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上学期音乐活动教案40篇

日期:2021-03-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上学期音乐活动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上学期音乐活动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
  (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
  (2)“小雪花怎样来的”?
  (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
  3、语言节奏朗诵:
  (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
  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
  2、朗诵歌词:
  (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
  (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两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2、“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动作表演唱,教师稍加工,时动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活动反思:
  《雪花和雨滴》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乐曲,歌曲中包含了两个季节的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冬天的雪花、一个是春天的雨滴,而这两种现象也都是幼儿最喜欢的。因为冬天的雪花飞舞,幼儿能够想象出推雪人、打雪仗的场景、春天的雨滴幼儿又能够描绘出下雨天踩雨嬉闹的欢快心情,因此这首歌曲幼儿学起来就不是很难。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对音乐经验的积累,又特别喜欢音乐游戏,他们活泼好动,乐于体验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动态画面的内容,尝试听辨音乐快乐、悲伤的情绪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喜欢参与音画同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布置森林场景、小鸟头饰、动画片片段剪辑《快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飞》音乐律动入室。

  二、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样的音乐?这段音乐象什么?

  三、引导幼儿欣赏消音动画片,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1)第一段:小鸟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的?
  (2)第二段:小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四、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听辨快乐、悲伤的音乐,并与相应的动画片进行匹配。
  (1)第一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2)第二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1)鼓励幼儿创编鸟飞、鸟跳的动作,表现快乐的音乐
  (2)鼓励幼儿创编小鸟伤心的表情、动作,表现悲伤的音乐

  六、引导幼儿讨论,教育幼儿要爱护鸟类,不要伤害小鸟:
  为什么快乐的小鸟会变得那么悲伤?

  活动反思:
  通过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感受音乐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第3篇、中班音乐活动吹泡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学会听间奏,初步学唱歌曲。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性格。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兔子头饰1个:吹泡泡用具若干:吸管1支:场地上布置大小圆圈;录音机及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练声  
  通过复习歌曲《小闹钟,快唱歌》来练声。 

  二.熟悉歌词
  1.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为理解歌词打基础。 
  2.教师以游戏形式朗诵歌词,帮助幼儿整理歌词。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朗诵歌词。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诵歌词。 
  2.完整地欣赏音乐。  
  教师依次在幼儿前面经过,边走边吹泡泡,幼儿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泡泡。 
  3.在歌曲旋律伴奏下朗诵歌词。  
  游戏《装泡泡》: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朗诵歌词,走成一个大圈,音乐停,幼儿立即站到地上的圈圈里。 

  四.学唱歌曲 
  1.幼儿自己尝试把歌词填到歌曲旋律里。 
  2.教师清唱,让幼儿完整地感知歌曲。 
  3.分句练习,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句,分句练习。 
  4.了解歌曲中的间奏,演唱歌曲。  
  告诉 幼儿歌曲中有两个地方不唱歌词,只有旋律,叫间奏。师生一起演唱歌曲。 

  五.尝试创编歌词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泡泡的感知,创编歌曲中的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六.幼儿随歌曲录音,自由吹泡泡,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分句教唱和整体教唱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歌曲本身简单、生活气息浓,富有情趣的特点,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理解和学习歌词,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幼儿兴趣逐渐高涨,抓住这个时机,让幼儿尝试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填词演唱,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里自主地学唱歌曲。
  幼儿自主地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在引出吹泡泡的主题后,就以兔妈妈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来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然后逐步退出引导者的位置,让幼儿自主地游戏、学习、使幼儿在体验游戏活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歌唱活动的乐趣。

第4篇、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第5篇、中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乐曲柔美、悠扬的旋律。
  2、尝试用动作大胆表现乐曲中的情景。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小白船”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感受,理解歌曲:
  1)感受乐曲旋律
  T:“前天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乘坐了轮渡船,小朋友觉得开心吗?那么你乘渡轮时你有些什么感觉呢?今天,郭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乘一艘非常特别的船。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闭上眼睛,一起去感受一下。”
  T:“听完这段音乐你们感觉怎样?”
  2)引导幼儿关注乐曲的节奏(强弱弱)
  T:“哪个小朋友听出来,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你怎么听出来的?”
  3)再次欣赏音乐
  T:“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老师也觉得这段音乐轻轻的,柔柔的非常好听。那么你们想再乘坐一次吗?那么这次可要听仔细哦,看看你听到了什么?它好象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T:“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简单的内容,并且请个别幼儿上来表现一下)
  4)利用多媒体欣赏音乐,理解歌词。
  T:“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仔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和你们听到的是一样的?(播放多媒体,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用语言、动作表现歌曲:
  1)集体表演:
  T:“现在郭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到小白船上来,我们一边听跟着小白船来做动作。星空中的小白船是很美的,所以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最好?”
  2)个别幼儿表演:
  3)再次集体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表情,动作节奏等。
  3、结束:
  T:“小白船越飘越远,飘向西天了,它呀要休息了。让我们也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1、音乐欣赏《小白船》是中班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其中理解歌词、激发幼儿欣赏兴趣、感受乐曲风格等,是主要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样一节音乐活动,我觉得我更多的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愿意大胆的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由于幼儿受其知识水平的制约,一般须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
  2、由于这首歌中描绘的情景不是幼儿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无法让幼儿体验,因此,理解歌词成了这一教学活动的关键点、难点。
  措施:根据幼儿喜好鲜艳动态画面的特点,我们决定借助多媒体图像功能,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因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能吸引幼儿注意,也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便于幼儿掌握和理解歌词内容。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大家哈哈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笑呀笑》,体会歌曲中欢快、愉悦的气氛。
  2、知道笑与人的密切联系。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手帕一条。
  3、笑脸图及“月亮嘴”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扮笑脸”增强活动气氛。
  ――你们会笑吗?你们平时怎样笑的?请你们互相做个笑脸。
  ――你们还会模仿谁的笑容或笑声。
  2、学唱歌曲《笑呀笑》。
  ――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的大意。
  ――学唱歌曲,能够面带笑容歌唱。
  3、讨论笑与人的密切关系。
  ――人们可以怎样笑?请你学一学。(微笑、嬉嘻笑、大笑……)
  ――在什么时候应该微笑?什么时候可以大笑?
  ――笑对人有好处吗?(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很好,也能让别人的心情好,多笑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4、游戏“贴笑脸”。
  教师用纸板或盖塑板剪成笑脸的轮廓,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能够摸出外形),请一名幼儿蒙上眼睛拿着“月亮嘴”(图片背后稍微贴点胶)去贴,看看贴的是笑脸还是不高兴的脸。

  活动反思:
  教师扮笑脸的游戏活动能够很快的吸引到孩子们的眼球,并会随之也学起样来,有模仿爸爸的,爷爷的,妈妈……在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自觉地随着音乐符合节拍。在学习歌曲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带幼儿们学会理解歌词内容,再学习它的节奏。在引导大家认识“笑与人的关系”时,幼儿兴致也较高。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第7篇、中班音乐活动新年好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新年即将到来,但和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对于新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平常总是跟在爸爸妈妈后面过年,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通过这次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过新年的快乐气氛,从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状态变为有意识的状态,让幼儿喜欢过年,懂得长大一岁要更加懂事了,进而对新年有深刻的感知,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3/4拍的节奏。
  2.感受新年活泼欢快的气氛。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新年树、悬挂的小物件、小狗、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乐,随意做动作,引导幼儿体验新年欢快的气氛。

  二.学习歌曲
  1.完整的欣赏歌曲。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熟悉音乐旋律。
  3.幼儿和教师一同念歌词。
  4.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唱歌曲。

  三.歌表演
  1.许愿
  2.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吧!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8篇、中班音乐活动欢乐舞曲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前阶段我们开展了《春天来了》的主题,幼儿在主题中知道了春天的花,春天的小动物,尤其对幼儿园春天的小花园特别的感兴趣,在小花园里幼儿欣赏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玩着小动物等一些运动器械,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会边玩边发出小动物的声音而且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学着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在小花园里散步,他们发出的汪汪汪、嘎嘎嘎的声音非常的具有节奏性,所以我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借助小动物这个载体,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来体验每一个乐句。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许多的情景,层层递进,通过激活幼儿的已知经验,并引导幼儿运用这些已知经验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来解决新的问题。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能熟练的掌握42拍的节奏,会使用小铃鼓、沙锤等小乐器来表现节奏,所以这次我选用的是幼儿熟悉的42拍的音乐,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感知乐句。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应该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合作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在活动中,通过幼儿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来体验和感受集体合作给他们的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是以小动物为主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会根据乐句的变换做不同的动作,并初步进行分奏、合奏。
  2、在游戏中感受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三种打击乐(小铃、圆舞板、铃鼓)每人一份
  2、欢乐的小鸭子的律动
  3、PPT、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欢乐的小鸭子》
  师:鸭宝宝我们一起去散步吧(音乐起,做律动进教室)(做下的小鸭子一直跟着做这个动作)

