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0篇

日期:2021-04-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0篇

第1篇、中班语言《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画面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的情节,并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探索故事发展的情节。
  3、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书 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观看封面,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什么?你们猜猜小老鼠想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二、幼儿自由阅读
  1、两人看一本图书,看看书中讲了些什么事?从第一页看到第二十六页,看书时要一页一页轻轻的翻。
  2、幼儿看完提问:你看玩这本书有什么感觉?那你觉的什么地方最有趣?为什么?(幼儿说到哪一页就用出示那一页)

  三、与幼儿一起观看故事课件,尝试讲述部分画面表达意思。
  1、老师讲述前三个画面
  2、幼儿尝试讲述,引导理解性提问
  师:又来了什么动物?它是怎样取走苹果的?鼠小弟看到它拿走了苹果后心里怎样想的?鼠小弟是怎样做的?成功了没有?为什么?
  3、根据故事情节探索故事的结尾
  师:一起看看又来了什么动物?从画面中猜出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会说些什么?那你们想一想他们又用了什么方法取走苹果呢?(可适当引导幼儿海狮有什么本领)
  师:(出示图片公布结果)两个小动物真聪明它们一起想办法合作摘到了苹果?

  四、带领幼儿完整的阅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阅读这本好看图书,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讲一讲。

  五、故事表演
  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本书内容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个愉快的故事中,孩子们翻开一页一页的图画,和许多的动物交朋友,每个动物都有它可爱之处,孩子们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猜测,下一页上场会是谁呢?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怎样能吃到呢?小小的悬念牵引着孩子们一页一页翻开过去。故事采用了重复的结构方式,故事的画面也生动便于幼儿能理解画面的内容,这样的绘本是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在选材设定后,从活动的设计中,一反面针对绘本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根据中班幼儿发展水平采用一些策略并根据具体的实施进行反思:
  1、从本次教学活动中,选材较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还是基本的达成,活动的层级性也较为的清晰。
  2、故事的结尾事先在幼儿第一次的自由阅读中先是用夹子夹好,没有公布的。在看完前半部分后,让幼儿猜测,再进一步引导让幼儿根据海狮的特点进一步的猜想,当出示结果,看到画面鼠小弟被海狮高高地抛到空中的画面时,孩子们发出了满足的笑声,噢,原来如此。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充分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且也能有效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效果较好。
  3、 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也考虑了层次性的,一共有六个动物出场的画面,前两个是我完整讲述,第三个是讲一半,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后面是尝试让幼儿完整的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效果较好,但在今天的教学中,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的语言讲述能力了解不多,因而也出现了部分孩子不是能积极的在集体面前讲述。回答问题的孩子比较的局限,孩子的积极性也没能完全的调动上,和我在本园的试教中有些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也较急。这也为以后借班上课中积累经验,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及时地调整,适当的进行引导。
  4、 多媒体的设计、运用、经济、高效、服从教学的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看,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较体现了媒体教学的优势的。在对媒体的设计中不是仅做为一本大书用,在设计中采用了链接的手段,在幼儿说到哪一个画面在课件中能很快地呈现。在讲述故事中,根据已有自己的水平PPT的制作采用了“动画”的手段,使画面能更直接的向幼儿反映出每一个动物取苹果的过程,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较强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5、 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是与阅读活动靠的较为的密切,因而导致出今天活动中的问题,首先是在图本的准备上,由于数量有限,我采用了两人一本的方式,效果不是很理想,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互相的干扰对方。不能给孩子一个阅读的条件。而且自身对领域了解的不透彻,导致了活动语言教学和阅读教学有些混在一起。在张老师的指导中,阅读活动要求图文相结合,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没有突出这一点。这也是自身的专业技能上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学习。
  6、 在教学中,同行们也提出了在故事讲述后,可以提炼一些情感,让幼儿明白“只要想办法,人小也没关系。”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也会在本园进行尝试教学。反思实践再反思使自己能够更快的成长。

第2篇、中班语言活动夏天在哪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夏天的季节特征。
  2、萌发对儿歌的喜爱。
  3、尝试仿编儿歌。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对夏天有了初步感受。教学挂图《夏天来了》

  活动过程:
  1、谈论
  (1)引导幼儿谈论: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夏天来了?
  (2)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交流对夏天的感受。
  2、欣赏图片
  (1)出示挂图《夏天来了》,引导幼儿过程、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夏天到了谁在树上叫?池塘里的什么花开了?人们的头上都戴上了什么?
  3、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夏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边欣赏挂图边倾听。
  (2)引导幼儿学说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语气和停顿。
  (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夏天还在哪里/
  (4)鼓励幼儿模仿《夏天在哪里?》的儿歌。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夏天在哪里》课后,我感觉本次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孩子们参与意识强,多数的幼儿能主动举手,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幼儿能积极动脑进行创编儿歌,可以说本次教学行为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效果良好。一开始儿歌活动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使幼儿感到一片茫然,教师及时调整,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使幼儿理解儿歌,并深层的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使语言活动的价值更大。在教师不断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要创设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时机,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正真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篇、中班语言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正在开展“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孩子走出校园,找路,小朋友们认识了幼儿园的园牌、标志性的图案、所在的路名和门牌号,由此对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班孩子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还有所欠缺。因此这个活动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出发,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标志人手,带孩子在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探索标志、感知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等,主要运用差异性师幼互动介入策略、分享交流策略等。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故事中的标志,感受标志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并愿意关注。  
  2.能在集体面前分享、表述自己的经验。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大图书;书中标志;生活中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标志(引起兴趣,并初步引发对标志的关注。)  
  1.教师出示“安静”的标志。  
  提问:为什么你们看见这张图都不说话了?  
  小结:哦,原来这是一个安静的标志,它提醒我们别出声,该安静了  
  2.猜猜“兔子”标志。  
  你们这么聪明,那再给大家看一个标志,猜猜可能是什么意思?(直接引导孩子从兔子带着的领带中看出是“兔子先生”。)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标志,标志是图案也会是文字,标志是要仔细看认真猜的。(在互动中告诉孩子怎样认识标志。)    
  看看、说说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二、兔子先生要出门去散步,这一路上也有很多标志。兔子先生一路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兔子先生去散  步》。    
  1.看大图书,解读书中出现的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第4页:这个标志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第6页:这次的标志画了什么?这个标志想要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第8页:兔子先生又看见了什么标志?     
  第12页:      
  (1)兔子先生蹦蹦跳跳过了桥!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子先生为什么会摔跤?      
  (2)摔跤了,该怎么办?哪里有医院呢?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红十字?      
  第14页:      
  (1)包扎好了,兔子先生看见前面有两个标志,你说兔子先生是继续走还是回家去呢?为什么?      
  (2)兔子先生如果继续往前走,该注意什么呢?(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o)      
  第16页:瞧,又有标志了,可能是什么意思?      
  第18页:哎呀,兔子先生掉进洞里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20页:是呀,兔子先生真不小心。不过,还好这次没有受伤。看这里又出现一个标志,这个标志贴在什么地方?打开门会是什么地方?      
  第22页:好美的大海啊!海里有一艘船,这个标志贴在船上是为什么? (巩固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意义。)      
  2.总结故事。       
  提问:      
  (1)故事里,兔子先生一共碰到多少个标志?      
  (2)看了大图书,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有的是告诉大家周围的情况,有的是警告大家有危险,有的是禁止我们做一些事情。注意周围的标志,就会更安全。(提炼总结,提升幼儿个体经验。)      

  三、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标志(在互动中交流分享,提升个体经验。)      
  1.说说自己认识的标志。      
  提问: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认识吗?在哪里看见过?      
  2.延伸: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寻找、认识标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用一个故事引导孩子了解标志对生活的作用,很能吸引孩子,标志也是用孩子最喜欢的图画语言来表示,孩子们在猜猜讲讲中感受标志语言的魅力,也为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标志打下基础。

第4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别说我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 原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感受长大的快乐。
  3. 念准:穿、种、花、事等字音。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小小鱼纸偶、挂图、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 你能做什么?
  S:(出示小小鱼)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小鱼:我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我也会)是嘛?我们比比谁能干。一起来听听我都会做什么?

