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

日期:2021-10-08

这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第1篇

 教授这篇课文,因考虑到是诗歌体裁,所以从早上晨读时就引导孩子们对诗歌进行多种形式的.充分的朗读。当孩子们把握不好语速、语调和语气时,我便组织师生配合诵读。老师一行学生一行,带着他们读,直到熟读成诵为止。

  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时,同学们对文章的结构、重点词语的理解、仿写句子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对问题“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延安的什么”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主要原因有:意识课前资料(关于延安的)搜集不够;二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离现在时间太久,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三十诗歌的语言本来就是高度凝练的,不好理解。

  对这些情况,我尽量引导学生理解,补充相关资料,结合文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几个方面给孩子们诠释延安精神的内涵。当然,孩子们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不能强求,诗歌嘛,总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我们不必把一些老师的成人化的思想、理念、理解“灌”给同学们。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第2篇

 本文课题清晰地点明了全文内容,透露了全诗的旨意,特别是“追寻”一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

  二、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小高潮。但是由于课前,我没有重视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有些学生没有去收集资料,教师在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时,有些学生不明白,提出了很多疑问。

  因此,这一环节用去了很多时间,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时间不够,就有些仓促,从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有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课前收集资料,对课堂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今后教学中我要重视这一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第3篇

 第二单元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第一篇课文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但效果不好。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第4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目标解析: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 )

  2.580、590、( )、( )、620

  3.( )、900、800、700、600、(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