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游戏PPT课件

幼儿园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PPT课件

幼儿园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PPT课件

幼儿园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PPT课件这个PPT共108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启发并尊重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幼儿园游戏教程 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
本章主要内容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角色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指导
规则游戏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Q:幼儿园中的游戏与幼儿园外的游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中的游戏与幼儿园外的游戏相比,在外形上显示出它自身的特点:
一、游戏时间的固定性
          托幼机构外的儿童游戏,没有固定的游戏时间,随意性大。
          托幼机构中的游戏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有目的、有计划地固定安排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体现了游戏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时间的稳定性,这样有利于儿童形成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
eg: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
二、游戏环境的教育性
          托幼机构外的游戏,家庭提供的玩具缺乏一定的教育意图。
       如,儿童对自然界的沙、石头等感兴趣,但家长往往因为安全卫生等问题而加以制止。
托幼机构的游戏环境都是经过教育者按教育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的,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根据儿童游戏特点创设、布置的游戏场地。场地和材料的提供都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
三、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托幼机构外,儿童在户外交往的对象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碰到谁跟谁玩,缺乏稳定的伙伴关系。
托幼机构以年龄分班,每个班的儿童在人员、数量、性别等方面相对稳定。儿童结成的伙伴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伙伴多,年龄相当,兴趣相同,相互交往的机会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伙伴的缺陷。
四、教育者的指导性
           托幼机构中,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指导游戏的专业知识和机能技巧。
第二节  角色游戏的指导
导入案例:
      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会想出很多成人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
      照相馆:小朋友戴上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其他小朋友拍照……
问题:以上游戏属于什么类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Q: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要求小朋友扮演角色,这两种游戏中的角色有什么区别呢?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情节:现实生活的印象
                    内容: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反映的是  
                    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的
                    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主题、角色、材料、情境、规则
幼儿角色游戏结构的特征:
     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1)扮演角色的性质: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
           通过模仿范例( 模仿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如,司机
          ——方向盘的转动;
          交警
          ——手臂的挥动;
          医生
          ——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
          解放军
          ——小军帽、腰扎皮带;
          骑马
          ——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
第二类:互补性角色
Q:互补性的角色有哪些呢?
①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
②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
        如,母子中的母亲,医生——病人的“医生”,理发师——顾客的“理发师”,老师——幼儿的“老师”,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③这种角色选择、扮演都多发生于成人——幼儿之间,而很少有幼儿——幼儿之间的。
         如,游戏中很少有“朋友”这种在幼儿之间发生的角色。
第三类,想象性的或虚幻性的角色。
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eg:《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白蛇传》中的许仙,《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2)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师、营业员、理发师。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
受经验影响:另有研究表明: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
佩勒认为,儿童许多游戏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孩子对角色的选择,基于他们对于某个人(或角色原型)的爱、尊敬、嫉妒或愤怒的感情。
           1、模仿爱戴的、尊敬的人(往往是成人)
      2、对恐惧害怕的人或事物的模仿,可以征服恐惧。
      3、扮演“低于他们身份”的角色。
(3)选择不同角色的原因:
首先,情绪、情感的作用。
          对成人的爱、尊敬、羡慕、恐惧、害怕的各种原因促使孩子去模仿成人,扮演角色。
其次,幼儿性别差异的影响。
          3岁左右,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开始根据性别选择角色。常认为因为我是男的,所以我当爸爸。
再次,幼儿对角色熟悉程度的影响。
         如“小记者采访,电视台报道”等,“房地产公司经理如何售房”,不熟悉则反映不出来。
2、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再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Q:积木、沙、树叶、草、石头可以假想成什么?
