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数概念40篇

日期:2021-02-0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教案数概念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数概念40篇

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点心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知9以内数量,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铅笔、橡皮、小积木若干、保鲜袋若干(贴有数字)6—9数字卡片一套;
  2、分别画有四种不同点心的卡片四张,每张卡片上均有九个点心;点心筐四只。教师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 数点心。
  1、逐条出示画有点心的卡片,请幼儿说出点心名称并点数。
  2、这些点心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4、9可以表示9个点心,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 包装点心。
  1、 点心屋的营业员阿姨请小朋友帮忙把点心装进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积木)。
  2、 幼儿将各种点心分别按袋子上的数字逐一装进袋里,然后看看装得是否正确。
  3、 老师随意得抽三包,集体进行检查。

  三、 点心装筐。
  1、点心装好了,要分开放到篮子里,瞧,这里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上面都贴有数字,看一下数字娃娃是几?你的袋子上是几就装到几的篮子里。
  2、请个别幼儿示范,再集体将点心包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3、老师请四位家长当营业员,每人拿一个篮子,检查孩子是否放对。
 
  四、 幼儿操作活动。
  1、(出示教师作业纸)点心送好了,要请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对操作题进行讲解示范,幼儿进行集体操作(幼儿活动材料)。
  3、做玩了以后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检查一下。

  活动反思:
  一开始,就让幼儿说说你们在幼儿园都吃过哪些点心啊?贴近了幼儿的心理,抓住了幼儿人的思维,让幼儿就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再让幼儿根据杯子上的提示,自主选自己喜欢的点心,巩固了对9以内的认识,轻轻松松的学会了案9以内的数量分类。最后以买点心的游戏结束活动,幼儿情趣高涨,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玩中体验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哪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最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共同参加数学活动,知道数字1-12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月份。
  2、学习比较人数的多少。
  3、能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向爸爸妈妈询问自己出生的日期。
  2、事先制作12朵向日葵(花心分别贴有1-12的数字)。
  3、叶片形的小纸条、笔。

  活动过程:
  1、讲述自己出生的日期。
  (1)指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自己是哪月出生的吗?
  (2)幼儿讲述自己的出生日期。
  (3)教师出示12朵向日葵(不排序),引导幼儿观察。
  指导语:这是老师给你们画的向日葵,数一数有几朵?你们看看花心里有什么?在这些数字里有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它们怎么读呢?
  (4)引导幼儿认读10、11、12。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把没有学过的数字来认一认。
  (5)知道数字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时间。
  指导语:以前我们这些数字都表示物体的数量,如3朵花,9支笔等。今天,这12个数字就表示12个月份。1表示1月,2表示2月,那5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12呢?
  2、引导幼儿按出生月份的不同统计人数。
  (1)请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并按照生日的月份将纸条贴在相应的花里。
  指导语:老师的生日呢是在9月份的,现在老师把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写有数字9的向日葵上。你的生日是在几月份的?那你应该贴在哪个向日葵上?你们现在也去把自己的学号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向日葵上,记住自己是几月的就贴在写有数字几的向日葵上。
  (2)指导语:请小朋友看一看,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
  (3)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在叶片上统计每月过生日的人数。
  3、比较人数的多少。
  (1)在1-12的月份里,哪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有几个?哪个月过生日的人最少?有几个?
  (2)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4、策划生日活动。
  指导语:这个月是几月?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要过生日?有几个?你们想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日?我们小朋友可以怎样来为他们庆祝呢?

  活动反思:
  乐意与同伴共同参加数学活动,知道数字1-12不仅能表示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月份;
  学习比较人数的多少;能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作为活动的目标我组织了这一堂数学活动,通过这堂活动发现师幼互动的还行,可我还是不太管住幼儿的纪录,,幼儿都喜欢上我的组织的活动,因我是实习生而在活动**部分时就他们静不下来,也不太我的话,就以为我是实习生而幼儿故意这么做的吧。

第3篇、中班数学认识单数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使幼儿能认识并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尝试的精神,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大数字卡片若干(幼儿每人一张);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各一张;老狼头饰一个;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数玩具”
  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玩具,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玩具,数一数有几个玩具,你是怎样知道的?(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二、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出示数字8,并配上相同数量的小黑点,老师示范找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
  2、刚才你拿了几个玩具?幼儿回答,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10、7、5、4、9……
  请幼儿说出:你发现了什么?(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不能找到好朋友剩下一个)
  (1)我拿了六个玩具,两个两个的分都分完了。
  (2)我拿了七个玩具,两个两个得分还剩下一个。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三、巩固单、双数
  1、游戏“抱一抱”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自己),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两个幼儿抱在一起。
  2、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1)教师出示狼头饰引出“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狼说的是单数小朋友赶紧趴在桌子上,老狼说的是双数时小朋友赶紧两个两个抱紧,否则老狼就会吃掉你。
  (2)第一次游戏:老师扮演老狼。
  第二次游戏:小朋友扮演老狼。
  3、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四、开火车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是单数的到朱老师这列火车、双数的到唐老师那列火车,如果上错车,检票员会把你赶下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物体的特征,运用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
  2.有参与学习寻找特征进行提问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 绘本《小熊的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白板课件。
  2、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小熊一家和怪物
  1、介绍小熊一家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2、师:喜欢郊游的小熊也出门咯,看!他们来了。小熊的一家有小熊、熊爸爸、熊妈妈、还有熊哥哥和熊妹妹。
  3、师:小熊一家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着,但是走啊走也找不到人家,小熊一家迷路了!

  二、猜猜城堡的主人
  1、来到怪物家
  提问:小熊一家走着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大大的城堡,一起跟随小熊一家走进城堡,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小结:又渴又饿的小熊一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忍不住大吃起来。
  2、发现怪物的不同
  提问:就在大家吃的欢时,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看,熊爸爸的表情怎么样?原来走来了一只怪物。哦,不对,是2只,3只···哇!是20只怪物!看看这些怪物有什么不同?
  小结:他们长相不同(头上有角、长胡子)、穿着不同(衣服的花纹、鞋子)、动作不同(有的双手抱着、有的双手打开)(教师边总结,边出示相关的图形记号。)
  3、猜猜城堡的主人
  要求:原来怪物要小熊用提问的方法来猜城堡的主人。小熊只能问5个问题,怪物们回答“是或者不是”,问过得不能再问。猜对了就放走小熊一家。
  ①  :我们来看看小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出示怪物头上的角)
  “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头上是有角的吗?”幼儿根据特征进行初步筛选。
  师:小熊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有胡子的吗?(出示胡子)”
  提问: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怪物有哪些呢?请你们帮助小熊将他们区分出来。
  引导幼儿根据怪物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师:数一数,头上有角、没有胡子的怪物有几个?现在只剩三个问题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来提问呢?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提问: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来提问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怪物,找出它们的综合特征,并根据:“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吗?”句式来提问。
  ③师:剩下的两个怪物长得太像了。
  提问:看看,他们什么地方一样?
  它们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花皮肤、穿着红鞋子。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嘲笑着熊弟弟,都在咧着嘴哈哈大笑。
  这时,小熊眼前一亮,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怪物怪物,城堡的主人是有牙齿的吗?”(播放录音)只见没有牙齿的怪物马上捂住了嘴巴。
  提问:你们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呢?
  小结:勇敢的小熊和我们都非常聪明。原来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花皮肤、穿红鞋子、捂住嘴没有牙齿的怪物就是城堡的主人!
  3、欢乐派对
  提问:正当小熊一家得意地想走出城门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怪物拦住门口)
  4、小结:呵呵,原来城堡的主人想开一个新年派对,他想邀请小熊的一家。

  三、寻找6个小主人
  1、教师要求: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请幼儿按照信息提示卡上的内容,来寻找符合三个特征的城堡小主人。
  2、幼儿操作。
  幼儿在提供的6个怪物中寻找符合条件的怪物。(教师引导幼儿可以逐个分类排除来找)
  3、展示找到的6个城堡小主人
  幼儿介绍按3个特征寻找怪物的方法。(1、直接看出来;2、进过分类排除,很快找到相对应的怪物。)

