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音乐歌曲20篇教案

日期:2021-02-0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音乐歌曲20篇教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音乐歌曲20篇教案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如果我是一片云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如果我是一片云》这首歌曲是由我们熟悉的《粉刷匠》改编的,因而歌曲旋律明快,且歌词内容富有童趣,每句歌词内容的后半部分有一定重复性,比较适合中班上学期幼儿学唱。整个活动中,模仿许卓娅提出的“傻瓜流程”,从简单的故事导入到倾听歌曲,在倾听过程中有层次的提问,然后添加味精,通过游戏巩固学唱;然后在游戏中通过图片的支架进行歌曲仿编,进一步熟悉和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歌曲。
  2.      体验小云找朋友的快乐。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      歌曲匹配的图谱。
  2.      小河、森林、池塘、各动物形象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我是天上的一片云,我喜欢出去找朋友,我走走走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又走走走,又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我还和他们一起玩了好玩的游戏,那我找到了哪些朋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倾听感受歌曲
  1.      第一遍倾听 师:小云找到了谁?(出示图谱) 找到小鱼、小虾,做了什么事情呢?
  2.      第二遍倾听 你还听到了什么?(出示相应图谱)
  3.      第三遍倾听 老师来唱,你们来听,还缺了哪张图?
  4.      第四遍倾听 现在我们看看找到的图谱摆的顺序对不对,我们一起检验好吗?

  三、学唱歌曲
  1.      看着图谱一起学唱。
  2.      撤掉图片后面部分进行学唱歌曲。

  四、游戏中学唱歌曲
  1.      第一次“抢椅子游戏”:听听我在哪个字上坐下?
  2.      边唱边玩“抢椅子”的游戏:找找图中哪里错了?

  五、游戏中仿编歌曲 仿编小云来到森林里、池塘里……

  活动延伸:
  小云还会去哪里呢?引导幼儿创编

  附歌曲内容:
  5  3   5  3  |  5  3    1  |  2  4   3  2   |  5  —  |
  如 果 我 是    一 片   云 , 我 是  一 片    云。
  5  3   5  3  |  5  3    1  |  2  4   3  2   |  1  —  |
  我 要  漂 到   小 河   里, 漂  到  小 河    里,
  2  2   4  4  |  3  1    5  |  2  4   3  2   |  5  —  |
  看 见  小 鱼   和 小   虾, 小  鱼  和 小    虾   ,
  5  3   5  3  |  5  3    1  |  2  4   3  2   |  1  —  |
  我 们  一 起   做 游   戏, 一  起  做 游    戏 。

  活动反思:
  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第2篇、中班音乐欢乐舞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合着音乐《欢乐舞曲》,用打击乐器x x x x ︱x x x x︱和x x ︱x x︱等节奏型。
  2、能把随音乐律动的动作节奏用手拍出来。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欢乐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欢乐舞曲》随音乐律动。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 练习随音乐律动《欢乐舞曲》。
  (1)、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边做律动边进教室。
  (2)、自由找空间站立,练习随音乐律动,并表现乐曲的欢乐情绪。
  活动实录:
  孩子随音乐进入教室,刚开始的时候就熟悉的音乐,老师也有了很好的开场白。孩子在音乐中体验了旋律和节奏的不同,脑海里有了一定的印象。而且孩子的情绪被优美的音乐调动起来了。
  点评:
  第一部的开场使幼儿与老师的互动升华到高潮,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熟悉了旋律。

  二、学习抽取随音乐律动中的节奏型。
  (1)、教师随音乐律动,要求幼儿边看老师做动作,边根据动作的不同快慢,用双手拍出动作的节奏。(练习前教师提出特定要求:老师做“双手高举转动手腕”时,大家和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2)、请部分幼儿上来做随音乐律动,教师和其余部分幼儿一起边看表演边拍出律动的节奏型。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4)、教师带领大家随音乐拍整音乐曲的节奏型。

  三、学习做分声部动作。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讲解指挥手势并与幼儿的理解相呼应。
  (2)、教师指挥幼儿随乐曲分声部做动作。(指挥前,确定“说手高举转手腕”动作,由那一部分幼儿担任,其余节奏动作根据指挥要求做出反应。)