2、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再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3、假想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儿童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玩具:听诊器、方向盘等,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如,医生看病、司机运乘客、送小孩看病、去公园玩、去串门、做饭、买菜等,
游戏中的动作,不是具体某人、某一动作的翻版,而是概括的、压缩的动作。
            如,为病人看病、妈妈抱娃娃、喂娃娃等是医生、母亲动作的概括。
Q:什么是游戏规则?你能举例吗?角色游戏有游戏规则吗?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游戏中的规则是明显的,制约着每个参加者的行动,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但是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是内隐的,包含在每个角色中。
           如,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应有的动作、态度,及别人与之的相互关系、语言、声调、思想感情等,就是角色游戏规则。
孩子们有时虽然知道自己是在游戏,是“假装”的,但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他们所观察到的人们的生活活动。
          常见孩子说:不是这样的,医生看病要先挂号,才开药,先用酒精消毒,才打针,等,正是内隐性规则的体现。
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环节与要点
(一)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参观、看图书、听故事、旅游、参加社会活动等)    案例
2、提供适合的场所及丰富的游戏材料。案例
1),设置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
2),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3),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角色游戏的现场指导
1,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自己报名、推选、轮流)
3,观察幼儿游戏,参与幼儿游戏,给予适宜的指导。 教师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参与游戏
1、游戏内容贫乏无聊时,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时
2、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自身难以解决时
3、教师对幼儿的部分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
(三)角色游戏结束环节的指导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让幼儿做好准备。
     注意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游戏,如火车到站了,医院下班了,娃娃睡觉了。
2,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丰富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三、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
          创造性——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过程性——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的过程,所占时间较长,条件较复杂。
          变化性——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内容随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1、小班
(1)特点
           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
       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
       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的或相似的游戏。
(2)指导
          ①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
       ②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③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④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2、中班
(1)特点
           中班儿童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
            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
            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
(2)指导
①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②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③通过讲评游戏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的经验,以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
      ④指导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以便帮助儿童进一步与同伴交往,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3、大班
(1)特点
          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
            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指导
①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②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开展游戏提供练习的机会和必要的帮助;
③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游戏讲评,让儿童充分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