  二、欣赏、学念儿歌
  1.儿欣赏儿歌,教师完整念儿歌。
  S:《别说我小》 妈妈你别。。。
  2.教师提问,幼儿再次欣赏儿歌。
  S:妈妈,爸爸,奶奶,都说小小鱼怎么了?
  Y:说它小。
  S:小小鱼是怎么回答的?(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并逐句出示挂图,并依据挂图逐句示范朗诵;落实幼儿对穿、种、花、事等字的发音。)
  3.幼儿学念儿歌。
  S:看来大家真的长大了,连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我要再仔细听听,谁念的又准确,又响亮。
  S:老师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来和我一起念。(多念几遍,一定要保证幼儿已经回看图念,已掌握句式,然后再仿编,)

  三、彷编儿歌
  1.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所说的事例。
  S: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还会干哪些事,我们一起来把它们编成儿歌好不好?谁来说说自己还会干什么?
  Y:。。。。。。
  2.鼓励幼儿彷编儿歌:xx你别说我小,我会xxxxx。
  S:谁来说一说?(说一句式)
  引导幼儿规范语句,保持xx你别说我小,我会xxxxx的句式。
  3.带领幼儿将仿编诗歌完整念一遍
  4.结束:请每个小朋友自己编一个句子,和儿歌一起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诗歌:《别说我小》
  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会洗脚。
  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花把水浇,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会做的事情真不少。

  教学反思:
  1. 彷编部分难度有点大,没有很好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应在前期学说诗歌时准备充分,减小难度。
  2. 彷编部分的简笔画图示太小,应再稍大些;由于侧身在小黑板上比较难画,下次可以在腿上画好后贴到黑板上。
  3.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幼儿已有经验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第5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上灯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幼儿能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二、完整欣赏动画,带领幼儿念儿歌
  1、教师结合动画完整念儿歌。
  2、与幼儿已学的儿歌进行对比,逐句引导幼儿念儿歌。

  三、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
  1、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用拍手、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腿、跺脚等肢体动作逐句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练习动作表演儿歌。
  老师说:“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小老鼠好不好玩啊?(好玩)那我们戴上自己的小老鼠头饰来学学小老鼠好不好?”
  (1)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两手食指在胸前相对做小老鼠走的动作。)
  (2)启发幼儿瞪着小眼睛的动作,(两手在眼睛前打转)
  (2)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
  (3)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
  (4)引导幼儿做一做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样子。(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四、游戏“猫来了”
  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先说明一下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先请二个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猫,老鼠要出来找吃的,但是要躲起来(可以躲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果被猫发现,猫大叫一声,然后跑回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幼儿扮老鼠或“猫”一起表演。

  五、结束语: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老鼠躲到外面去,猫去捉老鼠。
  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睛。
  偷偷上灯台,为吃一口油。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1、解决塑料袋污染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们不仅自己知道要这样做,更要倡导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起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一起**护地球的好帮手!在一首歌里曾经也唱到了要爱护地球,当爱护地球的好帮手!小朋友知道是什么歌吗?
  2、全体师幼共唱儿歌《塑料袋真害人》(歌唱部分配上《数鸭子》伴奏,整首儿歌加上动作表演。)
  塑料袋真害人
  唱:塑料袋真害人真呀真害人
  埋在土里草不生草不生。
  掉在路上满呀满天飞,
  落进 呀 海里 海龟没,
  落进 呀 海里 海龟没。
  念:塑料袋难消化,
  地球妈妈受不了。
  小朋友们手拉手,
  爱护地球好帮手!

  延伸活动:
  师:在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地球变得焕然一新,更加美丽了!那我们不妨邀请猪八戒再次到凡间来做客好吗?教师出示猪八戒重新来到花果山的图片(配上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瞧!猪八戒这就来了!
  当猪八戒看到没有污染,山清水秀的花果山时,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下去想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预设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兴趣浓厚,跟我的配合很默契。幼儿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基本认识,并树立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第6篇、中班语言冬天是什么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随着冬天的到来,孩子们发现人们的穿着有所改变的同时也产生许多迷惑:“为什么看不到小蚂蚁出来搬食物?树上的小鸟不见了,它们都到哪去了?”孩子们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产生了好奇,因此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的需要,我通过活动《冬天是什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冬天对动物们生活习性产生的影响,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对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冬天是什么》,感受冬天里的快乐,了解一些动物在冬天里的特别活动。
  2.理解一些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感受冬天的快乐。
  难点: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动物过冬》,教学课件《冬天是什么》。

  活动过程
  1.教师:冬天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取暖呢?
  吃热的东西,戴围巾、戴手套、穿棉袄、戴棉帽,烤火或用取暖器、做运动等方式取暖。
  2.教师:原来,在寒冷的冬天里我们有好多方法来取暖!但是,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
  一、倾听故事《冬天是什么》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

  二、理解故事,交流讨论
  1.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
  2.教师:冬天,燕子、杜鹃和大雁有什么特别的活动?(飞到温暖的南方—迁移过冬)
  3.教师:青蛙、小熊和蛇又有什么特别的活动?(美美地睡觉—冬眠)
  4.教师:松鼠、兔子和绵羊身上出现什么特别的现象?(长出更多更厚的毛御冷—换毛过冬)
  5.教师:蚂蚁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躲在窝里,不出门—躲藏过冬和储粮过冬)
  6.教师:冬天里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坐雪橇、堆雪人、打雪仗)
  7.教师小结。在冬天里,小动物们就是通过迁移、冬眠、换毛、躲藏和储粮等过冬方式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8.让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动物过冬》,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能运用课件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能引导幼儿理解一些动物不同过冬的方式,从而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物过冬的科学知识。活动中,教师注重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和有效提问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不同见解,在说中学,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但本次活动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练,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结束较快,没能很好的小结等。但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第7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守株待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农夫、树、兔子图片)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观察图片,分段理解
  1、(第一天)提问:
  (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
  (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
  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
  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
  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
  (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 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
  (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
  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
  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第8篇、中班语言活动《胆小先生》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故事《胆小先生》构思奇特,情节有趣,深受中班孩子的喜爱,因此,我组织了此活动。
此活动我从情感教育入手,将重点放在挖掘作品的内涵上。旨在通过此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完整地讲述。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过程。
  2、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3、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及有趣的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活动中给孩子倾听各种有趣的故事。
  2、与故事情节变化基调相一致的音乐,故事配乐录音。
  3、 故事围裙剧操作材料(围兜、小动物、大木桶)