  二、小乐器来唱歌
  师:今天天气可真不错,看看鸭妈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乐器宝宝)我们一起和乐器宝宝做个游戏吧。
  我来请个小指挥(听音乐小指挥开始进行)(结束后教师弹1531)

  三、复习歌曲《两只小鸟》
  师:喳喳喳,喳喳喳……两只小鸟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我们用好听的话来介绍一下这两个可爱的小鸟好吗?(音乐起,幼儿开始语言节奏)
  师:哦,真好听,这次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介绍唱唱看,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呢?(不是很响也不是很轻的,嘴巴要张张圆的等)
  幼儿演唱。

  四、欣赏感受音乐
  1、初步感受音乐
  师:哦,唱的真好听,小鸟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听到这个歌曲有着什么样的感觉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很欢快,高兴,想拍手)
  2、再次感受音乐
  师:我们听到这个音乐都感到很快乐、高兴,这次我们用小手来拍拍这个音乐,你觉得这个音乐讲了几句话给我们听。(音乐起)
  3、在游戏中理解乐句
  师:你们做了拍手的动作,现在我也来做几个动作,但是我要请你们来帮帮忙,你们大声的来数数看,我做了几个动作。
  教师开始做动作(拍球、跳绳、打拳、打枪)
  问:我做了几种动作,第一个是什么动作,第二个是什么动作,第三个,第四个。哦,刚刚我是怎么变的呢?我是在什么时候变的呢(我是在一句的开始来变动作的,是一句话来变一个动作)刚刚是我变的,现在轮到你们变行不行?我相信你们变的一定比我还要好。这次你们来变,我来给你们数,记住一句只能变一个动作。(注意:在幼儿变换动作前教师提前说变)
  师:哦,真好,真是一句话变一个动作。我们再用小动物来试试看,我来做小动物,你们能为我伴奏吗?那用什么来伴奏啊?我做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你们就用一种方法来伴奏,我变一种小动物,你们也要变一种动作。
  4、进一步感受乐句
  (1)看拍球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哦,这是什么?我来拍拍看。
  (第一种:X  X   X   X)这是第一种啊,还有第二种啊,你们来听听看这两种有什么不一样的。(第二种)一样吗?(第一种我是一下一下一样快的,第二种我是有快有慢的,那我是怎么快的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好,现在我们就可以玩我拍球你拍手的游戏来,开始。
  2、敲鼓来感受节奏
  师:哦,真棒,这个游戏玩好了,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鼓)
  你们来听听看,鼓面和鼓边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鼓边的声音高,细)
  你们来拍拍手跺跺脚听听声音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好,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我敲鼓你伴奏的游戏,一定要看清楚我敲的是哪儿,鼓面是……鼓边是……好,游戏开始了。

  五、幼儿演奏
  (出示PPT、小动物全部出示)
  师:我们看看马路上都有什么?都有谁来了?这些小动物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觉得哪种小乐器最像小猫、小狗、小青蛙的声音。哦,  我们来问一问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像我们说的一样,(出示乐器图谱)哦,真的是这样啊。
  师:那我们用小乐器来唱唱他们的声音好吗?那谁来做小青蛙、小狗和小猫呢?我请数字宝宝来帮帮忙,谁知道数字宝宝这样站是什么意思呢?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幼儿操作)
  这次我们数字宝宝又换位置了,我们马上把自己的乐器宝宝变出来好吗?(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刚刚你们演奏的真好听,你们回去在想一想数字宝宝还可以怎么样排队,让我们演奏出更好听的歌好不好。(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第9篇、中班音乐活动有趣的石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3、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
  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
  b、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欢快的音乐对于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幼儿很是喜欢,而且本次活动又要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让从来没见过的幼儿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一展身手。

第10篇、中班音乐活动两只老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分析歌曲的词结构,帮助幼儿初步熟悉创编的方法和形式。
  2、引导幼儿由浅入深逐句的进行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和激情。
  3、培养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表达所要创编的内容,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课前丰富幼儿的语言和生活经验。
  图片三幅、(两只老虎)歌词四句、 幼儿人手一份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很奇怪的画,一起来看看。(出示图一)
  2、画上有什么?它们真奇怪,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
  3、集体演唱歌曲(两只老虎)提醒幼儿演唱时可幽默一些。
  4、(出示歌词),这首歌共有几句歌词?分析歌词结构。

  二、激发兴趣,创编活动。
  (一)创编第一句歌词
  1、除了老虎,还有什么动物是跑的快的?(幼儿自由说说)
  2、我们来把这首歌的第一句改成别的跑的快的动物来唱唱吗?(幼儿唱一句,老师唱后面的歌词)肯定幼儿的创编,鼓励幼儿唱和编。

  (二)创编歌词第二句
  1、想一想,跑得慢的动物有哪些?(提醒幼儿自己说一说,改掉歌词唱一唱。)
  2、请幼儿上来唱给大家听。(老师把 幼儿创编的歌词用图画下来)

  (三)创编第三、四句
  这首歌很有意思,小朋友想想小动物没有眼睛、没有鼻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把三、四两句歌词该掉唱一唱。

  (四)进一步深入创编活动
  1、老师总结:小朋友象个作词家一样,真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许多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编歌词的。
  2、老师师范自己的创编作品“两朵菊花”“两个小朋友”(出示图片,边唱一遍)
  3、小朋友也可以把自己创编的歌词画下来的。

  三、深入创编,绘画表达
  幼儿想好歌词,可边画边唱。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小朋友能达到四肢的锻炼,对《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11篇、中班音乐活动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歌词,在歌曲间奏处能跟据歌词内容按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及合作进行歌表演的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经常互相帮助做好事的经验,并会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
  2、图片: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复习歌曲《找朋友》
  要求:声音自然,发音清晰
  2、  节奏练习
  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并初步感知间奏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打节奏的游戏,画小嘴巴的地方我们以用嘴来打节奏,画小手的地方用手来打节奏。

  二、基本部分
  1、理解掌握歌词
  提问:刚才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么?那请你讲一讲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
  重点引导幼儿讲为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间要互相帮助。
  3、  结合图片“好朋友”学习歌词
  师:今天我们班也来了一对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她们为什么是好朋友。
  (1)  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学习掌握歌词
  (2)  结合节奏图谱来念歌词,感知歌曲间奏
  要求:画小嘴巴的地方念歌词,画小手的地方拍手。
  小结: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对掌握快的幼儿提出表扬与肯定。
  4、  引导幼儿感知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1)  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儿倾听并跟着旋律说歌词
  (2)  学唱歌曲
  A、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第二便时幼儿可跟唱)
  B、  集体合唱,提醒幼儿注意歌曲的间奏。
  5、      尝试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  出示演唱提示卡:
  教师讲解:画一个娃娃头是一名小朋友唱歌,那画许多娃娃头是——(许多小朋友唱)是全班一起唱。我们来试试。
  请幼儿试唱几次并讲解领唱与合唱。
  (2)  创编新歌词演唱
  教师提示: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帮忙梳梳头,扣纽扣,还可以干什么呀?我们把它也加到歌曲里演唱。
  A、  幼儿创编歌词。对于幼儿的创编及时给予肯定
  B、  根据创编的歌词演唱歌曲。
  提醒幼儿可以在间奏时做一些动作。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讲讲有谁帮助过自己,那自己以后能帮助同伴做什么?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活动反思:
  这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第12篇、中班音乐活动小红帽回家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绕腕组合动作。
  2、复习《勾绷脚》,要求用较规范的动作完成。
  3、喜欢律动活动,从中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录音机;《森林狂想曲》、《钢琴曲》、《鸟飞》、《健康歌》音乐磁带;垫子。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健康歌》
  幼儿手拿垫子跟随老师听音乐合节奏做热身运动进场(幼儿自由散开,尽量舒展动作)

  二、导语
  (手机:铃……)“喂,您好!哦,是小红帽的妈妈呀,您很忙请我们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来  是吗?好的,您放心好了。恩,好的,再见。”  “小朋友,小红帽的妈妈让我们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  来,我们小朋友愿意吗?”(愿意)好的,让我们采些水果和鲜花去好吗?要采水果和鲜花要转动手腕才可以,先看老师做一遍。(音乐)

  三、新授手腕组合
  A、教师完整示范动作。
  B、幼儿非步骤学习绕腕组合
  1、幼儿学习采苹果的动作
  (动作要领:立直、拍腿、提腕、转腕、压腕)
  2、听口令做一遍才苹果的动作。
  3、学习采鲜花的动作
  (动作要领:跪坐、摊手、转腕、推手)
  4、听口令做一遍采鲜花的动作。
  C、听口令完整跟老师连起来做动作。
  D、听音乐合节奏跟学动作。
  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采苹果和采鲜花的本领了,好的,现在我们就去喽!

