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折纸百合花教案

日期:2021-08-07

这是折纸百合花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折纸百合花教案

折纸百合花教案第1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三角折剪的方法进行剪纸。

  2.能在已折好的纸上画下百合花的一半图案,并剪下图形。

  3.提高动手能力,感受剪纸活动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习三角折剪的方法进行剪纸。

  能在已折好的纸上画下百合花的一半图案,并剪下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百合花的图片、正方形手工纸、范作、剪刀、铅笔、自制的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百合花

  1.小朋友,你喜欢百合花吗?你见过的百合花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各种颜色的百合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百合花的形态和颜色。

  3.图片里的百合花长的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呀?

  4.教师小结:百合花的颜色有各种各样的,有白百合、粉红色的百合花、红色的百合花、黄色的百合花等。

  5.今天我们班要开一个百合花店,你们愿意用彩纸来为花店来做一些百合花吗?

  二、欣赏范作,初步了解三角折剪

  1.出示教师已剪好的百合花,你们看,它和我们刚刚看到的百合花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介绍操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3.教师示范三角折剪的方法,边示范边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了解三角折剪的方法。

  4.教师示范在折好的纸上画下百合花的图案并剪下图形,引导幼儿了解百合花的形态。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提操作要求:提醒幼儿不乱扔废纸,将剪下的废纸扔进垃圾桶。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制作。

  4.指导幼儿三角折剪的方法:先把纸对折,然后沿着中点,将纸的两边依次朝里折,折下来时要保证两边重合。

  四、展示与评价

  1.引导幼儿将剪好的百合花布置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与评价。

  2.小朋友,看到这么多的百合花,你心里感觉怎么样?我们的花店可以开张咯!

  3.请个别幼儿进行评价,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朵百合花,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剪纸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学习三角折剪的方法进行剪纸。活动过程中,有很多幼儿没有掌握折的方法,还有些幼儿不会画百合花的形态,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幼儿都还没有学会怎么做百合花,最后,只有个别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了作品。分析原因:课上我的讲解不够完善、没有很好地让幼儿理解,此外,由于第一次接触三角折剪,比较陌生,因此,在区角活动中还需继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折纸百合花教案第2篇

活动目标

  1、学会分部画百合花。

  2、知道百合花的含意。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百合花图片。

  2、百合花分解图。

活动过程

  1、百合花图片

  ——小朋友你们都认识这个百合花吧!

  ——百合花漂亮不啊?[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今

  ——我来学画百合花吧!

  2、学画百合花

  ——画个像扒开的香蕉皮。

  ——在两个分叉上画上三个叉,像花朵了。

  ——花朵中间画天线,接着画花梗两个竖线。

  ——最后画上长长的叶子。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百合花的含意

  ——你们知道咱们天为什么学画百合吗?

  ——百合含意中有一句是表示伟大的爱。

  ——世界上对我们的爱最伟大的是妈妈。

  ——马上到母亲节了,我们可以画百合花和康乃馨送给妈妈。

折纸百合花教案第3篇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小说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

  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

  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品析重难点语句。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由于课文内容集中,文字晓畅,情节较简单,所以.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初步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

  二、活动流程

  1、速读读全文。(10分钟)

  2、划出字词。

  给加点的字正音

  撂(liào)讷讷(nènè)忸怩(niní)憨憨(hānhān)执拗(niù)髻(ji)尴尬(gāngà)讪讪(shànshàn)瞅(chu)挟(xié)嬷嬷(mómó)砦(zhài)虔诚(qián)磕磕绊绊(kē)

  解释下列词语

  张皇忸怩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

  3、讨论交流一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4、讨论交流二:鉴赏本小说的构思。

  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

  (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

  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三、活动延伸

  1、思考:分析新媳妇和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2、抄写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整体把握:题目含义、内容主题、情节结构。

折纸百合花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变换视角重构故事,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叙述视角的比较辨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

