品德教学的整体性。
三、采用丰富的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世界真奇妙”这一主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因为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肤浅,对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显然不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而且也是违背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个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通过猜一猜、取一取、学一学等活动,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让学生学做各国的礼仪,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这些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使课程充满快乐和活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世界真奇妙之旅”,带领学生一起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与奇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事物。因为学生知识的贫乏,所以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还穿插了观看《四小天鹅舞》和欣赏日本樱花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各国代表事物用图片配以音乐的形式出示,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异景观。在“别称知多少”中,通过说一说各国的标志,以“国家别称我来说”的交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得出规律——各国的别称跟他们的特点有关。然后让小组合作进行实践,给各国取别称。这里出现了三个,前面两个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们的特点,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小组交流中我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以竖大拇指在希腊人眼中是“滚蛋”的不同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要到世界各国去旅行就要了解各国的独特礼仪,要不容易引起误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兴趣。这些情境的创设,使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使课本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有效合理地利用。
但一堂上下来,总感觉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因为事先对学生的学情知识基础没有充分地了解,就出现了看标志猜国家这一环节中,几乎全班学生都猜不出俄罗斯这个国家,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显得拘谨。这也告戒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做好充分的了解,只有建立在学生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如果说这次汇报课活动,给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磨练的平台,那先前的一次次试教和反思,则只是用真诚收获了一份真情;而最后一次的正式汇报课,在赢得学生的真情外,我还赢得了章老师的许多帮助和指点,成就了我生命课堂的精彩。

第10篇、大班语言公开课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是大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们经常围绕恐龙这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如:恐龙的特征、恐龙的种类以及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等。因此,教师选择了《城里来了大恐龙》这一有关恐龙的教材。这篇童话童趣盎然、想象丰富,作品中的恐龙形象善良、可爱。通过教学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生存的情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培养了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讲述以及敢于创造的能力。
一、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知识、经验,进行大胆想象。
3、鼓励幼儿能在集体面前积极说话、大胆讲述的能力。
4、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二、活动准备
1.《城里来了大恐龙》的教学挂图一副;
2、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实物等;
3、彩笔、画纸。
三、 活动过程
活动一:故事教学
1、出示画有"交通堵塞"的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鼓励幼儿能大胆想象、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讲述故事至"城里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了故事之后你就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讨论:城里来了大恐龙,交通堵塞了、铁路被压坏了、房顶也被掀翻了。请你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帮这座城里的人、帮帮这条大恐龙吧!看谁想出的办法又多又好。
4、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处,请幼儿讨论故事里孩子想出的办法好不好?故事里的大恐龙与你们印象中的大恐龙有什么不同?以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5、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幼儿扮演大恐龙,边听故事边进行表演。
活动二:恐龙展览
1、师生刚同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实物等,一起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恐龙展览"。
2、幼儿自由结伴参观。引导幼儿都大方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恐龙的知识。
3、开展"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活动。
请幼儿的家长都来参观恐龙展览,请幼儿担任解说员,向家长介绍恐龙的内容,鼓励幼儿在解说过程中做到声音响亮。
活动三:我和恐龙做朋友
1、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主题: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消失?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分组自由讨论:如果恐龙再次回到我们身边,你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教师在幼儿中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
3、请每组幼儿推选代表进行发言:请你们都说一说,你们都想出了那些办法来帮助和保护恐龙。
4、幼儿集体作画:我和恐龙是朋友。
5、拓展故事中的含义,告诉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教学反思:
1、 语言的发展对幼儿尤为重要,倾听是语言教育的第一步,语言发生必须完成听和说两项作用。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听故事回答问题也完成的很好。
2、 在续编故事中,很多孩子能画出自己创编的故事,但是在语言组织能力上还是很欠缺。需要大量的听说练习来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讨论环节,让孩子们多去练,多去说。在部分环节上,多去引导幼儿开口。