  四、延伸,送礼物
  1、教师:“怪物要送给我们小朋友礼物。”出示课件,礼物盒,请幼儿观察这些礼物的不同之处(系蝴蝶结的、正方体和圆柱体、大的和小的、红的和蓝的)。
  2、请幼儿用提问的方法来猜礼物盒。
  3、猜到礼物,给小朋友送礼物。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趣味性很强的数学绘本课,故事中讲到了小熊一家迷路了!突然遇到了一个大城堡,里面什么人也没有,但有一桌子好吃的。小熊一家乐坏了,吃啊吃!就在这时怪物们回来了,提出谜题要它们——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小熊也不慌也不忙,分类再分类,找出城堡主人好轻松!最后大家一起玩,热热闹闹好开心!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教会小朋友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概念。通过分类的方法来“找出城堡的主人“教会小朋友复合分类的方法,将数学知识融进绘本故事书里,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一边读着精彩的故事书,一边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本次活动中增加了一个二次分类板的介绍,让学生学习看标记把图形分类,事物有很多特性,但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只注意最显眼的那个,所以他们缺乏同时考虑几个属性的能力。所以刚开始时把最显著的特征:头上有角的和没角的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再逐渐把分类标准详细化。然后把两个以上的分类标准一起展示出来,让孩子体验二次分类的过程。

第5篇、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
  2.用语言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3.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表演。
  2.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萝卜、鱼、桃子的食物卡片;分类盒、笔、统计表、湿布、小红旗等。

  活动过程
  1.帮小熊整理食物。
  (1)教师设置情境:小熊为客人准备了许多食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整理,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师演示分类盒的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把食物(萝卜、鱼、桃子)分类整理后填入统计表。
  要求: ①在统计表的右上方填上自己的号数。
  ②把食物归类整理完再做统计。
  (4)提问:你整理了多少食物?(要求用完整名式表述)。
  2.统计全班幼儿喜欢吃的食物。
  (1)、提问:小朋友,在这些食物中你最喜欢吃什么?
  (幼儿争先恐后讲着自己爱吃的食物。)
  教师:大家讲了我也记不住,怎么样让老师一看就知道每种食物全班有多少人喜欢吃呢?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每种食物有多少人喜欢吃呢?
  (3)、提供表格幼儿统计记录。
  要求:①先分工再统计。.
  ②统计表先填上第几组,最后才统计出爱吃的人数。
  (4)、师幼汇总。
  3.结合统计情况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提供各类玩具、图片等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分类统计。
  2.鼓励幼儿对家里感兴趣的实物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带到幼儿园来交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6篇、中班数学活动动物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汽车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汽车回家好吗?”
  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汽车,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7篇、中班数学活动小羊过桥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顺数、倒数、数序和接着数的实际运用,学会使用各种数数方法。
  2、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幼儿数数的兴趣和能力,逐步训练逆向思维。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会顺数和倒数
  材料准备:磁性教具、涂涂圈圈

  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所给物体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数数
  1、出示5只篮子,让幼儿数数。再放上5只篮子(有的上面有萝卜),一共有几只篮子?
  2、讨论:在刚才的数数中,我们用了哪些数数方法?
  小结:我们用了顺数、接着数的方法。开始数数可以顺数、当再添上同种东西时,我们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数出总数,所以各种数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二、小羊过桥
  1、这是一座怎样的桥?桥上的数字两边也一样吗?
  2、这桥上的数字表示什么?(表示桥上的台阶一共有多少)
  3、幼儿和老师一起帮小羊过桥(上去:1-2-3-4-5-6-7-8-9-10,下去:10-9-8-7-6-5-4-3-2-1)
  4、提问:我们在帮小样过桥时用到了那些数数方法?是在什么地方用到的?
  5、老师提问:小羊走到第6阶台阶时,它累了,想休息?请幼儿来放小羊的位子, 提问:小羊刚才什么地方休息?这个数数方法叫什么(数序)
  小结:我们今天运用的各种数数方法,帮助小羊过桥。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用,我们掌握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三,小动物过桥
  1、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剪下桥和动物,进行操作摆弄巩固各种数数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8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蔬菜汤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6以内书的认读基础上学习按数取物。
  2.能按指令要求进行比较和取物游戏。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图“火锅”一只、“大菜单”一份。
  2.幼儿活动教材《数学》第17页操作材料。
  3.胡萝卜、西红柿、茄子、黄瓜、包心菜、葫芦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小羊过生日,他最爱吃蔬菜汤,我们一起来煮蔬菜汤好吗?我们看看用什么菜吧。

  二、学习按数取物
  1.出示贴有蔬菜的火锅图,提问:你认识什么蔬菜?数数有几种?
  2.出示大菜单图,认一认蔬菜的数量有多少。
  3 . 教师示范1—2个按数取物的方法。
  4 .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评议结果。
  5 . 比一比,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三、 幼儿自主操作
  1 .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 . 幼儿按数取物并贴进火锅内,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煮的蔬菜汤真香哦!给客人老师闻闻我们一起把香喷喷的蔬菜汤送给小羊吧,祝它生日快乐!

  课后反思:
  《蔬菜汤》是香香的蔬菜主题中的一个数学活动,经过活动让孩子知道蔬菜汤会更有营养,孩子们也会经常吃到妈妈做的美味汤,现在自己也要做汤了,虽是做做,但相信孩子在活动中还是乐此不彼的,本次活动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认识6以内的数字,感知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符合了幼儿的数学是在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第9篇、中班数学活动复习6以内的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
  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
  b、绿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
  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
  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
  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
  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
  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第10篇、中班数学活动铺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第1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一周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1、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多媒体画面(一)
  (1)、认识一周日
  (1)星期妈妈 教师导语: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 “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a、教师导语: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
  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多媒体画面(二) b、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 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
  “一周日的由来” 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
  (2)星期宝宝们 c、幼儿为星期宝宝们排队
  d、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延伸:“你是星期几?”(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2、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体画面(三)
  (1)、教师导语: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按顺序排好的星 “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期宝宝们 (多媒体演示——相应的星期宝宝会向前走出来)
  (2)、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
  天。
  (3)、游戏“找朋友”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内容可假设。
  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3、小结幼儿活动。

  课后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操作中思考,这节活动课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幼儿通过课件、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确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第1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学6》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
  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活动中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们在探索中学习。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 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 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 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 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2. 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3. 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 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 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第13篇、中班数学活动三只小熊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经典故事《三只熊》意在帮助幼儿认识大的、比较小的与最小的。从《小花园》主题活动中幼儿个别化学习来看,孩子们能够区分明显的大与小,但对中间的则无明确概念。主题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幼儿掌握按大小排序和匹配,对此我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乐意大胆表诉自己的想法。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匹配。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匹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三只熊图片,ppt,三只熊及大中小三只沙发(人手一份),粘贴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出示三只熊的图片,介绍熊的一家。
  2.出示三只碗的的图片
  提问:你猜猜看这三只碗是谁用的?
  3.出示三把椅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三把椅子分别是谁坐。

  二、看ppt,听一遍故事。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小姑娘选择了谁的东西?为什么会选择小熊的东西?

  三、操作体验
  1.今天小熊一家要去买沙发,它们应该买什么样的沙发呢?就请小朋友们来给它们的沙发排排队,让三只熊坐到自己的沙发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1)沙发的排序是否有不同方法
  2)能否按大小进行匹配
  3.分享交流
  1)找出和大家排列不同的方法
  2)集体讲讲熊爸爸坐在最大的沙发,熊妈妈坐小一点的沙发,熊宝宝坐最小的沙发。

  活动反思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幼儿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它又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我们要注重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手脑结合,才能让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第14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我来拼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这些单一的图形的基础上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身边的各种图形。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将多种图形组合成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从认识图形到动手拼图形。