  四、复习‘勾绷脚’
  “带上我们的礼物,还要穿过一片森林才能到小红帽外婆的家,小脚丫准备了”复习‘勾绷脚’音乐:森林狂想曲
  “外婆家到了,送给您外婆,外婆夸我们呢!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刚才我们的小脚丫走了  这么久,一定累坏了吧?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  音乐:摇篮曲。

  五、退场
  “天黑了,我们还要送小红帽回家呢,仙女让我们变成了小天使飞回去。我们回家喽!
  音乐:律动鸟飞碎步退场。

  教学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13篇、中班音乐活动下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要“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 的情趣。”前段时间我们班曾饲养过母鸡,也玩过母鸡和小鸡的游戏,孩子们  对母鸡“咕咕哒”的叫声叫声特别感兴趣,并充满了好奇和疑问。针对这一情 景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下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重点学习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XX  X  ︳X  ︳。
  2、通过聆听、讲述、表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大胆地表现自己。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跳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鸡的一家要来这里做客,你们知道鸡爸爸是怎样叫的吗?谁来学学看,那小鸡怎么叫?鸡妈妈又怎样叫呢?用动作分别表演。
  刚才小朋友学得都很棒,现在我们看着图谱,用上面的节奏型再来试一试、叫一叫,(集体练习)讲解在图谱中,两个音符住在一个房子里就要唱得短一点,
  一个音符住在一个房子里就唱得长一些。小鸡的一家真快乐,我们学它们一起来个大合唱吧(体验音的长短)。
  (评析: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并以此导入课题,同时进行了练声与节奏型的训练。在这里,我打破了常规的练声方式,利用游戏化的情 节和可爱的动物形象、简单易懂的拼音图谱,很自然的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2、重点学习休止符的节奏型。
  师:小鸡唱着歌出去玩,它一边走一边跳,咦?它怎么不动了,你们猜猜看?
  (幼儿讨论)
  原来它遇到了一个大陷阱。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要停一下,也就是停一拍。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做动作, JiJi  Ji ︳Ji 停 |,那停的时候我们用一 个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3、引入歌曲中的难点句。
  “我们一起用刚才学过的本领,来学打这一句的节奏。”
  (评析:休止符的掌握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休止符联想到陷阱或障碍,需要停一拍,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记忆节奏型,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歌。
  师:学得真不错!今天鸡妈妈还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昕一听吧!
  请你仔细听好了罗 ( 师播放课件 )
  1、出示课件《下蛋》一边听一边欣赏。
  师:你刚才看到些什么?母鸡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母鸡是在什么地方下蛋的。是如何下蛋的,并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母鸡下蛋的动作。)
  师:小朋友,在刚才的歌曲中,你们觉得最好听最有趣的是哪一句呀?学习“咯咯咯咯哒”一句的节奏,并模仿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随上句音乐用肢体动作拍节奏(如拍脸、跺脚、拍手等),唱得好奖励金鸡蛋。你们来当母鸡,学学它的叫声。问:母鸡生下蛋后为什么要这么叫呢?
  ( 因为母鸡下了蛋很自豪很高兴)
  师:对,所以要怎么唱?( 要唱的得意神气)母鸡呀特别想告诉大家它下蛋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唱这一句时,要注意唱得既和谐又动听。
  (评析:这里播放了趣味十足的动画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看的同时倾听音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歌词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了母 鸡下蛋的动作,更形象地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后面的学母鸡叫,也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了鸡叫的节奏型。)
  2、完整地学歌词。
  根据刚才看到的情景小结歌词,并根据图谱练习。提醒幼儿遇到陷阱要停一拍,找找儿歌里有几个陷阱。幼儿练习念儿歌边念边用喜欢的动作拍打节奏,并可随着伴奏音乐按节奏来念。
  (评析:有了前面的节奏型铺垫以及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对看着图谱,以朗读儿歌的方式学念歌词也非常感兴趣,在我念了一遍后他们就自主地跟 念起来,自然过渡到学唱歌曲。)
  3、完整地学唱歌曲。
  先听老师完整地唱,第二遍幼儿轻声跟唱,第三遍幼儿跟着卡拉OK的提示学唱歌曲,老师讲解遇到的问题。
  (评析:卡拉OK式的播放形式更有效地提示幼儿什么地方是前奏,什么地方开始演唱。教师还利用身体动作加以辅助,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歌曲。)

  三、以游戏方式表演歌曲。
  师幼一起做《母鸡占窝》的游戏。提醒幼儿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幼儿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幼儿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另一幼儿扮演公鸡,合作表演游戏。
  (评析:幼儿以前有玩占圈游戏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有效地迁移幼儿的经验,把体育游戏与音乐游戏有利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并利用表演的形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

  四、多种形式复习巩固。
  1、分角色对唱。先由老师唱词,幼儿唱衬词(母鸡叫声);再互换角色。
  2、师幼互动:请台下的客人老师唱衬词,合作表演。
  (评析:这一环节中,利用了对唱及合作表演的方式复习巩固了所学的歌曲,有效的师幼互动,使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层次清楚,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欢快的音乐也很感兴趣,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非常急切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使其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我也获得了不少的收获。首先是在活动中,我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以他们为主体,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其次,在活动结束后,我在组织的每个环节后都附上自评,为今后开展活动记录了自己真实的思考;最后,我认为整个活动在环节的过渡上较为自然、紧凑,设计地较为科学、合理。无论在师幼互动还是活动氛围上来说,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较好。
  总之,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学习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积累。
  我们相信——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第14篇、中班音乐小海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熟悉旋律,学习大胆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能根据歌词创编“小海军”的不同动作。
  3.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海军的资料。
  2.准备有关还在海上活动的图片和海军帽子若干。
  3.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语
  师:是谁一直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幸福?
  2.出示海军图片,让幼儿知道是海军在海上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警察叔叔在保护我们的安全,可是在还还是海军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3.播发歌曲音乐磁带,让幼儿熟悉旋律。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小朋友告诉老师。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刚刚我们一起听到的歌曲就是表现海军 保卫我们国家的事情,有哪个小朋友听出了歌曲里面唱的是什么的?你们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5.启发幼儿通过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我们请想好动作的小朋友来表演小海军,其他的小朋友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看的动作可以表现。我们表演小海军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呢。
  6.表演音乐
  (1)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教师用心留意幼儿自编的动作。
  (2)逐句编动作,请部分幼儿逐个表现,由全体幼儿挑选最合适的动作。
  如:请几个幼儿编“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的动作,然后由大家挑选合适动作。
  (3)教师将幼儿挑选的动作组合起来,帮助幼儿明确动作顺序,并和幼儿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够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第15篇、中班音乐活动大家来看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欣赏乐曲,理解歌曲内容。
  2. 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能随着乐曲表演。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花灯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花灯图片。
  3、学习歌曲《大家来看灯》。
  ①跟着音乐的节奏,念歌词。
  ②随着教师的琴声,一句句地学唱歌曲。
  ③分组演唱。
  4、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大胆想象,通过各种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长听。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幼儿需要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快乐,并能够快乐的学会歌唱。平时孩子们见到花灯的几率不高,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就对孩子们布置要求,去街上看花灯,可以的话自己也可以买个花灯回家玩一玩。

第16篇、中班音乐活动小猫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在掌握了“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基础上,尝试独立地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3、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一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一张画有圆形的脑袋;一张画有两只眼睛;一张画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一张画有胡子;兔子、大象、鳄鱼、熊猫以及它们的明显特征

  活动过程
  1、幼儿进行练习发声:IAM------(小鸟、马、猫)
  教师带领幼儿说“Iambird”然后做出鸟的手势,随着音名151唱出节奏
  2、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自由想出答案(教师只说出“脑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鼓励肯定幼儿的想象)
  3、幼儿尝试直接猜谜与教师对唱
  (1)教师用与“脑袋,圆圆的“同样的句式再出两个有关个别动物特征的谜面。
  如: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胡子,翘翘的,并完整地歌唱问句部分,幼儿得出一致答案后完整唱出答案。
  (2)教师唱出两三次谜语,幼儿进行猜谜并歌唱
  4、幼儿尝试直接接唱出答案
  教师直接唱出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句子,幼儿直接接唱答案(教师告诉幼儿听的指挥手势)
  5、幼儿尝试自己进行创编活动
  个别幼儿尝试按节奏创编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歌词,同伴直接唱出歌曲的后半部分
  6、幼儿猜谜“兔子”,大家跳之后,休息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17篇、中班音乐活动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前奏、间奏。
  2、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学习自己找空地方活动,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学习自己找空地方活动,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难点: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前奏、间奏。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
  材料准备:1、教学挂图“熊跳舞”1张。
  2、四脚能活动的小熊绒布玩具1只。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图形辨认
  1、  指出图1中相同的图形。
  2、  指出图2中相同动作的小熊。
  3、  明确图中一前一后是相同的,中间是不同的。

