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科学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绪论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绪论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绪论PPT课件这个PPT共55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数学认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等,欢迎点击下载。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科学探究
教育建议:
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教育建议:
1.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如: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生长环境给植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等。
2.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如:
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如: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
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如:玩风车时,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并实际去验证。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滚得快,可以动手试一试;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
3.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
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
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收集资料和验证猜测。
4.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二)数学认知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圆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的形状,体会为什么有的场馆叫“水立方”,有的叫“鸟巢”。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断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休息。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一周七天的顺序是从周一到周日,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讨论春游去哪里玩时,让幼儿商量想去哪里玩?每个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滑滑梯时,按照“先来先玩”的规则有序地排队玩。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科学内容和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至此、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指导要点 :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      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生鸡蛋熟鸡蛋
                 生鸡蛋
                 熟鸡蛋
方法小结
生鸡蛋
1、旋转不顺利,很慢。
2、按停后继续转动。
3、放水里会动起来?
4、摇动鸡蛋有声音。
5、颜色偏浅。
……
熟鸡蛋
1、旋转顺利,快而久。
2、按停后不再转动。
3、放水里不会动起来?
4、摇动鸡蛋无声音。
5、颜色偏深。
……
一、什么是科学
(二)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人类所有的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猜想、实验……等活动,都是科学探索的过程。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永不完结的过程,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进步,但远不是完结。
(三)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如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对世界有好奇心、相信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等等。
          “你的看法很不科学”
二、什么是科学教育
         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知识 不再 重要了 ?
首先,尽管《纲要》没有明确规定科学知识的目标,但是作为科学探索过程的结果,知识的目标已隐含在其他的目标中。
其次,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个人性、经验性的学习,不同地域、不同经验背景的儿童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会具有很大的差异.
第三,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
最后,《纲要》不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还有利于纠正以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避免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的产生。
四、年龄阶段目标
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一)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 保护好奇心,支持儿童的触摸、爬动、操作、摆弄玩具和物品的行为;
(2) 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发展感觉能力、注意力;
(3) 初步掌握与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日常概念和科学常识,例如,知道一些与生活贴近的
动植物、自然现象和科技产品的名称;
(4) 形成一和多的数概念;形成白天、晚上的时间概念。
(二)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 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 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 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二)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方法技能方面
(1)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2)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
(3) 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 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二)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知识方面
(1)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
(3)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5) 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 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 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方法技能方面
(1) 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2) 学会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
(3) 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4) 引导学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学会运用其他手段
(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三)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知识方面
(1) 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 引导学前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 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形成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四)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 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2) 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3) 使学前儿童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
(4) 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四)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方法技能方面
(1) 学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2) 学会实验操作验证推论和预测,并能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
(3) 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 学会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5) 引导学前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
(四)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知识方面
(1) 帮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向学前儿童介绍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 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4) 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 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的计算;
(6) 逐渐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形成星期几和一年四季的初步概念。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一﹚启蒙性
幼儿的身体器官发育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认识能力较低,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期,不可能接受艰深抽象的科学知识 。
内容浅显宽泛,以幼儿的生活和周围环境为出发点,其重点在于启迪幼儿对于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并由此引发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和相关的科学技能。
﹙二﹚直观性
      幼儿阶段,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期与具体形象期。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直观的教育法,充分发挥幼儿多种感官的作用,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在其形象生动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发展。
﹙三﹚综合性和趣味性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不分科的,在教育内容中包括生物、天文、地理、物理、卫生等广泛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基础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
      幼儿科学教育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积极探索,获得经验,接受教育,充分体现幼儿科学教育的趣味性。
六、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意义
1、有利于科学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的发展。
2、有利于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
(1)有利于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有利于学前儿童学到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使学前儿童丰富和积累科学经验。
3、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七、怎样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1 、科技素养
 (1)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2)能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3)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
 2 、要具有全新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3 、要具有一定教育知识和技能
(二)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1 、要具备科学活动的设计能力
  2 、要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3 、要具备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
  4 、要具备随机教育的能力
5 、对待学前儿童的提问
(1)直告式。
(2)观察式。
(3)比较式。
(4)反问式。
(5)引发回忆式。
(6)激发想象式。
(7)引导推理式。
(8)共同查找式。
(9)存留悬念式。
【简要小结】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态度和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具备了成熟思维方式后再去培养,而是在人幼小的时候就应该潜移默化。只有这样,科学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热爱科学的人。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绪论PPT课件

  • 编号:2145
  • 大小:2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4-09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