  活动过程
  1、 师:小朋友你见过老鼠吗?你看见老鼠会怎么样?老鼠见到你又会怎么样呢?       
  幼:见过。我看到老鼠很讨厌,想打死它们。老鼠见到我会吓得赶快逃走。
  2、 师:如果是位胆小的先生,他看见老鼠会怎么样呢?听完故事《胆小先生》你们就知道了。
  3、教师有感情讲述第一遍故事
  4、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
  (1)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不在胆小,很勇敢了。
  幼A:我听到胆小先生说的话,觉得他不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勇敢地用扫帚把老鼠打得吱吱乱叫。
  幼C:胆小先生说:“老鼠的脚是那么小,我有什么好怕的。”我觉得他不在胆小,非常勇敢了。
  幼D:我听见胆小先生使劲地跺脚,老鼠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觉得他很勇敢。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勇敢的表现。
  (3) 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很胆小呢?
  幼A:我听到老鼠要换房子,他就换了,觉得他真没用,太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被老鼠赶到地下室,觉得他很胆小。
  幼C:我听到老鼠在客厅里大吃大喝,他也不去管,觉得他很胆小。
  幼D:胆小先生听说老鼠一跺脚,整个房子会塌的,就害怕地让老鼠住进了地下室。
  5、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胆小的表现。
  6、这个故事真好听,一会儿胆小先生胆小得要命,一会儿又勇敢地很。那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你喜欢吗?(设问)
  7、教师用围裙剧的方式讲述第二遍故事。
  8、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奇特的构思。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
  幼A:,我听见老鼠说:“我只要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觉得真有趣。”
  幼B:胆小先生胆小害怕的样子真滑稽。
  幼C:我听见母老鼠生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成了大老鼠,大老鼠又生小老鼠,到处都是老鼠,觉得很奇怪,也很讨厌。
  幼D:胆小先生最后胆子大了,用扫帚打老鼠的情景,很有趣。
  (2)你听过什么故事也像《胆小先生》一样很奇怪、很有趣呢?请你介绍一下。
  幼A:我听过《苍蝇找尾巴》的故事,苍蝇到处找尾巴,最后被牛尾巴打死,很好玩的。
  幼B:我听过《不要脚的朋友》,知道了蛇、蚯蚓、小鱼是不需要脚的。
  幼C:《小红帽》的故事非常有趣,狼的肚子剖开来,小红帽、外婆还活着,真奇怪。
  幼D:《咕咚》中,胆小的兔子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的小动物吓得也跟着一起跑,最后知道,“咕咚”原来是个木瓜,真有意思。
  (3)师:这么多奇怪又有趣的故事多好听呀,我们以后也来编很奇怪、很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总是讲一遍故事问几个问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记忆,理解故事内容上,对故事的内涵,幼儿听故事的感受很少顾及。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从情感入手,紧抓了故事中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故事奇特的构思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通过讨论和迁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文学作品的朦胧感知,得到了梳理与提高。在孩子的表达中把活动推想了高潮。在活动中,教具的使用也很有创意,采用围裙剧的形式,幼儿兴趣浓厚,至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参与,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第9篇、中班语言活动痒痒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会较为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
2、懂得爱护和保护树木,萌发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重点: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较为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
活动难点:
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并想办法帮助痒痒树。
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痒痒树》。
活动过程:
1、提问引题。
引导语:(1)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树?(2)你见过怕痒痒的树吗?(3)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痒痒树》。一起看看这棵痒痒树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逐一出示教育挂图《痒痒树》,具体讲述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①,讲述故事的前两段。
引导语:痒痒树在平时被小朋友挠了以后会怎么样?痒痒树落泪的时候霞霞为什么没有笑呢?(在别人难过的时候笑是很不礼貌的。)小朋友猜一猜,痒痒树为什么会落泪呢?
引导语:小朋友猜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听老师继续往下讲。
(2)出示教育挂图②,继续讲述故事。
引导语:①现在小朋友们知道痒痒树为什么掉眼泪了吗?(被人划伤了。)②你受伤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疼)③痒痒树疼得直掉眼泪,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鼓励幼儿讲出各种疗伤的方法。)
(3)出示教育挂图③④,讲述故事的结尾。
引导语:①小朋友们是怎么样关心痒痒树的?包扎后的痒痒树怎么样了?②以后我们要怎么样对待树木呢?(要爱护、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结合教育挂图较为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觉得世界上真的有痒痒树吗?真的有,痒痒树也叫紫薇树,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它开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是紫色的。你只要轻轻地碰碰它的树皮,它的枝叶就会摇动起来,可有趣了。在全世界,我们国家的痒痒树最多,希望小朋友们有机会去看一看,摸一摸。
5、开展音乐游戏"挠痒痒"。
(1)引导语:小朋友们在平时开玩笑的时候喜欢挠别人的痒痒,下面我们就一边跟着音乐念儿歌一边做"挠痒痒"的游戏。
(2)儿歌:找一个朋友挠一挠,找一个朋友挠一挠,挠哪里?挠鼻子,挠脸蛋,挠脖子、、、、、、
6、结束活动。
小结:今天听了这个故事,希望小朋友们在公园看见小树的时候能够爱护它们,和小树做好朋友,做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1、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做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孩子。
2、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的时候引导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体现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当积极创设能让幼儿之间交流互动的情景和环节,如再开展此活动时就可制作几组痒痒树的道具、小朋友的头饰,在活动中供幼儿扮演角色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加强语言交流练习,这样幼儿就会在更加丰富有趣的游戏情景中,更轻松地完成学习过程。
活动充分的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巧妙地利用各种有效地提问方式帮助孩子们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感知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及角色的心理变化、启发鼓励幼儿大胆谈论自己对故事的感受,整个活动教师始终保持给孩子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充分的空间与机会去交流讨论,孩子们对故事理解的表述能力得到较多的机会练习;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努力的尝试将教学活动向其他各领域进行渗透,增强了孩子们爱护植物的意识并引发幼儿爱护树木的美好情感。此外,活动中出现的意外分支情况也进一步证明该教师的随机教学意识颇强。

第10篇、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理解诗歌中两种事物的依存关系。
  3.形成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茶壶、茶杯、桌子、椅子、钥匙、锁头、雨伞、雨鞋、鸟等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形成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诗歌中两种事物的依存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除去小鸟和鸟笼),请幼儿配对。
  师:请你们找一找,谁和谁是朋友,为什么?
  2.教师分部分朗读,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第一部分。
  (从开头至“雨鞋说:对” 提问:茶壶对水杯说什么?水杯怎么说? 桌子对椅子说什么?椅子怎么说? 锁匙对锁怎么说,锁说怎么说? 雨伞对雨鞋说什么?雨鞋怎么说?
  小结:茶壶和水杯、桌子和椅子、钥匙和锁、雨伞和雨鞋,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提问:小鸟的朋友是谁?鸟笼是它的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小鸟的好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这样小鸟可以自由飞翔,快乐歌唱。
  3)教师朗诵第二部分诗歌。
  提问:为什么说爱鸟的孩子也是小鸟的好朋友?
  小结:爱鸟的孩子保护小鸟,爱护环境,他们也是小鸟的好朋友。
  3.教师完整示范朗诵诗歌,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
  4.引导幼儿以各种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拓展想象,积极表达。 提问: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诗歌的内容。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11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两只羊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走独木桥,其用意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独木桥的特点,获得过桥的体验,同时也为以下的环节做铺垫,使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不同领域得到整合,幼儿得到综合的学习,使活动形式更丰富,接着再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该课件声形并茂,使得幼儿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3、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识汉字"东边、西边、小桥"。
  4、能大胆朗诵儿歌,乐意与同伴合作表演故事。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1、儿歌叫什么?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1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乌龟开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能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
  2. 乐意为动物出谋划策,并能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螃蟹开店”情景,导入
  (价值分析:知道螃蟹开店是因为它有2双大钳子。)
  小螃蟹在树林里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很火爆,其他动物啊也想开自己的店。请小朋友们给它们出出点子吧!
  小结:小螃蟹开的店生意很好,我们再帮其他小动物开店。

  二、猜猜谁想开店
  (价值分析:根据动物出现的不同特征,帮助动物开店)
  1. 大象——出现方式(它长着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猜猜它是谁呀?它有什么本领呀?它可以开什么店?
  2. 河马——出现方式(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嘴巴,成天喜欢泡在水里)猜猜它是谁呀?它有什么本领呀?它可以开什么店?
  3. 袋鼠——出现方式(谜语:这个动物真奇怪,身上有个大口袋,娃娃可在里面住,走起路来跳跳,跳。)猜猜它是谁呀?它有什么本领呀?它可以开什么店?
  4.乌龟——出现方式(出示小乌龟图片,配音“等等,我也要开店。”)你们猜是谁在说话?小乌龟从远处慢慢爬过来)小乌龟身上有什么东西是其他动物没有的?它的背上的壳有什么用处,可以开什么店?
  小结:原来小动物开店要看看自己有什么本领,根据自己的本领再开店。

  三、故事欣赏,分析验证
  (价值分析:了解小乌龟的特征,根据特征帮乌龟开店。)
  1. 看多媒体课件“小乌龟开店”,讨论:动物们最后到底开了什么店?为什么会开这样的店?(和幼儿一起分析动物特征和开店之间的关系)
  2. 教师总结:动物朋友们真聪明。他们都找到了自己身上的本领,开了属于自己店。这样又可以赚到钱,又可以为森林里的小动物服务。
  3.小结:小乌龟开了烧饼店,真开心。它坚硬的龟壳派上了大用场。