第11篇、大班语言故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教案反思

一.教材分析:《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古希腊奴隶伊索所作。《伊索寓言》是全世界儿童的经典读物,其短小精悍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构思精巧,语言幽默,许多内容具有永恒的价值。故事讲述了一件城里老鼠到乡下老鼠家做客和乡下老鼠到城里老鼠家做客的有趣事情。
一.设计思路:现在的小朋友大多生活在城市,从幼儿园回来不是待在自己家就是在公园玩,对于自然界的东西都很少接触了,限制了孩子的视眼,所以就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城市乡下的形象以及差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形象,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乡下,城市的印象。
2、了解城市生活与乡下生活的差异,通过讨论,知道要保护环境。
三.重点:了解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
难点:能用语言和动作表演整个故事。
四.重难点的依据:
五.教材准备
1、实录:乡下生活,城市生活、背景图:城里,乡下
2、小图卡:面包,奶牛,小麦,田间,汽车,简单的家具,豪华的家具。
3、课件: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4、场景:宽阔的道路
六.教学设计
(一)观看实录,了解乡下,城市的形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去两个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出发吧。 走设计的宽阔马路,观看视频师:你们刚刚看到什么了?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见过吗?这是在哪?
幼:看到了很多人,很多车。。。。。
师:热闹吗?漂亮吗?
幼:漂亮,好玩。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热闹,繁华车多的地方我们叫它城市。乡下介绍也照上方法进行。
(二)欣赏故事《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师:有两只老鼠他们也去乡下和城里玩了,他们在城里和乡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歌故事吧。
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问题。
师:乡下老鼠邀请城里老鼠做客,在乡下,城里老鼠看到了什么?
幼:城里老鼠看到了绿幽幽的稻田,师:乡下老鼠拿出什么好吃的给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喜欢吃吗?
幼:玉米,土豆,城里老鼠不喜欢吃。
师:后来城里老鼠又为什么邀请乡下老鼠,幼:因为城里老鼠过不习惯乡下生活。
师:城里老鼠家和乡下老鼠家一样吗?城里老鼠又是怎样招待乡下老鼠的?
幼:城里老鼠拿来了奶酪,玉米,鸡腿师:乡下老鼠喜欢城里生活吗?乡下老鼠在为什么不待在城里?
幼:因为城里生活乡下老鼠不适应。
师: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家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喜欢城里老鼠吗?
小结: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有自己的优点,弊端,大家应该相互尊重。
(3)讨论城里和乡下的环境,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你们是喜欢城里老鼠家还是乡下老鼠家?为什么?
幼:我喜欢城里老鼠家,因为城里很干净,交通方便。
师:可是城里车太多,空气都受到污染,小朋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好点呢?
幼:多坐公交车,少自己开车。
幼:我喜欢乡下老鼠家,因为乡下老鼠家空气清新。。。
师:可是乡下路不好,交通不方便,科技不发达,那该怎么办?
幼:把路建好。
幼儿 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小节:城里科技发达,可是经常交通堵塞,空气受到污染,可是乡下空气好,这一点不好,我们城里人要和乡下人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关心这样才会让我们城里乡下都会进步。
(三) 游戏猜一猜,摆一摆。
师:刚刚我们去了乡下和城里,知道城市和乡下是怎样的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请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城里人,一部分小朋友扮演乡下人,拿着小图卡把小图卡送到对应的地方。
最后放音乐一起跳兔子舞。 活动结束
七.延伸活动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生活在哪里?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它通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个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第12篇、大班绘本老鼠娶新娘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老鼠娶新娘》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与我们以前听过的"老鼠嫁女"很相似,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阿郎,以及老鼠阿朗娶新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故事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且其中的童谣朗朗上口,蕴涵了很多中国的习俗。
二、分析作品:
我觉得故事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从而喜欢自己"。
三、说准备:
1.图书ppt,太阳、云、风、墙、老鼠、猫的图片。(知道自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中的情节)2.汉字:照、遮、吹、挡、打洞、抓、扬长补短的汉字。(更好地认识到事物最强的地方)
四、说目标:
1.体验童话故事书传达的浓浓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难点)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长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重点)
五、说过程: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首比较有中国民族风俗特点的歌曲《喜洋洋》来吸引幼儿,因为故事比较长,所以将故事分成三段式来演绎:
一、激趣导入
1.欣赏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喜洋洋的音乐)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
《喜洋洋》音乐导入(出现且伴有一段喜庆的民间音乐旨在让孩子初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
二、欣赏理解
1.边欣赏PPT边听故事。
2.理解讨论: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
讲故事以问题来穿情节,通过看看、听听、讲讲帮助幼儿理解老鼠村长找女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故事内容。(难点的突破)
三、迁移感受
1.自己最强的长处
2.记住朋友的长处。
3.让自己变得更强。
4.回归故事。
5.玩游戏"抬花轿"展开讨论,最后村长女儿嫁给谁了?突出老鼠阿朗的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最后,在喜庆的民间音乐的渲染中再次完整欣赏童谣,诣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国的民风民俗。最后一个环节的抬花轿恰好能释放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说,活动最后的安排的游戏既紧扣本次活动目标又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活动反思: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以老鼠村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共同交流。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自由表达的兴趣和激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第13篇、大班主题菜地唱歌谣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在《有用的植物》主题二级分支“绿色菜篮子”中,有一首儿歌“菜地歌谣”,它将蔬菜的外形特征、口味、生长位置编成琅琅上口的问答歌,让幼儿在一问一答中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我以这首儿歌为载体,将其删减改编,使每一句中的蔬菜特征更突显,并精减至四句,为幼儿创编预留空间。
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辨别常见蔬菜在外形、味道、食用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借助歌谣大胆进行表达。
2、知道蔬菜中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活动准备:“菜地各要”翻翻板、幼儿操作材料(长方形底板、正方形纸、蔬菜图片、水彩笔)
活动流程:
一、我最喜爱的蔬菜
导语:蔬菜是我们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最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说说对这种蔬菜的了解。
提问: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吃过哪些用它烹调的菜?
(教师将幼儿的表述以歌谣中的句式进行小结)
小结:正如小朋友所介绍的,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
二、菜地歌谣
导语:这首歌谣中每一句话都介绍了一种蔬菜,根据线索猜一猜,就能欣赏完整的歌谣,想不想挑战一下?
1、根据线索,破译歌谣。
提问:这个关键词提示我们蔬菜的什么?
2、跟着节奏,念念儿歌。(口齿,速度)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幼儿开火车问答
第三遍:幼儿点名问答
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它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
三、结合经验,仿编歌谣。
1、小组合作,仿编歌谣。
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
要求:1.三人合作,人人都要出力
2.你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文字,图案)
3.时间5分钟
2、小组介绍,幼儿猜猜。
延伸:猜猜今天午餐吃什么?
附:
什么青青细又长?豇豆青青细又长。
什么黄黄藏地下?土豆黄黄藏地下。
什么脆脆藤上长?黄瓜脆脆藤上长。
什么辣辣尖又尖?辣椒辣辣尖又尖。
三、活动反思
活动分三个环节,以经验再现——经验唤起——经验运用的线索层层推进,达成活动目标。
第一环节: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蔬菜。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说说你对这种蔬菜的了解?”由于问题的切入点贴切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回应的面广且个性化。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胡萝卜,因为喜欢它桔桔的颜色,而且吃了胡萝卜眼睛会亮。”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青菜,因为它吃起来糯糯的,它绿油油的颜色像春天。”……幼儿结合自己一日三餐以及对蔬菜感性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实现了有效的经验分享。
第二环节,根据线索,破译“菜地歌谣”。在肯定了幼儿对蔬菜的丰富认知后,我又以询问“想不想根据线索猜猜,欣赏完整的儿歌?”引发幼儿挑战的兴趣,符合大班年龄特点。每次教师翻转出示或幼儿选择翻开一个提示蔬菜的关键词,通过系列追问帮助幼儿进行猜测,如出示图夹文 “藏地下”进行追问“藏地下提示了我们蔬菜的什么?”“什么蔬菜是藏在地下的?除此之外还有吗?”“你为什么认为是土豆?”等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仿编歌谣。我预设了提问“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引发幼儿从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营养等方面来思考仿编儿歌。
四、专家点评
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学习书的的素材点进行适当的改编,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师的随机性比较强,当教师发现一名幼儿在念儿歌时不自觉地拍起了手的时候,教师及时跟进追问“为什么你会情不自禁拍起了手呢?”引发幼儿关注已经潜在感受到的儿歌韵律和节奏。教师斟酌了活动中的每一个提问、每一次回应,其实在活动中还有许多细节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预设活动细节来引发师幼间的有效互动。在大班活动“菜地歌谣”中,教师通过几个细节的预设,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14篇、幼儿园大语言班优质课:城里来了大恐龙

