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鹊桥仙教学反思

日期:2021-09-02

这是鹊桥仙教学反思,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教学反思

鹊桥仙教学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结合《资料袋》,学习古诗词

   1.读课后《资料袋》。

   2.学习《乞巧》《秋夕》《鹊桥仙》

  四、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牛郎织女(二) 痛失老牛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教学反思: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再深入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体会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2.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两岸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鹊桥仙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会写本课田字格中7个生字,会认“舔“,”拽“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2、通过精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通过精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条线可真长啊,从天上一直牵到人间。在老牛的巧妙安排下,牛郎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人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二、体会美满。

  1、齐读第6节。

  2、解读:美满。体会幸福的真谛。美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牛郎织女美满生活的画面吗?

  3、牛郎织女恩恩爱爱,这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6小节。

  三、王母发怒。

  1、快乐美好的日子总是这般短暂。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天庭的最高统治者,她会有什么反应呢? 3、王母得知织女下嫁人间,什么反应?

  品悟:暴跳如雷、发誓、严厉惩罚。

  4、这是书上描写的,你脑海中的呢?

  5、你能演一下王母生气的情形吗,怎么说的?

  6、同学们,你们想想,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却私自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真正让王母娘娘气得暴跳如雷的原因是什么?

  四、隔河相望。

  1、师:王母娘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潜心读读9至10节,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圈画出来,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

  (1)画出描写王母的句子。

  a、王母趁牛郎不在家,可以体会到什么?(王母不承认织女有了家庭,不想看到牛郎,觉得凡人没资格出现在她的眼前)

  b、死死地、狠狠、拽着,可以体会到什么?(王母铁石心肠,不近人情,自私自利。对小孩也如此狠毒。)

  c、她拔下玉簪一划,霎时间出现了一条天河,将牛郎织女永远地隔开了。

  师:这是怎样的一划啊!她划断了什么?(同学们感悟得这么好,就将你的爱恨之情放进去读。)

  (2)解读牛郎织女的表现。

  织女不愿意离开牛郎。牛郎没有追赶上。

  小结:王母用她的玉簪分隔了牛郎织女,其实是用什么分隔了牛郎织女。(残暴专制)

  (3)体会喜剧到悲剧的演变。

  a、指名读第6节,重温“美满”。

  b、王母破坏了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学习第7节。牛郎追赶织女,用到了什么?解读老牛的神态和遗言。

  a、紧急的事,就是什么事?可见老牛预见了这个悲剧。

  b、满是泪花,你体会出了什么?(伤心,无奈、痛苦)

  c、老牛预见了结局,但它又无法改变,它的心理世界你能想像吗?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想说什么?

  d、 齐读这一节。

  五、寄托思念:

  1、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是牛郎织女有多少话要说啊!河此岸的牛郎会想些什么呢?河彼岸的织女又想倾诉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方,写一写他们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来为他们鸿雁传书!

  2、故事到这儿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读读12小节,想一想12小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学生齐读12小节。师: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3、织女决定嫁给牛郎时,她会有什么顾虑?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是选择与牛郎生活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用这样较为圆满的结尾来表达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天下有情人的深深祝福。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让我们用秦观的《鹊桥仙》来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5、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六、作业:

  读读中国四大爱情故事另外几篇。

  【板书设计】

  13 牛郎织女

  牛郎:善良勤劳

  织女:心灵手巧

  王母:冷酷无情

  老牛:无私奉献

鹊桥仙教学反思第3篇

 (一)抓住思维过程发展的“中介”——短暂与永恒,展示作者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依靠什么和怎样把一件件事、一个个过程、一个个人联系起来,使之产生震撼的力量。考虑思维导图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次主题、更为细节的要点。这样可以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听

  说读写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法(MMOST)即:(1)总览(2)预习(3)精读(4)复习。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同逻辑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听”“读”的内容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才能将外界信息综合储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说”“写”的内容则更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这篇文章的语言就是作者秦观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物化。课文《鹊桥仙》语言的.准确性反映出作者思维的明晰性,语言的周密性反映出作者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贯通性反映出作者思维的条理性。因此,在此课的教学中,教师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听朗诵录音,用抒情语言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讨论问题,品读文章,写出关键词,并将内容反映到思维导图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总览、精读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同时结合诗歌文体的特点来安排逻辑思维训练的顺序。

  (三)抓住矛盾与问题,抓住解决矛盾与问题的过程,展示作者阅读活动中特有的逻辑思维过程。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学生往往有思维单纯化、片面化的缺陷。因此要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性。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即抽象逻辑性,它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问题的实质的能力。本课设计由低到高的几个训练层面,将知识结合起来绘制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并采用假设分析、比较辨别、变换角度、重组归纳、层层剖析等方法,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又抓住“一与无数”及“久长与朝暮”理清正确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本课以辩证的方法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并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客观事物。学会找到问题症结的关键技巧。

  (四)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阅读过程中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

  内在联系阅读过程中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理”;一是靠形象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情”。本课抓住人物形象、意境等创设精心完善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具体化和可视性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学生理解本课“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五)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等。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程度,包括思维起点的多开端、思维过

  程的多途径、思维目的的多方向和思维方法的多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纵横比较、驰骋联想,以训练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如本课将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中的爱情名句进行比较。

