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日期:2021-09-14

这是赤壁怀古教学目标,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第1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苏词,把握咏史怀古词的一般情感倾向

2.小组学习,把握词中对比的运用,探讨词人表达出来的情感

3.学以致用,巩固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探讨课外诗词。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词中人物形象的对比,把握作者融入的情感

难点: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感受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2【讲授】学习全词,分析情感与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朗诵,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确定词的题材。通过词中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生思考探究: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本词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周瑜的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你看出了什么?

活动3【活动】拓展训练

引导学生分析课外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展示、点评学生的答案。

问: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慨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4【作业】课外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金陵图》

问: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感受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2【讲授】学习全词,分析情感与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朗诵,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确定词的题材。通过词中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生思考探究: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本词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周瑜的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你看出了什么?

活动3【活动】拓展训练

引导学生分析课外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展示、点评学生的答案。

问: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慨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4【作业】课外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金陵图》

问: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第2篇

【教学目标】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揣摩词的意境

  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赤壁》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强虏(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指名学生朗读全词

  师生评价读

  怎样才能把诗词读的入情入境?

  生:理解词的意思

  生:把自己的心放进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

  师:怎样才能理解这首词那?

  生1:自己查工具书

  生2:小组讨论交流

  生3:再不会的问老师。

  好,就按你们的方法自己学习。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与赏析

  1、交流展示:你读懂了那一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你的理解把感情读出来。

  2、赏析全词:

  ⑴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⑵ 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⑶ 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⑷ 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⑸ 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⑹ 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周瑜时年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⑺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⑻ 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⑼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五、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开头写赤壁的景色,中间写周瑜的战功,最后写作者的感叹。这几部分的联系很密切,过渡很自然,用“遥想”过渡到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过渡到第三部分,前后很巧妙地串成一片。

  2、成功地描写了赤壁战场雄奇的景色。

  3、塑造出一位“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周瑜。这样的英雄形象在文人词里还是首创,开拓了词的境界。

  六、学生齐读全词,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

  七、课堂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第3篇

 教学目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 交流热身

  二 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学生回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 赤 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阅读资料链接,结合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断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你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五、应用与拓展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还有学者认为,断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是诗人做梦回到家乡,“多情人”是指苏轼的亡妻。“笑我”、“早生华发”句,是对小乔夫婿之雄姿英发而言。结合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谈谈你的看法。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 交流热身

  二 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学生回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 赤 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阅读资料链接,结合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断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你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五、应用与拓展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还有学者认为,断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是诗人做梦回到家乡,“多情人”是指苏轼的亡妻。“笑我”、“早生华发”句,是对小乔夫婿之雄姿英发而言。结合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谈谈你的看法。

  骆文俊,浙江杭州富阳人氏,2002年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在富阳中学执教至今。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