  四、打击乐器演奏。
  (1)、根据指挥着的暗示,做好演奏准备。
  (2)、随乐演奏打击乐器,注意用合适的力度,正确的方法演奏。
  (3)、演奏时,保持欢快的情绪,享受演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实录:孩子在演奏时由于经验不足在合奏时有点混乱,这一段音乐旋律可以说是比较欢快的。孩子的情绪很活跃,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打击乐器配合的比较默契,演奏水平提高了许多。
  点评:打击乐在音乐活动中不是常见的课程,但是本学期打击乐的课程很多,孩子水平不够,没有前期的经验,演奏这首音乐可以说有点难度,而且孩子的演奏的姿势也欠缺。总体说目标是勉强达到了。但是不是很完美。

  活动反思:
  孩子经验 不足和老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一般在教研课的时候才上音乐打击乐的活动,应该将它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区域中。在孩子生活中不断的给孩子充足经验,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增长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本节课目标虽以达到但是效果不是预期的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多的去尝试音乐活动的方法。使孩子在音乐方面功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3篇、中班音乐活动泡泡不见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情绪,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吹泡泡工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有没玩过吹泡泡啊?”
  “今天新老师带来了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来看看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泡泡吹出来后是怎么样的?”
  “一样大吗?”
  “吹出来后泡泡怎么样啦?”——飞上天了。
  “刚才新老师吹的那么多泡泡都去哪里了?——破了,不见了。”
  2、改编儿歌 “吹泡泡好玩吗?那今天新老师把吹泡泡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小朋友跟着新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3、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
  “今天,新老师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有歌词的地方不加动作)
  4、小朋友跟唱
  “现在小朋友跟着辛劳是一起唱,会唱的大声一点,不会唱的小声跟着唱。”
  “刚才新老师在唱的时候有两句是没有唱的,是哪两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这是音乐休息的地方,这叫着间奏。”
  “那刚才新老师在不唱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动作?”
  “那间奏的时候可以干什么啊?”
  “咦”泡泡不见了时小朋友觉得怎么样啊?“泡泡不见了是不是很奇怪啊?那怎么表示很奇怪啊?声音上也要表现出很奇怪。”
  5、边唱边和泡泡做游戏
  “你们来变成我们可爱的泡泡”
  6、全班一起唱3—4遍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第4篇、中班音乐小鼓响咚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教学中另一个难点就是符点音符的演唱。教师首先解释了符点的意思和使用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延长原音时值的一半)。接着教师通过读节奏的演示把无符点和有符点之间的不同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识,然后引导他们跟读,从而掌握符点音符的读法,那么这样一来在演唱的过程中只要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准确的演唱出了符点音符。

第5篇、中班音乐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不同速度唱出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形象。
  2.通过演唱歌曲进一步树立向勤快人学习的愿望。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炒菜、煮饭、蒸馒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妈妈在厨房里辛勤地劳动
  (1)T:你们的妈妈或者阿婆每天在厨房里做些什么事?(炒菜、煮饭、蒸馒头)
  (2)T:他们是怎么炒菜 (煮饭、蒸馒头) 的?我们一起学学看。
  (3)T:你们觉得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T:那我们一起来学着勤快的妈妈在厨房劳动吧。(跟随音乐)