课后准备
模拟游戏组织:设计一份角色游戏教案,模拟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角色游戏。
要求:
      1、游戏教案要求格式规范,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准备以及具体的活动指导。
   2、准备游戏所需材料或替代品。
   3、模拟游戏组织中,至少模拟2个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4、模拟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讲评。
第三节   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结构游戏的含义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
结构游戏的材料包括:
           积木、积塑、胶粒、花片等专门的结构材料;
      沙石水土雪等自然结构材料;
      以及瓶子、挂历、纸盒等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结构材料。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一)积木建筑游戏
大、中、小型积木、主题建构积木、动物积木等
(二)积塑构造游戏
(三)拼棒游戏
           用小棍、塑料管或用糖纸搓成棍等作为游戏材料,经过卫生及色彩加工,拼接成各种造型。
(四)拼图拼板游戏
(五)穿珠串线、编织游戏
(六)玩沙玩水游戏
二、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
幼儿用积木建构物体的能力是随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历程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搬弄(2岁以下)
           只把积木拿来拿去,并不搭建什么东西,似乎主要是感知积木的重量和触摸积木,或试图发现哪一块积木能用一只手抓起,一只手可以抓住几块积木,等等。
第二阶段:重复
当儿童刚刚开始搭积木时,通常用的是一样大小的积木或积砖。
           只是简单地把它们一块一块地往上叠起来,或者一块一块地平铺成一列,试图将积木堆高,然后再推倒,重复进行,他们往往并不注意重叠或排列整齐,只注意能叠多高的“宝塔”,能铺多长的“铁路”。
第三阶段:搭建(约3岁左右)
          儿童开始探索如何用一块积木把其他两块积木连接起来,搭成一个可让小汽车开进开出的“门”。幼儿还可以搭桥、楼房。
第四阶段:围封
           幼儿发现,几块积木可以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于是,小动物的“家”、“动物园”、“汽车库”、“幼儿园”等,便在孩子的面前出现了。
第五阶段:模型
            幼儿自己发现并利用对称和平衡的原理来建造模型。
            渐渐地,他们所建造出来的模型越来越复杂,并且他们也越来越有兴致地不断利用先前的经验来改进模型,使之逐渐具有了美学上的质量意义。
第六阶段:再现
幼儿为所建造的东西命名,使它成为现实世界中某种物体的象征性代表。
           在建造模型前有了再现某种东西的设想或计划,如“我要来造个电影院”;然后造好的“电影院”又可能成为角色游戏的材料,“请”一大堆小动物、小娃娃来看电影。复杂的再现型建造还可涉及多个幼儿共同合作,导致结构游戏中的社会性交往活动。
三、结构游戏的结构技能
主要的结构技能有:排列、组合、接插、镶嵌、编织、黏合、旋转、螺丝。
结构技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纸、线、绳以及竹、木、布等物品和自然物品材料需要编织、黏合等技能。
积木等块状几何图形需要排列组合,铺平、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间隔、围合、盖顶、搭台阶等技能。
形状多样的各类积塑需要接插(如,一字插、十字插、整对插、环形插、正方形插等)、镶嵌、整体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接、围合连接。
塑料或木制的螺丝系列需要捶打、敲击、旋转等技能。
四、结构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一)游戏知识技能的指导
1、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
2、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3、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建构技能
      积木的排列组合(铺平延长、对称排列、架空盖顶、间隔堆积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填平组合),穿珠(单线交叉、单线循环、多线分合),编制(辫子、穿插、圆心、打结编织),黏合造型等。
      学会看平面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能在搭建过程中发现问题。
4、注重培养幼儿的游戏常规
        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材料轻拿轻放、需要多少材料取多少、剩余材料及时归还),学习收拾、整理建构材料,保护自己和别人的建构成果,在集体构造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游戏场地、材料的准备
1、提供时间场地
2、提供结构材料
      小班:同一种类、数量较多的游戏材料。
      中、大班:丰富有变化的游戏材料,并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设计和制作。
(三)游戏过程的组织指导
1、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
(1)投放材料引入
(2)出示范例引入
(3)创设情境引入
2、启发引导幼儿设计建构游戏
建造什么?——用什么建造?——怎么建造?
3、指导幼儿协商分工合作建构
小班在老师带领下分组协商,中、大班幼儿可自主分工游戏。
4、观察分析幼儿建构活动水平
5、介入指导推进创造建构活动
(1)介入时机
   幼儿游戏开始处于低潮时
  幼儿情绪不佳时
  幼儿获得成功时
  幼儿遇到技能障碍时
  幼儿游离游戏情景时
  幼儿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有困难时
  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
  环境中产生不安全因素时
(2)指导方法
整体建构和重点拼搭示范
环境刺激启发
介入共玩
语言启发
榜样暗示
图片范例提示
6、注重幼儿作品的展示欣赏和评价
(1)作品的展示讲评
(2)作品的保留欣赏
     让幼儿和建构作品合影,将搭建成果拍成照片,收集成册,供全班幼儿欣赏。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模拟结构的指导方法    
案例:小班模拟构造“花”
          让幼儿看平面图结构物体或看实际物体结构,从中学习结构的技能,获得结构的基本方法。
           模拟构造活动的具体指导:要选择模拟对象,即让幼儿知道拿什么来模仿。
Q:幼儿结构模仿的对象有哪些呢?
