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中职语文促织教案

日期:2021-06-02

这是中职语文促织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职语文促织教案

中职语文促织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嬉戏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2、学习作家用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3、浪漫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

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一、导语激兴:

作为词人,他得到了人间至高无上的美誉,故而,有人说他“作个词人真绝代”;作为国君,他沦落为帝王之列的末流,因此又有人说他“可怜薄命作君王” 。他就是后人既憎且敬,既爱又恶的李煜。

其实他还有鲜为人知的地方,他曾利用手中不可抗拒的皇权,影响了中国的民俗,这就是裹脚。传说,李煜让自己的一个妃子“以帛绕脚,令纤小,……回旋有凌云之态”。女子缠足之习一时风行,就这样上行下效,这一摧残女子肉体与精神的恶俗竟流行千年之久。千年的历史中,一双双畸形的“三寸金莲”演绎着女人被扭曲的身体,昭示着帝王扭曲心态。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因皇帝的爱好而导致民不聊生,这爱好就是:斗蛐蛐。

板书: 促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找出本文中表时间短暂的词语

⑴食顷,帘动,片纸抛落:食顷,一顿饭功夫

⑵及扑入手,已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⑶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少间,一会儿功夫

⑷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过一会

⑸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没多久

⑹未几,成归:未几,不久,没多大功夫

⑺俄见小虫跃起:俄,忽然、片刻、一会儿

⑻旋见鸡伸颈摆扑:旋,刹那

⑼成仓猝莫知所救:仓猝,很短的时间

⑽一癞头蟆猝然跃去:猝然,忽然

⑾旬余:十多天

⑿每闻琴瑟之声:每,每逢

⒀既而:不久,随后

⒁既入宫中:以后

⒂翼日:第二天

⒃岁余:一年后

⒄不数岁:不多几年

2、列举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年。

2)试使斗而才:才,名词作动词,有才能。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名词作状语

4)辄倾数家之产:倾,使动用法,使……倾,用尽

5)成以其小,劣之: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好

6)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高,形容词使动用法,抬高,使……高

7)细疏其能:疏,名词作动词,陈述

8)益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9)成然之:然,意动用法,认为……对

10)高其直:高,形作动,抬高

3、难句翻译:

1)操童子业,久不售。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二、教学过程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促织、小虫子、玩物)找线索、理情节、述故事。

开端 结局

征 评

捕 虫 献

发展 失 斗 高潮

又得

2、小说的情节发展一步步走向高潮,其中是需要一定要素的,比如悬念、人物矛盾、环境等,请同学们分析本文推动情节的发展的要素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引导:在哪里,你最紧张人物的命运,你最关切故事的发展。)

悬念一、老实忠厚的成名因交不出合格的蟋蟀,不仅倾家荡产,而且遍体鳞伤,往后会如何?

悬念二、成名妻子问卜后得到一张画,它灵验吗?

悬念三、蟋蟀死,儿痴呆,成名夫妇会走上绝路吗?

悬念四、好不容易捉到的蟋蟀,却又那么弱小,会有用吗?

悬念五、成名的小虫斗得过“蟹壳青”吗?

这一连串的悬念,又称甩包袱,如果电视剧演到这里,我们肯定会充满期待等着下一段好戏。

3、本文的情节的确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但同学们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符合生活真实吗?把这些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的情节找出来。

提示归纳:1)问卜;2)魂化蟋蟀;3)喜剧性的结尾

4、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些情节?

① 问 卜

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真的会那么灵验吗?从现在来看,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情节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走投无路。

作用:既推动了情节顺利发展,也突出了成名夫妇悲惨处境。

② 魂化蟋蟀

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但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小孩子本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但成名的孩子却因为一只蟋蟀而死,并且连死了不能忘记家里父母的难处,要化为蟋蟀来帮助父母,曲折的反映出在那个时代连孩子也没有了生路。

这里其实隐含着一组巨大的对比:儿子的生命与蟋蟀的生命孰轻孰重?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在儿子与蟋蟀的性命不可“得兼”的时候,成名自然便会“舍儿而取蛐蛐者也”。不仅如此,即使舍弃儿子也不足以让成名摆脱那样的悲惨境界,只有让儿子变成一只善斗的蟋蟀才能挽救一家人的性命,这是怎么一种没有天理的社会!