  活动准备
  玻璃板、七巧板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认识图形:了解身边的几种图形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教师分别出示几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以提高幼儿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使幼儿对这些图形初步产生兴趣。
  2:感知图形:激发幼儿的触觉敏感度,通过感知了解图形
  活动过程: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幼儿的触觉来感知这些图形。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教师蒙住幼儿的眼睛,教师给幼儿一种图形板,让幼儿摸一摸,感知出这是什么图形。(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请多个幼儿来参加.这种活动可通过感知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参观:激发幼儿对搭拼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用多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作品, 请幼儿说说“这个图案的每个部分都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以激发幼儿对组合拼图活动的兴趣。
  4、动手实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些玻璃板、七巧板,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尝试搭拼图案,教师指导。
  5、交流作品
  活动过程: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讲讲自己搭拼的什么。幼儿可以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展示后还可以继续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小结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反思:
  其一、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兴趣、思维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很难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活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其二、在如何营造活动气氛、有效调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还应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幼儿动手拼图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在感知图形和展示交流后,都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以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15篇、中班数学活动电话号码中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中,幼儿们通过参观、讨论活动了解了自己家中的情况,他们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聚在一起讨论着关于电话号码的各种话题,于是我随机地生成了这个课题,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住宅电话中蕴涵的各种秘密及社会性等方面的知识,并在讨论中寻求问题的答案。活动中,教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情境,摈弃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探究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营造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巩固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
  2、激发探究乐趣,讨论住宅电话号码中藏着的秘密。                        
  3、乐于在集体中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话机      
  2、幼儿操作纸两张(分红、黄两色),上面画有格子。 红色纸: 黄色纸: 1-10等数字卡人手两套
  3、幼儿与家长记录的调查表(上有家中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
  4、120/114/119/110等特殊电话号码与图片
  5、常熟市、湖苑新村等字卡。
  6、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1、以“电话铃声导入”,让幼儿讨论电话的用途。
  “嘀铃铃,什么响了?”电话有什么用?
  2、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有事要打电话,那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你知道吗?告诉你就藏在这张神秘的纸条里。
  出示视频转换仪:请你看一看纸条上有什么?(出示纸条) 纸条上有什么?(数字、点子、两排格子)
  (2)小朋友每人一张红色的小纸条,请将纸条上面一排格子里的点子在下面的格子里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你就会猜出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
  (3)讨论交流: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出示:52736790)
  (评析:在这里,教师通过让幼儿制作教师家的电话号码牌,巩固幼儿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又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幼儿的兴趣昂然,十分投入地进入到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的操作活动中。)
  3、制作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牌。
  (1)为了方便我们联系老师,也想知道你家的电话号码,我在小筐里准备了一些数字,请你在黄色的纸条上从左往右按照顺序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按照顺序粘贴。制作完成的幼儿去自己的调查表前检查你贴得对吗?(鼓励幼儿自己检查答案,并与同伴交流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
  (评析:调查表的运用十分巧妙,先为活动做了前期的准备,使幼儿有了电话号码这一知识经验,又为幼儿检查答案提供了方便。培养幼儿自己检查作业的能力。)
  (2)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4、寻找电话号码牌上的秘密。
  (1)这些电话号码牌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参观讨论。(幼儿自由参观、讨论)
  幼儿通过自由寻找。讨论发现电话号码中的秘密。
  幼1:我们的电话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组成的。
  师小结:住宅电话是固定电话,都是8位数。
  幼2:我们的电话号码的前二位数都是52。
  师:52代表什么意思?(52开头的表示是都是常熟市的用户。)
  ——出示字卡——常熟市,代表我们都住在常熟这个城市中。)
  幼3:我家的电话号码的前四位与老师一样都是5273。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红的的圆圈,请5273开头的幼儿站在圆圈里,其他的站在圆圈外。(幼儿按照要求站立)。请这些小朋友告诉我们你们住在哪里?
  师:原来这些小朋友都住在湖苑新村——出示字卡,所以他们的电话号码的前四位是5273,统计一下有几位小朋友?(师幼一起数数统计。)
  师:其他小朋友住在不同的新村,活动后你再去找一找和你的电话号码前四位一样的朋友有吗?是谁?问一问住在哪里?和你一个新村吗?
  (2)你还发现电话号码牌上有什么秘密?你可以提出来问问老师和小朋友。
  幼4:我的电话号码是527开头,小朋友是523开头的?这是为什么?(幼儿讨论)
  师小结:电话号码的第三位代表你家住在哪里?7、8开头的住在城市中,3、1、2等数字开头的住在乡下。询问幼儿的家庭住址,核实答案。
  (评析:这一环节需要幼儿观察自己与同伴的电话号码牌从而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幼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情境,对于幼儿探究的答案都予以肯定,并带领幼儿寻求答案。所以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欲望极强,发现了电话号码的许多秘密。充分发挥了主动性。)
  5、了解特殊的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中藏着的秘密可真多,生活中有了电话真方便!生活中有些电话号码是服务电话,你能说出一些吗?
  (幼儿介绍110——匪警电话,遇到危险的事情请110警察帮忙,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病人,114——查询电话号码,这些电话是碰到特殊情况才用到,平时小朋友可不能乱打。(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出示相应的号码。)
  6、结束:今天我们寻找了小朋友家电话号码的秘密,现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住宅电话,还有什么样的电话?(幼儿发散思维)
  爸爸妈妈用的手机、小另通的号码是什么样的?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再来研究。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放置电话与电话号码本让幼儿做打电话的游戏。
  2、鼓励幼儿继续找出电话号码上的秘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递进,谈话导入自然而且直入主题,有效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亲切自然地将幼儿的情绪带入到活动中来。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而且难度不是太大,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加强,给了幼儿发挥想象的自由和机会,提高了幼儿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这样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16篇、中班数学6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序数的认识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所以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认识、学习序数。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认识序数的含义,会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序顺序。
  2、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
  3、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左到右,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难点: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

  活动准备
  1、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
  2、小动物图片6张(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3、楼房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火车头朝左),引导幼儿观察。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准备乘火车去旅行。现在火车开来了。”
  提问:①这辆火车有几节车厢?每节车厢的颜色一样吗?(6节)
  ②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第二节车厢是什么颜色?黄色的是第几节车厢?绿色的是第几节车厢?
  (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谁排第一,排在第三的是谁呢?小猪排第几呢?小鸡排第几?
  ②火车快要开了,小动物上车了,小猪说我要坐第五节车厢,我请一个小朋友帮我把小猪送上车。(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
  ③小猫说我想坐第三节车厢,但我不知道第三节车厢在哪,想请小朋友帮帮我。(请小朋友帮送,在检查有没有送对)
  ④请小朋友把剩下的小动物都送上车。
  ⑤我们来检查一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从第一节开始数)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方向物体的排列次序。
  ①教师:“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玩了一天也累了,它们调转火车头准备回家了。(变换火车方向,车头朝右)请你们看一看现在小猪坐在第几节车厢?原来小猪坐第几节车厢啊?小猫现在坐第几节车厢,原来坐第几节车厢?为什么变了呢?”
  小结:火车调头了,火车头在左边的时候,我们是从左边开始数,火车头在右边时,我们从右边开始数,数的方向改变了,小动物排列的次序也改变了。
  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从右边开始数,小狗在第几节车厢,从左边开始数,它在第几节车厢?从右边开始数,小熊在第几节车厢,从左边开始数,它在第几节车厢?
  ③强调数的时候要注意方向,从哪边开始数。
  3、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1)出示楼房
  提问:①楼房一共有几层?
  ②第一层在哪里?(下面)
  ③数楼房要从哪儿开始数?(从下往上)
  教师小结:我们数楼房时应该从下往上数。
  ④引导小朋友数一遍楼层。
  (2)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累坏了,都想回到了自己的家。但这些小动物都是新搬来这里的,不记得自己住哪一间了,它们只记得自己的房号,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3)小熊说我的房号是402,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
  (4)和幼儿一起分析,402表示小猴住在第四层,第二个房间,我们一起数一数,402在哪里。
  (5)小狗说我的房号是306,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
  (6)询问幼儿306表示什么,在和幼儿一起把小狗送回家。
  (7)请幼儿上来把其他小动物送回家。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投放可以排列序数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
  2、 在日常生活中,如站排、户外游戏时渗透序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环节安排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从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送小动物上火车旅行,再到小动物回家时调转方向,学习从不同的方向来说出“第几节车厢”,第三个环节则是送小动物回家,将难度提高,让幼儿学习从两个方向同时确认次序。
  第三个环节是难点,由于担心幼儿不明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导致了幼儿的注意力有一些分散,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简洁、精炼,让幼儿多动手进行操作,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17篇、中班数学活动看图做标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或颜色)。
  2.  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能语言表述。
  3.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1-9的卡片各一张;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屋顶的房子图片一张;标记卡片若干张(大小、形状、颜色标记)
  学具:幼儿人手1-2份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标记若干;胶水;幼儿人手一把标有颜色、形状标记的纸制钥匙;在场地上画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集体活动
  1、  玩游戏“开火车”
  序:今天,小兔子要请我们中(2)班的小朋友去它的新家做客呢,我们开火车去好吗?准备好了,火车就要开了哦。
  师: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幼:几点开
  师:(出示数字卡片)你们看
  幼:(看数字)X点开
  教师带领幼儿先集体开展游戏,再分小组游戏,最后请个别幼儿游戏。
  2、  看图形做标记
  (1)  教师出示有不同形状的屋顶图片
  师:我们的火车终于开到小兔住的小区门口了。可是这么多房子,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幢是小兔的新房子呢?别急,小兔子啊给我们小朋友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标记图)小兔子可真聪明,他把他家的屋顶用标记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小朋友看标记来找到他的家。
  启发幼儿根据标记来找出相应的图形,注意引导幼儿要兼顾多个标记来找出图形。可让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小兔子的家的?并集体认识。
  师生共同验证结果
  (2)  小鹿看见了也想请我们来帮它写一封信,寄给其它小动物。那么小鹿家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小鹿图片并粘贴在一幢房子门口)小鹿正在它家门口等着我们呢。我们一起帮它来写这封信吧。
  启发幼儿尝试用标记将图形的特征记录下来,可先找出图形的三个特征,再引导幼儿任意选择其中两个特征记录下来,可请个别幼儿上来自由选择标记进行记录
  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帮小鹿把信写对了呢。

