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PPT课件

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PPT课件

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PPT课件

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PPT课件这个PPT共13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攻击行为概念的界定,儿童攻击行为的理论,攻击行为的分类,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等,欢迎点击下载。

儿童攻击性行为
目录
20世纪20年代“攻击性行为”被看作是“人们为了寻求快乐而遭受挫折的基本反应”。
攻击是以直伤害他人为目的的任何行为。
解剖学家认为,攻击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或行为模式。
Bandula的社会判断定义认为,攻击是一个涉及行为结果、形式、强度、意图以及行为者和行为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多因素的复杂结构,所以在对其作出界定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而不能仅仅只以其中一种因素或一个维度作为依据或标准。因此,所谓攻击,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行为和行为本身的特性而对某些伤害行为作出的一种判断。
本能理论
著名代表: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它通过遗传而不是学习获得。
弗洛伊德在1930年的著作《文明及其不满》中指出:“侵犯的倾向是人天生的、独立的本能倾向。”
社会学习理论
著名代表:班杜拉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学习的结果,都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
认知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Dodge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儿童攻击行为的认知过程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K.A.Dodge于8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儿童攻击行为的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儿童面临某一社会反应的整个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五个步骤或环节:第一步,输入信息的译码;   第二步,解释过程,儿童将直觉到的信息与他过去事件的记忆目标任务相整合,然后为这些线索寻找可能的解释;   第三步,寻找反应;    第四步,决定反应;   第五步,反应阶段,执行自己的选择。
挫折—侵犯学说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
该学说的要点是: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
根据行为的动机划分(哈吐普)
工具性攻击:个体为了获取物品、空间等而做出的抢夺推操等动作、行为。
敌意性攻击:直接以人为指向的,以打击、伤害他人身心为根本目的的攻击行为。
根据行为的起因划分(道奇、考依)
主动性攻击:指行为者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主动发起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物品的获取、欺负和控制同伴等;
反应性攻击:指行为者在受到他人攻击或激惹之后所做出的攻击反应,主要表现为愤怒、发脾气或失去控制等。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划分 (Lagerspet)
身体攻击:指攻击者一方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受攻击者实施的攻击行为,如打人、踢人和损坏、抢夺他人财物等;
言语攻击:指攻击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形式直接对受攻击者实施的行为,如骂人、羞辱、嘲笑、讽刺、起外号等;
间接攻击(关系攻击或心理攻击):指不是面对面的行为,而是攻击者一方通过操纵第三方间接对受攻击者实施的行为,其主要形式为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
心理因素
① 儿童的自尊心受挫和自卑心理。
② 儿童不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家长极端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的不和谐
学校因素
同伴群体因素
大众传媒因素
个体因素
道德发展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
儿童的人格
社交技能水平
个体固有经验因素

幼儿园儿童攻击性行为PPT课件

  • 编号:9856
  • 大小:1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6-18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