  活动延伸:
  如果小朋友们对小动物的本领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回家找找其他小动物的本领,看看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特征开什么店呢?可以告诉周围的朋友或是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运用多媒体故事课件的除了形象生动,还有分步骤播放。让我在活动中穿插问题,制造悬念。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被深深的吸引想看看小乌龟开了什么店?大象伯伯用大鼻子浇水时,猜对的小朋友欢快的拍起了手。活动气氛很活跃,很轻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幼儿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第13篇、中班语言活动天生一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内容体会长颈鹿和鳄鱼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和个人生活经验,用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对爱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绘本《天生一对》PPT。
  2.收集班内孩子父母相亲相爱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猜想,引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
  提问:长颈鹿爱上了一个动物,想和他配成一对,你觉得他会选谁呢?为什么?
  2.欣赏并理解绘本内容,体会鳄鱼和长颈鹿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1)观察封面。
  出示 PPT1,提问:长颈鹿和谁配成了一对?你能猜出它们谁是老公谁是老婆吗?你怎么知道的?
  (2)完整欣赏故事(PPT2~9),体会鳄鱼和长颈鹿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提问:你觉得鳄鱼和长颈鹿生活得幸福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依次引导幼儿从绘本画面中找出长颈鹿和鳄鱼相爱的画面,并进行自主的表达,如:一高一矮的屋门设计、抛硬币、特别的两用车、吃冰激凌、闻糖果、试穿鞋子等等,从中体会鳄鱼和长颈鹿之间浓浓的、幸福的爱。
  (3)再次完整欣赏绘本。
  3.经验拓展。
  (1)幼儿结合照片相互交流爸爸妈 妈相亲相爱的故事,感受生活中爸爸妈 妈之间幸福的爱。
  (2)集体交流,分享爸爸妈 妈之间幸福的爱。
  (3)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朋友的爱。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整体还是蛮不错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绘本故事,对于故事的理解也蛮不错的。我觉得像这样的故事,以后还可以多尝试寻找绘本内在的亮点和学习点。但是在语言的组织上,我也多次可以提醒自己要精炼,废话要少,但是还是需要自我学习。

第14篇、中班语言活动会跳舞的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主题活动“春夏秋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感知不同季节的特征,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在引导幼儿感知秋天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大自然的美时,我以秋天争相开放的各种花卉和满天飞舞的落叶为切入口,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秋天的斑斓色彩。我预设了集体活动“会跳舞的小树叶”,通过文学欣赏、音乐烘托、优美的画面等各种媒介和表达方式,帮助幼儿整体体验和感受,引发表达的愿望。活动前期,我和幼儿一起秋游,在踩落叶、拾落叶中体验秋的景色;将幼儿收集的树叶投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由探索,如“叶子贴印画”“降落伞”小实验等,让幼儿在观察树叶、玩树叶和认识树叶的过程中,感知和积累有关落叶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感受秋天落叶的美景。   
  2.大胆地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落叶飘落飞舞的多媒体课件;歌曲《会跳舞的小树叶》磁带;幼儿自制各种树叶头饰、胸饰等;收集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秋天的树林》。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树叶飘舞》:幼儿与媒体的互动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幼儿带入秋天优美的意境中,共同回忆、欣赏曾看到的树叶飘落时的情景。   
  师:树叶飘落时像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幼儿与多媒体的互动。由于活动前,幼儿针对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已展开过想象、讲述,因此,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此外,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音乐的烘托等辅助手段,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审美体验。

  二、欣赏诗歌:幼儿尝试创编诗歌   
  教师配乐诗歌朗诵《会跳舞的小树叶》:小小的落叶,轻又轻/风一吹呀,摇摆不停/像飞舞的小蜻蜓/像美丽的小花伞……飘在美丽的秋天里。    师:听了诗歌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创编。)   
  设计意图:此时,教师运用诗歌,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整理和提升,借助诗歌的文学功能,幼儿体验落叶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诗歌与乐曲的完美结合,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三、快乐舞动:幼儿自主表现   
  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幼儿可以单独或自由结伴表演,选择道具装扮自己。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喜欢通过动作、语言进行表现与创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身份,适时鼓励帮助幼儿借助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心中的感受,丰富了幼儿多种表现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   
  1.教师演唱歌曲:《会跳舞的小树叶》。   
  2.欣赏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秋天的树林》。   
  3.讨论:你们发现秋天还有哪些美景?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15篇、中班语言活动小猴卖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o”各表示什么。   
  2、喜欢故事,用完整的语言给别人讲述故事。   
  3、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点,懂得做事要动脑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难点:   
  1、理解故事;   
  2、懂得做事要动脑筋。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猴卖圈》;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好!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今天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小猴子的超市,猴子在它的超市里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下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欣赏故事《小猴卖圈》。   

  二、基本部分   
  1、范读:老师范读故事(范读前提出问题: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小猴子的超市买东西?);   
  2、幼儿自主回答(小兔、小猫……);   
  3、音频指导:小朋友们听得特别认真,那你们有没有听清这些小动物要的这些圆圈是什么呢?(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再次欣赏故事。(音频播放)   
  4、讨论:老师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这些小动物要的这些圆圈是什么?(老师到各组指导)   
  5、教师引导幼儿:请小朋友看着图片把故事生动的叙述一遍。   
  6、情景表演:小朋友们,故事我们学完了,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表演,谁愿意当小猴子、兔子、鸭子……(教师指导幼儿一起表演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小猴子为什么能想到这些小动物要的圆圈是什么呢?(因为它动脑筋思考)对,我们小朋友要像小猴子一样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聪明孩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猜猜这些圆圈代表的是什么?

  故事:小猴卖圈   
  小猴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他很聪明,很会动脑筋。一天,店里来了4个顾客每人手里拿着一张纸片,每张纸片纸片上画着一个“ο”(圆圈)。咦!这个“ο”是什么意思呢?小猴摸摸脑袋想办法:噢,有办法了。 小猴问小鸭:“你买这个圆圈去干什么呀?”小鸭说:“我要学游泳。”小猴说知道了,给了小鸭一个大纸包。小鸭付了钱,高兴地走了。 小猴问小猫:“你为什么买圆圈?”小猫说:“我想用它照着洗脸、梳头。”小猴又拿一个纸袋装上东西给小猫,小猫看看,满意地笑了,付了钱。 小猴问小狗:“你为什么买圆圈?”小狗举起手中的铁钩子说:“我的铁钩都有了,就差这个圈啦。”小猴很快把一个东西装入纸袋,卖给了小狗。小猴问小老虎:“你为什么买圆圈?”小老虎说:“瞧我脚上的新球鞋都有了,就等着它踢呢。” 小猴很快拿出一个纸袋装上东西,丢给了小老虎,小老虎满意的走了。 最后轮到小兔,小兔说:“妈妈说让我用它当早点。”小猴拿出一个食品袋,装了三四样东西卖给小兔,小兔一蹦一跳回家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认为较好的有以下两点值得总结:
  1、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本次活动,我以小猴卖圈为主线,贯穿始终,主题单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同时,活动以圈这样一个幼儿常见的事物让其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营造积极、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我们知道,幼儿认知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他们的自身活动来发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获取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动作的内化。”为此,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等活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逐步摆脱学习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思维的惰性,进而把学习过程变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续编故事环节整个过程,气氛自由、宽松,老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适时地“导”,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与幼儿形成了良好、积极和互动关系,而孩子也在亲历表演过程这种有效互动中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6篇、中班语言活动会滚的汽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      
  2、在积极的语言情境中体会角色“开心一气愤一开心”的情感变化过程,并乐意用多种形式表达。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将日常用的围裙装饰成故事背景,大木桶、小动物(小鸡、小鸭、小鹅、狐狸)贴绒教具若干,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变脸游戏,导入课题。      
  1、教师微笑着问幼儿:小朋友们觉得我心情怎样?(开心、高兴、愉快)那你们什么时候很开心呢?      
  2、教师变脸,很气愤的表情,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我心情怎样?(生气、气愤、愤怒)“气愤”是什么意思?做个气愤的表情给老师看看。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很气愤?      
  3、我的一个朋友碰到了一件事。一开始它很开心,可是后来它觉得很气愤,再后来又变得很开心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听了故事就明白了。故事的名字叫《会滚的汽车》。      
  (评析:本环节为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变化做铺垫。)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教师系上装饰有故事背景的围裙,边讲故事边将相关的贴绒教具贴到围裙上。)      
  1、讲述故事至“乘车真快乐”,提问:      
  (1)你知道“会滚的汽车”是谁呀?      
  (2)大木桶听到小鸡小鸭的歌声,它的心情怎么样?      
  (3)你听了心情怎样?      
  2、继续讲述故事至“说完大摇大摆地走了”,提问:      
  (1)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2)大木桶怎么想的?      
  (3)大木桶会用什么办法对付狐狸?      
  3、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提问:      
  (1)现在你们开心吗?大木桶呢?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谁一开始很开心,后来又很气愤,最后又变得很开心了呢?为什么?      
  (评析:我采用围裙剧的演示方式讲述故事,这个教具制作比较简单,但能通过教具的演示给孩子富有动感、具体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孩子倾听故事的兴趣,较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故事。在这个环节。我抓住故事中情节变化的地方引发孩子的思考。通过最开心和最气愤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孩子对故事的重点有了很好的把握。)      