3.借助对这篇小说构思艺术的赏析,掌握从叙述视角切入的小说读法。

【课前准备】

1.速读课文,画出这篇小说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2.试着以年轻战士的战友和新媳妇的视角简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小说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请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作答,写了一位年轻战士为救担架员而牺牲;赞扬了军民鱼水情……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小说一共写了三个人物:文工团员“我”,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阅读,就是力求有新的发现。这节课,就从同学们阅读的最初感受出发,力争有更新、更多的发现。

二、设置情境,变换视角复述情节

1.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一群中学生正在听一位老战士的讲述。这位老战士是那位年轻通讯员的战友。请模拟战友的口吻讲述小通讯员当年的英雄事迹。

明确:1946年中秋,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攻打海岸的战斗。战斗正紧张激烈地进行,有十来个担架员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就在这时,敌人撂下一颗手榴弹,手榴弹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在这危急时刻,原本在我们后面的这位年轻通讯员,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却飞身上前,扑在手榴弹上,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们十多个担架员。

2.若干年后,文中的“新媳妇”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果她给孙子讲当年那段往事,会怎样讲?

明确:孩子啊,我给你讲个故事。那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概是1946年中秋,我刚结婚才三天,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位年轻战士,愣头愣脑地,说要借一条被子。我有点犹豫,因为我确实有一条被子,不过那是我唯一的嫁妆,假洋缎,栆红底,上面还撒满白色百合花,可好看咧。我跟这位年轻战士开起玩笑,随知他竟扭头走了。过了不久,有位女战士跟着他一起再过来。这位女战士向我道歉,我就将被子抱给她。那天,我去包扎所帮忙,意外地发现年轻战士为保护其他人而英勇牺牲了。我的泪很快流出来,将我的新被子盖在他身上放进了棺材。

三、比较不同视角,分析人物形象

(一)比较战友视角和新媳妇视角

思考:既然可以用战友或新媳妇的视角来叙述,为什么这篇小说却以一位文工团员“我”的视角来写?

1.以战友的视角和以文工团员的视角叙述,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PPT:“战友”VS“文工团员”

点拨:从“战友”与“文工团员”的性别角度思考。

明确:以战友的视角来叙述,强调的是年轻战士的英雄壮举;而以“我”这位文工团员的视角叙述,就可以看到年轻战士与女性交往拘谨羞涩的一面,进而展示英雄的另一面。这样就写出了人物的立体性,英雄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平凡人,是生活中活生生的“这一个”。

PPT:“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朗读指导:强调“平常的、拖毛竹的”的朗读重音,读出平常普通的意味。

2.这篇小说中的视角不是一般的女性视角,还隐隐流露出母亲的特点。小说创作于1958年,而小说中所发生的事是在1946 年。当年,茹志娟才20 岁,而写作时32 岁,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因此,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作者还是忍不住流露出母亲般的温情与体贴。找出文中描写体现出女性视角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示例:“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但是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3.女性视角,还增添了小说的抒情味道。找出文中体现出抒情味的语段。

明确:如对故乡中秋节的描写:“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再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为战争题材的小说增添了抒情色彩。

小结:以战友的男性视角来叙述,突出的是小通讯员的英雄事迹;而以文工团员“我”的女性视角来叙述,能更全面、更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他在英勇之外的纯真、朴实,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再者,以女性视角来写,使这篇战争小说富有抒情色彩,更有感染力。

(二)比较新媳妇的视角与文工团员的视角

1.那同为女性,为什么不以新媳妇的视角而以文工团员的视角来写呢?

PPT:“新媳妇”VS“文工团员”

点拨:新媳妇与女文工团员眼中的这位年轻战士,有哪些区别?

明确:“我”眼中的年轻战士是拘谨、朴实的,主要体现在与“我”交往时的紧张方面。“我”眼中的年轻战士是善良的,如送“我”两个干硬的馒头。“我”眼中的年轻战士政治觉悟高,尽管在借被子时“受挫”,但考虑到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毅然带“我”去见新媳妇。而新媳妇与这位年轻战士只有匆匆一面,对他的善良、淳朴、政治觉悟高,并没有“我”了解得多。

2.写年轻战士的拘谨、淳朴、善良、政治觉悟高,有何作用?

