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鸿门宴教学反思短评

日期:2021-04-22

这是鸿门宴教学反思短评,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鸿门宴教学反思短评

鸿门宴教学反思短评第1篇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初次教授这篇课文的我并没有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情节入手,本着文言文教学要落到实处的原则,仍然采取了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让学生字词落实会翻译,能概括项羽、刘邦的形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篇文章上下来,学生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起初还挺有成就感的,后来通过听课,同组老师的交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文言文虽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如果单纯的翻译课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学生不会产生兴趣,相反程度差的学生还会很抵触,很厌倦。这一点在9班体现的很明显。课上学生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对文言文的美根本无从感觉,也有不少学生一上古文就云里雾里,昏昏欲睡。我想,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长此采取千篇一律的授课模式,将富有古典美的文言讲的支离破碎,机械呆板,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

  其次,课堂提问的策略不容忽视。教授本课,我的提问并不多,而且几乎是封闭式的问题,学生稍作判断就能回答,可尽管这样,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寥寥无几。问题太浅,学生不懈,当然问题问的太大、过深,也没有人愿意回答。对于文言文,尤其是像这样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一定要精心地设计问题,要么由浅入深,逐层启发,要么才找准切入点,设计提纲挈领的几个问题,把厚书读薄。

  最后,在分析刘、项性格这一环节上,我虽采用了课堂讨论模式,同学们也非常积极踊跃,概括出了很多有个人见谛的东西,但我迫于时间有限,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不得不打断学生,亮出自己预设好的标签式的答案。这样,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并没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堂好课,除了充实,更不可缺的应该是学生的有效参与。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多开口说话,岂不更好?

  这节课后,没有马上把心中所想如实地写下来,以致于现在回想起来,缺少了很多当时的激情,不过我会把这节课当作一次经验,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完善。

鸿门宴教学反思短评第2篇

  《鸿门宴》一课的教学,通过分析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为目的,采取了多种方法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课后体会:

  一、较为成功的方面:

  1、能较为恰切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发言踊跃。

  2、多种手段与方法相结合,包括视频、电影片段、图片展示等,对学生造成了较为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教学环节的安排较为合理:

  文言词句的疏通采用了下发资料与堂上指导、堂上练习与课后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完成对文言词句的疏通又减少了串讲的时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文言基础知识的归纳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归纳后下发资料,只作简要讲解,也节省了时间,同时又抓住了重点:

  最为精彩的是对人物分析时安排的两个活动:

  “自主探究”和“定向探究”两个活动,达到了先放后收的目的。尤其在“自主探究”环节,由于不设答案,只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可以自圆其说即给予肯定和表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发言踊跃,并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佐证材料,这对于这个非常不喜欢阅读、大部分同学一看书就犯晕的班级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表现。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整个过程充满思辨色彩又轻松愉悦,对于职高C类班级来说,这种氛围极为难得。所以说,这是本课中最值得一说的亮点。

  “定向探究”环节的问题设置有针对性,抓住了要点,同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有目的地探究人物性格,也达到了引导学生准确感知人物性格的目的。

  4、小结时选择剪辑的四段视频都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很好地起到了加深学生对人物认识的作用。

  5、充分的朗读准备使学生在对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讨论时能紧扣文本、有理有据,不会架空分析。

  6、注重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并能通过练习、讨论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在“自主探究”部分)。

  7、作业设计中谈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发挥空间,有话可说;也可以促使不爱看书、历史知识非常贫乏的学生多翻查资料,了解历史,引发思考。

  二、反思及建议:

  1、集体朗读较多,但对个别学生的朗读落实还不够,在讨论时出现少数几个学生不能尽快从课文中找到原文论据。建议能通过分组朗读、由组长抓落实的形式使学生熟悉课文(对于不能自觉地阅读课文的学生来说,必须有督促措施,这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

  2、本次课的讨论没有进行分组,在“定向探究”时由于问题较多,显得较为仓促,探究不够深入。建议自己以后尝试采用分组讨论、分任务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充分讨论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精神,这种方式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这在A类班或者普高可能不存在多大问题,但对于基础差、学习和管理能力弱、自律性差的班级来说,包括小组的组建、组长的人选和职责、组内成员的分工、评价的形式等方面都要作周密考虑,否则有可能弄巧反拙,不仅达不到讨论的效果,而且会使课堂失控)

  3、本课文言文词句的疏通方法虽然达到了一定效果,但仍然不理想,有少部分学生还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应该如何做得更好,本人仍在想思考之中,且需要经过尝试才可体会到效果。

鸿门宴教学反思短评第3篇

一、引言

《史记》因其突出的文学和史学价值被鲁迅赞美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技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讲述的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西楚项羽自立为霸王,沛公刘备斩蛇起义,乱世中,结拜为兄弟,并为“先入咸阳者,册封为秦王”的游戏生死搏杀。