  三、说说做做。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你觉得故事什么地方最有趣?(重点和幼儿一起复述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主要对话。)      
  2、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      
  (评析:幼儿参与角色表演,可以更进一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大胆用表情、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附故事:会滚的汽车      
  一只大木桶在路上玩,它不停地滚啊滚……      
  一只小鸡见了它,大声叫:“会滚的汽车,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小鸡真高兴,跳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一只小鸭见了它,大声喊:“会滚的汽车,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小鸭真高兴,钻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      
  一只小鹅见了它,大声喊:“会滚的汽车。停一停!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好呀,好呀!”大木桶停了下来说,“请上车吧!”      
  小鸭真高兴,摇摇晃晃地跨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滚啊滚。小鸡、小鸭和小鹅快活地唱起了歌。      
  “叽叽叽,乘车真开心!”      
  “嘎嘎嘎,乘车真舒服!”      
  “吭吭吭,乘车真快乐!”      
  唱啊唱,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有劲。它们的歌声被一只狐狸听见了。狐狸爬上土坡一看,咦?马路上有辆滚着的汽车,再仔细一瞧,“嘿,汽车里装着那么多好吃的,嘻,嘻!”它馋得口水滴答滴答地淌了下来。狐狸急忙跳下了土坡,迎着大木桶把手一拦,又抱住肚子直嚷嚷:“哎哟。哎哟!疼死我啦!”      
  “你怎么啦?”大木桶停下来问。“我肚子疼啊!”狐狸装着很痛苦的样子,大木桶很同情地说,“请上车吧!”      
  狐狸眨眨小眼睛,一下子爬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大木桶又滚啊滚,滚啊滚。越滚越快……“医院到了。肚子疼的朋友快下车吧!”大木桶停下来喊。
  狐狸抱着圆鼓鼓的大肚子。慢吞吞地爬出了大木桶。挤挤小眼睛对大木桶说:“嘿嘿!你这个大傻瓜!谁要采医院呀?”      
  “咦?”大木桶生气地问,“你刚才不是说肚子疼吗?”      
  “哈哈!”狐狸指指圆鼓鼓的肚子说,“刚才我肚子饿呀。这会儿,我的肚子可饱呐!已经装着一只鸡、一只鸭,还有一只肥小鹅!”说完,它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了。      
  “啊!你……”大木桶气得说不出话来,“把小鸡、小鸭和小鹅给吃了?!哼!”它用力一滚,压住了狐狸的尾巴。狐狸痛得哇哇叫,张开了大嘴巴。
  “噗!”跳出了小鸡,“唰!”蹦出了小鸭。跟着伸出了小鹅的长脖子。      
  小鸡和小鸭一齐抓住了小鹅的长脖子,“嘿哟,嘿哟”,拉呀拉,小鹅也被拉出来了。大木桶又用力一滚,把狐狸压扁了!      
  小鸡、小鸭和小鹅又钻进了大木桶的肚皮里。咕噜噜。大木桶又飞快地滚起来,从里面又传出了快乐的歌声。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17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喜欢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进入意境,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内容。
  2、学习诗歌,能迁移已有生活经验表达喜欢。
  3、愿意用动作、语言等进行大胆表现,体会表现乐趣。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句一个背景挂图,翻跟头的卡片,荡秋千的卡片,蚂蚁搬家的卡片,朵朵小水花的卡片,小点心的卡片,牵爸爸的大手的卡片,配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3分钟)
  导入活动,引出“喜欢”
  师:“今天,我带来了桃心,你觉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爱、喜欢)“是的,喜欢;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  预设:幼:我喜欢玩;师:在哪里玩?;家里;师补充:请完整的说,我喜欢在家里,快乐的玩耍。)你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喜欢呢?”(比心,头顶比心)

  二、欣赏诗歌《我喜欢》,感受诗歌内容(示范,语速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老师喜欢什么呢?
  (放音乐,朗诵,2分钟)
  师问:①师:“听完《我喜欢》这首诗歌,张老师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请小朋友说一说;4分钟)【提示幼儿句式完整,在翻图片的时候,再和小朋友一起来完整说一下这句话】
  预设1:小朋友说到翻跟头(我就出示卡片翻跟头),并提问:“我喜欢在哪里快乐的翻跟头?”(幼:草地上,师: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我揭开这张背景图,并将整句补充完整:看(指画),和我一起朗诵出来,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
  预设2:小朋友说到“在花园里”(我就出示这张背景图),提问:“我喜欢在美丽的花园里做什么?”(幼:荡秋千;我出示荡秋千的卡片。并将整句补充完整:我喜欢在美丽的公园里,慢慢地荡秋千)
  预设3:小朋友没有把全部的所有的诗歌内容回忆出来,把回忆出来的图片揭开,没有回忆起来的诗歌就用白纸继续蒙上。
  预设4:小朋友都没有说出任何一句诗歌,师:“看来小朋友都没有听清楚,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②“(没有全部揭开的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听得不够清楚,咱们再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三、第二次欣赏诗歌(2分钟),并通过手势帮助幼儿记忆诗歌。(放音乐,加手势朗诵诗歌。注:更喜欢的手势动作在头顶上比心)
  师:“孩子们,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没有说完整的老师帮忙补充,老师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揭开没有被说出来的诗句的背景图;4分钟)

  四、第三次欣赏诗歌,完整跟ppt学习诗歌(2分钟)
  师:“听,孩子们,让我们随着这柔美的旋律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歌《我喜欢》,请你们用响亮又好听的声音来试一试” 【老师逐图指出每一句诗句,不做动作,跟图朗诵一遍】

  五、理解诗歌内容(4分钟),手势表演诗歌(2分钟)。
  师:“你最喜欢诗歌《我喜欢》里的哪一句呢?请加上你的动作、表情”(出示图文挂图,幼儿回忆说一说)
  预设1:幼:我喜欢在草地上,翻跟头(幼儿加了动作),师补充:“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他做了动作,很棒,我们再加上表情,一起来试着说一说(指一下相应的图夹文,老师加上动作,要求幼儿一起来做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2:(没有人主动举手),“张老师最喜欢第一句(指一下),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我想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做好来说第二句的准备。注意看我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来,跟着我一起来试着做一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带动作、表情、语气朗诵第一句)”
  预设3:如果小朋友没有加动作也没表情的朗诵完了一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这位小朋友朗诵得很完整,要是能加上动作、表情效果会更好!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表情说一说这一句(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4:如果这位小朋友加了面部表情,没有动作,能完整朗诵这一句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他笑得很灿烂,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喜欢这一句,要是能再加一点肢体动作来表现诗歌就更好了,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5:如果有小朋友和我做的手势不一样,并更有创造性,那么及时进行鼓励,老师提出来,并引用她的动作重复这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你这个动作用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来,准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念诗,做动作)
  师:“我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着我,谁的小手做好了准备(提醒幼儿站好,不乱动),让我们用最甜美的声音跟随柔美的旋律,用我们的动作、表情,从上往下的顺序来表达《我喜欢》这首诗歌,准备,诗歌《我喜欢》……”(小朋友记得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指一下图夹文提示)
  表演完后:我喜欢在宽敞的教室里,看小朋友认真表演的样子。

  六、迁移生活经验,根据诗歌句式说一说我喜欢。(2分钟)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句式不完整的,老师进行补充或提示,和小朋友再一起完整的说一遍。请一两个幼儿说一说)

  七、结束活动(1分钟)
  师:孩子们,回去以后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下次把你的喜欢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诗歌:《我喜欢》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青青的草地上,
  快乐地翻跟头(出示娃娃翻跟头)。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美丽的公园里,
  慢慢地荡秋千(出示荡秋千)。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高高的大树下,
  看成群的蚂蚁搬家(蚂蚁搬家)。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细细的小雨中,
  踩出朵朵小水花(出示小水花)。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休息的日子里。
  吃妈妈做的小点心(出示小点心)。
  我更喜欢(出示大一点的桃心)在郊游后,
  牵爸爸的大手一起回家(出示牵爸爸的手回家)。