  二、  幼儿操作活动
  1、  看图形记录特征
  小区里的其它小动物都知道我们小朋友聪明,所以都要叫我们帮它们写信呢。
  幼儿取出操作材料,观察上面的屋顶和小动物,说出是谁叫你写信的,并说出屋顶的名称和特征,然后在空白处记录它们的两个特征。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  活动评价展示
  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并请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完成操作结果的。师生共同检查评价。

  四、  活动延伸:游戏《找房子》
  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房子了,我们也去看看我们自己的房子吧,首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胸前的钥匙,我们要根据钥匙上的标记,到外面去找一找自己的新房子,找到后,数一数你的房子里住了几个小朋友。
  教师示范讲解。
  幼儿活动,教师检查评价。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第18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买水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1---3的数字卡若干张。
  2、各种水果卡片若干张,各种实物水果若干。
  3、场景布置:水果超市。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1、律动《转手腕》,集中幼儿注意力。
  2、游戏:拍拍手(复习数字1、2、3)
  (1)教师拍手,让幼儿说出拍手的次数。
  (2)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拍手。
  3、游戏:数物对应
  (1)教师出示水果卡片,示范贴上相应的数卡。
  (2)给幼儿发水果卡片,让幼儿给卡片贴上相应的数卡。
  (3)给贴的好的幼儿带上动物头饰去买水果。(教师带上小猴的头饰)
  4、游戏:买水果
  (1)故事《小猴》导入买水果环节。
  (2)请带头饰的幼儿到水果超市买水果。
  ①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②教师出示数卡,幼儿买(拿)相应数的水果。
  ③教师给个别买水果错误的幼儿给予纠正,让幼儿理解数物的关系。
  5、幼儿分享水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9月25日早晨第一节课我在中四班上了一节数学课《买水果》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根据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复习3 以内的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第一个环节为游戏活动《拍手》导入(复习数字1、2、3)。第二个环节为基本活动,数物对应游戏、买水果游戏。第三个环节结束活动,幼儿分享水果。在这些活动环节中我觉得数物对应游戏环节放在基础活动中不够理想,使整个活动不够连贯,如放在最后让幼儿操作数物对应去掉幼儿分享水果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会更流畅,主题会更突出。
  在教授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生动,普通话不标准。特别是我站着授课,没有与幼儿平视,对幼儿有一些影响。在给幼儿戴头饰时没有提前准备好,临时才找合适的,既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幼儿情绪。整个活动也没有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幼儿的参与性较广,在游戏中都能按规则完成游戏,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们都很年轻,富有创造性及创新能力,思维灵活,乐岗敬业。我虽然比她们多干几年幼教工作但观念守旧,需要向这些向阳光一样的老师们多学习,以后多听她们的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19篇、中班数学封闭式数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1.主题活动中融入的数活动
  近日我班正在进行“动物世界真奇妙”的主题活动,在认识一些鸟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蛋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与喜欢的四种鸟卵作为孩子们数数的载体,既帮助孩子们积累了相关的数经验,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鸟卵的兴趣与认识。
  2.数活动中融入的趣味游戏
  数活动本身逻辑性概念性较强,而幼儿又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数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3.本班幼儿数经验的最近发展区
  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没有多大挑战性,大多幼儿都能较为准确地点数,然而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在点数一些排列成封闭状的物体时,由于缺少方法,常常出现数错与数不清的现象。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但是在点数中缺少方法,所以在数一些乱序排序与封闭式排序的物体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只要在方法上稍加引导,就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鸭、鸽、鹌鹑图片及蛋样品各一只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若干
  4.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注意排序:鸡、鸽、鸭、鹌鹑)

  二、配对
  1.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特别介绍鹌鹑蛋)
  2.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边上。

  三、数鸡蛋
  1.教师出示鸡蛋!
  “鸡妈妈你们看它下了几个蛋啊?”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呢?”
  2.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幼儿说对后,出示数字,比较谁生的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1.交代游戏规则
  “着音乐一起学母鸡围着鸡蛋走路。音乐一停我们就快去找一窝鸡蛋蹲下附小鸡哦”“快数数你一共附了几个蛋?”
  2.游戏三边

  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数活动中我多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一来在活动中教师能更为全面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二来给幼儿较大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此次分组,我主要是随机抽样分组,幼儿中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差异,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到了给幼儿提供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探索、发现数数方法之后,与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来教孩子,从中又使孩子们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数数方法。

第20篇、中班数学敲门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2、通过听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兔乖乖》的课件、响板一个、数点卡。   
  活动重点:能正确数出听到的敲门声   
  活动难点:能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看动画并提出倾听要求:   
  导入语:兔妈妈要出门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1: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了几下门?   
  关键提问2:看一看兔妈妈出门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小兔翻啦几个跟头?跳了几次?)目标指向: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数教法学法:欣赏法   
  2、回忆兔妈妈和小兔的约定关键提问:兔妈妈回来时会敲几下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数、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老师敲响板,请幼儿听一听响板模仿的敲门声。   
  4、让幼儿接着观看动画: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二、巩固数数   
  你们说学好数数的本领重要吗?如果数错了,就要把坏人放到家里来了对吗。现在要老师也要来考考你们啦。   
  1、请幼儿按老师出示的数点卡拍手。   
  关键提问:我的卡片上有几点?拍几下小手?   
  目标指向:感知拍手数与点子的对应教法学法:集体数数。   
  2、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我们商量一下,兔妈妈回家时,敲几下,小兔才开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游戏玩法:请两三位幼儿扮作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老师背对扮小兔的幼儿,向扮兔妈妈的幼儿出示数点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演奏响板模仿敲门。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请判断正确者轮换扮演兔妈妈。

  活动反思:
  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响板道具的运用再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巩固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第21篇、中班数学分辨圆形和半圆形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半圆形是中班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幼儿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观察、比较、操作、对比等方法认识半圆形,总结出半圆形的特点。本节课属于概念课,重点在于理解概念,要求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半圆形的主要特征并能正确识别。从教材结构来看,活动中要突出对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半圆形,了解其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它和其他图形。
  活动难点:
  感知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知道两个一模一样的半圆能拼成一个圆形。

  活动准备:
  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若干;幼儿操作图卡(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欣赏,引出主题。
  播放故事DVD,

  二、认识半圆形。
  1、结合故事情节,认识半圆形,初步感知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师:猴子四兄弟遇见的第三只怪兽是什么形状的?猴四弟用剑把这只怪兽变成了什么?(半圆形)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片,引导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和圆形。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图片,请你们从这些图形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使用操作卡,进行探索和拆分,了解圆形和半圆形的特征及关系。
  师:“认识了半圆形,现在我们和半圆形来做游戏吧,这里有许多的半圆形,你们要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才能成为好朋友,大家一起唱歌找朋友吧。
  4、小结:刚才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会呢?
  原来两个一样大的圆形才能拼出一个完整的圆形,像这样将圆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形状就是半圆形。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

  三、活动结束,寻找生活中的半圆形。
  师:生活中的那些东西像半圆形呢?我们一起找找看。

  教学反思:
  《认识半圆形》这节课我借助ppt故事情景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孩子在观察和操作中了解了半圆形的特征,孩子们都能踊跃的参与进来,并且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接着找一找生活中的半圆形孩子们的观察仔细,思维发散,并且出示课件时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在材料操作上巩固了所学知识。本次的活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给了幼儿一个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学会了自主探索的学习。