  二.学唱歌曲(通过听、说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
  (1)看图片,理解歌词
  T:有个勤快人呀,正在厨房劳动,仔细看一看,他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T: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馒头,
  T: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可请个别幼儿连贯的说勤快人所作的事情)
  T:原来勤快人在厨房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想把勤快人做的事情唱出来。听一听,勤快人做的事情,我唱了几次?(两次)
  (2)幼儿有节奏说歌词(拍手) T:你们想不想来试着唱一唱呢?先跟着老师把歌词说一说吧!
  A.跟着老师一起来说
  B.老师说孩子接 T:这次我要增加难度了,孙老师说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好嘛?
  (3)幼儿尝试着跟着钢琴唱(音乐)
  T:歌词我们都会说了,那我们跟着钢琴来试着唱一唱吧!(可以加上拍手动作)
  (4)幼儿尝试稍微加快速度演唱(音乐)
  T:想想看,勤快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是这样做的?(教师拍手慢或学慢动作)还是这样做的?(拍手快)那我们用快一点的速度把勤快人做的事情唱出来好吗?
  2. 学唱歌曲第二段
  (1)游戏,学习第二段歌词
  T:唱的有些累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说相反,是这样玩的:孙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和我说的相反。比如:孙老师说他在拖地,你们就说他不拖地。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师:他在炒菜;
  幼:他不炒菜......
  师:他还在蒸馒头
  幼:他也不蒸馒头。
  (2)T:你们觉得刚刚我们说的这个不炒菜,不煮饭,也不蒸馒头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啊?(懒惰人)
  T:原来厨房里还有个懒惰人,看看他在干什么?(出示睡觉图片)他炒菜吗?(继续出示图片)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T:有个懒惰人呀,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拍手)
  (4)钢琴伴学唱(慢)(音乐) T:我们一起把懒惰人也唱出来吧。
  3. 完整演唱歌曲
  (1)师完整示范歌曲。(音乐)
  T:孙老师要把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歌连起来唱,歌曲的名字就叫勤快人和懒惰人,仔细听听孙老师在唱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时侯有什么区别?(速度一样吗?)为什么勤快人唱的快懒惰人唱的慢?
  (2)幼儿尝试演唱(音乐)
  (3)用媒介退出的方法练唱歌曲。
  T:如果拿走一张图片,你们还会演唱歌曲吗?而且要保证歌词不会唱错。

  三.知道自己要做个勤快人
  T:刚刚我们表演了勤快人也表演了懒惰人,那我们小朋友想做勤快人还是懒惰人呀?我们小朋友都想做勤快人,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诙谐幽默又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本身是十分优秀的儿童歌曲作品,因而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没有多久孩子们都学会了而且特别喜欢唱,在活动中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理解歌曲并创编歌曲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很快用厨房的各种工作代入到歌词中去,编出了新的歌曲,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他们在唱这首歌,也会经常加入新的歌词。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雨沙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演唱歌曲。
  2.能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大胆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能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图谱五张(种子生长过程) 儿歌动画视频

  活动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 示范法 整体跟唱法 表演法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
  1.师:春天来了,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种子娃娃,终于醒过来了。你们瞧,它来了!(出示图片一)种子娃娃高兴吗?因为种子娃娃刚刚看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我们也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2. 提问:春雨往下落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它给谁洗澡了?

  二、理解歌词,感受旋律及节奏。
  1.讲故事,借助图片理解歌词。
  师:种子娃娃看到柳树美美地洗了澡,它也想请小雨给它洗个澡。小雨沙沙地下(出示图片二)淋在了种子圆滚滚的身体上,种子高兴地说:“哎呀呀,好舒服呀!”它又咕嘟咕嘟地喝了两口,“雨水真甜啊,哎哟哟我要发芽。”(出示图三)小雨沙沙地下,发芽的种子娃娃地说:“哎呀呀,我要出土(出示图四),哎哟哟,我要长大(出示图五)。”(稍作停顿,引导幼儿理解发芽、出土、长大)小雨沙沙地下,种子娃娃长大了,它欢快地唱啊、跳啊。让我们来听听,它在唱些什么?
  2. 播放儿歌动画,初步感受旋律及节奏。
  3. 提问:歌曲了的小雨发出了什么声音?谁在说话?说了什么?种子为什么喜欢小雨呢?
  4. 师:这首歌真好听,我也好想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钢琴范唱歌曲一次)
  5.鼓励幼儿随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三、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1. 师:《小雨沙沙》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雨沙沙,种子说话,种子发芽、出土、长大的动作吧!
  2.指名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雨沙沙,种子说话、发芽、出土、长大。
  3.播放旋律,请全体幼儿随音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4. 指几名表现突出的幼儿上台展示。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下午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唱《小雨沙沙》。