第18篇、中班语言秋天的颜色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秋天有更好的了解,更直观的认识秋天。

  活动目标
  1、能跟随教师做出相应动作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大胆的进行表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喜爱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诗歌,并做出相应动作
  教学难点:幼儿对于诗歌中长的连贯句子较难完整说出

  活动准备
  写在黑板上的诗歌,录音带,诗歌中涉及的头饰若干,背景音乐,绘画笔,绘画纸,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教师带幼儿到外面操场上去发现,寻找。秋天有哪些变化?都有哪些事物变化了?哪些没有变化?请幼儿自由讨论,之后教师总结:现在这个季节是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小朋友们,你们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呢?今天我们就快来看看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二、基本环节
  1幼儿欣赏:请幼儿欣赏诗歌
  2师幼互动: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你听到录音里有哪些植物?他们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强化幼儿记忆:再次听录音,帮助幼儿找到答案,巩固幼儿记忆。教师边听录音,边做出相应动作,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了解诗歌。
  4跟随教师朗诵诗歌:请幼儿看黑板(黑板上的诗歌中,有很多字是幼儿不认识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练习快速阅读的能力)朗诵。
  5角色表演:请幼儿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6分小组朗诵并表演诗歌:(1)全班幼儿
  (2)小组幼儿
  (3)个别幼儿

  三、结束环节
  游戏:排排坐,吃果果

  四、延伸环节
  幼儿分小组进行绘画,你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以《秋天的颜色》为题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在本次活动中多加入一些师幼互动环节以及游戏就更好了,另外再多加入一些关于秋天的知识,幼儿会更感兴趣。

第19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我爸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绘本,了解爸爸的各种爱好及他勇敢的性格特征。
  2、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能用比喻句型“我爸爸像……一样……”说说爸爸的本领。
  3、让孩子体验父子亲情,爱自己的爸爸。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爸爸的外貌,兴趣爱好,爸爸的本领等等,并且制程小卡片书。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这是书的封面,看看封面上有什么?爸爸穿了一件怎样的睡衣?你们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二、结合课件,理解绘画内容。
  (一)观看课件前半部分,感受爸爸本领大。
  1、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爸爸,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前半部分,讲故事)
  2、教师:爸爸棒在哪里?(出示平铺图)那谁来用1个好听的词说说。(教师总结:是个。。。的爸爸)注: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观看课件后半部分,感受爸爸的变化。
  1、教师:(出示马的图片)看,吃早饭的时间到了,爸爸吃得像?(马)你怎么看出来这是爸爸?一样?(多)注:比划动作多
  2、教师:(出示鱼的图片)爸爸又像谁了?我爸爸像鱼一样。。。(做动作)
  3、教师:那还会画些爸爸的什么呢,谁来猜一猜爸爸还会像什么?到底会画爸爸像什么?现在请你到桌子旁边轻轻地拿起书一页一页地阅读书的后半部分。
  4、幼儿自主阅读书的后半部分。教师巡回指导。(看完后)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像什么?能不能用我们的句式“我爸爸像。。。一样。。。”说一说。
  5、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6、教师:我爸爸真的很棒,他还很多才多艺(继续播放课件)
  7、教师: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如果他是你爸爸你想对他说什么?

  三、烘托主题,抒发情感
  教师:我们的爸爸的确很普通很平凡,可在我的眼中他就是我心中的太阳。我很爱他,并且他也一定很爱我。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个绘本。

  四、发挥想象,给爸爸“画像”
  教师:这本书的作者给位爸爸画了很多的画像,(出示“爸爸”画像)老师也给自己的爸爸画了张画像,并且我觉得啊我的爸爸像牛一样的勤劳,那如果请您给自己的爸爸画张像,你会画他像什么?(引导“像…...一样…….”)句式。

  活动反思:
  由于在本次活动前已经对于爸爸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爸爸的本领等等情况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根据制成的小卡片上的内容对于爸爸进行相对准确的描述,小朋友们对于爸爸也就更有话可说,更加愿意说。用固定句型表达爸爸的特征与第一次相比有了进步,能够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根据自己爸爸的特点创编内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绘本中的句子,这点事值得肯定的。

第20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白鹅下河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准带有e、g、h的字音。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狐狸的头饰一个,鹅的头饰十个(一大九小)
  2.在地中间画好长方形作河的界线。

  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圆形或半圆形,请一个幼儿戴上狐狸的头饰作狐狸,坐在地上或藏起来。教师戴头饰作鹅妈妈,请九个幼儿作小白鹅。小白鹅说:"我是小白鹅,我会河里游。"讲对了,教师给他戴上头饰,说:"对,对。你是我的小白鹅",并叫他站在教师一旁。如果讲错了,教师教他,并要求再讲一遍。
  2.全体幼儿沿"河"的四周边作鹅走动作边念儿歌:"东边一条河,西边一群鹅,鹅儿鹅儿唱着歌,一只狐狸跑过来,鹅飞鹅跑跳下河。"在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注意要念完儿歌,鹅才能跳下河(即画好的小河的界线中),同时狐狸才能跑出来抓鹅。
  3.结束以后换一批幼儿作狐狸和小白鹅,继续进行游戏。

  注意事项:
  1.游戏前,先要教会幼儿念儿歌;并注意发音正确。
  2.在游戏进行中,发现幼儿而发音不准时教师也要给予纠正。

第21篇、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春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1、采用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题。
  春雨落到哪里?幼儿能从生活经验来说。
  2、学习诗歌。
  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1)重点学习诗歌中“下吧,下吧,我要、、、、、、”这一句式。
  逐幅欣赏画面,让幼儿进行猜测:种子会说些什么?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概括出第一句“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在老师的示范下,接着几幅图,让幼儿运用诗中的句式“下吧,下吧,我要开花、、、、、、简单建构诗句。
  (2)朗诵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要求幼儿作出相应的表演动作和运用丰富的感情语调来朗诵诗歌。
  3、学习创编诗歌
  (1)幼儿学习创编诗歌。
  请一幼儿上台选图编,也就是为下面幼儿作选图创编如何操作作示范。
  (2)幼儿自由选图编。
  3、跟着轻音乐,师幼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反思:
  这首诗歌朗朗上口,加上我准备的这几幅关于春天的挂图,色泽鲜艳,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孩子们要注意语言的轻柔美和意境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下起了小雨草儿发芽、梨树开花的美好景象,其中张芳菲、陈柏林、中润等部分孩子,朗诵儿歌时不但语言轻柔优美,而且还能带上表情、动作一起表演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之后,大家还积极进行了诗歌创编,幼儿发言积极,想象力非常丰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大人无法估量的。
  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做到顾及全体幼儿,个别幼儿很少开口读诗歌我也不加以提醒,此外,在图片的出示这个过程中,提问的问题过多,占用的时间长,使得本次活动超时了。

第2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颗星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观察马路上的各种车辆,了解一些交通设施,并有兴趣地去识别马路上的一些标记。但孩子们的认识是比较表面的。就拿红绿灯来说吧,孩子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孩子们有这种意识,但是,如何帮助幼儿将这种意识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要依赖于孩子对其重要性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学习活动应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红绿灯则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而且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三颗星星”这个故事也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所以,我就以故事为切入口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提升,引发幼儿体验到红绿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并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难点:通过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提升,引发幼儿体验到红绿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颗星星”、幼儿用书“三颗星星”、红绿灯翻牌、红黄绿三星

  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根据三颗星星的颜色,为星星起名字。
  2、 课件演示、边讲边议、经验迁移
  设问:(1)、三颗星星都学到了什么本领?
  (2)、三颗星星到什么地方去了?三颗星星回到妈妈身边,妈妈感觉怎样?
  (3)、地球上出什么事了?怎么会出事的?
  (4)、为什么马路又畅通了?三颗星星在地球上做什么?
  (5)、红绿灯有什么本领?红绿灯是怎样指挥交通的?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红绿灯?除了红绿灯,你还看见过哪些指挥交通的灯?
  3、游戏:红绿灯
  4、图书阅读

  活动反思:
  活动与主题内容相吻合,贴近幼儿的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抓住本质的东西。能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以故事为载体帮助幼儿拓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变封闭式的提问为开放式,既发挥主导有留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活动过程体现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