幼儿园大语言班优质课: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是大班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他们经常围绕恐龙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如恐龙的特征、种类。恐龙对幼儿有特殊的吸引力,它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和恐龙做朋友”这一主题活动,向幼儿介绍恐龙的特征、种类以及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孩子们的兴趣较高。通过《城里来了大恐龙》这篇童话故事,能使孩子们理解作品中恐龙善良、可爱的形象,并体验爱护动物。

    教师:看看是谁来了?(此时将恐龙贴在“交通堵塞”的图上)
    幼儿:啊,大恐龙来了!(孩子们一起说出并且露出惊讶的表情)
    教师:哎,那大恐龙来到这里,它要做什么呢?
    幼儿:它要破坏我们的房子,把房子都弄倒。它会把汽车都踩扁,以后我们的马路上就没有汽车了。它还会把我们都吃掉的!
    教师:咱们来看看恐龙来这到底做什么?(出示恐龙立交桥图片)。
    幼儿: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
    教师:那这里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幼儿:许多的车都从大恐龙的身上开过,大人、小孩子都从恐龙的身上走过,道路变得通畅了。
    教师:原来,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它使马路变得通畅。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开始部分,通过参观恐龙博物馆,带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幼儿兴趣。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小小解说员”作了铺垫。幼儿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再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合理地进行创编,并比较连贯地讲述。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幼儿的合理创编给予肯定。结束部分“我为恐龙建乐园”,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进行构想,并通过多种形式为恐龙设计乐园,激发幼儿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体现了家园配合,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活动,如恐龙博物馆的布置。

    教师:看看是谁来了?(此时将恐龙贴在“交通堵塞”的图上)
    幼儿:啊,大恐龙来了!(孩子们一起说出并且露出惊讶的表情)
    教师:哎,那大恐龙来到这里,它要做什么呢?
    幼儿:它要破坏我们的房子,把房子都弄倒。它会把汽车都踩扁,以后我们的马路上就没有汽车了。它还会把我们都吃掉的!
    教师:咱们来看看恐龙来这到底做什么?(出示恐龙立交桥图片)。
    幼儿: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
    教师:那这里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幼儿:许多的车都从大恐龙的身上开过,大人、小孩子都从恐龙的身上走过,道路变得通畅了。
    教师:原来,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它使马路变得通畅。

    (2)鼓励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连贯讲述图片内容。
    (3)老师讲述并引出下一步。
    教师:如果有一天,城里建了一座新的立交桥,不再需要恐龙立交桥了,大恐龙会去哪儿?还会去做什么?(引导幼儿创编)
    幼儿:恐龙会去动物园;大恐龙会回自己的家,去找它的朋友;大恐龙会跑到别的没有立交桥的国家去当立交桥,为那里的人服务。

(4)建造恐龙乐园,引导幼儿关爱恐龙。
    教师:想一想恐龙乐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那里应该有许多树林、小花和小草,的玩具,有旋转木马、摩天轮、还有秋千……
    教师:请小朋友自选材料为恐龙建造乐园。(引导幼儿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建构)   
    教师:小朋友为恐龙设计的乐园非常漂亮,相信那些恐龙朋友们看到后也会非常高兴,因为它们知道还有我们这些朋友在关心它们,帮助它们。(引导幼儿关爱恐龙)

    2、活动中的不足:
    在创编过程中老师虽然给予了支持,但是没有给幼儿提供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多加引导,让幼儿能够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主要内容:

    1、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兴趣,利于调动幼儿积极性。本次活动选择了大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恐龙”作为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恐龙知识,而且通过图片进行创编、为恐龙建构乐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达到目标。

    2、设置环节为幼儿提供大胆讲述的机会。在“小小解说员”环节中,解说员首先要对恐龙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们的名字、种类、特征、生活习性等,然后将这些内容讲给同伴们听,共同分享恐龙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特点,体会分享的快乐。教师鼓励解说员声音洪亮地大胆解说,也是培养自信心的一种途径。解说员的语言介绍,同样也激发了其他幼儿大胆尝试,形成了一股推动力,将幼儿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在活动中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形式引导幼儿讲述,如听故事,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愿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热情。

    3、教师为幼儿的有效创编提供示范。教师不仅对幼儿的大胆创编给予肯定,还通过对两张图片的讲述表现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这也是师幼互动的体现。所以在创编时必须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鼓励幼儿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老师在此环节中有示范、总结、概括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示范要把握好度,不能局限幼儿的思路,阻碍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综合评析:

    1、恐龙是大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动物,恐龙的世界对幼儿来说是新鲜有趣的,教师选择的这一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表达机会,能够尊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性想象。通过布置恐龙博物馆、小小解说员和建构恐龙乐园让幼儿充分的交流和体验,进一步感知恐龙的特点,使恐龙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让幼儿明白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中的动物。在整个活动中,以恐龙博物馆为中心主题将幼儿带人情境中,过度环节自然不生硬。教师始终十分注意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语言习惯和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反思中教师就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否实现,没有进行深人的反思。小解说员的设立是否有助于帮助大部分幼儿大胆表达,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下,教师是否给大部分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设计思路很好,但是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更有助于实现目标,如何解决幼儿学习活动中的难点,是教师下一步需要思考的。

