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日期:2021-10-31

这是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第1篇

学习目标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自我介绍交朋友

【交流点拨】我今年十三岁,生于广西柳州,祖籍浙江(金庸老家),却从未去过。四岁随父进京,入读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欺负,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至今。母亲教我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学习钢琴,现在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班主任姓梁,很慈祥,伙伴们也很好。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时搬回老家,与同学了解不够,度日如年,只得整日学习,因此常受老师表扬。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我不爱体育,便去上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

我爱好很多,却没有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的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1.请你收集慎重择友的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孔子家语》)

(3)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2.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交流点拨】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谅,指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朋友的知识、经历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

(三)诚实真心待朋友

1.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有一天,鲍叔牙对管仲说:“咱们都已经是大小伙了,不能总靠家里养活。我们是不是去做买卖?”管仲想了想,有些为难,说:“从父亲去世以后,我和母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去做生意?”鲍叔牙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经过一番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两人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碌,谁也不叫苦。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管仲有些过意不去,说:“这样,我心里很不安。是你出的资金,你应该拿大部分。”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呀!”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鲍叔牙说:“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辞官回乡。齐桓公挽留他,管仲也劝他,但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2.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指什么?与之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是什么?

【交流点拨】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负荆请罪);胶漆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管鲍之交——管仲叔牙;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第2篇

一、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老师执教课堂的内在的逻辑起点,虽然不全然外显出来,但却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和关键。反思我在课前对这次教学的思考,现在看来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教学课题缺乏宏观的总体的把握,对《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所属的中国传统文化板块没有充分的关注,比较注重了对学生交友现实问题的关注。这就使得这堂课似乎有些“思品”的感觉,而“语文”的.味道却“淡”了些。

二是教学环节的推进设计,比较注重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层次,而对学生的学情,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尚未成熟”的年龄心理特点关照不足。这是课堂氛围较为僵化而不够活跃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思路的外化和显现。内容上,它是教学思路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它是教学理念的具体构成。我这次教学的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教学目标的呈现形式,没有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形式目标呈现。虽然表达的内容本质上也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但是缺乏“三维”表现形式的规范。(更能表现教学的维度之宽和程度之深)

二是一定程度地受到了“学教练”教学模式的束缚。诚如光田校长所言,任何模式都是正确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和技术,模式本身并不是神秘的,运用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才是应该关注的根本。就语文学科而言,机械照搬套用“学教练”的模式,可能并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具体实际。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和最终结果,既是课前“预设”的,也是当堂“生成”的。反思我的教学,预设“有余”,生成“不足”。师生的教学严格地按照此前的“设计”路线推进,缺乏对课堂中学生和内容“接触反应”的足够关照。现在看来,有些内容还可以有进一步“深化”的余地,而也有些内容则可“浅尝辄止”。根本上,还是近年来比较疏于课堂驾驭的深度实践和思考,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信明显不足。正所谓“流光容易把人抛”。

四、观课议课

感谢所有来到我的课堂观课的老师们。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们都发表的自己的观课感言,但是他们一定都有自己对这一堂课的判断和评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你们的参与,我就不会有课后深刻的体会和收获。综合老师们的观感发言,我的主要体会有:

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把握还要加强,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注重“点”上的挖掘,忽略了“面”上的拓展。这堂课的“语文”味不足和“思品”气较重,我认为这是主要原因。

不能以“知识体系”覆盖“学生体系”。虽说知识本身的严密逻辑也是“美”的,但是我们不能不顾及七年级学生的具体现实。只有“教”,没有“乐”,不能“寓教于乐”,不自觉地用成人的眼光“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教学的效果实际上就会有所损失。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第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多么平常的课题,但读了几遍课文之后,那就另有一种滋味了。你会被作者那凝重的感情所感染,仿佛亲眼看见一位父亲正在鼓励被困在悬崖石架上的儿子脱险,仿佛听见父亲正在悬崖底下安慰急待脱险的儿子:“下来吧,孩子。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仿佛感受到“我”从崖下的岩石上投入到父亲那强壮的手臂中那一刹那的复杂感情。老师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在课堂上便会同学生一起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

  在作者感情的驱使下,我抓住“我”脱险的经过这一主线随心所欲地处理了教材。指导思想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悟出生活哲理,从中得到启示。

  如我在进行第二课时中,一改往日的一板一眼的字词检查,而代之以将字词出现在我带着情感的叙述中,使之词不离语言环境,在特定环境中理解词义。我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父亲对“我”的鼓励,“我”永远忘不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的那一刹那,当时,“我”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同学们,“啜泣”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并注音。(因为“泣”字许多同学读成“li”的音,另外,这个词是表达儿子内心感情的关键词。)老师又问:“‘啜泣’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此时学生的思绪已进入了课文中,老师借此机会马上引导学生谈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反复体味,尤其是父亲那句富有哲理的话我反复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加深印象。当再读到“啜泣”一词时,学生对这个词的作用便进一步理解了。紧接着小组讨论,“啜泣”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答案基本符合要求,老师帮助整理,使之表述简洁,有条理。

  课内外阅读是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重视课内阅读,我采取了让学生根据文段内容自己编题的方法,从注音、解词到思考题均由学生讨论,每逢遇到此种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当学生编的题被列入正式练习题时,学生特别高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注音。最后老师与同学一起将题目去粗取精,系统化,有时编的题目能达到十个左右,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理解,达到精读的目的了。

  当进行到本段文字对我们的“启示”时,同学们一直在“蕴含的哲理”中跳不出来,通过老师点拨,学生终于明白:“蕴含的哲理”是从作者的文章角度讲的,“启示”则是对读者个人而言。那么文章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呢?即在人生的道路口,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胜利。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即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出道理。

  总之,这一节课我没有面面俱到,没有受教参的约束,而是大胆割舍。如对父亲教育方式的详论,这对学生来讲没有什么难度,联系实际也有的是话说,不必挤在40分钟的课堂上,否则冲淡了要讲的内容,突出不了重点,事倍功半。

  最后我让学生将哲理性的语言背诵下来,这既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宝贵经验,也是对未成年的学生起着指导作用。每逢遇到困难,便会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永远信心百倍,同时也能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悟出人生道理,使思想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知识更丰富。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第4篇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三、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

  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七、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九、作业

  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