第23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谁在厕所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的个人卫生意识非常差。“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卫生常识。所谓卫生,是讲究清洁、预防疾病等。开展此次活动《谁在厕所里》。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 理解绘本《谁在厕所里》的主要内容。
  2. 尝试用语言和动作等方式表达小动物在厕所里的有趣表现。
  3. 懂得从小要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4.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 白板课件、背景音乐。
  2. 操作图人手一份,问号贴纸人手一张。游泳圈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进场音乐,去动物园玩。
  2.观察图片

  (二)集体阅读,初步了解绘本内容。
  1.观察图片(二)。
  仔细看看,发生什么事情?
  谁在厕所里呢?它在厕所里干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2.集体阅读图片(三)或(四)。
  幼儿随意猜测。
  教师示范猜测。
  小结语:到底谁在厕所里?它在厕所里干什么?请到后面的书袋里找找你觉得最有可能的答案。

  (三)共阅绘本,猜测联想。
  1.幼儿自主了解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四)完整欣赏,巩固提高。
  1.投票。
  2.揭示答案。
  3.完整阅读绘本。

  (五)结束活动,养成教育。

  活动延伸:
  将图书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合作阅读。

  活动反思:
  绘本教学,一种全新的课型,它给孩子们的不是压力,只有兴趣,孩子们愿意去思考下一步的故事情节,推测主人公的命运,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会了探索,激发起他们阅读欲望。开阔了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也让幼儿懂得从小要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第24篇、中班语言活动小兔家的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进行讲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理解小兔用冰做的窗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4、学习词:暖和、融化。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集体看图讲述故事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连起来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看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先来看第一副图,提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谁,它在哪里?”
  辅助性提问:小兔的房子是怎么样的?(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到小兔的萝卜房里有一个窗洞)
  为什么小兔要在萝卜房里挖一个窗洞呢?(如果没有窗洞房间里就会很暗。)
  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引导幼儿从北风、雪花上说出是冬天到了。)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雪花飘呀飘。
  小兔住在这间萝卜房子里感觉怎么样呢?
  真冷呀,我们来学学吧。(引导幼儿模仿冻的很冷的表现)
  教师示范并带领幼儿讲述图一“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幅图的事情说一说吧”“小兔做了一间大大的萝卜房子,还挖了一个空空的窗洞。它就住在里面,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雪花飘呀飘,冻得小兔直打抖。”
  怎么办呢?赶快帮小兔想个办法吧?
  你觉得用什么材料来做窗户会比较好?
  (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图二)刚才小朋友给小兔子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我们来看看小兔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辅助性提问:小兔带着什么?来到了哪里?
  它来到河边干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窗户?
  请小朋友把这幅图画发生的事情完整连贯地说一说。(幼儿集体尝试讲述图画。)
  刚才小朋友都讲得很好,现在跟着老师再来把这幅图的事情讲一遍吧。教师示范并带领幼儿看图讲述“雪越下越大,地面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河面结冰了。小兔拿着铁锹,在河面上挖了一大块冰,装在了窗洞上。”
  4、(出示图三)窗洞上装上了冰块,有什么变化了?谁能试着用完整、连贯的话来说说这幅图。
  辅助性提问:现在,小兔住在房子里感觉怎么样?
  为什么它现在不冷了呢?
  谁来说说这幅图画里的事情?(请个别幼儿讲述。)
  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幅图里讲的事情吧。“窗洞上装上了冰块,挡住了风雪,萝卜房里变得暖和起来了,小兔真高兴。”
  5、(出示图四)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幼儿自由讲述)
  辅助性提问:春天天气是怎么样的?
  小兔为什么哭了?
  小兔家的窗子怎么会不见的?它到哪里去了?(教新词:暖和、融化)
  你觉得小熊猫会对小兔说些什么?
  谁愿意把这幅图画里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个别幼儿讲述)
  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幅图的事情吧!“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块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急得哭了起来。小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洞上吧!”

  二、引导幼儿看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1、今天老师带来的四幅图看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3、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它主要是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给这四幅图画里发生的故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5、识记故事名字“小兔家的窗”。

  三、延伸活动
  老师会把这四幅图画放到“故事表演区”里,请你们下了课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再去讲讲这个故事,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看图讲述已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在讲述活动中能较快地观察到图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较清楚地讲述。对图片的一些细致之处也能观察的很仔细,只是不知道其代表的含义另外,但是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但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对图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联想较欠缺。

第25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大伞和小伞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天气不好,我看见小朋友打着雨伞来幼儿园,雨伞有大有小、各式各样很漂亮。中午吃午餐后我听见几个小朋友在谈论谁的伞漂亮?谁的伞?,小丽说:“我的伞谁都不能摸,下雨了我一个人打,妈妈说下雨了我们俩打吧我都不给,让妈妈淋雨。”听到这我有点担忧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家人比较溺爱,养成孩子霸道的性格,好东西不会与人分享,不知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因此,我设计了《大伞和小伞》这一教学活动,启发幼儿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一传统美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学习讲述、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同伴互动,比较幼儿对画面的不同描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3、体验小动物在雨天共伞的快乐情趣,学会在生活中团结友爱,关心他人。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画面、学习讲述、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同伴互动,比较幼儿对画面的不同描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难点:
  体验小动物在雨天共伞的快乐情趣,学会在生活中团结友爱,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1、故事《大伞和小伞》图片两套,各8张。
  2、配乐故事光盘。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入场,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大伞和小伞》。

  二、教师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讲述图片内容。
  (一)出示图片第1、2、3页,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1、请幼儿学说刺猥的对话:把你的小伞收起来吧,到我的大伞下面来。
  2、教师:他们还会遇到谁?

  (二)出示图片第4、5页,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图中的内容。
  1、师:田鼠和刺猥遇到了谁?
  2、师:小狗和刺猬谁的个子高?谁的伞大?
  3、师:小狗对田鼠和刺猥说了什么?
  4、刺猥和田鼠是怎么做的?

  (三)出示图片第6、7页,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1、师:田鼠、刺猥和小狗又遇到了谁?
  2、师:黑熊和小狗谁的个子高?谁的伞大?
  3、师:黑熊对他们说了什么?
  4、师:田鼠、刺猥、小狗是怎么做的?

  (四)引导幼儿用猜测的方式讲述故事的结局。
  1、师:小朋友们猜一猜,四个小伙伴合撑着一把伞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2、师:我们还是来看看图片吧!

  三、幼儿分组观察图片,讲述图片内容
  1、教师鼓励幼儿两两结伴,自选一张图片互相讨论,讲述图片的内容。
  2、按照图片的顺序,每张图片请一名幼儿拿着图片站到前面来讲述。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欣赏配乐故事。
  1、教师:黑熊为什么要请小狗、刺猬、田鼠躲到他的大伞下面?
  2、教师:如果下雨的时候,你发现小伙伴没带伞,你会怎么做?

  五、延伸活动:情境表演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语言活动《大伞和小伞》是一个展示小动物之间的友情的童话故事。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大担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同时,《纲要》中提出: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
  故事《大伞和小伞》语言精练、重复的结构形式便于幼儿讲述。
  因此,在设计环节时,我先采用分段讲述故事的方式,给孩子提供大胆想象的空间,讲述故事情节发展。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幼儿两两结伴,分组继续讨论,给每一个幼儿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最后让幼儿完整的欣赏配乐故事,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整个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通过两两结伴,分组讨论,培养了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

第26篇、中班语言活动蚂蚁搬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哑剧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用各种方式学习互助与合作的技能,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和喜悦。
  3、初步萌发集体主义情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蚂蚁搬豆》故事的桌面教具(小蚂蚁、大树、黑洞、黄豆)
  2、歌曲磁带《拔萝卜》
  3、情景表演的道具(萝卜头饰一个、两篮木珠),一教师扮演老爷爷。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看哑剧表演,理解故事内容、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教师逐一出示桌面教具,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表演。  
  2、教师操作桌面教具,演示故事的的前半部分。
  (1)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用歌唱的形式演唱故事的前半部分。
  (3)小蚂蚁该怎么办呢?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操作桌面教具,演示故事的后半部分。
  (1)你又看到了什么?小蚂蚁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用歌唱的形式演唱故事的后半部分。  
  4、理解故事的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故事中的小蚂蚁为什么一开始般不动,后来又搬起来了呢?  
  (2)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提升故事含义,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鼓励幼儿也要象小蚂蚁一样团结互助。
  
  二、设置情景,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
  1、情景表演:由另一教师扮演老爷爷,一幼儿扮演大萝卜
  (1)他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老爷爷该怎么办呢?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3)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表演《拔萝卜》的故事。  
  (4)小结:老爷爷拔不动萝卜时,是我们小朋友帮助了他,老爷爷真高兴,他要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不用谢”)你们帮助了老爷爷心理感觉怎样?(很开心)对,团结的力量非常大,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2、设置情景:教师拿出两篮木珠,木珠中放有黄豆,请来5位幼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1人,另一组4人,比一比哪一组的幼儿先将黄豆捡出来。    
  (1)两组幼儿同时捡黄豆,其余幼儿观看。    
  (2)哪一组幼儿捡的快?为什么?    
  (3)小结:因为第2组人多,所以他们就捡的快,团结的力量可真大呀。  
 
  三、迁移经验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也需要很多人来帮助,才能将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省力呢?完成后,你心理的感觉怎样?