第15篇、大班语言活动落叶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组织的语言活动“落叶”,正是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要求幼儿能跟着老师较有表情地朗诵散文。学习词汇:“飘落”。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册《儿童用书》。
2,多媒体课件及有关录音。
3,头饰:小虫、蚂蚁、鱼、燕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题
采用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礼物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探索散文内容:
(1)提出阅读要求。
(2)幼儿自由阅读。
(3)提问: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朗诵散文(录音)。
提问:散文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有-有-还有)
3,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朗诵散文一遍。
(2)分别出示课件理解内容:
a、课件1,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丰富词汇:飘落)
b、课件2,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c、课件3,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d、课件4,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e、课件5,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是怎么说的?
(3)组织幼儿讨论:落叶可以当做房子,当做小船,当做伞和信,落叶还可以给谁当什么?谁能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4,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要求幼儿第一遍跟着老师读,第二遍鼓励幼儿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要求用喜悦的心情朗诵,并正确发出“风、落、凉、当”的音。
(2)分角色朗诵。
5,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朗诵“落叶”。
(三)、结束部分
舞蹈“落叶”,感受秋天优美的环境。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我们班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俩观察树叶和落叶的区别,也可以请幼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并请幼儿来说一说,落叶像什么?扩散尝试一下幼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3,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本班孩子的时期情况,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知道落叶是秋天典型的季节特征。2.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描写了秋天落叶飘飘的优美意境,想像落叶与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结构进行仿编。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很差不多,孩子们在边看p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孩子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为今后发展幼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幼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什么?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幼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青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树叶落在山坡上,小鸟飞过来,带回鸟窝,把它当成帽子。在仿编前,我请幼儿回忆了一下,大自然中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落叶还可以当成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孩子们一边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让幼儿学念。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幼儿仿编。能力强的孩子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第16篇、大班语言欣赏四季散文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
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
设计思路:
与活动建议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二幅幅描绘大自然美好风光的世界名画。孩子们的感受是细腻的、真切的,但他们往往无法将内心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兴"等比较笼统的泛泛之词。于是课题组通过讨论认为: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散文佳作,帮助其欣赏内化。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散文、图片、音响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设计了四季散文欣赏活动。本活动意在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切入,配合音乐、美术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其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过程:
本活动是一个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一、欣赏散文《春天来了》,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春的美好
1.聆听音乐《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提示:音乐《春》播放片刻后,教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3.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描述春天。
提示:教师引导: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春天有哪些颜色?春雨是什么样的?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古诗《小池》,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夏日的景色
1.欣赏美术作品《橡树·傍晚》,幼儿感受夏日景色。
提示:欣赏《橡树·傍晚》时《夏》的音乐作为背景不间断播放。教师提问:夏日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树木的光影斑驳、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2.吟诵古诗《小池》,引导幼儿继续体验夏日美景。
3.鼓励幼儿用诗句来描述夏日景色。
三、欣赏散文《秋天的雨》,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1.《秋》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秋天的雨》。
提示:教师朗读时,《秋》作为背景音乐不问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秋天。
提示:教师提问:秋天美吗?美在哪里?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气味?
四、欣赏散文《第一场雪》部分段落,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冬日美景
1.《冬》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第一场雪》。
提示:教师朗读时,《冬》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冬天。
提示:教师提问:冬日的景色怎么样?为什么说冬天里有白色的世界?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五、总结四季的景色,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音乐《四季》响起,分别回顾表现春、夏、秋、冬景色的美术作品。
提示:在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激发幼儿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小结:桃李芬芳,莺歌燕舞,彩蝶纷飞,是春天的清新之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骄阳似火,是夏天的粗犷之美;硕果累累,碧空白云,秋高气爽,是秋天的怡人之美;白雪莹莹,粉妆玉砌,是冬天的冰洁之美……

第17篇、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三个和尚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三个和尚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三个和尚》的故事幽默有趣,富有哲理,内容适宜幼儿表演,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各种角色的情绪感情,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本班幼儿的词汇量较少,对幼儿来说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词本身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边说边做动作,体验、理解、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够给幼儿带来乐趣。表演还需要练习角色间的对话,想象并创编身体动作,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同时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确定《三个和尚》故事中的角色,幼儿尝试扮演。
    2、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部分故事表演道具,与幼儿一起布置故事环境。
    2、经验准备:
    (1)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和轮换角色表演。熟悉故事情节,掌握角色间的对话。对身体动作有一些设想,幼儿能和老师一起复述故事旁白,并适时插入。
    (2)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根据需要及教材特点、幼儿实际情况,深入推敲,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讨论各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思考哪些角色可以让小朋友来表演,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
    难点:合作表演中幼儿不仅要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能照顾其他幼儿的表演进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引导幼儿回忆故事。
    教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表演过了《j个和尚》,其实故事中除了三个和尚,还有很多角色可以有小朋友来演,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还可以演哪些角色?
    幼儿:小老鼠!太阳!观音菩萨!火!白云!蝴蝶!水桶!
    2、尝试表演,并总结部分角色的表现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表现方法并使用部分道具,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太阳必须要在小和尚来之前出来,同时晚上还要落下,表演太阳的幼儿就要跑来跑去,东升西落;火苗是要等到着火的时候才能出来,而且是从小火越烧越大,幼儿的动作也要从蹲到起再到站,灭了就要全部趴下或躲起来等。)

    幼儿1:观音有水的时候就会很高兴,水被小和尚喝完以后就不高兴了,当起大火的时候,观音还有点害怕。

    幼儿2:火有许多表现方法,火可以用红色的塑料袋,也可以用红色运用的词汇和情节推理来自于他们自身,他们对同伴传达信息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传递知识的信息,因此,要使幼儿的言语信息在同伴的发言中不断丰富起来。由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想与假设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这是一般的故事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活动中幼儿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要对同伴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头脑中迅速选择与其他人不同的词汇与想法进行表达。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锻炼了勇敢和自信的品质,感受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

2、活动中的不足:
    一次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幼儿的活动不够尽兴,没有机会尝试表演其他角色,还可在本次活动后设计一些延伸内容。

