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游戏PPT课件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PPT课件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PPT课件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PPT课件这个PPT共116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理解幼儿园各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教育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初步会指导幼儿园各类游戏。

幼儿园各类游戏 指导策略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各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教育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
2、初步会指导幼儿园各类游戏。
教学内容
导入问题:幼儿园中的游戏与幼儿园外的游戏有何不同?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第一节  感知觉游戏指导
一、 感知觉游戏概述
(一) 感知觉游戏概念和重要性
1. 感知觉和感知觉游戏
感觉游戏是指以刺激、训练婴幼儿感觉器官为目的的游戏种类。
2. 感觉统合相关知识和感统训练训练(补充内容)
3. 感知觉训练的重要性
补充内容:感统及感统失调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种: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孩子没经过爬行就直接学习走路,造成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常见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有:
  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 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二) 感知觉游戏内容
1. 视觉游戏
通过游戏刺激孩子视觉,促进孩子视觉发展。
2. 听觉游戏
刺激婴幼儿听觉,促进听觉的发育。
3. 嗅觉游戏
以刺激嗅觉,促进嗅觉发展为主的游戏。
4. 味觉游戏
以刺激味觉,促进味觉发展为主的游戏。
5. 触觉游戏
指让幼儿用身体触摸或触碰物体,以感受物体的性质的游戏
6. 平衡游戏
就是对幼儿前庭平衡觉进行训练的游戏。
(三) 感知觉游戏特点
1. 阶段性、顺序性
2. 个别性
3. 生活性、情境性
二、 感知觉游戏指导原则
(一) 幼儿“主体性”
(二) 整合性原则
1. 目标整体性
2. 感知觉游戏与各领域教育相融合
4. 资源整合性
3. 感知觉游戏与一日生活相融合
(三) 渐进性原则
第二节    角色游戏指导
导入:
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想出很多成人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
 照相馆:小朋友戴上工作牌,拿起照相机招呼其他小朋友照相……
一、角色游戏概述
       幼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游戏
(一) 角色游戏的特点
1. 印象性
2. 自主性
3. 想象性
(二) 角色游戏的作用
1. 增进幼儿社会认知
2. 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3.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 角色游戏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情感和性格
(三) 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
1. 角色的扮演
2. 游戏的内容——主题和情节
3. 幼儿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游戏的能力的发展
随着经验的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由简单的、自由的内容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有规定的内容。
   家庭             幼儿园                社会
小班:娃娃家
                 中大班——超市、银行
游戏的情节
在游戏中,幼儿不是单纯的玩玩具,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游戏情节逐渐丰富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游戏情节逐渐真实
小小交警
补充:关于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1)扮演角色的性质(技能类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性或虚幻性角色)
(2)幼儿对角色的选择有“选择性”的
(3)幼儿选择不同角色的原因
2、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3、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1)扮演角色的性质
   技能类角色:通过模仿角色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动作来标致他所模仿的角色
司机——转动方向盘动作
交警——手臂挥动
教师——拍铃鼓
骑马——骑在竹竿上奔跑
互补性角色:问题:互补性角色有哪些?
1、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教师—幼儿
2、幼儿往往喜欢占主动地位的角色。
如:幼儿喜欢扮演妈妈、医生、教师、理发师,另一方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想象性或虚幻性角色
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如:《巴拉拉小魔仙》中的美琪、小兰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美羊羊、喜洋洋
(2)幼儿对角色的选择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理发师、教师、医生、营业员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登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
受经验影响:住院的孩子往往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于玩医生看病、打针的游戏
(3)幼儿选择不同角色的原因
首先,情绪、情感的作用。
       对成人爱、尊敬、羡慕、恐惧、害怕等原因促使孩子去模仿成人。
其次,幼儿性别差异的影响
     3岁左右,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开始根据性别去选择角色
再次,幼儿对角色熟悉程度的影响
         如“小记者采访,电视台报道”“房产公司经理售房”等,不熟悉则反映不出来
二、 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注意体现在帮助幼儿按自己意愿和想象游戏,而不是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指导角色游戏的核心问题是使教师的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
观看视频资料:某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观后思考:教师是如何指导的?