  活动反思:
  《小雨沙沙》是本册教材主题四中的一个音乐活动。《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儿童歌曲,它是以春雨为素材,引发出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主题。乐曲的旋律轻盈、活泼,流畅。根据中班幼儿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歌词,学唱歌曲”,难点确定为“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由于进度跳跃,教材前后衔接出现断层,中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匮乏,对于种子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发芽、出土、长大这一自然常识并不了解。因此,在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环节,我借助了五副生动而形象的图片,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比较直观地让幼儿感知到种子的生长过程,从而帮助他们理解了歌词内容。紧接着,我播放了两次充满童趣的歌曲动画,让幼儿在轻松、美妙的视听环境中,初步感知了歌曲旋律及节奏,激发了他们学唱歌曲的欲望。这首歌短小简练,充满童趣,幼儿易唱易记。在活动中我淡化了教学环节,以听唱为主,打破老师教幼儿唱的模式,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演唱。在最后的“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环节,我充分发挥孩子的表现力,请他们自由创编动作,并大胆上前展示给大家,将活动推向了**。但也存在出多不足:如教学设计缺乏新意,少了亮点。一节好课,需要更多新鲜的、不同于常规的切入模式,而不是墨守成规,只有打破常规,走出自己的新路,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我的这节课显然不是,孩子们在热热闹闹的学唱、创编环节中也仅仅学会了歌曲,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而对于小雨滋润种子发芽,种子开心长大这一自然现象没有情感体验,更谈不上用感情来演唱歌曲。

第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种瓜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劳动的快乐情绪,并唱准重音及休止拍。
  2、初步懂得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的道理,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种瓜》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歌曲,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
  --我们是怎样种植的?种植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2、学唱歌曲《种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西瓜怎么才能长得又好又大?种瓜人要做哪些事情?
  --你们在劳动时快乐不快乐?应该怎样唱这首歌曲?
  3、复习一段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律动或舞蹈,结束活动。

第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提高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感知,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2、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难点: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老鼠图片一个、图谱、幼儿已有玩橡皮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向客人老师问好。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调皮可爱的小客人,你们猜他是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后提问:“小客人是谁?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二、 请幼儿先整首欣赏音乐.
  然后分段欣赏,尝试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小老鼠玩得真高兴啊!听,小老鼠来了”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就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有趣的故事,你知道乐曲什么地方表现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现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吗?我们先来听乐曲的第一段听听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
  2、欣赏A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教师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观望的动作。
  等幼儿掌握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动作两遍。“呀,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听一听第二段乐曲小老鼠在做什么?
  3、欣赏B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幼儿音乐表现力。”教师带领幼儿跟乐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发散思维:“泡泡糖除了粘在脚上,还能黏在哪里?”并让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学一学小老鼠怎样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问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于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课堂内容不够绘声绘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这方便还得加强研究,实践。

第9篇、中班音乐十个小矮人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节奏和滑稽可爱的音乐形象,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2、训练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在唱歌曲的同时手指能够做相应动作。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做手指游戏“大拇哥”,音乐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儿歌结束后,做手指操,教师喊节拍,幼儿跟老师一起做。)小朋友们都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里面就有几个和我们的手指差不多的小人人,——七个小矮人,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三个小矮人,一共有十个小矮人来我们班唱歌,跳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这十个小矮人一起跳舞,唱歌?老师把十个小矮人请出来。(老师来演唱《十个小矮人》的儿歌。

  二、听一听 唱一唱
  1、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来享受歌曲带来的音乐形象。
  2、让小朋友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唱,理解歌词。

  三、感受音乐的节奏
  1、教师示范表演手指游戏,幼儿全部扮演小矮人,欣赏教师表演。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幼儿边听音乐边在教师带领下,按照歌词中一到十的顺序做相应的手指动作,并且可以完整的唱下歌曲。

  四、节奏与动作的协调性两手握于胸前,手心向外。从右手小拇指开始数数,数到几便伸直几个手指。当唱到“小矮人”时,伸出的手指随着音乐弯曲(一拍),伸直(一拍),然后接着数。
  活动熟悉后,可要求幼儿闭着眼做,使想象和动作统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1、每位幼儿一种乐器,让幼儿跟着《十个小矮人》的音乐节奏,进行敲打乐器的练习。
  2、语言:教师带感情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幼儿认真听,并且使幼儿可以口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附儿歌:十个小矮人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七个八个九个小矮人、十个小矮人!