  二、倾听音乐,观看布熊表演。
  1、  边欣赏音乐,边观看布熊表演。
  2、  再次欣赏,知道音乐一样时,熊也跳得一样。

  三、跟随音乐做动作。
  1、  创编小熊笨拙的动作,随A段音乐表演。
  2、  随B段音乐自由动作,表现小熊欢快地表演。(等所有小熊都找到空地方站好后,再听音乐跳舞。)
  3、  随音乐完整表演。(大胆表现,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跳舞动作)

  四、结伴表演
  1、  找好朋友,商量一人跳舞,另一人模仿。
  两人交换任务。
  一/1、这是谁啊?它在干什么?
  2、它们跳舞的动作一样吗?哪两只小熊的动作是一样的?
  3、一前一后的小熊动作是相同的,中间的小熊动作是不同的。
  二/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跟着音乐是怎样跳舞的好吗?
  2、小熊跳的好看吗?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看看小熊跳舞的动作是不是和音乐一样?是不是能合起来。
  三/1、小熊跳舞的动作是不是和音乐一样?小熊跳舞真开心,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跳啊?那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听完后你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小熊是胖呼呼的,它的动作是笨笨的、慢慢的。)一起来学学。小熊们你们跳舞时不要挤在一起,不然要摔跤的,能不能做到啊?
  2、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小熊越跳越开心了,你们可以自己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现在我们一起完整的来跳一遍,你们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跳舞动作。
  四/1、现在我们找到一个好朋友,一个人跳舞、另一个人学他的动作。你们两个人自己商量一下,谁先跳,谁先学。
  2、两个好朋友交换一下,刚才学的人现在来跳舞。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8篇、中班音乐活动会跳舞的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双脚蹦跳步、单脚蹦跳步、踵趾小跑步(以下简称“三个舞步”)。
  2、培养幼儿创编舞蹈的兴趣及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拟人化的跳跳糖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实物跳跳糖若干,玩具电话一部。
  3、在活动室一端画一张“巨人”张大的嘴巴。
  4、已学过歌曲《跳跳糖》。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跳跳糖》,引出主题。
  师:你们吃过跳跳糖吗?(吃过)谁来说说,你吃过以后感觉怎样?(甜甜地、酸酸地、还会跳……)。还记得咱们学过一首《跳跳糖》的歌曲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二、学跳三个舞步。
  1、师:你们唱得都很好听,那你们愿意来学一学跳跳糖吗?我们边唱歌边来学学跳跳糖是怎样跳的。(随音乐任意跳)
  2、师:都跳得不错,刚才老师发现ХΧ小朋友是这么跳的,(双脚蹦跳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学跳)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双脚蹦跳步,跳的时候要轻轻的,两只脚一起往上跳,脚尖先着地。(幼儿学跳),你们学的真快,咱们把这个舞步放进歌曲里来跳跳,(边哼边跳两遍)。
  3、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跳得不一样的,(幼儿上台跳)噢,他是把一只脚提起来跳的,也来帮它取个名字( 幼儿自己起名)大家一起来学一下,(边学便提要求:一只脚提起,另一只脚轻轻跳起,也是脚尖先着地)咱们也把它放进歌曲里来跳跳吧!(边哼边跳两遍)(可把双脚蹦跳步与单脚蹦跳步和跳一遍)。
  4、师:老师这里也有个好看的步子,(踵趾小跑步)它的名字叫踵趾小跑步,我跳得好看吗?那我刚才是怎样跳的呢?(幼儿回答)(讲解:前一步后一步再跳三下,动作要轻,慢慢得跳)放进歌曲里来跳跳吧。(边哼边跳两遍)。
  5、师:如果把刚才我们跳的三个步子都放在歌曲里表演一下一定很漂亮,先让老师来试一试,你们帮我拍手唱歌,请你们看看我是怎么跳得?  (提醒幼儿注意欣赏舞蹈,哪句跳什么动作)我表演得好不好?(开头部分可拍手,从双脚蹦跳步到单脚蹦跳步到踵趾小跑步)你们想来试试吗?  (与幼儿一起表演三遍,提醒幼儿边唱边跳,步子要轻)
  6、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加上你的手的动作,跳得就更棒了。(幼儿随意加上手的动作)别忘了,跳跳糖吃到最后会怎样?(融化)请你来做做融化的动作,真象。现在,我们把这些动作都加上来表演,相信大家都会表演得很漂亮。(提醒幼儿找个空的地方表演,边唱边跳,注意自己的表情)。

  三、游戏。
  1、(给幼儿一个惊喜)师:听,什么声音?(电话响起,师接电话)你们知道吗,刚才“巨人”先生打来电话,他说用望远镜看到我们小朋友跳得很好看,想邀请我们到它的嘴巴里去跳,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就来打扮一下,我呢,就打扮成跳跳糖姐姐,你们就打扮成跳跳糖弟弟和妹妹。(挂好胸饰出发)。
  2、师:哇,“巨人”的嘴巴好大呀,在它嘴巴里跳舞一定很好看,你们准备好了吗?(表演一遍)(对幼儿的舞步进行指导,表扬有节奏的幼儿)(根据时间长短,可分男女表演)

  四、听音乐,结束活动。
  师:“巨人”说,你们表演的都很棒,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回家休息休息吧。(听着音乐做放松运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第19篇、中班音乐活动可爱的脚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我班是音乐特色班,发展到中班后期,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看似枯燥的音符有了兴趣,原意主动地去摆弄。这个教材是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改编的,很受孩子的喜爱。特别是结合活动,让孩子在农村田野里跺脚印更让他们的兴奋点达到了高潮。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到了尝试运用我园的“幼儿创造力培养课堂电化教学模式”来设计这个活动流程,力图把编音符节奏的活动设计得活泼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不仅发展厂能力,更能获得审美(节奏美等)与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用节奏谱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继续培养幼儿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的能力,发展灵活性。
  3、体验去农村郊游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节奏谱上摆放、创编二拍子节奏型。
  难点:把创编的节奏放进歌表演中,并用脚踩出节奏。

  活动准备:
  1、小鼓20只,大鼓1只。
  2、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3、红、紫、兰、绿、黑节奏步法.有小节线纸条若干。
  4、底色画面一张,节奏谱两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复习节奏鼓:《欢乐的鼓》
  进教室,找只小鼓做朋友吧。你们身体上的小鼓在哪儿呢?
  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
  能听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表演。
  (2)请两名幼儿做小老师编节奏。“你们的小鼓真听话”。
  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有表情地。
  (3)送小鼓休息去。“小鼓在找动作最快的朋友。”
  2、复习歌曲、歌表演:《脚印》
  “上星期我们去农村郊游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
  “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看看”。
  (1)  看录相片,最后特写:脚印。
  (2)瞧我们玩的多多带颈,我们的小脚丫在田野留下了一串串小脚印,就像一朵朵小花。  让我们来用歌声唱唱自己的脚印。
  a、要求从歌声中听出你的笑,你的快乐。
  集体复习歌曲《脚印》。
  b、第二遍唱:最后留下的脚印,在泥土里踩,好象是有弹型的(ba ji ba)。

  (二)观察尝试:
  复习歌表演:
  现在,我们就要出发了,看看我们今天踩什么节奏去?
  从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节奏谱,底色加好。
  先踩出,再完整表演。
  结束照型,可讲讲各种留下的脚印。

  (三)联想:
  自编节奏型:
  “你们的小脚真可爱,行,先休息一会儿。”
  除了这两种节奏,你的小脚还会在田野踩什么节奏?(幼儿随意踩,老师学)

  (四)应用推广:
  1、你们都很聪明。今天,音符娃娃都来了,有红、紫、兰、绿、黑色的,看看,是几分音符,几拍?(看有四分、二分、八分音符,分别是二拍,一拍)我们就用这些音符娃娃来变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二个小节一个节奏型。
  出示纸条,有二条小节线隔开,一小节二拍。好,先4人找朋友,再找你们喜欢的颜色,共同创作。
  2、幼儿分组摆节奏谱,自编节奏型,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先编好的,打出自己的节奏,用脚踩出来。