主要内容:
    1、教师大胆尝试,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

    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改由老师教幼儿演什么、怎么演的模式,让幼儿自主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反映出老师对幼儿的充分信任,相信幼儿具有挖掘角色、运用已有经验表现角色的能力。幼儿的现场表演能力强,说明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教师平时对幼儿的关注和培养。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充分认识到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借助适宜活动内容和形式,帮助幼儿进行概括提升建构新经验。

    本次活动选材适合大班幼儿,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法,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引发讨论,使用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积累大量词汇,让幼儿的言语信息不断丰富起来。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讨论和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活动有创意,说明教师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充分体现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与老师的互动、与幼儿的互动中自主发展。

    2、教师对活动整体把握中还要关注个体。
    个别幼儿出现经验缺乏的现象。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收集一些活动中需要的资料,来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了解收集资料的多种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幼儿没有参与收集,不了解收集的整个过程,所以导致了幼儿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活动中及时地把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还需要教师更好的解决。

综合评析:
    1、活动设计大胆新颖。教师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感受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表演的乐趣,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道具、表情来表现一个事物,尤其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找到了各种角色,探讨出每个角色的表现方法。亲身体验到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和道具来表现火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后到熄灭的过程,有的小朋友甚至把“火”藏在了衣服里。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教师确实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乐于说的环境。

    2、表演活动既有小组活动,同时又有幼儿个体的个性表现。幼儿语言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的个人反思与小组反思中都关注到幼儿整体表现,而对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没有重点给予关注。同时在教师的目标中亦没有体现,使本次活动在幼儿个体指导方面略显不足。

    3、小组评析中充分肯定教师的大胆尝试,对于教师所采取的互动式的教育策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怎样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提出了建议,但在建议的基础上最好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和解决办法,使教师在后续活动中有章可循。