  活动反思:
   《十个小矮人》这首歌曲是午间操的音乐,对于我们班级的小伴侣来说是耳熟能详,因此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玩音乐游戏上,从而培养幼儿能听辨音区的崎岖,并能用举措表现。在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热情与乐趣,并能激发出创新游戏的火花,可以说是在我的意料之外。

第10篇、中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初步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舞蹈动作创编。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创编舞蹈,复习炊事员托盘,切菜动作。
  活动难点:听音乐协调地进行舞蹈

  活动过程:
  1、幼儿围坐成半圆,听从小爱劳动音乐做律动
  2、回忆参观炊事员劳动的情况,让幼儿相互说一说炊事员工作的一些情况,如切菜,炒菜,等,激发幼儿做小小炊事员的愿望。
  3、放《快乐的小厨师》音乐,请幼儿做小小炊事员,积极大胆地自由表演。
  4、教师肯定幼儿即兴表演情况,鼓励幼儿编出扛菜、卷轴、镲桌子、切菜、炒菜、尝味、托盘等动作,请编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让全体幼儿学习。
  5、播放舞蹈音乐,让幼儿做托盘的动作出教室。去参加风味小吃制作。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们大多喜欢摆弄,喜欢模仿,而做美食又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看到大人们做,却又难得有机会实践的活动,开展《快乐的小厨师》这样的活动,希望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幼儿满足身体动作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人际交往、语言、小肌肉等方面的发展。并且,运用白板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趣味,带给幼儿的是新鲜的感受和全新的视觉。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11篇、中班音乐《小小脚印真有趣》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玩“猜脚印”的游戏,我发现幼儿对动物的脚印非常陌生。他们认识的动物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注意观察过他们的脚印。所以我们利用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小动物脚印的特征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能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家长带领幼儿观察,比较鸡、狗、鸭脚印的不同形状和竹叶、梅花扇子的形状。
  2、挂图四副(每间小房子上有可开启的门,下有相应的脚印)。
  3、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磁带。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呢?你们想知道里面住的是谁吗?
  (评析:通过出示房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设下疑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二、看图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观察挂图,引出歌词内容。
  (1)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座房子里住的是谁呢?(小鸡)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脚印)让我们轻轻的敲一敲门看看里面住着的是小鸡吗?噹—噹—噹!你们想一想小鸡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出示竹叶)来!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鸡的脚是尖尖的,走来又走去,竹叶撒满地,竹叶撒满地。
  (2)师:再来看一看第二座房子,这里面住的是谁呢?(小狗)那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脚印)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开开门看一看里面住的到底是不是小狗。谁来告诉老师小狗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出示梅花)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狗的脚是圆圆的,跑来又跑去,小扇落满地,小扇落满地。
  (3)师:哇!第三座房子好漂亮啊!你们猜一猜这里面住的会是谁呢?(小鸭)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脚印)老师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开开门看一看这里面住的是谁?噹—噹—噹!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小鸭的脚是什么样的?他的脚印像什么?(出示扇子)来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鸭的脚是扁扁的摇来又摇去,小扇铺满地,小扇铺满地。
  (4)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脚印就能看出来里面住的是谁!那你们看一看第四座房子外面的这些脚印熟悉吗?它是谁的脚印啊?(小孩)好!让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里面住的是谁?那谁来说一说小孩的脚是什么样的?他的脚印像什么?(小树)来我们一起说一遍,小孩的脚是胖胖的,走来又走去,小树栽满地,小树栽满地。
  总结:小朋友们可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出来了。那你们看一看,这些脚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没有趣啊!(有趣)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小小脚印真有趣。跟老师一起说一遍,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小小脚印真有趣。
  (评析:通过看图幼儿能直观的了解动物脚印的特征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让幼儿完整欣赏歌词
  师:老师把这些脚印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听磁带欣赏歌曲)
  (1)歌曲中都唱到了谁?
  (2)你学会了哪一句?
  评析:看图听音乐能更好的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唱一遍(边弹边唱)
  2、让幼儿尝试跟老师一起唱
  师:你们想唱吗?这一遍你们可以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
  评析:通过第一环节幼儿基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内容,完全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
  3、学唱
  (1)师幼一起唱
  (2)听磁带幼儿独自演唱
  (评析:反复演唱,让幼儿熟练掌握歌曲。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四、表演结束
  师:听着这么好听的歌,你们想不想表演啊!那现在小朋友可以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看哪个小朋友唱的好听,表演的又棒。
  (评析: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学画脚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环境,给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第一环节我利用四幅挂图导入课题,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使幼儿的情绪高涨,兴趣极高。第二环节学唱歌曲中。孩子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演唱,说明他们可以安全的投入到活动中。
  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激励性语言少,调控能力需要加强。