  活动反思:
  《蚂蚁搬豆》内容诙谐有趣,深得幼儿喜爱。我先让幼儿在欣赏完故事后,幼儿对故事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因为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第27篇、中班语言活动三只小猪造房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懂得造房子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用书、多媒体,简笔画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的图片,教师示范的草、木、砖三种材质的实物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教师出示挂图进行讲述:有三种房子:一是草房子,而是木房子,三是砖房子,你认为哪种房子最结实?为什么?
  2,引出故事。    
  猪妈妈有三个孩子,呼呼,噜噜和嘟嘟。有一天,猪妈妈说:孩子们,你们都长大了,每个人出去造一间房子,看看你们谁的本领大。小猪们会造哪种房子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三只小猪造房子》 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三只小猪分别造了什么房子?谁的房子结实?      
  呼呼和噜噜为什么要造草房子和木房子呢?      
  大灰狼为什么吹不走嘟嘟的房子呢?(材料坚固,建造认真)
  呼呼和噜噜很惭愧,决心要向嘟嘟学习什么?
  幼儿边观察教师逐一出示挂图,边听故事录音。
  提问:呼呼的草房子被吹散了,呼呼跑到了那里?     
  噜噜的木房子被吹散了,它们怎么办?      
  嘟嘟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
  3,幼儿跟着录音边看挂图,边学讲故事。
  4,游戏“三只小猪造房子”。    
  用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图片布置场景,教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猪妈妈与小猪,边听录音学讲故事边游戏。
  5、三种材料模拟三种房子,教师示范,个别幼儿操作,体验三种不同材质房子的牢固度,进行比较。
  6、幼儿讨论。    
  提问:你喜欢那只小猪?如果是你,你会造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
  教师总结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我通过故事的进展,围绕三种材料来探讨那种材质建房子更结实。大灰狼一撞草房子,二撞木房子,三撞砖房子,一次比一次费得力气大,并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他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撞房子的结果,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学习了人物间的对话,这是这节活动的成功之处。对于活动环节的安排设计做了以下修改反思:1、出示实物稻草、木头、砖引入课题,然后通过一吹草房,二吹木房,三吹砖房进行提问来理解故事内容,再到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这样幼儿就会对故事理解的更深刻。2、准备幼儿人手一份的材料,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它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吹房子的结果,而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就直接可以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经典故事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学习人物间的对话,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提问及做出有效应答等,借助实物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感受故事,期间的种种疑问在自我操作实践中迎刃而解,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28篇、中班语言活动不爱刷牙的小狮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作品,通过小狮子找朋友玩的经历感染幼儿,懂得每天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2.知道讲卫生的小朋友会有更多的好朋友,乐意做讲卫生的好孩子。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和大胆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草地背景图一幅,小狮子、大狮子、小熊,小兔、小象等动物图片各一,幼儿刷牙的图片及广告画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朋友刷牙图,问: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每天刷牙吗?你什么时候刷牙呢?表扬每天早晚刷牙的幼儿。
  2.以:“有一只不讲卫生的小狮子”引出故事,请幼儿猜一猜,不爱刷牙的小狮子嘴巴会变成什么样子?
  3.嘴巴臭臭的小狮子要去找朋友玩了,他会遇到什么事呢?教师讲述故事到“也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问:“小狮子找了哪些好朋友?看到每个好朋友时小狮子说了什么,好朋友又说了什么,后来好朋友们又怎么样了,鼓励幼儿学说对话,并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
  4.小狮子找到朋友和他一起玩了吗?为什么没有好朋友和他一起玩?这时小狮子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小狮子快乐起来,找到好朋友和他一起玩呢?
  5.小狮子回到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讲述故事到:“他的嘴巴一点都不臭了”,教师提问:爸爸知道小狮子两个星期没有刷牙,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现在小狮子变成了什么样呢?教师讲完故事,现在小狮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你喜欢现在的小狮子吗?
  6.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欣赏。
  7.你愿意做讲卫生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8.请幼儿欣赏广告画,并说说这幅画上有什么,太阳和月亮都代表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了我们什么?
  9. 讲卫生除了要每天早晚刷牙,还要做好哪些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结合自身经验大胆讲述,产生做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意愿。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29篇、中班语言活动倒贴福字的传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倒贴福字的传说。
  2、加深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
  3、对幼儿进行爱心献他人教育。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在班级大门上贴上福字、在网络中搜集有关福字的民间传说。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谈话:小朋友,我们中二班的门上贴着什么,谁发现了??(大大的福字)。
 
  二、 展开
  1、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在哪里看到过福字?(商店的门上、家里的门上、酒店里、汽车上……)
  2、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贴福字?(送去对自己和他人的祝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 你看到的福字是怎么贴的?与我们班里贴的福字有什么不同?(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我们班里没有倒着贴是因为让小朋友认识这个字的正确写法,等小朋友都认识了福字,大班时我们就把它倒过来贴)
  4、 了解福字倒贴的传说。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呢,小朋友想不想听?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记号准备杀人,贴在哪家就杀哪家的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 字,这样家家门前都有一样的字朱元璋就找不到要杀的人了。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5、 请幼儿欣赏民间将“福”字做成的各种图案。 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三、结束
  请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福字倒贴的传说,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30篇、中班语言活动有趣的图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了解图书的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喜欢看图书。
  2、引导幼儿学习词语,图书、封面、封底、解说词。
  3、培养幼儿喜爱图书,由此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使幼儿在了解图书的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喜欢看图书。
  难点:引导幼儿学习词语,图书、封面、封底、解说词。

  活动准备:
  1、大的自制图书一本,词语卡片若干
  2、连环画幼儿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字卡)谁认识这个字?(学习词,图书)
  2、谁知道一本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封面、封底、画面内容)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出示图书。
  1、一本图书首先得有封面(学习词:封面)
  封面在哪?封面上有什么?这本书的题目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图书的最上面一张是封面,那么最后面一张叫什么?(封底)封底上有什么?
  2、看看小孔雀是怎么求医的?(学习词:解说词)
  教师逐页逐页的讲述故事后小结:孔雀真任性,结果却害了自己,我们小朋友可不能象它那样,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很勇敢,不怕打针吃药,但是吃饭的时候仍旧有孩子挑食,我们吃的每一样饭菜都是有营养的,所以都要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长得更棒。

  (三)、看小图书知道图书的好处,及该如何好好爱护它。
  1、请你拿出图书来看看,你的图书封面上写的题目叫什么?里面有哪些内容?
  2、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你看到什么?
  3、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看书的?

  (四)延伸。
  图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小朋友回去以后可以找一下你家里的图书,请爸爸妈妈和你一起看,下次我们来开个故事会,看谁收集的故事最多最好听。

  活动反思:
  幼儿很愿意和同伴们来分享自己看过的图书,这个环节不是简单的分享,而是幼儿把书中好听的故事、有趣的图画和同伴一起交流,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也非常的重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及指导也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

相关文章

《小班父亲节活动教案5篇》:小班父亲节活动教案5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活动课,让孩子知道6月份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理解爸爸的工作辛苦,快来看看小班父亲节活动教案吧。

《中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中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数学教案大全1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30篇》:大班科学教案3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