作用:推动了情节顺利发展,也突出了成名夫妇悲惨处境。

③ 喜剧性的结尾

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

有诗为证: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由此自然可以看出,官员的升迁是建立在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上的。

那么,既然这样的结果不可能出现,作者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一个虚构的结局呢?这样的结局有什么好处呢?

现在先引进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分析他们各自的好处。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

讨论明确:

《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两文比较,还有几处不同:

①《野史》为骏马来换蟋蟀;

②妻失促织,惧而自缢;

③鸡啄食促织;

④夫亦自经。

蒲松龄的高超之处在于想象丰富,构思灵巧,能将简单的原始材料演化出复杂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在写作技法上现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那样的喜剧形式所暗含隐藏的仍是不可言说的巨大悲剧,因此有人把这样喜剧的形式悲剧的内核结局比喻为“带笑的泪”。其实,这是作者通过反讽的艺术手法,把现实和浪漫结合起来,来痛斥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荒淫无度的君主。

归纳总结:

1)、这些虚构的情节推动整个故事不断向前发展;

2)、以非现实的手法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败;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旨。

由此可见,作者结尾的虚幻情节,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美好的愿望,也不仅仅是为了引人入胜,更不仅是为了离奇而离奇,而是通过这种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的情节,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样的手法我们以前其实也见过,如《孔雀东南飞》的结尾,还有《梁祝》化蝶的故事。

其实这样“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的历史事件又岂止这一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起诸侯国君共怒,“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导致楚国最终衰灭,宋徽宗专心书画,导致蔡京、童贯等六贼专权,明武宗朱厚照好当皇帝,导致太监刘瑾、江彬专权,明世宗朱厚熜喜欢养猫,导致太监严嵩专权,明熹宗朱由校爱上了当木匠,大权旁落到了超级太监魏忠贤手中。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引起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时代也太漫长了。

三、鉴赏练习

1. 分析鉴赏:

不仅是整篇文章的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即使是行文中各个小部分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文章第六段成名时悲时喜的变化最为典型,请同学们欣赏:

围绕一只小虫成名感情由悲到喜、由喜到悲、悲喜交加,成名的心理变化极其复杂,真可谓是肠一日而九断,阅读第六段找出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填入下边的括号: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明确:(怒、悲、愁、喜、惊、喜、劣、喜、恐)

西周时,三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一个奴隶只需要赔偿一头牛。所以我们有了“牛马不如的生活”的说法。小说中这只既不能耕田,又不能运货的虫子却可以让一家人忧,一家人喜,让一家人生,让一家人死,这是一种多么荒诞的作法,这是一幕怎样的人间惨剧!

这样形象生动的描绘、曲折离奇的波澜在第七段也十分典型,同学们下去欣赏。

2、拓展练习

期中考试前后,真可谓几家欢喜败家忧,甚至一家既是欢喜又是忧,一会欢喜一会忧,现在请同学们用干练的文字把这一心理曲线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当然选生活中某一典型事件加以刻画描绘也可以,例如,回家、过年)

作业:

一、成语积累

1.向隅而泣:面对着墙角哭泣。语出《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

2.东暖既驾: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古代传说,日神驾着六龙驾驭的车。

3.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庄子·达生》篇说,养斗鸡的,要把鸡训练得镇静沉着,仿佛是木头雕的,才能够不动声色,战胜别的斗鸡。