  (五)展现交流:
  1、出示节奏谱,大家用脚来踩出此5条节奏。重点看,是几分音符,是不是一小节二拍,如错的,来纠正。
  2、你们编的都不错,为你们的创作成功,可以拥抱庆祝一下。
  现在,就让我们踩着这些节奏,去田野里玩玩。(用2、3个)
  “哎呀,玩了好久,脚上全是泥,来,跳到岸上来”。
  3、复习歌表演《郊游》
  在田野里玩厂这么久,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没玩呢,准备好,我们继续出发。看看谁最精神。
  边舞边出教室,和客人老师再见!
  结束

  活动反思:
  本着“初步萌发幼儿创造意识”的中班年龄班的目标出发,我设计了这个音乐节奏活动。并以“幼儿创造力培养电化教学模式”的程序来开展。
  整个活动,由于采用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大屏幕投影、录像、录音等,故深深地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的求知、探索欲望。如大屏幕录像出现了师生共同在田野里赤脚玩耍的情景,一下子就把幼儿的记忆带回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虽只三分钟时间但效果奇好。而幼儿的一张张自编节奏型卡片通过投影仪后清晰地放大在大屏幕上,真正地体现并达到了现代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而活动设计遵照了“幼儿创造力培养课堂电化教学模式”的程序,幼儿在有序的过程中,联系已有经验,进行联想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受,获得了审美和创造的快乐。既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了美,表现了音乐的节奏美,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与创造意识,也很好地体现了本模式的最大效益与功能,使此模式很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

第20篇、中班音乐活动小蜘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中浓郁的民歌风格特点。
  2.让幼儿了解小蜘蛛能吃苦爱劳动除害虫等优良品质。
  3.掌握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表达对小蜘蛛的赞美。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为幼儿讲小蜘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经验。
  2.画一张蜘蛛织网图

  活动过程:
  1.出示蜘蛛织网图唤起幼儿的已知经验,说一说小蜘蛛的生活习性,引起兴趣。
  2.请幼儿欣赏歌曲〈小蜘蛛〉,听听与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感受民歌风格。
  3.教师分句教唱,幼儿逐句跟唱,以便于幼儿掌握节奏及旋律。
  4.教师领唱,幼儿合唱,增加兴趣。
  5.待幼儿熟练后,可以请幼儿领唱,合唱时呦呦可以处理为下滑音,用以加强趣味性和民歌风格。
  6.饱含对小蜘蛛的赞美,有感情地演唱,增强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积极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只有快乐的表现,其实,当一节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相信孩子会很快乐。

第21篇、中班音乐活动小鼓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  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  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指导语:有客人邀请咱们去伴奏呢!(全体随音乐出场)

  活动反思:
  1.为了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老师启发幼儿大胆地表达内心感受,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寻找客人老师的游戏,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心理需求。
  2.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然后与同伴交流,产生灵感,大胆有创意的表达。
  3.老师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只要他们动脑筋想到的,都值得欣赏。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游戏。

第22篇、中班音乐活动走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
  2、 根据四种动作走路的不同姿态,选择四种不同的唱法。
  3、 努力与同伴共享空间,合作进行游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四种动物。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⑴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②“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摇。)③“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小乌龟走路爬、爬、爬。)④“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⑵教师带幼儿练习语言节奏。如:
  ×  ×  ×|×  ×  ×|×  ×  ×  ×|×  -|。。。。。。
  (白)小  鹿  走  路  跳  跳  跳
  2、 学唱新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⑵请幼儿跟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
  ⑶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力度、速度的差异。(用跳跃、平稳、缓慢、轻柔的歌声分别表现四种动物的形象。)
  ⑷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⑵鼓励幼儿大胆地找空间边唱歌边学动物走路,注意不与别人碰撞。
  4、 分角色演唱。
  ⑴指挥幼儿按乐句分四组接唱,一组唱一种动物。
  ⑵鼓励幼儿自愿上来表演接唱,四人一组,一人唱一句。(可多请几组幼儿接唱。)

  活动建议:
  1、 可创编新的歌词及新的动物走路的动作。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唱新歌,第二次可进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第23篇、中班音乐活动七个音符天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代表do到si的七个音符娃娃。
  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
  3、体验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do到si的唱名、认识乐器锣、腰鼓、唢呐、大鼓、喇叭等。
  2、代表do到si七个音符的音符娃娃卡片各一张、动画课件。
  3、在场地周围设置7个音符天使的家。

  活动过程:
  1、认识do到si的音符娃娃
  ⑴播放动画课件首画面,以7个音符娃娃来做客为题,点击“认识音符”按钮认识代表do到si的音符娃娃,以各乐器、针线、茶为标记分别来认识(锣娃娃唱do,腰鼓娃娃唱re,唢呐娃娃唱mi,大鼓娃娃唱fa,针线娃娃唱so,喇叭娃娃唱la,茶点娃娃唱si)
  ⑵以“七个音符娃娃表演节目”导入主题。
  2、欣赏歌曲
  ⑴第一次无动画单旋律欣赏歌曲,通过提问:"这首歌曲你觉得好听吗?是活泼的还是很抒情的?你听到了什么?"
  ⑵结合课件进行第二次完整的动画欣赏,分别提问七个音符是什么?并结合点击7个音符天使的按钮进行分句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角色表演
  ⑴让幼儿到音符的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随音乐进行表演。
  ⑵根据情况提出要求,再次表演。
  4、幼儿与音符娃娃道别,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4篇、中班音乐摇篮曲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第25篇、中班音乐活动敲小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敲等多种形式自然完整地学唱歌曲。
  2、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快速反应,唱准“咚”和“哒”。
  3、感受、分享、交流演奏自制打击乐器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小鼓一面、鼓锤两根;幼儿亲自收集的小鼓替代品若干;筷子人手两根。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倾听,启发幼儿用语言来表现鼓声,区别敲击鼓边的发出的声音和敲击鼓心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咚”和“哒”模仿小鼓说话,创编节奏。
  师:我的小鼓会说话,听听小鼓会说什么话?
  幼:咚咚咚,哒哒哒。
  师:我敲鼓心……(教师说前半部分,等待幼儿用像声词接后半部分)
  幼:咚咚咚
  师:我敲鼓边……(同上)
  幼:哒哒哒
  师:请你教我的小鼓说一些好听的话,你想教小鼓说哪些好听的话?
  (请幼儿用“咚”“哒”模仿小鼓说话,教师击鼓敲出相应节奏呼应,并请幼儿集体模仿练习节奏:X X |X .X X | XX |X .X X |,运用“先行组织者理论”将歌曲中的难点前置,提前解决。)
  2、教师击鼓范唱歌曲,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你们教我的小鼓说了这么多好听的话,我的小鼓高兴的都想唱了,你们听!
  3、幼儿学唱歌曲。
  ⑴教师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接唱像声词部分。
  师:当我敲鼓心时,你们就帮我说……(等待幼儿回答“咚咚咚”,并击鼓反应),当我敲鼓边时,你们就帮我说……(等待幼儿回答“哒哒哒”并击鼓反应),我来唱,你来说,行不行?
  ⑵集体完整学唱2―3次。
  师:你们一边跟我唱,一边帮我说,眼睛看着小鼓锤,准备好了吗?
  ⑶改变鼓声部分节奏,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即夸张的体态语),快速反应,唱准“咚”和“哒”。
  师:这一次小鼓说的话“咚”和“哒”要变了,你们还能跟上吗?我们来试一试!
  师:真了不起,和小鼓说得一模一样,小鼓又没有告诉你们它将说什么话,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是听出来的。
  幼:我是看出来的,老师敲鼓心的时候,鼓锤是合拢的,小鼓发出“咚”的声音,我就唱“咚”;老师敲鼓边的时候,两个鼓锤是分开的,小鼓发出“哒”的声音,我就唱“哒”。
  ⑷集体完整演唱两次,要求根据老师的分合暗示,改变鼓声部分节奏,快速变换歌词。
  师:真了不起,一边跟我唱,一边帮我说,跟着鼓锤变一变,你们行不行?
  ⑸学习分声部演唱。
  师:这一次,小鼓想和你们玩个游戏,它想请一半小朋友唱“咚”,一半小朋友唱“哒”,等会儿我们再交换,好吗?
  (以上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难度逐渐加大,使幼儿在游戏和对话中不知不觉学会演唱歌曲,打破了歌唱教学固有的模式,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
  4、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探索寻找身体合适部位当小鼓,并尝试表演唱。
  ⑴师:现在,我的小鼓要休息了,我的身体能当小鼓吗?哪些地方可以做鼓面?哪些地方可以做鼓边?小鼓锤呢?大家轻轻地讨论一下。
  ⑵师:想好了吗?我们身体上还有哪些地方也能当小鼓?谁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让我们来试试吧!
  5、启发幼儿在自己收集的各种物品中寻找合适的替代物当小鼓并尝试表演唱。
  ⑴师:还真能做小鼓,那么除了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当小鼓呢?请你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找一样你认为最合适的东西来当小鼓,找到后可以敲一敲,想想鼓面在那儿?,鼓边在那儿?
  ⑵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⑶师:你们找到的小鼓真不错,能不能跟着我的鼓锤变一变?试试吧?
  (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一环节的安排和大纲精神不谋而合,不仅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将活动推向高潮。)
  6、鼓励幼儿和客人老师交往,把自己的“小鼓”借给客人老师玩,自己在教室内寻找其他替代物当小鼓,并和客人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师:后面的客人老师很想跟我们一起演奏,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你的小鼓借给客人老师,然后自己动脑筋想想,还能找到其它东西做小鼓吗?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活动中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为孩子主动和成人交往创造条件。同时,发散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尝试以物代物,一举两得。)
  7、结束部分: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合适的小鼓替代物,并把它带到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小鼓,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回去以后,我们再去找一找,带到教室里玩一玩,好吗?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合适的小鼓替代物,并把它带到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2、探究如何改变自制小鼓的音色。例如:敲击自制小鼓的不同部位从而使音色发生变化;可在自制小鼓内放入物品(沙、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从而使音色产生变化等等。

