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竹节人教案答案

日期:2021-09-24

这是竹节人教案答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竹节人教案答案

竹节人教案答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

  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谁来说一说?

  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发现课文前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

  2.理解任务

  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

  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

  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

  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

  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

  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

  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

  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三、完成任务单,体验阅读方法的选择过程

  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哪个小组先来。

  (1)成果展示

  任务一:请两个小组上前展示。

  (2)评价提升,从选择内容到细读提炼

  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呢?

  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在你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那么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在写这个指南的时候,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

  这么有意思的竹节人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任务二,哪个小组来汇报

  组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哪些乐趣。

  刚才老师听到了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了《竹节人》这篇课文里面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策略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讲老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做、玩 说 浏览全文 提取关键信息

  乐趣 品、读 选择内容

  故事 讲 细读分析 圈画关键词句

竹节人教案答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2.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核心问题: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案纸,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

1.声音响亮,朗读标题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

1.师: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

明确: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2.师:你们见过竹节人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明确:第3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灵活机动:“纳鞋底”“缝衣服”的区别(纳: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请1-2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师:你们的童年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明确: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

补充材料: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而我们的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

4.师: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趣。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稍后举手交流。(2-3名同学)

明确: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年纪——拟人 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形状相似,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一不小心,掉笔”)

(2)“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

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板书:想象画面)

三、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

1.师: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通过时间、人物)

明确:“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上课时老师的表现(老师大步流星),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

明确: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趣。

3.师: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写,分明是什么?

明确: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玩竹节人的经过。

四、回家作业

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来

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板书设计

《竹节人》

范锡林

时间

地点 画面想象

人物 联系实际

竹节人教案答案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从竹节人的制作、有趣、老师玩竹节人三个方面去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

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理据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主题及阅读要素,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我将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作为难点

教学具体环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玩具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玩具呢?怎么玩呢?有趣吗?(学生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平时玩的玩具,教师引导说出玩具怎么有趣。)

2.今天老师再带大家玩一种新玩具——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大家感兴趣的玩具导入课文,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入了课文的学习,一举两得。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学生读文,要求读准课文,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出示课件2,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师用课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第1—3自然段)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第4—19自然段)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第20—29自然段)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

3.出示课件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竹节人的做法、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及老师没收玩具并玩玩具的事情。

设计意图:

只有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才能为后面关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阅读方法打下基础。

三、竹节人的有趣。

1.出示课件4,自学提示:竹节人是怎么玩的?怎样有趣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师点拨:

①如何玩?第8、9自然段: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②有趣:线卡住,呆头呆脑净挨揍;系上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装上钩针,就成了窦尔敦……破课桌成了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4.作者是怎样把“玩”竹节人写具体的?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学习竹节人的有趣,并感悟这种写法。

四、拓展练习。

1.竹节人这么有趣,那么你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说说你手中的玩具怎样有趣吧。

2.教师适时点拨,随机请几个学生上台说一说。

设计意图:

大家介绍自己手中的玩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的有趣,那么它是如何制作的呢?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研究,下节课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做的,好吗?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全文,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及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感悟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了竹节人的有趣,(板书:有趣)但同一篇课文,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

2.出示课件5,请同学们阅读第36页的阅读提示。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可以自然地引入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玩具制作。(板书)

1.出示课件6,读第3自然段,课文中是怎样写玩具制作的?

2.仔细读文。

三、老师玩竹节人。(板书)

1.出示课件7,自学提示: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说说老师玩竹节人的起因、经过、结果。

(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故事的起因:“我”和同桌玩玩具,被老师没收。

经过:老师入迷地玩玩具。

结果:“我们”心满意足地离开。

3.说说你印象中的一个老师,说说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小组交流)

4.请小组代表说一说。

5.老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为讲得好的同学鼓掌。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习作做准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同一篇课文,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关注,那么我们的收获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来关注,你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设计】

这样教的道理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竹节人教案答案第4篇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二) 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以自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收获。解决了易错字词的识记、书写,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再指导重点生字的交流和书写。  (三) 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课前导语部分的阅读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方法。接着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是怎么阅读课文的。让学生交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对阅读任务的把握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四) 学习第一、二部分。(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制作竹节人的乐趣,同时也对解决第一个阅读任务提供指导,深化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感受课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做好铺垫。  (五) 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布局的把握,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应第二个阅读任务,在问题探究中体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的过程。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究中产生共鸣,激起和老师亲近的愿望,为第三个阅读任务的解决做好铺垫。  (六)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