4.一人飞升,他及鸡犬:一个人飞升,连他的鸡犬也成仙。《神仙传》记载: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飞升上天。他服药留下的容器让鸡犬啄撒了,鸡犬也成了仙。这件事全属编造。后来用这个传说来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二、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P>

有华明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动词,进

进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P>

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责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动词,索取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责,动词,责罚

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P>

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P>

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逼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异常

/P>

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然 俨然类画:副词词尾

成然之:动词,表肯定

/P>

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P>

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售 亦无售者:动词,买

/P>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岁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2.古今异义词

①因资常供:责,古义:责令 今义:责任

②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 今义:臀部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少年,古义:三十岁以下的人 今义:指十二、三到十五、大的青年期

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游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今义:行侠仗义之人

⑤久不售: 售:古义:考取。 今义:出售。

展台之用打印格式:

/P>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刭焉。

(吕毖《明朝小史》)

练习: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中职语文促织教案第2篇

第一课时

一、先检查预习,看学生是否按要求熟读课文。

二、介绍背景

师问:促织是什么?你们小时候见过吗?

生1:见过,一种昆虫,也叫蟋蟀。

师问:《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生3:借花妖鬼怪来写社会的书。

生4:虽说比较荒诞,但也有比较现实的地方。它揭露统治者劳民伤财,是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师:“志异”是什么意思?

生答:记录怪异之事

师补充:“志异”也是一种揭露现实的手法。“聊斋”是书房名,古人常有此雅兴,以书斋为文集名。

师:相对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教师再简介蒲松龄屡试不第、供茶水听故事的经历。现在,我们的学习非常紧张,读长篇可能没时间,读《聊斋》中的短篇故事还是非常合适的。

鬼怪在《聊斋》中是美丽的、有情的。(也许是由于上了体育课,学生有些不在状态,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于是,教师以亲切平和的语调娓娓道来。)

三、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5分种后,师问:你们看过完了吗?我来检查一下字词,请翻译几下几个句子:

1、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2、顾念蓄劣物幼稚病无所用。

先让一学生试译,教师更正、补充。

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末段,并逐句翻译这一段。

教师再指名学生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给课文分段。

师问:那第9段属于什么?

生5:作者的评论。

师问:种笔记体的评论模仿什么写法?

生5(想了想,回答):《史记》每一篇结束后有“太史公曰”。

师问:你们对这样的划分有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

也许是因为学生手头有参考书,这个环节很快完成了,没有争论,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讨论情节特点

师:在一篇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

我们用小说分析的方法从各部分找出人物的描写。布置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的空白处做一些批注。

生6:我觉得在发现促织前后,成名的感情是由懊恼到惊喜。

教师要求他从文中找有关句子加以论证。

生6读“忧闷欲死”“惟思自尽”“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备极护爱”等句。

师:就是这么一只蟋蟀,竟令人忧闷欲死。后来儿子跳井自杀,捞上来后即使儿子气息奄奄,成名夫妇也“不复以儿为念”。你从人物的命运里读出了什么?

生7:我读出了蟋蟀对于这一家人的重要性。

生8:社会很黑暗,官吏们全然不顾百姓疾苦。

生9:官吏的压迫把亲情都异化了。

下课铃响,教师:下节课我们来讨论小说的情节、结构。下课。

第二课时

教师:本文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找不到蟋蟀,成名受刑:悲;驼背巫指点,找到好蟋蟀:喜;儿子不小心弄死了蟋蟀:大悲;儿子魂化蟋蟀,屡战屡胜,最后令成家飞黄腾达:大喜。在这样的情节变化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教师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以低表示悲,以高表示喜,以更低表示大悲,以更高表示大喜。)

生1:儿子变成促织,神话色彩很浓,而且故事起伏很大。

生2:我喜欢第7段,斗蟋蟀的场面,人物的心理变化落差很大。成名和村中少年以及围观者的情绪变化都维系在一只小小的蟋蟀身上,既可笑又可悲!