幼儿结构模仿的对象有以下四种:
        (1)对结构物的模拟:结构物是一种立体结构造型的范例,幼儿模仿范例,再现范例,并在操作中掌握技能。
(2)对结构图纸的模拟:这种模拟要求幼儿首先观察图纸中的结构造型,然后将其变为立体结构造型。
(3)对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实物、玩具这种范例只有主题形象的造型,而无结构造型,所以,幼儿在模拟时要进行结构造型的创造。
(4)对物体形象图的模仿(如照片、画等):这种模拟不仅要求幼儿将图中的形象变为结构造型,还要将平面造型变为立体造型。
2、主题结构的指导方法(命题)
案例:P64中班主题结构游戏“十字路口” 《幼儿游戏与指导》
           结构主题的产生,取源于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主要通过参观——讨论——结构等形式,指导幼儿的目的性。
3、自由结构的指导方法
      根据儿童的兴趣,自由构造后再去玩其他的游戏,老师在旁边给予适当的随机指导,引导儿童分享成果及构造经验。
五、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小班
(1)特点
 第一,材料选用的盲目性和简单性
          小班幼儿很少意识到积木是用来搭建的,而只是用积木来嬉戏。小班幼儿的选择比较简单,多为四方体。
第二,结构技能简单
          基本可以达到叠高这一水平,多以简单的平铺,延伸、堆高为主。
第三,易中断、坚持性差
       小班幼儿保持个人游戏目的的时间平均只有5—10分钟。
第四,主题建构无计划性
        小班幼儿不会预先计划自己的活动,而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活动。
     如,有的幼儿开始说要搭房子,可听到别的小朋友说要建汽车时,又会改建汽车。
(2)指导
第一,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结构活动,引起幼儿对结构活动的兴趣。
第二,结构活动开始时,要给幼儿安排结构场地和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元件。结构元件应该每人一份,建立最初常规使他们能彼此不妨碍地开展游戏活动。
第三,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结构简单物体。
第四,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结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孩子搭出的形象给以适当的名称。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结构的目的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主题逐渐稳定。
第五,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必须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结构元件等。
第六,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能参加整理玩具的部分工作,培养爱护玩具的习惯。
第七,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以积木为例主要有:
     ①小积木(木制)
      ②大型轻质积木(塑料泡沫质地)
      ③辅助材料,以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幼儿兴趣。小班结构游戏的辅助材料,一般有如下几种:
小动物玩具
交通工具模型
平面板:
      要求面积稍大,且高度在1厘米以内,质地不限,但要有一定承载力。可以与一般积木材料综合运用搭建楼房。此外,平面板倾斜放置还可以用作斜坡,或让幼儿作赛车道或是做轮船、飞机的入口道。
小筐:
      幼儿手小,每次到积木柜只能取放一两块积木,频繁地取放玩具,来回走动会带来新的问题,添加一些取放材料的小筐便有了必要。但小筐不宜大,避免一次取走很多。
2、中班
(1)特点
第一,能从建构物体的特性来选择材料
第二,结构技能主要以“架空”为主。
           动作技能集中分布在“叠高和架空”这两个动作水平上。
第三,与同伴交流,坚持性增强。
第四,有建构主题,但易变化。
2、指导
           第一,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结构活动打下基础。(结合各科教学和利用散步、参观等)
第二,培养幼儿设计结构方案,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
第三,着重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并会运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把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的图形。
第四,组织小型集体结构活动(3~4人),教会他们共同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合作地游戏。
第五,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活动,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能自己表达结构物的意思,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结构水平的提高。
第六,提供适合中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中班幼儿因为建筑水平有所提高,所以拥有的玩具材料数量要增加,在型号上也应有所加大。以积木为例:
          ①大积木
          ②中、小型积木
          ③平面板
          ④辅助材料:与小班有相似之处,稍有添加。例如:
          人偶、小动物玩具、假花假树(小型)
          交通工具模型
          废旧材料:果奶瓶、胶卷盒、化妆品纸盒、瓶盖等,可被用作灯柱、栏杆、车轮、房顶、烟囱等。
          橡皮泥:如公路上可用橡皮泥做红绿灯。
3、大班
(1)特点
第一,结构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持久性增强。
第二,能合作选取丰富多样的材料。
第三,建构技能日趋成熟。