第18篇、大班语言活动密室逃脱之光教案

设计思路: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时,我班幼儿对身边的各种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主动搜集了城市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某天,一些幼儿提到爸爸妈妈曾带他们去玩的地方——密室。原来,这是一个游戏。玩者被关入一间封闭的房间后,必须寻找各种“线索”,才能找到出门的方法,逃出密室。
此时,一个幼儿带来一些城市夜景的照片——夜晚的城市因为灯光的照射而变得美妙……在欣赏照片的时候,幼儿提到了城市中灯光的其他功能,如:探照灯很亮,能帮人们寻找东西;信号灯有含义,可以给人们以提示……就在此时,“密室”和“灯光”这两个起先并没有联系的事物给我带来灵感:幼儿对“密室”充满好奇,如果能结合“光”,有个能让幼儿玩起来的“密室”,而“光”是幼儿逃出“密室”的线索,那么幼儿会不会喜欢呢?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儿童版的“密室逃脱”游戏——幼儿进入黑暗的“密室”后,通过对“光”的观察和操作,最终逃出“密室”。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能让幼儿知晓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特性外,贯穿其中、不时出现的“密室主人”的声音,不断提示着游戏进程的倒计时等,都要求幼儿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静心投入活动,通过分析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与同伴合作克服重重难关的过程,体验成功逃脱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方法并从“密室”逃脱的过程中,体验并发现“逃脱”的乐趣。
2.通过做做、议议,感知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情景布置:封闭的活动室(光线较暗)。
3.材料准备:手电筒6个(其中1个是镭射手电筒),玻璃镜子8面(固定在椅子上,椅子上除了有镜子外,还配有1—8的数字标记,方便幼儿在之后的环节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光滑的金属镜子16面,拼图5幅,电子白板,PPT课件,“白天与黑夜”水粉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密室”规则(明晰游戏规则,找到游戏诀窍)
1.“密室”外引导:
今天我们玩一个“密室逃脱”的游戏,待会儿进入“密室”必须了解游戏的规则,才能寻找逃脱的好方法。
2.倾听神秘的“密室主人’的叙述,熟悉周围环境。
“密室”环境需弱光,不仅可以营造神秘的气氛,更是为了让幼儿观察到清晰的光做准备。
3.讨论:
*怎样才能逃出“密室”?
(需要听清楚“密室主人’的每一句话:使用聪明的大脑;请光来帮忙。)*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避免光线直射眼睛。)
4.幼儿玩游戏,“密室主人”开始倒计时。
【设计思路:导入阶段,确定整个活动的基调和氛围,让幼儿感知“密室逃脱”的基本规则,为后续的活动环节和解谜做好铺垫。活动室光线暗、神秘的旁白以及倒计时的出现都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活动的神秘气氛,为幼儿制造紧张感,激发幼儿积极逃出“密室”的情绪。“密室刀环境可能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恐惧感,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鼓励幼儿,给予幼儿心理上的慰藉。】
二、  “密室”解谜
1.数字解谜(巩固已有经验:光是直线传播的;适应密室规则)。
(1)观察5个数字及“投影墙”。
(2)尝试使用密码打开密码锁。
(3)初次尝试失败后,借助手电筒进一步观察。
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数字密码组合。数字板上预设了细小的空隙。
(4)讨论:你们得到密码了吗?你们是怎么得到密码的?
(光线在投影墙上形成了影子,因此得到了密码提示。)
(5)小结:原来光从空隙的地方直直地射出去,变成了数字形状的光斑。
(6)教师操作课件,打开密码锁。
【设计思路:通过该环节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前期经验(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并通过失败——尝试——成功的过程,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为后续活动的进行做好情绪上的铺垫。通过观察数字板的过程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具有一定难度,鼓励幼儿安静仔细地进行观察。】
2.收集光线(初步观察和探索通过光滑的表面能改变光线方向的现象)。
(1)根据“密室主人”的提示,将屋顶射灯传导出的光线照射到多媒体屏幕上,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变光的方向。
(2)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指导:利用镜子,如何让光反射。)
(3)幼儿操作手中的镜子,将光线射到屏幕上,完成“密室主人,’的要求。在众多光斑中找到自己的光斑,这对于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创设区角,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和操作。
(4)小结:利用镜子,将其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可以改变光原本的方向。
【设计思路:该环节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光线改变方向的过程。本环节开始部分所需要的经验与第一环节“光是直线传播”的经验相契合,教师通过提供镜子,让幼儿尝试改变光的方向,以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
3.镭射光传递解谜(通过合作完成解谜,进一步观察光反射的科学现象)。
(1)讨论:大家分别传了什么?都是怎么传的?
(利用镜子改变光线的方向。)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保持光线传递的稳定性)。
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改变固定在椅子上的镜子的角度,完成多次光线的传递,直至光线传递至9号镜子(墙壁上)(见图五)。
(3)讨论:光线射到哪里了?有什么秘密呢?
(光线照射到挂在墙上的水粉画上,暗示隐藏钥匙的线索。)(见图六)关灯后,由于画上的花瓶处涂上了荧光粉,故能在黑暗处发出蓝光,暗示钥匙所在地。
(4)关灯,观察水粉画,找到解谜关键。
(在关闭灯的前提下,画中的花瓶发出荧光色。)【设计思路:这是活动的高潮部分,通过改变8张椅子(镜子固定在上面)的位置、角度来传递光线,完成解谜。经由“密室主人力和教师的语言引导,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由于提供了在弱光环境下可以清晰看到光线传播的激光笔,因此进一步巩固了幼儿“通过镜子可以改变光线方向”的认知经验。让幼儿静心观察和小心操作,是本环节教师介入的关键,旨在进一步提升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学习品质。最后通过水粉画上的荧光提示,找到钥匙。】
三、逃出“密室”(小结,再次激发兴趣)
1.带领幼儿逃出“密室”,激发幼儿再探索的热情。
2.室外小结:今天我们的冒险旅途很刺激,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本领。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它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希望你们也能让光成为自己的好帮手。
【设计思路:现在“密室主人”的语调变得轻松愉快,让幼儿在逃出“密室”的同时也从紧张刺激的情绪中“逃出”,这是情绪上的宣泄,同时也是感受成功的关键环节。活动中除了让幼儿感受光的主要特性,其中出现的时钟、规则要求等,也符合大班下学期幼儿年龄特点,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这个活动中同样重要。】
本案例荣获:2013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学前教育)一等奖。点评刘树棵老师是“2013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学前教育)”一等奖获得者。他的集体教学活动“密室逃脱之光”新颖独特、扣人心弦,是当前教师热议的一个话题。
那日,看完刘树棵老师的活动,有震撼,更有感动。震撼于他的巧妙构思、睿智架构,带给幼儿难忘的历程;感动于他对事业的那份执着追求。这应该是他“逃脱系列活动”的又一个设计,一位男教师能如此兢兢业业地思考、实践,并愉悦地享受过程,归根到底源自于他对孩子由衷的热爱。
看完“密室逃脱之光”,我不止一次地想: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喜欢这样的活动吗?
回答是毋容置疑的!因为,能跟着教师到一个透着微光的黑暗教室里,耳边时不时传来隔空、神秘的“密室主人”的声音,那是一件多么稀奇、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关键是,在这样的“密室”里,不仅能在灯光底下玩镜子,还能看到一道道“绿光刀在教室里穿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无比的“科幻世界”……难怪每次活动结束,总会有孩子追问:“下次还来吗?”
看完“密室逃脱之光刀,我不止一次地想:假如我是一线教师,我能在活动中收获什么?
第一,我会惊叹“时尚,原来可以这样走近幼儿”。“密室逃脱之光”是男教师执教的一个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活动。男教师本身对周围生活中“新兴事物”的好奇与接纳以及教师希望与孩子共享的那份激情推动着教师设计活动。然而,设计活动仅有敏锐与热情还远远不够!要真正落实“基于儿童发展刀的理念,需要教师在孩子的原有经验与教育目标之间进行平衡,这也是当今课改中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很高兴,能看到刘老师对“密室”可能带给孩子的“别样感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很欣慰,能听到刘老师结合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热点生发活动,并在孩子的旧、新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于是,他的前期判断与梳理,最终让活动变得恰如其分、惟妙惟肖,教师不仅如愿以偿地将当下社会年轻人热衷的游戏悄然带进了儿童世界,还以“密室逃脱”为目标,激发孩子听清指令、破译难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入情入理,让人掂量出教师对孩子兴趣、经验的一种尊重。
第二,我更确信“经验,应该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密室逃脱之光”实质上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鼓励孩子利用各种材料探索、感知科学经验。然而,当教师以“密室”为背景时,就已经让活动充满了悬念!难道不是吗?教师提供了数字卡片,可我们谁也不曾料到,当一张张卡片放在手电筒的前方,卡片的影子上竟然还会产生奇妙的数字!孩子惊叹、孩子琢磨,最终恍然大悟:“卡片上有洞,光线从一个个小洞里穿过去,影子上就有数字啦!”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利用手上的镜子将屋顶射灯传导出的光照射到多媒体屏幕上那个指定的“电池”时,意料之外的事又发生了,“电池刀居然慢慢变小、还慢慢移动,“你是怎么把光送给电池的?”孩子迫不及待叫着“轻轻地动镜子!”“让镜子侧一点、再侧一点!”“电池跑到哪儿,镜子就朝着哪儿!”当教师将孩子分成8组、激发孩子利用镜子依次传递激光时,教室里一道道激光“亮刀了起来,不仅把活动推向高潮、令人叹为观止,更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亲眼目睹中深切理解了“光能借助光滑的表面反射”的道理……一次次的“意料之外”不只是形式上的绚烂,当孩子情不自禁地要将自己的体验“和盘托出”时,我们听到了孩子在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科学道理。事实上:教师只有将关注点真正转移到“让儿童玩中学刀时,教师的环节设计、材料提供才会带上“放手探索、放手体验”的色彩,这应该是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真正美妙的开始。
第三,我感悟到“互动,反映教师的育人理念”。“密室逃脱之光”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密室主人”,并通过它将一步步的推进要求呈现在孩子面前。细细掂量每一道指令,不难发现其中有点燃积极情绪的,有关注倾听习惯的,有强调自我保护的,有明确规则遵守的,也有引发思考探究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课程意识与育人理念。是啊,科学活动并不仅仅是知识经验的传递,科学活动同样也能滋润式地哺育孩子的情感、态度、习惯及能力。其实,“密室逃脱之光刀除了事先预设好的流程环节之外,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孩子可能产生的探索行为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对个别孩子可能产生恐惧、担忧等心理情绪也有预估……在教师看来,做好孩子生理心理的保护者、做好科学探究过程的支持者,在激发孩子持续活动兴趣的同时,进而使他们富有探索的勇气和热情,这也是本次活动师幼互动质量保证的关键。
最后我想说:刘树棵老师的低结构活动同样有滋有味。游戏开场时那句“去玩吧!”以及游戏结束时那句“收摊!”所引发的孩子的各种自觉行为,不仅彰显着男教师所特有的宽容、松弛的风格,更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过程实质。
走出刘老师的教室,我的脑海里是对他个人专业发展的期许:希望能充分发挥男教师的性别优势,追求业务水平的更上一层楼,进而更好地享受和幼儿在一起的每一天……