  活动反思:
  教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本次活动的闪光点。此外,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努力打破歌唱教学固有的模式,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唱唱、敲敲、打打、找找中学唱歌曲,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和好动特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主动活动的空间及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减轻教师教授与幼儿学习的负担,提高有限教学时间段内的教学效率,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活活泼和富有情趣。

  附歌曲:《敲小鼓》
  1=C2/4
  3 1 | 5 ― |3 1 |5 ― |1 1 5 5 | 3 3 3 |
  敲 小 鼓 敲 小 鼓 我敲 鼓心 咚咚 咚
  | 1 1 5 5 | 4 4 4 |X X |X .X X | X X |X .X X |
  我 敲 鼓边 哒哒哒 (咚咚 哒 哒 哒 咚 咚 哒 哒 哒)
  5 5 | 5 1 |3 ―| 5 5 | 5 1 | 2 ―|
  小 鼓 真 好 玩 小鼓 真 有 趣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咚 咚 哒 哒 哒 咚 咚 哒 哒 哒 咚 咚 哒 哒 哒 哒
  儿歌歌词:小鼓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哟小鼓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第26篇、中班音乐快快起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尝试轮唱。
  2.  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  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
  2.  我们来学唱歌《快起床》,唱给田鼠弟弟听。

  二、弟弟,起床吧。
  1.  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  歌曲里唱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劝弟弟起床?
  3.  朗诵歌词,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  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
  5.  完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床。
  1.  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  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结束时重复最后一句。
  3.  幼儿尝试轮唱。
  4.  提醒幼儿注意轮唱中的问题,集体练习。
  5.  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为上做好准备。

第27篇、中班音乐活动森林木屋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在一首歌曲中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的表现力如何最主要的是来源于对于生活的理解,因此熟悉歌词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讲讲故事、看看图片、看看老师的表演才能真正体会到角色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地引导才会真正让幼儿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理解乐曲内容,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2、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要让孩子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理解歌词是重点,这首歌的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是故事中角色的形象却相当明显(小鹿是善良、热情、可爱;小羊是可怜的)。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角色的情感,真正来解决歌曲的难点: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 图片三幅(注三幅画时画出小山羊和小鹿表情)。
  2.若干积木拼成的一幢房子
  3.小鹿、小羊头饰。
  4.录音磁带《森林木屋》。

  活动过程
  1.看图片讲故事。
  在教室的一角挂上三副图片,有空的时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片。
  ①教师可以有空闲的时候请幼儿来看图片,和幼儿一起说图片,能说出故事的幼儿也可以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
  ②图片可以出现一段时间,让每个人都能去看看。
  ③在引导和观察图片时,可以提醒幼儿观察小鹿小山羊情绪变化,常常问问幼儿“这是为什么?”
  ④教师可以在有空闲的时候经常播放录音磁带,让幼儿熟悉旋律,熟悉歌词。
  2.看老师表演。
  可以组织全班幼儿着二位老师来表演“森林木屋”,通过老师的有表情地讲叙故事和歌表演进一步理解歌词,激发   幼儿表演的兴趣。
  ①老师的歌表演和老师的故事讲叙必须有表情。
  ②老师可以在演出之前再次提醒幼儿观察表演中角色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在老师演示之后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思考在集体中讨论,进一步体会角色情感变化。
  ③歌表演时应有场景布置、应带头饰。
  ④在老师表演时,会唱歌的幼儿可以和着录音唱歌曲“森林木屋”。
  3.集体活动。
  ①老师和幼儿分角色表演歌曲“森林木屋”,如老师做小山羊,小朋友来做小鹿边唱歌曲边表演,表演之前再一次和幼儿共同回忆小鹿的情感变化:大清早起床在窗口笑眯眯地看森林看见小羊被追赶着急地听小羊求救,救下小羊又愉悦地和朋友抱在一起,并且请幼儿大胆表演。
  老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要时捕捉多一些表演得好的幼儿,使她发扬光大,务必请其他幼儿也学学。
  ②老师和幼儿交换角色表演歌曲“森林木屋”,如教师做小鹿,小朋友做小山羊,大家边唱歌曲边表演。
  表演之前再次和幼儿共同回忆小羊的情感变化;被猎人追赶的着急状以及被小鹿救下后欢喜状,老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多一些表演得好的幼儿,使她发扬光大,务必请其他幼儿大胆学学。
  ③设置小舞台请愿意大胆表演的孩子上台表演。
  鼓励幼儿在表达情感、表现歌词的时候能与别人不一样,如小羊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
  4.表演角里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有表情地表现歌曲。
  ①表演角里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参加活动,这首歌曲在表演角里延续的时间可有一个星期左右。
  ②教师在表演角里除了鼓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现歌曲内容,最主要的是激发幼儿根据自己想法来表现,发现有不同于别人的表演应及时肯定,还可以通过讲评让它成为大家的东西。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8篇、中班音乐活动美妙水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聆听水的歌唱,并尝试用水声随歌曲打击相应节奏,感受水声的美妙。
  2、 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水的乐趣,并产生对水的喜爱之情。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三杯水(各装不同量的水)、调羹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1、 歌曲《摇篮曲》,幼儿自由随歌曲边哼唱,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 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水量的区别,并告诉幼儿今天要和水娃娃做游戏。
  说明:第一步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通过音乐游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教学,并引起幼儿产生对水的兴趣,这是探究和体验的前奏。 教师指导语言:小朋友看,你们面前放着什么呀?(水)对啦!今天我们小朋友要和三个水娃娃一起做游戏,你们发现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二、 尝试运用水杯演奏乐曲:
  1、 幼儿自主探究:装有不同容量的水杯,能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2、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杯能演奏出音乐中的高音、低音、中音,感受水声的美妙。
  说明:进入有目的的探究阶段。这里强调让幼儿自主探索,通过用调羹敲打水杯,自己发现不同量的水杯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也不同,加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使幼儿发现水也能唱歌。教师指导语言:
  1、小朋友仔细听听看,每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老师和你们一起先敲水最少的杯子,听听看声音是怎么样的?水最多的呢?

  三、 尝试用水声为乐曲配伴奏:
  1、 听歌曲《摇篮曲》,尝试打击水杯为乐曲配伴奏。
  2、 给水杯增加色彩,增添活动的趣味性。
  说明:在给乐曲配伴奏的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对水有了直接的体验和感知,同时也更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同时再通过给水添加颜色这一环节,使幼儿更产生对水探索的兴趣与喜爱。教师指导语言:
  1、今天我们小朋友来做一回小指挥,让水娃娃唱起好听的歌曲吧!
  2、老师给你们的水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再和它们做游戏好吗?(分别给各个水杯加红、黄、兰颜色)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第29篇、中班音乐活动幸福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用正确的方法学唱。
  2、激发幼儿爱爸爸,妈妈,爱家的情感。
  3、复习《大鼓小鼓》《爸爸的眼镜》,能有兴趣地自编节奏及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鼓各一,录音磁带,眼镜