明确: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英雄不再是“高大全”式的扁平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可近的普通人。并使下文的英雄壮举有了铺垫,情节发展更加合情合理,不致于生硬。

3.小说用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写年轻战士护送“我”去包扎所,有人认为有点冗长,你认为呢?

明确:不冗长。一是通过写年轻战士与“我”的交往,突出他的拘谨、朴实、善良;二是为了下文“我”对年轻战士情感认识的变化作铺垫。

4.在与这位年轻战士的关系上,“我”比新媳妇多了一个身份,是什么?

明确:“我”是这位年轻战士的同乡,因此可以通过想象,补充人物的过去,使年轻战士的形象更为具体饱满。朗读下面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PPT:“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小结:以“我”这一文工团员的视角比以新媳妇的视角,对年轻战士的描写更全面、更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饱满。而且,“我”作为文工团员,与新媳妇相比,对年轻战士的认识更为深刻。

四、感受双重视角,理解文章主旨

1.刚才我们通过战友与文工团员、新媳妇与文工团员的视角比较,发现只有从文工团员这个视角叙述,才最能展现这位年轻战士的形象。这篇小说正是从文工团员的视角以“我”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但同样是“我”,老师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发现了两个不同的“我”:一个是作为故事见证者的“我”,即在场的“我”;一个是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就是写这篇小说时的“我”。我是从小说最后一句读出来的,你们猜猜我是从哪些词句中品读出来的?

PPT:“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点拨:小说中,“我”对这位年轻战士的称呼有哪些?为何最后称为“青年人”?可结合这篇小说所处的教材单元思考。

明确:小说中,“我”对这位年轻战士的称呼有“通讯员”“小同乡”“小伙”“青年人”。如果按情感逻辑应该这样写:“……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小同乡的脸。”而作者却将“小同乡”换成“青年人”,这是因为优秀的小说具有更大的普适性,由“一个”而扩充为“一类”。本文作者是想写一类人,像年轻战士这样的一类值得铭记与颂扬的青年。再者,这篇小说还蕴含对青春的赞美。本文收入教材,是放在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青春”单元里。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希望我们读出“吟唱青春”的意蕴来。

因此,从“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我们读到了作为事件见证人的“我”;从“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青年人”等词句中,我们读到了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从这双重视角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创作小说时心中涌动的对年轻人的赞美。

2.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主旨。我们来看看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

PPT: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想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茹志娟《<百合花>的写作经过》

思考: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篇小说的主旨有哪些新的发现?

明确:对美好的、纯洁的人际关系的怀念。末句中“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看上去很直露,但其实是作者最真最浓的情感的迸发。

3.“纯洁与感情”在这篇小说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年轻战士送“我”两个干硬的馒头;本想借一二十条棉被,却借来了几十条;新媳妇将自己的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门板上;新媳妇将自己结婚用的新被子盖在了一位仅见过一面的年轻战士的尸体上……这些语句都体现出当时人们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这篇小说的主旨以前被很多人理解为“颂扬了军民鱼水情”,而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叙述视角的比较辨析,发现不仅颂扬了军民鱼水情,还颂扬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阅读,就是不断的发现。说说这节课你的阅读发现。(句式:《百合花》这篇课文不仅……,还……。)

示例:

《百合花》这篇课文不仅反映了军民鱼水情,还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纯洁的感情。

《百合花》这篇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还有浓浓的情味。

《百合花》这篇课文不仅细节描写生动,还有独特的叙述视角选择。

……

经典文章是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带来新的发现。我们这节课的阅读,主要是借助叙述视角的辨析比较来进行的,通过战友与文工团员、新媳妇与文工团员的叙述视角的比较,我们发现这篇小说只有以文工团员“我”作为叙述视角才是最适合的。

读小说,我们要能读出小说背后的那双眼睛,也就是小说的叙述视角。一篇经典小说,只有一种最佳的叙述视角。分析作者何以选择这一视角,我们会很快走向小说文本的深处。我们课下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小说读法,重新品读曾读过的一些经典小说,如鲁迅的《故乡》、萧红的《呼兰河传》等,思考小说为何选取这一叙述视角,并努力发现小说中所隐含的双重视角,力争有新的阅读发现。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