第四,根据游戏情景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
(2)指导
          第一,培养独立建构的能力,并要求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构造。
第二,让儿童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建构时,学习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能准确表现游戏的构思和内容,会使用结构材料和辅助材料。
第三,在欣赏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鼓励儿童集体进行构造活动,共同设计方案,确定规则,分工合作,开展大型结构游戏。
第五,提供适合大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以积木为例:
      ①大积木 :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积木也可提供。
      ②中、小型积木
      ③平面板:和中班用途相似
      ④辅助材料:与中、小班材料相似。只是材料形状可更多些。
六、结构游戏的创编
(一)创编新的建构主题
1、根据活动需要,教师提议确定主题
如,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爱首都北京”
教师根据主题向幼儿提议四次结构游戏内容:
A.模拟建构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B.观看图片模拟建构天坛
C.模拟建构长城
D.主题建构“我爱首都北京”
2、关注幼儿想法,挖掘生成建构主题
3、教师启发引导,生成延伸建构主题
(二)创编新的建构造型
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建构
2、提供案例,分析造型布局特点
(三)教给方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建构
1、局部改变创造法
2、列项改变创造法
建构活动可以改变的项目有7个方面:变换颜色、变换体积、变换形状、变换材料、增减某一属性、重新组合原有属性、重新设计等。
(四)提供材料,建构组合不同造型
本节实践活动:
七巧板的制作和指导技能
1、按规范图制作一副七巧板
2、介绍七巧板的玩法和规则
第四节  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的特征
(一)表演游戏的含义
          表演游戏是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用对话、独白、动作、表情等进行表演,再现文化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1、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比较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共同点都是扮演角色。
            (1)故事主题和情节来源上的差异
             角色游戏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表演游戏主要来源于故事,包括文学作品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创编的故事。
             (2)故事结构性与规则要求上的差异
             表演游戏要受到故事框架的限制和约束,角色游戏故事的结构性更具变换性。
2、与戏剧表演相比较
(1)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游戏。
       戏剧表演是一种演出,演给别人看,必须要有观众;表演游戏即使没人看,幼儿也会兴致盎然地表演下去。
(2)表演游戏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托的幼儿创造性表演。
       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在表演上都依托文艺作品,但是戏剧表演严格按照文艺作品的情节表演,而表演游戏可以根据幼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喜好进行表演。
(二)表演游戏的类型
表演游戏在幼儿园主要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来进行表演,包括故事表演、童话剧、歌舞剧等,是幼儿园主要的表演游戏形式。
3-4岁:反映作品的片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5-6岁:按作品中的人物分配角色,准备道具,把带有部分创作的故事加以戏剧化地表演。
幼儿园还有一种是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辅助他们进行表演的形式,其具体分类如下:
    1、桌面表演
    以个人游戏为主,如表演游戏“龟兔赛跑”
   2、木偶表演
   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棍杖木偶和手指木偶
   3、影子戏表演
   人影和手影;头饰和手饰影子戏;纸影和皮影戏
   4、小舞台区表演
   4平方米左右,配上一定的辅助材料(如头饰、丝巾等)。
二、“小舞台”表演游戏
(一)“小舞台”表演游戏的现状
          1、“小舞台”活动区环境设置单一化、固着化
          材料单调贫乏,音乐磁带风格单一,而且得不到更新。游戏环境不应当一成不变,甚至三年一贯制,大班、中班、小班一个样。
2、教师对游戏关注程度不够,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认识不清。
          不少小舞台游戏处于“放羊”的局面,儿童的游戏水平处于自发性水平,得不到提高。
3、小舞台游戏经验经常得不到提升和分享。
(二)小舞台表演游戏的特点
1、小班
          动作简单,没有复杂的舞蹈动作。幼儿主要的游戏兴趣集中于玩各种材料(如甩动丝带、拿着话筒)和用材料装扮自己(如扎上丝巾、戴上头饰,反复照镜子)
(1)通常,小班小舞台没有观众。但幼儿不在乎,自娱自乐。
    (2)从社会性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孩子之间出现了相互的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
(3)小班幼儿彼此间很少合作,有时话都不多说,但他们玩的内容又比较相似,因而会出现某一种材料相互争抢,而其他材料无人问津的现象。