第12篇、中班音乐活动风来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衣服被风吹动的样子。
  2、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乐意合作,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风来了》的音乐磁带和课件(课件一:挂在衣架上的静止的衣服;课件二:衣服在小风中的动态;课件三: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衣服被风吹动的样子。

  活动过程:
  1、 看课件(一),自由模仿表演挂在衣架上的衣服。
  2、 尝试表现衣服被小风吹动的动态。
  ① 请幼儿发挥想像,用动作表现衣服在小风中的状态。
  ② 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并带领幼儿互相学习。
  ③ 看课件(二),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在小风中的动态。
  ④ 鼓励幼儿随表现小风的音乐节奏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 尝试表现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①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自由用动作表现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② 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衣服在大风中互相缠绕的造型。
  ③ 看课件(三),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在大风中的动态。
  ④ 鼓励幼儿随表现大风的音乐节奏表演自己喜欢或创编的造型。
  ⑤ 完整欣赏课件《风来了》。
  4、 游戏:风来了。游戏可进行一至两遍,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表现。

  活动延伸:
  1、 欣赏音乐剧《顽皮的风》,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表演的欲望。
  2、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其他物体(如树、湖水等)在风中的景象。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1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乌鸦爱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美的音乐。
  2、自己创编动作大胆表演。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对妈妈的关爱,让幼儿懂得感恩。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菊花”头饰若干、小乌鸦头饰若干、用积木搭的“小乌鸦的家”。
  2、游戏前学会歌曲,磁带《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你们学会了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今天请你们分别扮演乌鸦妈妈和小乌鸦,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好不 好。(幼儿说好)
  2、布置场景,用积木搭的“小乌鸦的家”。给幼儿戴头饰,把幼儿分成两队,一对扮菊花、一队扮小乌鸦和乌鸦妈妈。
  3、游戏:《小乌鸦爱妈妈》扮菊花的幼儿分散蹲在活动场地。扮乌鸦妈妈的幼儿蹲在(家)里。放音乐:扮小乌鸦的幼儿随音乐飞来飞去,找到自己的妈妈,(自己创编动作)为妈妈找虫子吃。扮菊花的幼儿要做出赞美小乌鸦的动作与表情,(启发幼儿做出向小乌鸦献花、握手、伸拇指夸奖等。)音乐结束幼儿互换角色,游戏继续。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每天帮助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第二天回幼儿园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家帮妈妈都做了哪些事。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懂得了感恩。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增进了幼儿的感情。

第1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猪小弟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懂得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2、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动作表现同伴间的亲热。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动物头饰(小猪头饰,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
  1、猜谜引出: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唱起歌来哼哼叫。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感知歌曲中的角色、事件。
  3、再次欣赏表演,感知歌曲中的对白等。

  (二)学唱新歌
  1、带领幼儿学唱新歌,提醒间奏、尾奏处的等待。
  2、理解歌词,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表现小猪高兴、伤心的样子。