(一) 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
1. 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
充足的游戏时间
2. 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参观、看图书、听故事、旅游、参加社会活动
帮助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表现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指导幼儿对生活的观察。
3. 准备游戏材料,引发游戏
和幼儿一起创设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游戏的玩具材料、场所、设备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
   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
    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二) 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观察;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示范、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
(三) 尊重幼儿的游戏水平,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1. 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时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征及指导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年龄特征
主题不明确,
游戏前无明确目的,时时转换游戏角色
角色混乱
凭兴趣使用玩具,而非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
动作简单
小班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高峰期,喜欢单独游戏,或模仿同伴做相同游戏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
1、根据儿童生活经验提供种类少、数量多、形状相似的成性玩具,避免争抢,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幼儿,也可以游戏角色参与游戏进行指导
3、要注意规则意识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4、通过讲评让儿童积累游戏经验
2. 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时的观察与指导
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规则、交往技能、还是使用物品)
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1、由于认知范围扩大,游戏情节更加丰富
2、想尝试所有主题,游戏开始前能够明确游戏主题,但主题不稳定,在游戏中频繁换场。
3、角色意识较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角色。能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能按角色要求动作,做出符合游戏身份需要的动作。
4、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交往增多,但不具备交往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1、根据儿童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重主题的游戏
2、观察幼儿游戏情节和纠纷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3、通过讲评引导儿童风向游戏经验,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
4、在实际中指导幼儿学习并掌握交往技能及相应规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与同伴交往,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3. 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时的观察与指导
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
鼓励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游戏经验相当丰富,能在游戏中放映多样的生活经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复杂的人际关系
能在确定主题、选定角色后,根据主题需要和角色身份来开展活动。有明确的角色意识
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玩,游戏中注意配合。能主动选择并有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能创造性地使用玩具,或者为游戏自制玩具。
1、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场地和材料,鼓励儿童玩多重主题的游戏,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独立性
2、观察幼儿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游戏提供练习的机会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3、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五)结束环节指导
1、愉快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注意以游戏形式结束游戏,如火车进站了、医生下班了、娃娃睡觉了。
2、引导幼儿收拾材料和场地,培养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丰富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自定角色游戏主题,自备玩具、材料,自选角色进行游戏。
第三节  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结构游戏的含义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通过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构造物体形状,反映现实活动的一种游戏构。
结构游戏是角色游戏之外幼儿最喜欢的游戏
结构游戏起源
福禄贝尔——恩物
黄伯恩(宋)——燕几图(七巧板)
一、结构游戏概述
(一)结构游戏特点
1、材料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基础
 2、造型性----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和造型师游戏的支柱
(二)结构游戏的种类
1、积木建构游戏
大中小型积木、
主题建构积木、
动物积木
橡皮泥与积木组合
2、积竹游戏
3、积塑构造游戏
4、金属构造类游戏
5、拼棒游戏
用小棍、塑料管或糖纸搓成棍作为游戏材料,经过卫生及色彩加工,拼接成各种造型
6、拼图拼版游戏
7、穿珠串线、编织游戏
8、玩沙玩水游戏
(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了解结构材料性质,掌握一些空间概念(上下、前后、左右)和数概念;
3、促进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发展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4、学习社会交往,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
补充:结构游戏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搬弄
2岁以下,只是把积木拿来拿去,并不搭建什么东西,似乎只是感知觉积木
第二阶段   重复
第三阶段   搭建
第四阶段   围封
第五阶段   模型
第六阶段   再现
幼儿为所建构的东西命名,使其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个物体想象征性代表
二、结构游戏指导
(一)做好游戏准备(物质、知识、心理环境)
(二)认识结构材料,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
(三)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四)建立适当的游戏规则
(五)结束游戏
(一)游戏准备
1、平等、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2、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日常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3、开放的丰富的物质环境
(1)拓展室外幼儿的活动空间。室内室外,走廊等
(2)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3)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结构材料
(4)广泛搜集废旧物品作为辅助材料
(5)及时更换、补充结构材料
(二)引导幼儿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
主要技能:排列、组合、接插、镶嵌、黏合、旋转、螺丝。
结构技能因材料不同而不同
积木等块状几何图形需排列组合、铺平、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间隔、围合、盖顶、搭台阶等技能
形状多样的积塑需接插(一字插、十字插、整体对插、环形插、正方形插)、镶嵌、整体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接、围合连接。
塑料或木制螺丝系列需捶打、敲击、旋转等技能
(三)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1、小班
指导:小班应侧重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初步的结构技能,稳定结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2、中班
指导:进一步掌握结构技能,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构造,大胆想象和创造,并能相互评议结构成果
 3、大班
指导:侧重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引导幼儿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六、不同年龄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特点: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和简单性
           结构技能简单
           游戏易中断、坚持性差
           主题建构无计划性
指导
1、指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
 2、活动开始,给幼儿安排结构场地和数量
充足的结构元件
 3、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
   最佳方式——平行游戏
4、引导幼儿说出结构物体的名称
5、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
6、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
7、提供适合小班特点的结构材料
特点:
1、能根据建构材料的特性来选择材料
2、结构技能以“架空”为主
3、与同伴交流、坚持性强
4、有建构主题,但易变化
指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设计结构方案
3、着重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
4、组织小型集体结构活动(3、4人)
指导
5、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活动
6、提供适合中班的结构材料
特点:
1、结构目的性、计划性、坚持性增强
2、结构技能日趋成熟
3、能合作选取丰富多样的材料
4、根据游戏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
指导:1、培养独立建构的能力
2、学习表现物体细节和特征
3、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4、鼓励幼儿集体进行建构活动
5、提供适合大班的结构材料
              积木(种类多样、形状多变)、平面板、辅助材料(多样)
补充资料:游戏过程指导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材料、范例、情境引入)
2、启发幼儿设计建构游戏
建什么?——用什么建?——怎么建构?