2、中班
        (1)中班幼儿的动作比起小班来,要丰富很多。游戏时幼儿以重复动作为主,每次游戏基本上重复5~6个自己会做的动作。
(2)儿童对装扮也非常重视,有时会为头饰和丝巾等发生纠纷。
(3)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水平上,中班出现了联合游戏。
3、大班
(1)大班幼儿游戏中的动作相对来说更为丰富,联合游戏的比例加重,还出现了很多合作游戏的成分。
     (2)出现了“游戏头”。
(三)“小舞台”游戏中环境的创设
1、游戏材料(包括音乐)的选择和提供
           头饰(假发、发夹、帽子、头箍)、面具、丝巾、丝(纸)带、镜子、假花、乐器(小鼓、小铃、小钢琴、足球哨、自制放水小瓶等)。
利用率最高:头饰、丝巾
利用率最低:乐器类
电视文化对幼儿选择游戏材料的影响:某园进了一批有吊坠的新疆帽,正逢《还珠格格》热播,幼儿便把它们叫做“香妃娘娘的帽子”,而且还为争抢帽子发生了纠纷。
2、教师兴趣的影响
如,某班老师专长在艺术领域
三、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一)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游戏性”是基本的,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是逐渐提高完善的。
(二)表演游戏组织和指导的要点
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
(1)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
(2)明显的表演性
         适合小班表演的作品最好只有一个场面,如“拔萝卜”场面只有菜地。中、大班表演的作品场面也不宜过多。
            供幼儿表演的作品还应具有明显的动作性,小、中班应选择简单的、有重复动作的作品。
(3)起伏的情节
         情节主线要简单明确,不要过于复杂,但情节要起伏,情节发展节奏要快。如《小兔乖乖》
(4)较多的对话
     《拔萝卜》《萝卜回来了》《三只羊》《小熊请客》
2、创设适合表演的游戏环境,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
(1)舞台和布景
(2)服饰和道具
3、指导幼儿分配角色
   小班可由教师指定角色,也可由幼儿自报。中、大班则应逐渐由幼儿自己协商分配角色。
4、运用讲解、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适合幼儿用来表演的文艺作品,应有特定的场景、性格明显的角色、生动有趣的情节、简明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些作品应是短小精悍的,其内容意在说明一二个极其简单的道理。
5、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鼓励幼儿自然、生动地表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表现和交流
(2)教师示范表演
(3)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能把整个表演组织起来的角色,或者是幼儿尚不熟悉、扮演有困难的角色。
(4)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
      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歌唱表演技能、形体表演技能。
6、启发并尊重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7、以观众身份在表演外指导
           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全身心地欣赏幼儿演出。
      其次,教师可以观众身份,用提问、建议等方式指导幼儿顺利演出,并对幼儿的演出加以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案例
      教师的提问、建议、评价应尽量不要影响幼儿的主动演出,不要把教师的观众身份改为导演身份。
8、引导幼儿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表演水平。
一、手影表演技能
二、木偶表演技能
三、综合表演技能
规则游戏的指导
一、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由成人选编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二、规则游戏的结构
1、游戏的任务和目的
         如,一般游戏名称很明确地体现了游戏的任务。“猜猜我是谁”“拔萝卜”“抢占地形”等。
2、游戏玩法
         也包括游戏中利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动作等。
3、游戏规则
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
4、游戏结果
三、规则游戏的指导
1、选择和编制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规则游戏
          如,与玩具、动作相联系的游戏适合于小班幼儿,而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推理、判断或以语言来进行的游戏,则适合于中、大班幼儿。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及对规则的掌握
教师观看两个孩子在玩木偶,他们在同一个木偶台上,但各自玩着自己手中不同的木偶。
这时,教师可以说:“你们是在演木偶戏吗?你们能先报一下幕,告诉观众戏的名称吗?”于是两个孩子看了自己手上的长颈鹿木偶,商量后说:“好吧,就演“长颈鹿头颈真长呀”的节目吧。”这是孩子即兴想出的题目,教师加以鼓励并以极大兴趣看完了演出。
她感谢孩子们的表演,并建议说:“这个长颈鹿头颈长了就这么骄傲,你们能帮它改一改缺点吗?”孩子们又商量了一下,把剧名改为“肯改缺点的长颈鹿”,并再一次要求教师当观众。
教师的提问和评价就使孩子的表演获得了成功,并起到了激励幼儿创作和表演的作用。
 

幼儿园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PPT课件

  • 编号:461
  • 大小:5.38 MB
  • 上传:xieshaoling
  • 时间:03-21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