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班教案 >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日期:2019-09-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纸教案吧。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 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 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 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 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 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 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 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 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