生3:我也觉得第7段最精彩,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去,一直为成名的小蟋蟀担心。

师(点评生3):你的情绪也在随主人公的悲喜而起落。

生4:我过这个作品改编的木偶剧,斗蟋蟀的场面挺有趣的。

生5:我看到的是比较伤感的地方。成名爱蟋蟀比爱儿子更多。儿子尚未苏醒,“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变不复以儿为念”,对骨肉的担忧倒在其次。宠物竟比人的性命更重要!

生6:我不同意生5的看法。读“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他不是很伤心吗?

师:儿子化成了蟋蟀,小说中有没有铺垫?

生7:有。“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不再象往常那样活泼精神。

师:一般说来,一篇小说以悲剧示人,震撼力更强。如果本文只写到儿子跳井死了,成名家破人亡就结束了好,还是原文好?(不等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而小说中成子化身为蟋蟀,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荣华富贵,这样是否削弱了小说的影响力?

生8:我认为小说原文更能揭露现实。

生9:一只小虫就能改变人的命运,皇帝喜欢玩蟋蟀,却不知因此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原文前后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师:这个故事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安排这样的结尾吗?

生10:我认为作者是想表现朝政的昏庸,皇帝玩物丧志。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无因喜以谬赏。”而文中的皇帝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原文的结局更能抒发作者对身处这样的'社会的无奈和对统治者随心所欲滥施赏罚的愤慨。

生11:我不同意。悲剧结局也能体现皇帝的昏庸。就因为偶尔想玩一样东西,未必不过此即忘,却害了百姓家破人亡。这样的结局也不一定就差。

生12:我还是认为原文好。因为这样处理能体现出人情冷暖。儿子心中有亲情,为报答双亲而魂化促织,但成名眼中只有钱只有权势。我从中读出了人情的冷漠。

生13:我认为还可以增添皇宫斗蟋蟀的细节,更能说明“天子一跬步”,百姓的命运由贫到富的过程。

生11:我以为悲剧的结尾更能感染人。可以启发读者从小人物的悲剧想一想社会的黑暗。

生14:以悲剧结尾固然能打劫人,但以喜剧结尾更有震撼力,更发人深省。

师:回到课文的结局,你从文中读出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生15:以喜衬悲,使悲剧更显悲哀。所以我以为结尾不是喜剧,而是比悲剧更悲的悲剧。

生16:“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即忘”,然而成名等小老百姓的命运却已经转了几个来回。

师:你以为百姓的命运始终掌握在天子手里,是吗?

生17:我认为成名比较麻木,他没有反抗意识。

生18:我以为文章的主旨是对上层统治者的抨击,以喜剧结尾更能突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师:作者同情百姓,何以见得?

生19:作者安排成名一家过上了“裘马扬扬”的生活,说明他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过程好一点。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安排能体现作者的同情?

生19:因为文中说“天将以酬长厚者”。

时间已经接近下课。教师总结如下:

志异小说的“荒诞”,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因天子的“谬赏”,结果“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他非常含蓄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控诉。

另外,这篇小说的结构也给我们峰回路转的印象,“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不希望别人看到开头就猜测到结尾。

小说就意义来说,是揭露人贱虫贵这种荒诞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其实这样的事不独发生在古代。现代社会也有重宠物而轻人命的,至于重名利等外物而轻内心世界的就更多了。“读小说就是读人物,读社会”。现在请齐请第9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布置作业:请阅读《读本》第341-344页的《影视作品的欣赏》,读后做练习四:选一个小的片断,改编成戏剧小场景。

中职语文促织教案第3篇

  一、以“趣”导入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

  二、自读课文

  1.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

  2.根据注释,疏通文字,并且在课本上“圈”“点”“画”,找出成为自己阅读“拦路虎”的字词。然后同桌间展开讨论,根据字词所在的位置判断它的词性,根据字词的前后搭配判断它的词义。