3、指导幼儿协商、分工合作建构
     小班老师指导分组,大班自主合作
4、观察幼儿建构活动水平
5、介入指导推进建构活动
(1)介入时机
(2)指导方法
6、注重幼儿作品展示欣赏和评价
(1)作品展示讲评
(2)作品保留欣赏
     幼儿和作品合影、讲作品拍成照片,收集成册,供全班欣赏
(四)建立适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
      拿放材料的规则,搭建的规则,在结构区域行走的规则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品质,如爱惜材料,不乱丢掷材料,对人友好礼貌,尊重别人的成果等。
(五)结束游戏
1、提前提醒幼儿。可采取约定的方式,如语言提示、沙漏、计时器、时钟、熟悉的音乐等提前告知。
2、建构材料的收拾和整理
结束时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整理时间,激发幼儿整理材料的兴趣,养成收拾整理材料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有时候部分幼儿会强烈要求保留某建构物,教师应当审慎处理。
教师可想办法保留,不宜强行拆除幼儿的作品。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材料进行建构物体,并为作品拍照、附文后,在全班介绍。
第四节  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概述
(一)含义:表演游戏是幼儿 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
(二)表演游戏的特征
1、表演性。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2、自娱性。表演游戏是为游戏自娱而进行的。
3、自创性。表演游戏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观看表演游戏视频《灰姑娘》,思考游戏的作用。
(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1、表演游戏可以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3、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4、表演游戏可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
补充资料:表演游戏的类型
主要有:故事表演、童话剧、歌舞表演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指导环节:
(一)游戏准备
 
(二)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三)愉快地结束游戏
(二)指导要点——游戏准备        1、选择内容健康,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
(1)内容健康有意义
(2)场景道具简单
(3)情节起伏有趣
(4)对话易记易表演
  《拔萝卜》《萝卜回来了》、《三只羊》、《三只蝴蝶》、《小羊和狼》《金鸡冠的公鸡》、《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龟》、《送大婶回家》
2、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
3、为幼儿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材料,并吸引幼儿参加预备工作
4、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
(二)游戏过程中指导
1、选择角色
   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2、指导幼儿表演
       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自己适合的角色。
3、针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不同指导,提高幼儿表演水平
小班:应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为孩子选择简单有趣的故事,道具力求简单、方便、形象,以吸引幼儿,又便于幼儿操作。小班幼儿缺乏主见,角色意识不强,教师要时常提醒。小班幼儿一开始不会表演,教师不要过于着急,要耐心示范、讲解、鼓励,
中班:
教师着重对幼儿表演的动作和语言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生动地进行表演,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示范时尽量夸张,让孩子感受到生动表演更好。
大班:
引导幼儿关注细节,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把角色塑造得更生动,同时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三)指导要点——愉快地结束游戏
1、带领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2、进行小结评议。
    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幼儿共同商议,使孩子们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创造性。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作品,自制材料进行表演。
第五节  规则游戏的指导
一、 规则游戏概述
(一)含义
规则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形式。
(二)规定性、竞赛性、文化传承性
(三)规则游戏的类型
 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
二、结构
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
规则是游戏的核心
三、指导
(一)做好游戏的准备
1、选编适合的游戏是良好的开端
(1)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游戏中的情节应贴近幼儿生活。
《找小猫》《老猫睡觉醒不了》就很适合小班幼儿玩耍。中大班游戏《大鹿》和体育游戏《给灾区运粮》更能激发孩子游戏的愿望。
            (2)选编多样化的游戏
           2、教师要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准备好游戏的场地和材料
(二)灵活讲解和示范游戏,让幼儿“玩中学”
如运动游戏《烤香肠》,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并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明白玩法和规则:“香肠”必须双手紧握在胸前,“厨师”必须“跨”和“钻”过“香肠”。
(三)在游戏中应关注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如智力游戏《家禽和家畜》,通过游戏,幼儿应掌握家禽和家畜的特点及常见的动物,体育游戏《炸碉堡》,幼儿应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投掷“炸弹”的动作技能。
(四)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指导幼儿游戏
1、小班
特点: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规则意识淡薄;不在乎游戏结果。
2、中班
特点:幼儿已具有规则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并开始关注游戏的结果。
3、大班
特点:幼儿能很好地遵守游戏规则,要求对违规者加以惩罚,因此游戏过程中的纠纷较多。能理解规则对于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强且特别重视游戏结果。喜欢竞赛性的规则游戏。喜欢改变游戏情节、游戏规则以增加游戏的新颖性。
课后作业
自编或改编一则规则游戏,写出方案,做好准备,进行小组游戏。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PPT课件

  • 编号:5801
  • 大小:13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5-12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