第22篇、中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实物、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①挂在活动室内、能表示排序规律的彩条若干;②铃鼓一面;③圆形、正方形图形片和花生、豆子图形片若干;④按规律填图的作业纸若干。
  2.学具(人手一份):花生、豆子实物若干;圆形、正方形图形片若干;按规律填图的作业纸若干。
  3.活动区材料:①自然角内放置树叶、花生、豆子;②美术角内准备印画用的泡沫印章、颜料和白纸;③音乐角里准备三角铁、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1. 请一名幼儿在贴绒板上按教师口述的顺序(一颗豆子,一颗花生)给豆子、花生排队,其余幼儿在座位上同步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请幼儿在座位上按教师口述的顺序(两颗豆子、两颗花生)给豆子、花生排队,请一名幼儿在贴绒板上同步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二、 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1. 按“正方形的数量不变,圆形数量递增”的规律排序。
  ① 教师在贴绒板上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的排序顺序,如图一。
  ② 让幼儿按贴绒板所示的顺序,在桌上摆放正方形和圆形。
  ③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正方形的数量不变,圆形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2.按“正方形的数量递减,圆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排序。
  ① 教师在贴绒板上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的排列顺序,如图二。
  ② 让幼儿按贴绒板所示的顺序,在桌上摆放图形娃娃,并就这上次排序与上一次排序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
  ③ 引导幼儿总结这次排序的规律:正方形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少一个,圆形的数量不变。
  3.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排序方向”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中的彩条,寻找彩条的排序规律,如从左向右看。彩条是按“红、黄、蓝、红、黄、蓝”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的,从右向左看,彩条是按“蓝、黄、红、蓝、黄、红”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的。
  4.游戏
  让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铃鼓声和拍手声,引导幼儿发现“铃鼓声的数量不变,拍手声的数量逐次递增”的规律,并在座位上按这一规律做模仿动作。
  5.智力竞赛
  ① 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出示智力题(如图三),每组做一题,并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到贴绒板上操作。
  ② 让幼儿讲述排序的规律,奖给做得又对又快且讲述清楚的小组一面小红旗。

  三、 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区提供的材料,自由设计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活动延伸:
  1. 在户外锻炼时,让幼儿按一定的身体动作规律进行运动,如按“跨步次数不变,跳步次数递增”的规律运动等。
  2.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23篇、中班数学活动分清左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较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分清左右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提问:我们都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请小朋友想一想那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2.让幼儿知道拿笔写字、画画的是右手,另一只是左手。   
  3.游戏“找一找”,区分左边、右边。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照指令做出判断。如:左手、左眼、右腿、右耳。   
  4.小结:每个人都有做、右手,靠左手的一边叫左边,靠右手的一边叫右边。   

  (二)、巩固幼儿对左右的识别,并能较迅速地做出判断   
  1.游戏“看谁做的对”。   
  教师说,幼儿做。如“举起你的右手”,“右脚剁一剁,左脚抬起来”,“右手摸摸左耳朵”等。   
  2.歌表演“分清左右”,学习跟着音乐的节奏迅速准确地分清左右。   

  (三)、活动延伸   
  教师与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让幼儿练习区分左和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互动较好,大部分幼儿通过游戏以能识别左右,并能较迅速地做出判断,只有三四个幼儿反应比较迟缓,应在日常活动中督促他们多加练习。

第24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摘果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零碎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践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巩固5、6、7这3个数及其实际意义。
  3、引导幼儿逐渐建立数的观念。
  4、引导幼儿懂得分享与助人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温习巩固5、6、7这3个数。
  难点:引导幼儿逐渐可以不受物体的大小和陈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别7以内的数量。

  活动预备:
  多媒体课件、操作图片、幼儿操作资料、笔。

  活动进程:
  (一)参观果园
  1、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你们看他是谁?(幼:小猴)小猴家里有一个很大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有梨树、苹果树、桃树还有杏树,你们想不想去参观?(幼:想)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小猴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观赏,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吧?(出示幻灯片一)
  2、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树?(幼儿:桃树)那这棵呢?(接着出示苹果树和梨树),你们看树上的水果多吗?(多)现在小猴想让大家帮他数一数。
  桃树上有几个桃子?(幼:5个)一一说5个。
  师:你数的真快,你是怎么数的?
  一一说:我先数这边的3个,接着数4、5。
  师:谁来数苹果?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幼:6个)
  梨树上有几个梨?(幼:7个)
  (有了一一数桃子的经验,孩子都用目测数群的方法,数的很快。)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要是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陈列方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1、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见图二)
  师:第一盆是什么水果?(桃子)第二盆是什么水果?(苹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梨)
  师:第一盆有几个桃子?(5个)五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5)(见图三)
  师:第二盆有几个苹果?(6个)六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6)(见图四)
  师:第三盆有几只梨?(7个)七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7)(见图五)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样排呢?(幼儿操作图片)(幼儿操作5、6、7的排序很熟练)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能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依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幼儿操作图片而不是利用课件操作,更有利于巩固幼儿点数和排序的能力,让幼儿体会数物匹配)

  (三)分水果
  1、小猴是一个非常喜欢交朋友和分享的人,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们吃,让大家一起来尝一尝。(渗透德育)
  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师:看看小兔家有几只小兔?
  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谁愿意帮小猴分一分。(出示5只小兔)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水果与小兔匹配,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
  师:为什么把桃子分给小兔呢?
  幼:因为桃子和小兔一样多,把桃子分给小兔正好一人一个。
  2、看!小猴又来到谁家?(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猫?
  师: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猫,才是正好每只小猫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出示6只小猫)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水果与小猫匹配,让幼儿逐步感知数物匹配。并讲一讲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猫?已经有分桃子时的经验,所以表述起来很完整。)
  师:你分的很好,小猫和小猴都要谢谢你呢!(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很有成就感,也有利于调动其他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瞧!小猴又来到谁家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有几只小狗?
  师: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同以上操作)
  师:为什么把梨分给小狗?
  幼:因为把梨分给小狗正好一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它们一样多。
  师:你真棒!
  (评析:这一部分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应数量的物体逐个对应起来。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相同数量的物体对应起来并用语言表述出来,不仅让幼儿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增强了成就感。)

  (四)分组练习:
  1、小猴非常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觉得我们小朋友台聪明了,所以他还又很多难题想要请教你们呢,你们愿意帮小猴吗?(幼:愿意)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听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兴趣大增,都要急着做题)。
  第一组:我是小裁判。依照标题上给的数字添圆点或去圆点。
  第二组:按顺序填空格。依照标题中圆点多少的顺序在空格里印上相应的圆点。
  第三组:连线。按标题中给的数字和动物逐个对应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这一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直接动手点数解答可以使幼儿加深对7以内数的认识。)

  (五)作业评价
  (教师及时对幼儿的作业情况给予评价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点,极大得调动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解答的兴趣.)

  (六)活动完毕:
  师:这是小猴送给大家的礼物,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孩子们拿到大头贴显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现在难题都解决了,就让我们和客人小猴到外面一起跳舞一起游戏吧!师幼一边听音乐一边自由跳出教室。(放音乐)

  活动反思:
  《摘果子》这一活动以小猴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展开并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在活动中运用了我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操作贴画辅助教学为幼儿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在展开过程中,主要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本节活动也可结合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的知识点,让幼儿运用智慧盒进行动手操作,也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如在小猴给朋友们送水果环节,教师利用谈话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达到数物匹配。)、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如教师让幼儿给水果排队环节,通过幼儿亲手操作感知5、6、7这三个数的实际意义,了解他们的多少关系和排列顺序,为后面的分水果做准备。)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习,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经过这一活动的展开,我发现多媒体的运用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处理难点的有效途径,再加之动手操作的配合使个活动节奏紧凑但不单一死板,使幼儿在动眼、入手、动脑与动口的进程中掌握知识,稳固记忆,发扬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

第25篇、中班数学活动小兔探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认知各种不同的规律排列。   
  2、能够按照规律对图形进行规律排列。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验通过数学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快乐情感。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图片导入(看图认识规律排列)   
  1、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准备去树林里探险。看!小兔来到了一片奇怪的树林,这片树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树木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认识这些规律排列。   

  二、 播放PPT,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简单排列   
  1、 师:小兔在进入规律树林后,看到了远处有个果园,它想去果园摘果子吃,可是进入果园的小桥坏了,谁来帮它修好小桥呢?   
  2、 师:小桥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3、 请小朋友按规律把小桥修好。   

  三、 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寻找规律   
  1、师:小兔来到了果园,发现这个果园非常大就像一个迷宫一样。其实,在这个果园里有两种树是有规律的排列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果园,找出其中两种果树的排列规律。
   
  四、 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排列图形   
  1、小兔走出了果园迷宫来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前,小巫师说,“如果你帮我把房子按照规律装饰好,我就给你一个神秘的礼物”   
  2、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兔子吧   
  3、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装饰房子。  
 
  五、 幼儿操作   
  1、 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小兔子去规律森林探险得到了神秘礼物,他们也来到了规律森林,找到了小巫师的房子。小巫师也请他们装饰房子,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吗?   
  2、 看!这是小猴子要帮巫师装饰的房子,谁愿意帮助他?我请第一组、第二组的小朋友来帮助他。   
  3、 这是小狗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三、四两组的小朋友帮助他。   
  4、 这是小猫要装饰的房子,我请第五、六、七组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   
  5、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幼儿展示操作   
  1、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请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2、 师:你们的和他一样吗?