  重点研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省略句等。

  三、梳理情节

  1.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读完后编写一个情节提纲,选用合适的动词,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

  四、对话文本

  课文中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句子实际却能透露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加以探讨,那么就能引领学生更好地与蒲松龄对话,从而体悟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如:“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官吏的压迫把亲情都异化了,成名爱促织比爱儿子更多。这几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句子对于荒唐可笑的统治者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五、布置作业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聊斋志异》,了解蒲松龄。

  2.讲述曲折情节,并将《促织》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 二 教 时

  一、探究问题

  1.小说在情节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小说对现实的揭露有何深刻之处?

  二、品读课文

  1.曲折跌宕的情节。(略)

  2.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重点鉴赏第六段。本段写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突出了他因被征促织而心力交瘁。成名捕捉九岁儿子魂魄所化蟋蟀,为什么听到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觉得原先那条虫“宛然尚在”?这是他一夜僵卧长愁、神思混乱的错觉。“见虫伏壁上”,“审谛之”,为什么“以其小,劣之”?因为它与上品蟋蟀,形体上、色彩上不合。为什么后来又觉得“意似良”?因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而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标志。但到底是有缺陷,所以“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了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

  3.动词的运用。重点欣赏第七段小促织勇斗“蟹壳青”和“鸡口脱险”。这段文字通过“怒”“奔”“跃”“张”“伸”“龁”等词,把斗虫过程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惟妙惟肖。

  4.衬托。如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5.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急解令休止”这一段中,写了少年的三笑,共有三层对比: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来挑逗促织,但“仍不动”,于是“又笑”,得意至极。由此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6.讽刺手法。如“抚军不忘所自”,真是明褒暗贬。“抚军”身为一省的民政军政最高长官,不关心国计民生,却一心拍马,细写《促织疏》;而那个一心“欲媚上官”,残害百姓的县宰,最后竟以治理才能优异而享有好名声。作者不露声色,将揶揄讽刺的味道隐含其中,令人玩味不已。

  三、作业

  课外参照作品的故事情节编写一个戏剧小品。可发挥想象力,在原作的基础上再创造,写出新意,写出灵气。

第 三 教 时

  一、讨论主旨

  1.《促织》是喜剧还是悲剧?

  《促织》的结局是喜剧性的,但这个喜剧性的结局丝毫不能掩盖故事深刻的悲剧性。如果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结局,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结局,其实是作者“赏赐”给善良的读者的一个“谎言”。

  2.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贵。这样写是不是太夸张、太虚幻了?

  (1)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魂化蟋蟀且轻捷善斗,这是不可能的。神产生于人对自然的恐惧,源于人对现实的无法超脱。成名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求神问卜的。

  (2)小说中成名的力量如此微弱,虫却因为附着了统治者的权威而神勇无比,命贱既不如虫,则人变为虫便成为当然的社会逻辑。

  (3)结尾“裘马过世家焉”的“喜剧”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这岂不荒唐可笑!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4)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于任何一种动物的。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宁愿自我否定,而幻化成一只促织。这种否定,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影射了人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可怕!

  3.《促织》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辛酸、深广的忧愤。作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

  其一,他批判了造成民不堪命的社会根源。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这是何等的荒诞!

  其二,由上而下的众多的贪官污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作者批判的矛头直指整套封建官僚机构。

  其三,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里,善良、质朴是不为人称道的一种品质,而自私、奸诈、凶恶成了人们竞相学习的“生存品质”。那些具备最美好品德的质朴的人们怎么能够守护自己人性的一方净土呢?

  当然我们在肯定《促织》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如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但蒲松龄生活在17世纪,我们不能超越历史条件加以苛求。

  二、走近聊斋先生,走进《聊斋志异》

  师生共同根据相关资料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进行深入解读。

  三、布置作业

  1.就《促织》中的某一点写一篇评论。

  2.研读《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席方平》,并作简评,600字左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