第19篇、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真假孙悟空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真假孙悟空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很活跃,有自己的主见,在对我们班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我吃惊地发现外来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班里的每个男孩子最喜欢看的、谈论的都是“奥特曼”这一个主题。此外,孩子们有意无意的暴力动作让我觉得很不安。我想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同样强大,充满正义感,拥有神奇法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孙悟空。

    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什么,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熟悉。为此我特别在谈话的环节中反复提到西游记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在活动中我们讲故事,画故事。通过一段时间开展有关《西游记》故事的活动后,孩子们对这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有了浓厚的兴趣。

    《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如果是仅停留在讲故事这单一活动形式上显然吸引不了今天的孩子们了。
    小朋友们想到如果能表演出自己耳熟能详的故事来,那一定很有趣。初次的尝试孩子们简单表演了《i借芭蕉扇》的故事,他们很兴奋觉得不过瘾。
    有了第一次的简单尝试,在第二次的规划中小朋友们做了更详细的计划,开展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表演活动,能自然大方的表演,体验表演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喜悦。
    2、“值日生拓展”从学期初的活动设计、活动实践、活动的整理都是三位教师一起完成的,体现了保教结合、团队合作、共生共长。可见,班上3位老师只有深度的配合、互助,才能建立真正的默契与合作。
    3、生活活动教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真正合作的平台。这也启示我们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幼儿园集体中,管理者如何从分班、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班级团队建设理念、目标、方法的培养等方面下工夫,帮助各班级建设成高效的团队。

活动一--画宣传海报:
    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了解到演出前要宣传一下自己,最常见的是张贴海报的形式。我们收集了一些海报请小朋友们观察。

    而后讨论:为什么演出前人们会绘画海报贴在外面?它是起什么作用的?海报上都包括什么内容,随后幼儿自由分组,分工创作。进行海报展示,小朋友们来评价。最后评选出最能表现我们演出的海报贴出去进行演出宣传。

活动二--设计演出门票,绘制背景:
    我们用一次完整的活动来设计制作有关这次表演的门票。很多小朋友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内向的不善表达的小朋友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

    孩子们自己用绘画、剪纸、剪贴的方式设计演出门票,表演活动、美工活动使得班中的小朋友都能够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喜欢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丰富了情感体验,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合作的意识。较好地实现了《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要求的幼儿要能够主动参与班中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活动三--布置剧场、邀请观众,好戏开场:

    小朋友们把自己设计的门票送到了小二班小朋友手中,邀请他们来看戏!听说要看表演,小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高兴。

    有检票员检票人场,有引导员带领小班小朋友按票上的排号就座。小班的小朋友都就位了,有小主持人提示大家注意剧场的公共礼仪。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使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够初步自律,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演出结束我们还不忘问一问观众小朋友看得怎么样?
    在表演活动中小朋友们得到了快乐,增加了对戏剧的喜爱,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个人反思: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可以通过一个充满童趣的活动形式带给孩子们,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感兴趣,很有激情的。
    2、《西游记》的敝事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得丰富多彩,但可惜的是,好像离我们现在的孩子太远了。通过表演游戏这样的形式,让我们的小朋友走进传统艺术,使他们从中感受快乐,体昧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3、在表演游戏活动中,每一项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小朋友们之间的配合。这是对幼儿合作意识,与他人交往,沟通的社会性培养的一个绝佳机会。
    4、表演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好的活动能够给每一个孩子一块适于他成长的土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也是不同的。而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就是打破千篇一律。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追求的教育目标。

主要内容:
    1、本次活动的优点:

    (1)除了运用传统故事作为表演的根基,还特别关注故事背后的文化,这是一种渗透,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向往。
    (2)关注了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表现表达的机会。
    (3)活动能与其他领域整合,如画海报、设计门票以及剧场部分……幼儿从检票到票号与座位的对应再到整个表演,把社会领域与数学领域自然地整合到这个主题活动中,不是活动的拼盘,而是真正让幼儿把所学的内容进行经验的转化,变成与生活相关的经验。

    2、建议:
    (1)要充分关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或者表现力,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情、眼神及人物刻画,心理感受的表现等。确定对幼儿现有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引导。
    (2)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除了鼓励的言语,更重要的是要具体,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这样会引起幼儿的关注,也是一种潜在的引导。

综合评价:
    1、教师能很好地从幼儿感兴趣的、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孙悟空的故事中抓住教育契机,将中国本土化的优秀文学作品融于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中,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幼儿排练、表演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幼儿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活动体现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活动中幼儿自我探究、合作学习、收集资料、创设环境与材料、大胆表现、与弟弟妹妹互动等都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
    4、教师在反思中体现出一个很好的观念就是每一个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发展,并关注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观念引领下,教师的指导才是有价值的。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能针对“表演活动关注幼儿哪些现有水平”等具体的问题提出质疑,并提出解决的方案。集体的研讨如能针对此活动为例提出教育策略,对教师的帮助更加有效。