  二、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在《鹊桥仙》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整个图形呈放射性结构,符合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模式。它把主要内容被放在中心位置,明确、突出。关键词语之间的联系极易辨认出。 “思维导图”就能使学生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在处理教学中所提出的复杂的问题时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层次。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评论、想法以及从刚刚读到的东西里得到的创造性的理解融入到思维导图中。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启发,同样的时间,有的学生对问题分析很肤浅,有的学生能一针见血呢?这就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一样。把思维导图作为科学的教学策略,主动自觉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者,人们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一直从事元认知工具用于促进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研究的美国Novak教授,他认为,思维导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

  本课在运用思维导图时,遵循“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提高实效”的原则,致力于教授学习者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如何记忆、如何思考、如何记笔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表现出,可感受到学生乐学,爱学,有自信,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鹊桥仙》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出来;教师易于施教,使教与学双方更轻松、更愉快。作为思维导图制作,可以让所有的参加学习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制作集体的思维导图,它为学生开辟了思维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因而本课具有显著的成效。

  总之,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思维导图有助于使学生开动大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把它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思维训练中,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鹊桥仙教学反思第4篇

 【教学目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

  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

  【学生情况分析】

  职一学生缺乏诗词欣赏能力,不善于背诵。

  【教学内容分析】

  秦观的《鹊桥仙》是中职语文试验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

  中的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提升人的认识,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手段及策略】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它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抓住关键词来整理大脑混乱的思维,帮助学生品读揣摩,理解课文,熟练背诵,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

  从所学的诗词中找出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说说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明确学习目的。请学生看星座图。教师运用想象性的语言结合图片描述这首词的情景。

  二、 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听多媒体范读,并齐声朗读此词。

  三、 品读揣摩

  教师抓住关键词从情、景、理三方面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词,并逐一显示思维导图。

  三、 拓展交流

  请学生结合所学的诗词说说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教师适当补充。并指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极为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显示思维导图的全貌:

  景 情 理

  上阕 纤云飞星 银汉 相会前:传恨 一相逢与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 短暂与永恒

  下阕 水 鹊桥 相会时:如梦 久长与朝暮

  临别前: 忍顾

  四、 熟读成诵

  在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背诵。教师给予指导。

  五、 总结归纳

  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的。

  六、作业布置

  1、从本单元的宋词中选择一首做一个新的思路图。

  2、选读一首爱情诗,准备参加朗诵会。

  3、借助思维导图,将本词熟读成诵,准备默写。

  【教学反思】

  一、本课例在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的结合上做出了以下探索:

  (一)抓住思维过程发展的“中介”——短暂与永恒,展示作者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依靠什么和怎样把一件件事、一个个过程、一个个人联系起来,使之产生震撼的力量。考虑思维导图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主题、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次主题、更为细节的要点。这样可以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听

  说读写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法(MMOST)即:(1)总览(2)预习(3)精读(4)复习。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同逻辑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听”“读”的内容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才能将外界信息综合储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说”“写”的内容则更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这篇文章的语言就是作者秦观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物化。课文《鹊桥仙》语言的准确性反映出作者思维的明晰性,语言的周密性反映出作者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贯通性反映出作者思维的条理性。因此,在此课的教学中,教师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听朗诵录音,用抒情语言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讨论问题,品读文章,写出关键词,并将内容反映到思维导图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总览、精读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同时结合诗歌文体的特点来安排逻辑思维训练的顺序。

  (三)抓住矛盾与问题,抓住解决矛盾与问题的过程,展示作者阅读活动中特有的逻辑思维过程。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学生往往有思维单纯化、片面化的缺陷。因此要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性。所谓思维的深刻性即抽象逻辑性,它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问题的实质的能力。本课设计由低到高的几个训练层面,将知识结合起来绘制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并采用假设分析、比较辨别、变换角度、重组归纳、层层剖析等方法,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又抓住“一与无数”及“久长与朝暮”理清正确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本课以辩证的方法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并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客观事物。学会找到问题症结的关键技巧。

  (四)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阅读过程中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

  内在联系阅读过程中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理”;一是靠形象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情”。本课抓住人物形象、意境等创设精心完善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具体化和可视性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学生理解本课“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五)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等。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程度,包括思维起点的多开端、思维过

  程的多途径、思维目的的多方向和思维方法的多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纵横比较、驰骋联想,以训练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如本课将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中的爱情名句进行比较。

  二、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在《鹊桥仙》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整个图形呈放射性结构,符合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模式。它把主要内容被放在中心位置,明确、突出。关键词语之间的联系极易辨认出。 “思维导图”就能使学生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在处理教学中所提出的复杂的问题时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层次。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评论、想法以及从刚刚读到的东西里得到的创造性的理解融入到思维导图中。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启发,同样的时间,有的学生对问题分析很肤浅,有的学生能一针见血呢?这就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一样。把思维导图作为科学的教学策略,主动自觉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者,人们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一直从事元认知工具用于促进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研究的美国Novak教授,他认为,思维导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

  本课在运用思维导图时,遵循“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提高实效”的原则,致力于教授学习者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如何记忆、如何思考、如何记笔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表现出,可感受到学生乐学,爱学,有自信,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鹊桥仙》熟练地背诵并默写出来;教师易于施教,使教与学双方更轻松、更愉快。作为思维导图制作,可以让所有的参加学习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制作集体的思维导图,它为学生开辟了思维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因而本课具有显著的成效。

  总之,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思维导图有助于使学生开动大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把它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思维训练中,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