项羽有奇谋范增,而刘邦有妙计张良,谁能笑到最后为王,还需相遇战场,进行最后的角逐。剑拔弩张的“鸿门宴”让这场争斗浮上水面。当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而刘邦军队人数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项羽的实力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刘邦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赴宴前,刘邦面临着大军溃败的威胁,赴宴极可能遭遇杀身之祸。然而,在鸿门宴,沛公刘备能够转危为安,变被动为主动,樊哙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史记》的描写将樊哙的个性、举止、勇气和慷慨陈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因此,本文着重以樊哙闯帐来谈谈语言描写的鉴赏分析。

二、语言艺术鉴赏

1、修辞层面鉴赏

文中对樊哙的陈词总共用了131个字,全部都是以四字或五字的短句陈述,短句简短简洁,符合樊哙作为一名猛将的身份,又较好的描绘出当时的剑拔弩张的形势,但又不失整句的交叉,既增强了语势,又增添了几分儒雅之风。除此之外,散句的应用更是突出武将的斩钉截铁,句句千钧的表达风格。实词和虚词如“夫、且、耳、也”错落有致,创造出急促不失夸张、流畅铿锵的樊哙用语。更在“窃为大王不取也”和“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两个判断句的修辞增强了不容抗辩的语言魅力。这种层层推进的精细修辞,使得樊哙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仿佛读者能看到一个真切的樊哙,甚至是他飘动的胡须,急喘的呼吸都能摄入心脾,栩栩如生的形象跳动在读者心中。

2、逻辑层面语言鉴赏

樊哙这段是通过三个层次来达到鉴赏的目的。首先第一句是是个过渡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既回答了壮士能否再喝酒的疑问,又明确告诉对方“死”字当先,“与之同命”的决心,此层面气势夺人。第二个层面是樊哙的一番慷慨陈词,“此亡秦之续耳”道出大家的共同敌人是暴虐的秦朝。以此让项羽想起与刘邦共同作战的友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道出“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的盟约,暗讽项羽背信弃义,以此动摇项羽的意念。又称“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和“以待大王来”,处处吹捧以满足项羽自大的心理,降低项羽的防备。最后总结陈词,刘邦是有功的人,如果有功还是被杀,只能让项羽陷入自己承认自己有错的境地。因此,这时樊哙又进入第三层面的总述“窃为大王不取也”,既表明自己的结论也道出刘邦阵营的结论,更是暗示项羽要按照这样的趋势去做。

此段,司马迁运用了典型的三段论式即前提、推导与结论的写法,有理有节富含逻辑,三个层次侃侃而谈、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刚柔并济,始终以樊哙陈词作为故事主线,体现出司马迁雄而肆的语言表达风格。

3、塑造人物形象层面鉴赏

樊哙陈词字字含刺,句句中的,赋予了勇士灵魂。简洁精湛的语言描写让人物犹如吞食了一颗还魂丹,鲜活的形象呼之欲出。他的英勇让项羽惺惺相惜,他镇定的慷慨陈辞塑造出一个鲜亮照人的艺术形象,永远活在读者心中。作者司马迁深知勇士激越方能显出其英雄本色。樊哙不仅感动了读者,更是感动了鸿门宴中的人们,也感动了作者自己。樊哙撞帐既表现出一个勇气可嘉、威武的勇士形象,更呈现出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干练的智者角色。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把握樊哙撞帐这一章节的学习,可以通过自由讨论或独立感悟,体会樊哙的忠、勇、威、壮、智的特点,把握樊哙震、敲、醒、辩、责、劝的语言艺术技巧。另外,中技学生还可以根据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相应的人物动作、表情等进行表演实训,组织有竞争性的情节演讲,领悟人物情感,体会人物人格,切实理解鸿门宴的精髓。

三、结束语

惊心动魄、剑拔弩张的鸿门宴以项羽的放虎归山,沛公刘邦的化险为夷告终,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不能不承认是有勇有谋、心急如焚闯入军帐舍命救沛公刘邦的勇士樊哙。樊哙虽然是一名武将,但是在鸿门宴的紧要关头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机智过人,用其极富特色的慷慨陈词,层层递进,救下了沛公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迁在《鸿门宴》这篇文章中绘声绘色、酣畅淋漓的描绘了樊哙闯帐这一精彩环节,形象、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武将樊哙的举止言谈,让我们领略了一位有勇有谋、机智过人、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当天若不是有樊哙闯帐就沛公,刘邦可就危险了,我们也无法领略鸿门宴的文学的风采。因此,在中技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樊哙闯帐这一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表演和深入讨论樊哙这一人物形象,师生共同领略这一情节的语言描述艺术。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