  活动反思:
  有了故事的衬托整个数学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动手动脑,解决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在为小动物们解决困难的同时,孩子们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26篇、中班数学3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光盘。DVD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讲解操作卡。(2)幼儿操作。(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第27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序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要把幼儿分组或分排来上厕所、喝水、读书、唱歌等,可是我发现好多幼儿都没把自己是第几组第几排给记住,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节课来给幼儿加深对5以内的序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感受教学活动的乐趣。
  2. 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1. 火车图片1幅,贴绒教具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鸡各一只,鱼、骨头、萝卜、青草、小虫图片若干。
  2. 每个幼儿《益智游戏》(中班秋季)1册、彩色水笔1支。

  活动过程
  1. 认识序数。
  (1) 点数车厢。出示火车图片,教师说:“动物们要坐火车去旅游,请小朋友数一数,这列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给车厢编号。如第一节车厢用1表示,其余的分别用2、3、4、5表示。
  (2) 送动物上火车。出示贴绒教具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鸡,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如“把小猫送到第一节车厢”,把小动物送上火车,最后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动物坐在第几号车厢。
  (3) 快快说。教师说动物名称,幼儿快速回答该动物在第几号车厢;或由教师说车厢序号,幼儿快速说出该序号的车厢里坐着什么动物。
  2. 游戏:送食物。
  玩法:每个幼儿1张食物图片(鱼、骨头、萝卜、青草、小虫),请幼儿给火车上的小动物送食物。如教师说:“请给第一节车厢的小动物吃。”拿有小鱼图片的幼儿就给坐在第一节车厢里的小猫吃,并引导幼儿说:“小猫在第一节车厢,我送小鱼给它吃。”
  3.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益智游戏》(中班秋季)第37页的练习。
  4. 游戏:跳田。
  玩法:让幼儿将石子或扣子串踢到“田”里的第几行第几格。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第28篇、中班数学相邻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知识涵盖面和认知水平可能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我们所面对的农村幼儿与市直幼儿就更不一样了,所以,我针对农村幼儿的个体情况,在活动中我以生活中实际为主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邻居来进行相邻数的教学,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相邻的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相邻数的学习,懂得邻居之间要相互帮助,养成团结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的行为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的数,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相差1。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小动物的家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 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都会有邻居,那么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家的邻居都有谁?
  2、 通过教师的提问进入相邻数的学习。

  二、学习相邻数
  1、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由幼儿读数。
  2、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个数字和我们的邻居一样,是相互挨着的,那么他们都主谁和谁是邻居呢?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3、 让幼儿仔细观察1~10的数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差数字1。
  4、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内容。

  三、游戏活动
  1、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找邻居。
  2、 小动物找邻居。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真的很棒!那么我们成为邻居要怎么样做呢?我要成为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相邻的数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2、 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太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幼儿的接受能力,
  3、 通过活动了解到关于相邻数的学习,如果能在活动中添加一些加减法的练习(加1和减1)来辅助相邻数的学习。
  4、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去完成你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第29篇、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盒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盒子是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的物品,他们对此有丰富的感性经验。盒子中蕴藏着“大小”“形状”“高低”“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试着整理盒子,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以及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有很大帮助,于是让幼儿学会合理整理盒子的设想就浮现出来。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和用途,尝试大胆表达。    
  2、整理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初步感受空间利用与合理摆放是有关系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整理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初步感受空间利用与合理摆放是有关系的。    
  难点:两人合作整理盒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

  活动准备:    
  1、 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若干、5个相同大小的鞋盒及鞋盒盖;
  2、教师自制从大到小的套盒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盒子”
  1、找一个盒子,与大家说说:“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2、师小结:“这么多盒子宝宝,他们形状、大小都不同,里面装的东西也 不一样,有的盒子是专门装好吃的东西的,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东西的。”
  3、送盒子宝宝回家:
  师:看看你手里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还是装用的,把它们送回家。
  重点提问:这个盒子(牙膏盒)是装什么的?牙膏不是也要放到嘴里的吗?为什么不放在吃的这边?

  二、猜“盒子”
  1、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盒子,猜猜看,哪个盒子里的小盒子最多?为什么?      
  2、集体验证:看一看,数一数,哪个盒子里的盒子最多?
  3、讨论:为什么看起来有的多有的少,其实却是一样多的呢?
  4、小结:堆的高的看起来多,堆的整齐的看起来少。如果我们能整齐摆放,大盒子就能放更多的小盒子。

  三、装“盒子”
  1、师:我们也来试一试,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里,看哪组放的小盒子最多
  2、幼儿探索操作:5人一组,看哪组动作最快,放的小盒子又多。
  3、讲评:哪个盒子看起来最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大家想不想和他们放得一样?    
  4、2人一组再次操作。    
  5、小结:除了整齐摆放,我们还可以把大盒子放在下面,或者把盒子竖起来,把盒子靠紧,也可以在盒子里放盒子,都能让盒子看起来更少,让空间变得更大。
  6、(出示盒盖)这是什么?试试你们的盒子,盖得上吗?好像都不能。现在我们要重新放盒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好方法来放,最后把盖子盖得平平整整,里面的盒子不能破坏。
  7、幼儿重新整理盒子,将盒盖盖好。

  活动延伸:
  1、 运用盒子进行创意建构并探索新的玩法。
  2、 协助班级整理盒子。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有趣的盒子>>,深入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了解了整理物品的一些方法.整节活动按设计环节流畅进行,目标基本完成.
活动中,孩子们对盒子非常感兴趣,提问后,能够大胆的发言,把自己的经验和同伴快乐的分享,在猜盒子环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脑筋回答的很热闹.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    说盒子环节:占有时间有点常,到教师总结时,孩子们有些乱了.
  2.    活动中有一两位小朋友性格内向,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我没有很好的关注这些孩子,今后要特别关注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提问,举例环节要主动提问不爱举手的孩子,让大家都感受到活动带给每一位孩子的快乐.

第3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朋友多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玩具,一个玩具框
  知识准备:对数有一定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分清1和许多。
  教学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区分1和许多
  1.师:“我们手里有几个玩具呀?那筐子里有多少玩具呀?”
  2.师:“我们手里有1个玩具,玩具框里有许多。”
  幼儿活动:
  1.幼儿能说出自己手里的玩具有1个,说不出框里有许多。
  2.幼儿知道框里的玩具是许多“1个玩具,许多玩具”。
  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手拿一个,知道自己手里的就是1个,框里的就是许多从而来感知数量关系。

  二、感知1和许多
  教师活动:
  1.师:“现在我们手里有1个玩具那我们要怎么把它变成许多呢?”
  2.师:“我们把我们手里的玩具送到框里是不是变成了许多玩具呀?”
  3.师:“我往玩具框里送了1个玩具。”
  4.师:“现在框里是不是有很多的玩具呀?”
  5.师:“1个1个玩具合起来就很很多。”
  幼儿活动:
  1.“再拿一些玩具”
  2.幼儿把手里的玩具送到游戏框里。
  3.幼儿一边送玩具一边说我送了1个玩具去玩具框。
  4.觉得从1变成许多很好玩。
  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游戏中来,自己把玩具从1变成许多,感受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在送玩具的过程中有一个对比,知道1只有1个,许多有很多。许多是由很多个1组成的。

  三、请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活动:
  1.师:“《幼儿画册》第4页上有好多的鱼缸有小鱼缸还有大鱼缸。”
  2 . 师:“但是小鱼缸里只能养1条小金鱼,大鱼缸里可以养很多。我们一起把小金鱼养到鱼缸里吧”
  幼儿活动:
  1.认真的看幼儿画册上的鱼缸,区分大鱼缸和小鱼缸。
  2.独立完成,将小金鱼贴纸贴近鱼缸里。
  让幼儿自己操作,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换了一种形式,让幼儿知道灵活运用,不是只有玩具可以这样。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和许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的特点是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让幼儿贴金鱼的过程又一次的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第31篇、中班数学活动分类记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 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
  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习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2、学习按标记记录数量
  幼儿一次按标记集体、分组操作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用数字卡表示)。
  3、引导幼儿学习讲述操作结果
  要求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
  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
  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32篇、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第33篇、中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能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并会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猜测的结果。  