  (三)交流表现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自由创造出与同伴亲切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自由协商角色,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个别组合表现,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好看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自由组合表现。  
  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
  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第1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水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科学活动。
  3.学习歌曲《会变的水》,巩固医学以学的简单乐理知识,学习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已冻好的冰块及冰花、热水、矿泉水瓶、小饭盆及洗手盆3--4个、节奏卡、音符卡、音乐磁带(水之韵、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活动过程
  1.小手变魔术。
  2.谜语:手抓不住,刀切不开。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需要它。(水)
  3.对了,是水。听是什么声音?(放水流声的磁带)。
  哦,它在告诉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手变魔术,它也想变。
  4.水变魔术。
  A请出冰块。幼儿讨论,冰块是什么变成的?是怎么变成冰块的?
  小结:水遇冷会结成冰。
  B请出一杯热水。
  讨论:为什么会有气?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气。
  C请出矿泉水瓶。观察:我把水倒出来。小朋友看到,水会怎么样?(水会流动)水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哗啦、叮咚……)
  小结:水刚才变的这三个魔术,正是水的三种形态:冰块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流动的水是水的液态。
  5.老师把水变的这三个魔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叫《会变得水》。教师范唱一遍。
  6.好听吗?要想学会这首好听的歌得先过三关。a发声 b节奏 c音阶
  7.听歌曲,说出关键词。
  8.学唱歌曲。
  9.边唱边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分成三桌--电磁炉加热、水盆、冰块。下面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a一起操作,看看水是不是会流动的,听一听水流动的声音。b再想一想,冰块怎样能变成水。C观察一下,水蒸气遇冷会变成什么?

第16篇、中班音乐活动水族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欣赏性质鲜明、结构简单的乐曲,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表现。
  2.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对水族馆有一定的了解。
  2. 物质准备:音乐CD、图谱、水彩笔、CD机。

  活动过程:
  1.由故事《海草和鱼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讲故事《海草和鱼儿》。
  (2)提问:故事里的好朋友是谁?海草是怎样长高的?是慢慢地还是快快地?鱼儿在海草周围游戏,是轻快灵活地,还是缓慢地?
  2.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AB段。
  (1)与幼儿交谈,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这首曲子里也讲述着海草和鱼儿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什么时候海草在轻轻地、慢慢地生长?什么时候鱼儿在轻快灵活地游来游去?
  (2)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中曲式的不同。
  (3)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幼儿感受乐曲,区分AB段。
  乐曲由两段组成:A段海草生长,B段鱼儿嬉戏。
  (4)教师利用词语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段的不同。
  A段:我是美丽海草,我是美丽海草,我在水里慢慢长高,要和鱼儿游戏;
  B段:鱼儿来了,鱼儿来了,鱼儿游来了。
  (5)教师利用词语和动作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段的不同。
  3.欣赏A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4.欣赏B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5.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表现。
  师:海草和鱼儿要一起听着音乐做游戏了。当听到海草在轻轻地、慢慢地生长的时候,请小朋友做海草生长的动作;当听到鱼儿在轻快地游来游去的时候,请你们做鱼儿游的动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之前,我欣赏了好多次《水族馆》这首乐曲,在了解了乐曲的基本结构之后,我制作了简单的图谱,把水草的生长分别按小、中、大表现出来;把鱼儿按数量表现出来。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基本上能随着我的引导来完成动作。大家都知道,我们北方人对水族馆了解的不多,孩子们接触的很少,所以在活动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直接提问幼儿水族馆里有些什么?那么就会造成压抑的活动开场,孩子们会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那样就偏离了主题。所以一开始我就讲故事,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明确了我们学习的重点,而且不时地提问,引导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来。此次活动的亮点是运用了图谱,幼儿一看到水草就举起胳膊从上到下摆起来,一看到鱼儿就把胳膊分别放在身子的前后摇摆起来,并且能随着音乐准确地分辨出水草和鱼儿。当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制作的图谱中,水草的大小对幼儿来说表现地不够明显,为了省事鱼儿的数量也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动场地有些局限,小部分幼儿没有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总之,本次活动比较成功,并且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感受并且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大胆地表现了自己的动作。

第1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胡说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滑稽的风格,在教师动作以及滑稽语气词的提示下,学唱弱拍起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3、体验歌曲中的幽默诙谐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唱过弱拍起唱的歌曲。
  2、幼儿用书:《胡说歌》。
  3、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用书投影图《胡说歌》,感知并理解画面滑稽、风趣的内容和风格。
  师:小丑最喜欢说幽默的话、做滑稽的事,逗大家开心。你看,他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吗?