第20篇、大班语言教案:我的自行车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自行车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本班幼儿对故事有较强的体验愿望,但在观察画面、思考画面与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注重了幼儿的拓展体验活动,希望幼儿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来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会非常投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以实践、操作、体验的活动形式,创设与读本中的动词相关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在骑车的游戏活动中,理解、感悟动词意义。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骑自行车(三轮自行车)的体验活动,理解“骑”“越”“趟”“冲”等词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完整叙事要素,能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骑自行车。
    2、物质准备:大书及幼儿用书、适宜幼儿骑车游戏的场地、自行车越过的障碍物。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骑车游戏,理解故事中动词的意思。
    难点:体会动词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活动过程:
1、大书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都喜欢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时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2、大书图画阅读。
    教师出示已被遮住文字的大书,引导幼儿逐页猜想画面内容。
    教师:画面上的小朋友骑自行车都经过了哪里?每到一个地方,他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l:书上的小朋友骑着自行车经过大树、小桥、小水坑、山坡。
    幼儿2:这个小朋友绕过大树;趟过小水坑;骑上山坡。
    教师:小朋友们在骑自行车时做过这些动作吗?
    幼儿1:我也骑着车绕过大树,绕就是车把向一个方向围着大树转一个圈。
    幼儿2:我骑车时,遇到小水坑就会加速趟过去。
    幼儿3:我骑车经过小桥时是越过去的。

3、大书文字阅读。
    (1)教师指读文字,每指读一页,可以先请幼儿倾听,然后再请幼儿跟读。
    (2)结合文字,引导幼儿说一说:书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间去骑自行车的? 
    (3)重点强调书中的动词:“骑”“绕”“越”“趟”“冲”,每讲到一个字请幼儿模仿,加深印象。
    (4)请幼儿观察、思考书中每一页的句型有什么联系,并发现:每一页的句型都会重复前一页的地点并到达一个新的地点。
    (5)请幼儿仿照书中的句型创编出自己在一周之中都做了些什么事。例如,星期一,我……星期二,我……能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
    幼儿1:五一假期时,我和爸爸去旅游。星期一,我们去了北海公园;星期二,我们去了天安门广场;星期三,我们去了游乐园;星期四,我们去了长城;星期五,我们去了动物园;星期六,我们去了回龙观公园;星期日,假期快结束了,我们在家休息,准备第二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幼儿2:我帮妈妈做家务,星期一,我扫地;星期二,我擦桌子:星期三,我为花浇水;星期四,我洗碗;星期五,我自己洗袜子;星期六我发碗筷;星期日,妈妈夸我是乖孩子。
    (6)引导幼儿指读小书,找出反复出现的文字:星期、我、骑自行车。

 4、拓展学习。
    (1)引导幼儿来到户外活动场地,观察场地上已布置好的各种障碍物,猜测活动内容。
    (2)一名幼儿骑着自行车出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幼儿分成四队,分别骑自行车用书中提到的各种动词穿越地上的障碍物。在通过后,大声说出:“我……过了障碍,我胜利了!”引导幼儿通过实践进一步感受词汇所表达的含义。
    幼儿l:我骑着自行车绕过饮料瓶。
    幼儿2:我趟过皱纹纸做成的小水坑。
    幼儿3:我冲过大门。
    (4)幼儿创新活动:创新骑自行车越过障碍的方法,并用语言表述。
    幼儿1:我越过了地板块做成的小桥!
    幼儿2:我绕过了椅子做成的树桩!
    幼儿3:我冲过了柱子门1

5、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其他与动作有关的词并与家长合作,记录幼儿寻找的动词,制作图文并茂的动词小书。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本次活动注重将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设置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各种动词的含义。由于活动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且符合本班幼儿特点,所以幼儿在活动中认真投人,完全融人其中。在提问上,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知体验,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即使是不善表达的幼儿也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展示自己,体验到成功。活动既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使幼儿体验到了读本的内涵,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2、活动中的不足:
    在拓展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应在拓展活动前对幼儿提出安全要求和骑车规则,并在场地上设置一些标志和符号,提醒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在今后的活动中,应考虑到幼儿特点与读本特点的结合,设计更加适合幼儿的阅读活动。

主要内容:
    1、注重主要环节提问,引导幼儿表达。用谈话引出主题,吸引幼儿兴趣,将已有经验与当前学习内容相连。谈论幼儿骑自行车的趣事,帮助幼儿回忆骑车感受,吸引幼儿兴趣。教师运用开放式提问,提出的问题清楚、具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注重引导幼儿用书中的词语和动作表达通过障碍的情境。

    2、设置情境,亲身体验。活动中教师设置了与读本相关的各种障碍,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各种动词的实际意义。采取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请幼儿带来自行车,用读本中学到的“越”“冲”“绕”等动词通过障碍,增强了游戏性,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体验各种动词的含义。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

    3、启示:成功的拓展活动既要达到整合旧知识、传递新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借助活动材料,体会、理解词语的含义。教师调整了拓展活动中的材料,活动前先引导幼儿明确障碍物具体代表什么,然后再进行实际活动体验,理解读本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在幼儿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融人行驶安全知识的教育。

综合评析:

    1、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把读本知识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扩展到游戏活动中,为孩子创设了骑车活动、设置障碍、实践——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在材料准备上,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动员家长将家中的自行车带到幼儿园,为幼儿创设参与体验活动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清楚、具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教师能归纳、整理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组织幼儿进行骑车活动,设置与读本中动词相关的场景,感受这些字所表示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字的实际意义,达到活动的目的。

    在体验中可以利用场地上的自然物,作为天然的障碍,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幼儿安全教育应融人一日活动之中,教师在场地上没有明确的行驶标记和符号,幼儿在穿越障碍时,没有注意提出对幼儿安全的要求和行驶交通规则。

    2、小组反思中运用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地分析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对目标的实施、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关注、对每个环节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很好的反思。特别是对于本次活动的亮点——教师引导幼儿边体验边表达、先体验后表达等,鼓励幼儿想说、敢说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教师材料的投放与活动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反思6篇》:大班父亲节教案反思6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使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知道爸爸的艰辛,快来看看大班父亲节教案吧。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