活动准备:教具:1—10的点卡,笔。《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卡是多少  

二、认识单、双数。  
1、出示点卡4、5,请幼儿来给点子两两画圈找朋友,看看是不是每个点子都有朋友。  
2、教师再出示点卡,请幼儿判断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并通过画圈找朋友的方法验证。  
鼓励幼儿猜猜其它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小组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圆点和数字,读一读数量,并给单数打“√”。  
2、目测实物数量,请给单数图片涂色,并在双数小动物身上打“√”。  
3、依样填空格,请你在双数格子旁打“√”。  
4、观察花环上的数字,请你在双数花朵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练习书写数字3、4.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说说操作过程,对正确区分单双数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2、身体上的单、双数。引导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在上次数学活动中,幼儿对数学内容的掌握并不是很好,但经过几天的复习巩固,今天幼儿在活动中对单双数的理解明显有了一定的提高,活动中幼儿积极了很多,发言的小朋友也多了。 

活动反思:  
在组织幼儿学习单双数的过程中,我借助了点卡,采用引导幼儿根据数字贴点的形式,来让幼儿感知单双数两两对应的关系。但在上次活动中通过讲解、幼儿的操作,发现幼儿对于“两两对应”这个概念很模糊,对于单数双数的内涵也是一知半解。活动结束后,我针对孩子们在活动中出现的情况,重新进行了思考。决定利用平时课间引导幼儿在合作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来巩固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在第二教时有了一定成效,很多幼儿在做作业时,速度、正确率都相对提高了。 

第34篇、中班数学图形身份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概括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会用标记进行记录。
  2.在找图形活动中体验包含关系。
  3.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概括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会用标记进行记录。
  活动难点:
  在找图形活动中体验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
  1.图形:大红圆、小红圆,大红正方形,大绿正方形、小绿正方形,大绿圆、小蓝圆,大蓝三角形、小蓝三角形。
  2.标记卡片:(大小标记、颜色标记、形状标记),画好的房子一座。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第23页上半部分)、油画棒。
  4.已做过作业纸13页的练习。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特征,唤醒已有经验。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许多图形,请你们看看黑板上有哪些什么样的图形?
  师:它的大小怎么样,和这个比比看,它是什么样的图形)
  (引导幼儿从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二、提出问题、导入经验
  1.问题抛出,取得初步经验。
  你们知道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怎样让别人一下子也能知道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张记录纸,请你们把他们的特征记录下来。
  看看这张记录纸上,你看得懂吗?
  2.深入探索,掌握图形身份证的制作方法。
  第一格可以放什么呀?谁愿意来试一试,选一选?
  选好了图形,应该做什么呢?
  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出操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制作的经验。)
  总结:今天我们选了一个图形宝宝,然后分别记录它的2个特征,这样就制作完成了它的图形身份证。

  三、幼儿自由制作图形身份证。
  1.操作体验,运用经验。
  每个图形都想请你们帮忙制作一张图形身份证,请你们来试一试吧。为一个图形制作好身份证还可以为其他的图形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1)强调操作要求。主要引导幼儿找出图形的三个外部特征。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交流评价、判断巩固。
  谁愿意把你给图形制作的身份证介绍给大家。
  (选取幼儿多种差异资源样本)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给图形制作了身份证,图形们都很感谢你们,它们还有一个难题要考考你们,同样是制作身份证,但是方法不一样,要请你们看着特征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下次我们来试试。如: 幼儿尝试遮住图形,根据特征画出图形。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以老师的身份证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记录示范,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对图形的外部特征和形状、颜色、大小的特征标记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打好基础。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动脑,独立地完成记录任务。但也有个别幼儿将特征标记记错了。在集体验证、相互交流时,能力强的幼儿能指出个别幼儿做错的地方。同伴间的互动比较好。操作度、亲和度体现明显。通过教师图片的演示,幼儿对图形身份证有了比较感性地了解。在做图形身份证的时候,很多幼儿都能把所观察到的几何图形特征完整的描述出来。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一定地培养,对图形特征的了解也加深了。

第35篇、中班数学活动去动物园教案反思

一、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儿对数物对应已经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求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本活动旨在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去动物园”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轻松自然的进行操作、探索、发现,进而完成目标。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较为熟练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及思维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8以内的数熟悉8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知识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知识准备,就会影响到他们熟悉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物质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手偶青蛙一个;
2.学具毛毛虫、篮子、玩具花片、鱼、钓鱼竿、骰子、转盘、数字卡片人手1份操作材料。
四、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游戏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听听、看看、做做等方式,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熟练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
2.游戏法: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从易到难,分别递进采用这2种方法,让幼儿能较为熟练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及思维能力。后者方法通过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五、说过程根据幼儿认知水平的特点,我将学习过程分为四步进行。
(一)创设“去动物园”情景,导出课题。
(二)课件演示:数小鱼、小鸭和小蝌蚪
(三)情景游戏:1.给小动物送玩具;2.拼花朵(四)操作游戏:1.旋转魔盘;2.给毛毛虫粘身体;3.钓鱼。
活动过程:
(一)创设“去动物园”情景,导出课题。
1.出示青蛙,邀请小朋友一起听青蛙的叫声跳着进场到“动物园”。
2.课件演示: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来到了什么地方)
(二)课件演示:数小鱼、小鸭和小蝌蚪(复习8以内的数)欣赏课件,请幼儿分别观察课件上小鱼、小鸭和小蝌蚪的数量,并找出相应的数字。
(三)情景游戏:(巩固8以内的数物对应)1.游戏①:给小动物送玩具幼儿观察课件,看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并说出具体要求:小动物出示数字几,就请小朋友取几片花片送给小动物。
2.游戏②:拼花朵请幼儿分别把是3、5、8的花瓣拼在花心上。
(四)幼儿分组操作游戏操作游戏1:旋转魔盘操作游戏2:给毛毛虫粘身体操作游戏3:钓鱼
(五)小结:今天小朋友和1-8数字宝宝玩了许多开心的游戏。数字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数字宝宝,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好朋友一起去寻找,好了,时间到了,动物园要关门了,跟小动物们再见,下次我们再来玩好吗?
(六)延伸活动:请幼儿在区角活动继续玩数物对应的游戏。
六、反思:
本次活动的实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得体到位,提问语有针对性,注意动静结合。能创设有趣、宽松的环境,能运用高科技多媒体设备,面向全体,很好的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具准备材料丰富,操作性强。幼儿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由于是孩子班上的本班教师,所以对班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情况都比较了解,能把握活动目标的重难点,活动过程充满乐趣和互动,能够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首先,活动开始教师通过创设“去动物园“这一游戏情境的设置,激发幼儿学习活动的兴趣。其次,通过形象、逼真的课件演示,让幼儿逐一复习8以内数的量,引导并帮助幼儿按物体的量拿出相应的数卡,进而完成按物取数这一环节的目标。力求让幼儿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体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理念。同时对幼儿完成目标情况进行了检测,使教师对幼儿目标掌握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能够在操作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予以指导。最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导出“给小动物送玩具、拼花朵”的游戏情节,然后分组指导幼儿进行“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此环节中,教师能关注能力差的幼儿。如:个别幼儿不能正确取出相应的玩具时,教师帮助其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从而达成目标。

第36篇、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进行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若干张,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0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纸以及剪刀、胶棒、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巩固复习 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中,找出有哪些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宝宝藏在螃蟹里?《有趣的数学》找出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各种图形。
  2. 通过折将图形进行变化。
  (1)   师扮演魔术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将示先准备好的图形,如“      ”藏背后,变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请幼儿猜想,教师是采用什么方法将梯形变其他两种图形?
  (2)   师:除了用折的方法,还能用其他哪些方法使图形变成其它学习过的以知图形?(请幼儿讨论)请幼儿上来分别扮演“小小魔术师”上来演示操作过程。
  (3)   师小节:原来图形都可以通过折、剪、粘、拼的方法将进行变化,可以变成其他学习过的图形,也可以变成它自己原来图形。
  3. 分组操作
  (1)将小组分别分成四组:拼、贴、剪、折四组,将剪贴好的图形黏贴在空白纸上操作。
  (2)教师出示操作卡,师:将请幼儿上来将自己操作完的结果贴到操作卡上,并复述过程,用的什么方法?是由什么图形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4.延伸:在区域环节,用操作卡将图形通过剪、拼、折、粘四种方式操作。得到结果。

  活动反思:
  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37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门牌卡、数字卡片、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记录卡、大数卡一套;电脑、投影仪、投影幕。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  师:好消息,好消息!森林小区要搬迁啦!小动物们请我们去帮忙,我们快出发吧!看,森林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房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蓝、紫、绿、黄)一共有几座?(5座)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
  2.  师:红房子在第几座?
  3.  幼儿回答:第1间。
  4.  你是从哪面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
  5.  师:红房子在第一座,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6.  幼儿:数字1。
  7.  绿房子在第几座?(第4座)用数字几来表示?(4)
  8.  蓝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用数字几来表示?(2)
  9.  黄房子在第几座?(第5座)用数字几来表示?(5)

  二、用举小旗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师:快看,漂亮房子的小主人们出来欢迎我们了,它们都是谁呀?(小鸡、小狗、小鸭、小猫、小兔)一共有几只?(5只)
  2.师:要帮小动物搬家我们得先知道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3.师:先找一找小鸡排在第几个?(第3个)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3)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五面小旗,那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那面小旗举起来!呀,都举对了,小鸡在向我们跳舞呢。会玩了吗?
  4.小狗排在第几个?(第5个)赶快把你的小旗举起来。
  5.小猫排在第几个?(第1个)应该举第几面小旗?
  6.小鸭排在第几个?(第4个)举第几面小旗?