  活动过程:
  一、复习《大鼓小鼓》: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敲起大鼓小鼓表示欢迎!
  1、全体幼儿唱。
  要求大鼓声清脆响亮,能和小鼓的区别。(即要求歌声中的轻响控制)节奏先给x x xx x
  2、改编节奏型。他们还可敲出更多更好听的节奏,谁来帮忙?
  1) 幼儿编节奏,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2) 请个别幼儿讲讲编的节奏,大家同意的集体学打。完整地唱加节奏。
  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习歌表演《爸爸的眼镜》:
  1、刚才我好象看见我的爸爸也来了——爸爸你在哪里呀?(幼儿全神气地出列站好)
  让我找个最神气的爸爸,(找到一个给戴上眼镜)这个最象,宝宝和你做个游戏。
  第一遍完整表演。
  能有表情地表演歌曲的前奏、间奏、民奏部分。
  2、爸爸没眼镜了会发生什么事?
  请几名幼儿表演间奏部分,学习他们风趣的表演,能创造性地表演。
  3、 集体表演,换戴眼镜的爸爸,给个别幼儿以鼓励。

  三、新授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1、 随意请二名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老师做宝宝,示范演唱。
  1) 宝宝唱的歌听上去感受如何?好听在什么地方?(柔柔地,慢慢地,很抒情地……)
  2) 我唱时,对爸爸妈妈怎么样?(三个人很要好,很亲热,并借以了解家务)
  2、另换两旬幼儿换爸爸妈妈,老师范唱,鼓励幼儿一起唱,谁的歌最好听,谁就能做我的爸爸妈妈。怎样用歌曲唱爸爸妈妈的,学唱(爸爸妈妈)。(2组)
  3、幼儿三人三人给伴,把椅子围成一个个家,边游戏边唱歌。(2"3遍)
  难点:(1)最高音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字的唱法放松。
  (2)转换音,要柔柔地才好听。
  4、知道歌名《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四、复习律动:去公园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秋天到了,爸爸妈妈还要带大家去公园玩呢!准备好,出发了!
  ——复习律动:去公园
  最后边舞边出教室,跟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在活动准备、有效回应以及教师自身感染力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第30篇、中班音乐活动高人和矮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高低,能随高低不同和乐句做相应的动作。
  2、学习轮廓剪的技能。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的轮廓图片、剪刀、回形针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引题,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
  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听起来感觉怎样,好象看到了什么?
  游戏“高人矮人”
  2、幼儿运用轮廓剪和连接的技能,自制指偶玩具高人和矮人。
  3、反复让幼儿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分辨哪句是音高,哪句是音低,哪句是由低变高,哪句是由高变低。重点分辨第五、六句
  4、让幼儿左右手各套一高人和矮人的指偶,听高低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高人和矮人,并即兴地做动作,高音出高人,低音出矮人。
  5、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的高低,启发幼儿创造性得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积极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只有快乐的表现,其实,当一节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相信孩子会很快乐。

第31篇、中班音乐活动我是祖国的好娃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 正确的发声方法及唱歌姿势。 
  2、唱准歌曲中连音、休止符。 
  3、通过1歌曲的学习,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从小 好好学本领、长大建设祖国的信念。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磁带、课前,幼儿理解祖国的含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鸟飞的动作,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刚才小朋友边唱边飞,你们飞到了什么地方?”“北京是个什么地方?”“在北京的天安门前,有些小朋友在唱歌跳舞呢!你们听。”(放录音) 
  2、老师范唱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 老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再听老师唱一遍,仔细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什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盼祖国更强大?”“要使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将来要靠小朋友去建设,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样呢?” 
  3、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我是祖国的好娃娃》,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请轻轻地学唱这首歌曲。”“现在请小朋友试着自己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小朋友在唱“好妈妈、好娃娃”中的“好”字时,要稍稍拐个弯,我们一起来练一下。”在唱“吗来、娃来”时要跳跃些,小朋友练一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来唱这首歌,不要乱叫,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唱这首歌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来唱呢? 
  4、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唱。 
  老师“小朋友唱得真好,现在可以边唱边加上一些漂亮的动作进行表演,看谁唱得好听,演得又好看。” 
  5、老师放录音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跳。

  活动反思:
  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32篇、中班音乐活动小青蛙捉害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 2|3 4|5 6 5|5 4 3 2| 1 - 我是 一只小青蛙 呱呱呱呱 呱

  (二)基本部分
  1、 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 提问: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 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 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 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 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

第33篇、中班音乐活动唐老鸭瘦身记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唐老鸭,这一幼儿喜爱的憨厚、滑稽的卡通形象,已经受到了几代人的青睐了,孩子们都深深地喜爱着这个摇摆明星。通过唐老鸭减肥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而对唐老鸭发自内心的喜欢,又能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胖人走和瘦人走的样子以及健身的多种方式又是平时幼儿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乐于模仿的对象,可以说有丰富的经验基础,对于幼儿创编表现唐老鸭肥胖和减肥后的行走方式,以及表现唐老鸭的减肥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音乐《瑞典狂想曲》本身乐曲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又能帮助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综上所述,促使作者萌发了设计该活动的构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二、基础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  X |X  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  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  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c、  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  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  XX| XX  XX|
  2、  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三、结束部分。
  1、  完整表演。(根据幼儿设计的不同情节进行2次以上不同表演)
  2、  提示: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

  活动延伸:
  1、  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  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活动反思:
  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第34篇、中班音乐活动我会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并根据音乐做出不同动作。
  2. 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运用形体表现。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一段活泼的音乐,一盘剪辑好的音乐磁带(由活泼的、优美的、有力的等各种不同性质的音乐串连而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律动《健康歌》
  2. 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形体动作表现。提问:你听到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觉?请幼儿跟着这段音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
  3. 韵律游戏:我会动播放串连的音乐磁带,请幼儿随着音乐得变化,变化不同的动作。老师随机按下暂停键,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即停下,并摆出一个独特的造型,静止不动。

  活动建议 
  剪辑的音乐的性质可以丰富一些,但不宜变化太快,每一段音乐都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受和表演。

  活动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第35篇、中班音乐活动金蛇狂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乐曲三段体曲式结构。
  3、能通过多种形式(语言描述、动作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象、录音磁带、录音机、道具。

  活动过程:
  1、欣赏第一遍音乐:
  “你听时有什么感觉?听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进一步理解音乐:
  这首《金蛇狂舞》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还是外国的音乐?为什么?”引导幼儿听辨乐曲中的乐器特点。
  小结:这首音乐是我国明间一首很有名的乐曲,流传了好多年,这首乐曲表
  现们热烈、欢庆节日、舞龙、耍狮子的场面。
  3、分段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第二段的音乐表现的内容。
  如:两只狮子对话(通过节奏、音乐速度、乐句长短对比)越来越热烈的对话语气和越来越短的乐句结构。
  4、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感知,各乐段特点进行表演。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步伐、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知。

  活动反思:
  《金蛇狂舞》是一节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第36篇、中班音乐活动在钟表店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中诙谐快乐、热烈喜悦的情绪变化。
  2、能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不同的钟表。
  3、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欣赏《在钟表店里》,表演道具:时钟、小徒弟帽子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请幼儿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音乐第一遍,在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音乐讲的是发生在哪里的故事?音乐里有谁?
  2、 教师向幼儿介绍音乐背景。
  师:有个音乐家叔叔看到了这么有趣的钟表店,就根据钟表店的形象和声音编成了这首乐曲,名字就叫《在钟表店里》。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时钟的样子。
  师:刚才,我们也参观了钟表店,在钟表店里,你最喜欢哪种时钟?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请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时钟。
  4、请幼儿用动作把自己想象中的时钟表演出来。
  5、分段欣赏音乐,根据每段音乐不同的情节,幼儿进行想象表演。
  6、分组表演: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音乐中的角色,听音乐进行表演。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根据音乐中的解说大胆用舞蹈动作来将音乐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乐曲《在钟表店里》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乐曲运用巧妙的手法来刻画音乐形象,表现钟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紧张而愉快工作的情景。让幼儿感知到速度、节奏、情绪、音色的变化,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体验音乐的情绪,引导幼儿区探索生活中各种声响,让音乐欣赏课鲜活起来。

第37篇、中班音乐活动接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本首歌曲的第一段,会按2/4拍唱歌曲的第二段。
  2、幼儿理解歌词大意,并能边唱边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
  3、幼儿学会爱妈妈。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根据歌词大意绘制的一张挂图、接妈妈歌曲、小狗头饰、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律动《我快乐》,幼儿跟着音乐拍手和拍肩。
  2、老师弹琴,幼儿唱音阶(唱的同时依次轻拍头、肩、腰、胯、大腿、膝盖、小腿、脚)