  二、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说歌词。
  1、幼儿在教师慢速说歌词的过程中,发现语气词“哎呀”及动作的提示作用。
  2、幼儿根据教师动作提示由慢到快的说歌词。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幼儿听教师以较慢的速度翻唱歌曲《胡说歌》。
  2、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3、幼儿继续学唱歌曲。

  四、替换部分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1、幼儿尝试用“嘻嘻”“哎呀”演唱歌曲。
  2、教师将袜子套在鼻子上,引导幼儿先说歌词再练唱。
  3、让个别幼儿扮小丑操作袜子,进一步引导幼儿先说歌词再练唱。

  五、进一步替换、创编新歌词,风趣地进行表演唱。
  1、教师表现几种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如把鞋带系在头上、把围巾扎在腰上等,启发幼儿仿编歌词唱歌。
  2、教师请有创意的幼儿带领大家练习并享受新创作的作品。

  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并用幽默的方式重新欣赏、认识原来不合理的着装。
  师:袜子一定要穿脚上吗?手套一定要套手上吗?说不定套在其它地暖放不仅滑稽还漂亮呢。小朋友自己来做设计师,重新打扮一下自己,举行一个特别时装展示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干净的头巾、丝袜、鞋子以及其它材料,设计制作时装。

  活动反思
  《胡说歌》是一堂轻松有趣的音乐活动课,不但孩子们学的喜欢,老师也教的很开心。歌曲曲调轻松活泼,歌词幽默诙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歌曲将幼儿身边常见的穿戴方式颠倒,使其违反常理,让人听了就觉得好笑。歌曲最大的特点是能让幼儿随意的胡编,从而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唱歌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确实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了胡说的快乐。

第18篇、中班音乐《懒惰虫》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 固定节奏问答
  (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幼儿园教案频道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第1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毛毛虫和蝴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ab段缓慢与欢快的不同曲风,体验伤心和快乐两种情绪。
  2、尝试进行即兴的动作创编,体验创造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毛毛虫和蝴蝶图片、幼儿已了解毛毛虫和蝴蝶的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蝴蝶蝴蝶真美丽》入室。
  师:今天天气真好,蝴蝶妈妈带小蝴蝶一起去花园玩吧!

  二、出示毛毛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毛毛虫故事。
  森林里要举办一次昆虫选美大赛,毛毛虫也想参加,可是每个人都觉得它太丑了,毛毛虫很伤心,他的好朋友告诉他不要泄气,并为毛毛虫精心打扮,采了好多花带在毛毛虫的头上身上,还为毛毛虫的每个脚都做了彩色的鞋,打扮后让他到河边去照镜子,所有看到毛毛虫的小动物都哈哈大笑:“哈哈!这是谁呀?真难看,这要是去参加选美大赛,非得笑死人了,哈哈哈!”毛毛虫伤心极了,他只想一个人躲起来,不想见任何人!

  三、欣赏音乐进行创编毛毛虫动作。
  1、幼儿欣赏A段音乐。
  2、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创编毛毛虫的动作。
  3、幼儿跟音乐学做毛毛虫。

  四、情景蝴蝶破茧而出,引入蝴蝶和B段音乐。
  1、师:咦,毛毛虫怎么变样了呢?原来这啊、毛毛虫是一只蝴蝶来的。它变得那么漂亮,最后去参加选美大赛,当然会获得冠军啦,小蝴蝶真高兴。
  2、播放B段音乐,让幼儿创编蝴蝶的动作。

  五、表演《毛毛虫和蝴蝶》。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第2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猫和狮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

  活动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同时,还需要多注重“整个儿童” 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 面的发展。幼儿在听辨音时,能基本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 情感,会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在《小猫和狮子》的下 半节课中,设计请幼儿模仿表演、做游戏这一环节本身,就是 增加幼儿对小猫和狮子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对乐曲 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同时也让幼儿在 尝试多种不同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这也是本单元 主题的目标之一。

相关文章

《科学数学教案大班100篇》:科学数学教案大班10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健康教育教案30篇》:第1篇、大班健康我是健康宝宝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模拟厨房,道具 水果 蔬菜。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儿歌,知道多吃蔬菜对身体是有益的。  2. 培养幼儿从小要养成不挑食,不厌食的饮食习惯。  3. 通过幼儿

《大班玩球体育活动教案40篇》:第1篇、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原地拍球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我班幼儿对拍打皮球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自由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去争抢教室里的几个皮球。但是我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