  三、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达动物的住处。
  1.  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欢欢喜喜的搬进了新家。瞧!这幢新楼房里都住了哪些小动物?
  2.  幼儿回答:鸭子、松鼠、蝴蝶、鸽子、刺猬、老鼠。
  3.  师:原来是鸭子、松鼠、蝴蝶、鸽子、刺猬、老鼠住在新房子里,它们可真高兴呀!可是搬进新家的第一天它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动物新村的居委会要请他们自己做一张门牌卡,可是小动物们却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屋子,小朋友,我们再来帮帮它们好吗?
  4.  那我们得先来数数这幢楼房一共有几层楼?(四层楼)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数的)
  5.  第一层住的谁呀?(小鸭)小鸭住在最底下,当然是第一层啦!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1)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也准备了一张门牌记录卡,请小朋友也在自己的门牌卡上把小鸭子住在第一层记录下来。
  6.  看看,第一层楼里还住了谁呀?(小蝴蝶)
  7.  那我们就在小蝴蝶旁边的格子里也记上一个数字1。记好了吗?
  8.  那松鼠、鸽子、刺猬、老鼠它们都住在第几层呢?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数好后,把结果用数字卡片记录在小动物旁边的第一个格子里。
  9.  幼儿操作记录每一个动物住的层号,教师进行指导,鼓励每一个幼儿都动起小手来。
  10.  师:你们都找好了吗?小松鼠住在第几层?(第二层)用数字几来表示?
  11.  第三层住了哪些小动物?(小刺猬、小老鼠)那你们就在小刺猬、小老鼠旁边的格子里记上了数字几?(数字3)这样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两只小动物都住在第三层楼。
  12.  还有谁我们没有帮它找出来它住在第几层楼?(小鸽子)它住在第几层楼?(第四层)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4)
  13.  师:你们真能干把小动物住在哪一层楼都找了出来。那它们都住在第几间呢?
  14.  我们先来仔细数一数每一层楼都有几间屋子呀?(六间)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的)
  15.  师:那小鸭住在第几间屋子呢?谁知道?
  16.  幼儿回答:第1间。
  17.  师:你是从哪面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
  18.  师:小鸭住在第一间,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19.  幼儿:数字1。
  20.  师:现在我们知道小鸭住在第一层的第一间屋子里。
  21.  师:蝴蝶也住在第一层楼,它住在第几间呢?(第5间)我们就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5)现在我们知道蝴蝶住在第一层楼的第一间屋子里。鸽子、刺猬、老鼠、松鼠又住在第几间呢?小朋友你们能为它们找出来吗?这一次请你们要仔细找看一看小动物们住在第几间屋子里,找好以后,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22.  幼儿尝试着记录。
  23.  教师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手来。
  24.  汇总操作结果:你们都做好了吗?
  25.  师:看着你们的门牌卡告诉我,蝴蝶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有不同意见吗?没有的话那我们就把这个结果下来。
  26.  松鼠又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呢?(第2层,第3间)
  27.  刺猬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呢?(第3层,第4间)
  28.  鸽子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呢?(第4层,第5间)
  29.  抢答题:住在第3层,第2间的是谁?(老鼠)

  四、动物拍球比赛。
  1.师:你们真能干,不仅帮小动物搬家,还帮小动物们做好了门牌卡,现在呀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参加它们举行的拍球比赛,请你们做裁判,可要看仔细了,谁先停下来,谁最后一个停下来?帮他们记一记谁第一名,谁第二名,谁第三名,谁第四名,谁第五名。
  2.看比赛第一遍。
  3.师:谁先停下来的?(小鸡)那我们就记下来,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一共有五只小动物参加比赛,第一个停下来拍球拍得多还是少?(少)五只小动物里小鸡拍球最少,它是第几名?(第五名)那我们就把这个结果记下来。哟,你们都做对了,小裁判真能干。
  4.谁第二个停下来?(看第二遍)(小鸭)小鸭比小鸡稍微多拍了几个,那它又是第几名呢?(第四名)
  5.小狗是第几个停下来的?(第三个)它拍得你小鸭还多几个,它是第几名?(第三名)记下来。
  6.接下来停下来的是谁?(小猫)它拍得比小狗多还是少?(多)它是第几名?(第二名)
  7.最后一个停下来的是谁?(小兔)
  8.现在我们一看就知道拍球比赛第一名是谁?(小兔)第二名呢?(小猫)第三名呢?(小狗)第四名呢?(小鸭)第五名呢?(小鸡)
  9.真棒,你们可真聪明,都做对了,小裁判的本领真大!我们今天帮了小动物那么多忙,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去吧!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启发幼儿动手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体验成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第38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铺地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点感知对称的含义,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对称关系。
  2、学习跟同伴合作摆出对称的身体造型。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大小、颜色不同的四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图卡若干
  2、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将几何图形进行等分,发现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图形
  1、 幼儿每六人一组,发颜色、大小不同的四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让幼儿进行二行等分。
  2、 引导幼儿比一比,看一看两块图卡是不是一样大。
 
  二、在各种图形中找出对称的两块
  1、 请一组的小朋友将你们的卡片放在一起,打乱顺序,先任意选择其中的一块,然后再找出与其对称的另一半
  2、 幼儿操作练习,发放图卡,进行指导

  三、找身体上的对称部位和与同伴合作做出对称的动作造型
  1、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我们身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请你说一说。
  2、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整个身体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3、 教师先立正站好,请幼儿说一说身体两边是不是对称的,教师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后屈,一只手插腰,另一只手在头顶托举。请幼儿说一说,这时身体的两边是否对称。请一名幼儿站在教师的旁边,尝试摆出对称的造型。
  4、 教师请两名身高相当的幼儿摆出一个对称的造型。
  5、 请幼儿思考,怎么样检验两位幼儿的造型是否对称。
  6 、操作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活动反思:
  幼儿在认识图形的时候,需要做到对图形的理解,在实物和图形之间要做到匹配,锻炼幼儿的辨识和认知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39篇、中班数学活动卡片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 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 小篮子。
  3. 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1. 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 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 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 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第4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设计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红色黄色果子、花、爱心各若干、胶水若干、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斑马设计师的家
  1、教师: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斑马先生身上的这套衣服非常的有特色,受到所有评委和小动物的称赞,被评为“服装设计大师”,请说说斑马这套衣服特别在哪里吗?
  2、教师:斑马先生很开心,想请你们去家里参加舞会。瞧,这就是斑马的家,你发现了什么?它有什么规律呢?(房顶AB,栅栏AABB)。
  3、教师出示果子,按AAB排列:果树上长出了红黄两种颜色的果子,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那接下去要放什么颜色的果子呢?
  4、教师出示小花,按ABB排列:草地上也长出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花,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那接下去该放什么颜色的小花呢?

  二、我是小小设计师
  1、教师:斑马先生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还特别设计了一些项链,可项链太多了,斑马先生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要请你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
  2、请2名幼儿到黑板上排列小花。
  3、教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排列。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请个别幼儿拿自己的项链进行讲解。

  三、去斑马家做客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戴着自己设计的项链进入到圣诞化妆舞会中吧。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小小设计师》这一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难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根据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的情境展开活动,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第一步让幼儿观察斑马身上、房顶、围栏、小路的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列的规律特征。第二步让幼儿认识果子、小花的排列规律,难度也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对于难度大一点的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比较好,最后我让幼儿切实地操作,请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的项链。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来做的,语言的加入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强行动的目的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我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未能加以表扬,让其他的幼儿也来学学他的独特而有趣的排列方法。
  这个活动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的操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大全10篇》:《小班美术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美术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2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菊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秋风来了,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也带来了秋天的花儿朵朵 。深秋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秋天由于有了种类繁多、五彩缤纷的菊花而更加绚丽多姿。菊花是秋天具有代表性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3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水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照片中水果的外形和颜色,尝试画圆形表现圆形水果的外形特征。  2、尝试在圆内均匀涂色。  3、大胆绘画,尽可能将水果画大些。  4、在创作时体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