  二、基本部分:
  1、导入:上次×老师讲到宝宝去接妈妈了,可后来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接着讲(老师讲根据第二段歌词改编的故事)
  2、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宝宝是不是很爱妈妈呀?
  幼:是
  师:为什么呀?
  幼:宝宝给妈妈送伞
  师:对了,妈妈也很爱丫丫,老师也很喜欢像丫丫这样的小朋友,所以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编一首儿歌。
  3、师:小朋友想一想,上次我们唱第一段的时候我们唱到雨点雨点下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呀?
  幼:沙沙沙
  师:对了,连起来怎么说的呀?
  幼:雨点雨点沙沙沙
  师:小朋友真棒,再想想下雨天,天上怎么样呀?(老师出示挂图,指着天空中的乌云,引导幼儿说“黑”)
  幼:有黑云/下雨/好黑呀
  师:我们用一个字怎么说呢?好听一点的
  幼:黑
  师:好,小朋友真聪明,又想呀,下雨了,地上都是什么?
  幼:水
  师:对,有很多的雨水,就会怎么样?
  幼:滑
  师:那小朋友自己做做动作,怎么样个滑法
  幼儿自己自由想动作做。
  师:看看这儿(老师指着挂图)妈妈和宝宝的动作你们自己学学
  幼儿之间互相拉手,学妈妈和宝宝手拉手的动作。
  师:我们说妈妈怎么样宝宝的手呀?
  幼:拉着宝宝的手。
  师:再看看小阳伞(老师指着挂图),小阳伞的样子怎样呀?
  幼:高兴
  师:是呀,那小朋友高兴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幼:哈哈/呵呵
  师:对了,小阳伞也会笑哈哈。
  师:好了好了,我想出来了,我知道这首儿歌怎么编了,小朋友来听听:“雨点雨点沙沙沙,天也黑来地也滑,妈妈拉着我的手,小阳伞,小阳伞,笑哈哈。”(老师在说到幼儿较难理解的天黑,地滑等字时,可指着挂图引导幼儿自己说出)
  4、1)老师指着挂图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念到那句,老师就应该指到画中相对应的地方。
  2)老师带领幼儿按2/4拍的节奏,边拍手,边念儿歌。
  5、师:小朋友都念的很好听,那我们再想一个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听,我们让它怎么样呀?
  幼:唱起来
  师:好的,我们先听一段音乐(老师弹这首歌,幼儿唱起第一段来)
  师:好的,小朋友都唱的是我们上次课说到的宝宝要去接妈妈,可后来怎么唱呢?听听老师怎么唱(老师唱第二段)
  6、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边唱边指到挂图中相对应的地方,反复多唱两次)
  7、老师带领幼儿按2/4拍的节奏,边拍手,边唱。
  8、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唱《接妈妈》第二段。
  9、老师和幼儿一起把歌曲一、二段完整的唱一次。
  10、师:刚才我们唱的很好,但都是用什么唱的呀?
  幼:嘴
  师:那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做动作,想想你怎么去接妈妈
  幼儿自由讨论,自由表演,助理老师弹琴,任课老师完整唱《接妈妈》一、二两段,并走到幼儿中去,引导幼儿做一些动作,观注个别幼儿。
  师:瞧,老师这儿有雨伞,雨披,我要请一个小朋友当妈妈,另一个当宝宝,看看他们是怎么去接妈妈的。
  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唱歌。

  三、  结束部分
  师:听,什么声音,老师去开门哈(助理老师在门外敲门)
  助理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小狗的妈妈,还 有小猫、小鸡、小鸭......的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上班,现在那边下雨了,他们回不来了,想请你们去帮忙接接他们,好吗?(助理老师戴小狗的头饰)
  幼:好
  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去接妈妈。(放《接妈妈》歌曲)

  活动反思:
  在上此次课之前,幼儿已上过一课,会唱《接妈妈》第一段。第一段的歌词简单易记,而第二段的歌词较难理解一些,要会唱第二段,先要让幼儿记住歌词,要记住歌就先要理解歌词,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头,老师就请幼儿和自己一起编儿歌,并用挂图在视觉方面帮助幼儿记忆。还针对幼儿较难理解的“天黑,地滑”等词,让幼儿自己做动作,自己感觉帮助记忆。在念和唱歌词时,都出示挂图帮助幼儿记忆,并用拍手帮助幼儿能按2/4拍来唱这首歌    <BR><P></P>。在幼儿用动作表演时,老师没有请幼儿跟着自己做动作,而是让幼儿自己讨论,自己去想像,然后表演出来,这样不但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并且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最后,在故事的情景中结束活动,幼儿兴趣很高,并能在享受中结束这次教学活动。

  附歌词:
  《 接  妈  妈 》
  雨 点 雨 点 沙 沙 沙 , 地 上 开 满 雨 花 花 ,
  撑 起 我 的 小 阳 伞 , 干 嘛 去 ,干 嘛 去 , 接 妈 妈 。
  雨 点 雨 点 沙 沙 沙 , 天 也 黑 来 地 也 滑 ,
  妈 妈 拉 着 我 的 手 ,小 阳 伞 , 小 阳 伞 , 笑 哈 哈 。

第38篇、中班音乐活动彼得和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发言
  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听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放背景音乐)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
  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活动反思:
  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39篇、中班音乐活动迎新—大带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自由心态下较大胆表演和创造,体验大带小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过程中,中班幼儿提醒帮助小班幼儿听、看的兴趣,认真向哥哥姐姐学习,在活动中萌发大带小、大教小、小爱大的亲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大带小边唱边进教室。(走走停停)
  哥哥姐姐要和弟弟妹妹手拉手边听音乐边出去走走啦!

  二、  语言节奏:
  哥哥姐姐会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这是我的弟弟(妹妹),他(她)叫……,(大家呼)他(她)叫……”

  三、  歌曲《干净的小手》
  哥哥姐姐都很爱干净,每天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
  1、  哥哥姐姐边唱边用舞板伴奏。
  2、  哥哥姐姐边唱边在弟弟妹妹前表演。(第2遍创编歌词)
  3、  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边唱边洗手。

  四、  儿歌:上海童谣《烧小菜》
  哥哥姐姐的本领可大了,他们还会烧菜,我们弟弟妹妹想不想吃啊?(想)
  中班幼儿念上海童谣,弟弟妹妹接后3个字。

  五、  歌表演《三条鱼》
  刚才哥哥姐姐表演过了,我们弟弟妹妹也来表演一个好吗?
  弟弟妹妹对着哥哥姐姐唱《三条鱼》,拉哥哥姐姐一起表演。

  六、  老师表演
  袁老师也来表演一个节目:钢琴独奏《铃儿响叮当》。
  金老师也来表演一个节目:舞蹈《小牧民》。

  七、  舞蹈《找朋友》
  1、  我们樱桃班和贝贝班的小朋友都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好朋友吧?
  2、  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拿好小乐曲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给我的触动很深,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群刚从托班升入小班的幼儿和一群刚从小班升入中班的幼儿们,在开学仅仅只有5天的时间里,居然能在一起搞这次大带小的活动,而且搞的这么有声有色,孩子们从活动中得到了快乐,作为老师的我更是乐趣无穷。
  在这次活动的准备中,我们班的幼儿与他们自己的哥哥姐姐之间建立了深刻的友情,哥哥姐姐们时常来喂他们吃饭、帮他们穿鞋子、和他们做游戏、带他们参观幼儿园……他们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信任和依赖,只要一天看不见哥哥姐姐他们就会记挂他们。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一些平时胆小的孩子在活动中能大声唱歌、并能大胆的在大家面前表演节目;一些平时比较活跃的孩子更是如鱼得水,一会和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游戏,一会又和同伴一起舞蹈;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在哥哥姐姐帮助下学会了洗手,学会了上海话,回家还有模有样的说给爸爸妈妈听呢!
  哥哥姐姐们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自从有了弟弟妹妹后有了一定的责任感,上楼是扶着他们走,座位让给他们先做,教我们唱歌教我们洗手,连平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都让他们先玩……
  这次大带小的音乐活动我们通过游戏化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并在每个环节中都设计了互动发环节,让每一个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律动:走走停停——让幼儿乐在动中;歌曲《干净的小手》——让幼儿乐在动中;儿歌:上海童谣《烧小菜》——让幼儿乐在趣中;歌表演《三条鱼》——让幼儿乐在创造中;舞蹈《找朋友》——让幼儿乐在参与中……

第40篇、中班音乐活动弄堂小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进一步体验上海的风土人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上海弄堂场景布置、幼儿装扮用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儿歌:《今天我真高兴》
  1、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到上海的弄堂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
  2、幼儿边念儿歌边进入场地。
  ①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②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二、歌曲:《弄堂小调》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以游戏口吻引出
  (2)听录音对话一遍,提问:
  ①你听到弄堂里有些什么?
  ②幼儿学习歌词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①熟悉曲调,介绍歌名
  ②看图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3、出示节奏图,教师介绍节奏一遍。
  ① 师生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② 看图学唱歌曲若干遍。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形象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
  3、幼儿分组表演,体验快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教案40篇》:《中班语言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语言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健康教案大班10篇》:幼儿健康教案大班1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美术教案20篇》:大班美术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