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

日期:2021-11-17

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第1篇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àn cún chēnɡ tān fàn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lì yōu zhuài rǎo

官吏 悠闲 拽住 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 都城 作坊 溜达 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 ,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Www.PuxueWang.com〕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生: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 (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 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生齐说)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拓展阅读(36-44页)

  1、闲谈《清明上河图》

  2、马踏飞燕

  3、金镂玉衣

  六、小练笔

  自己画一幅画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七、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第3篇

【学习目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传神,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具准备】

  课件:《清明上河图》摹本

  【环节设计】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交流资料,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2、师相机板书与第一自然有关的知识。

  3、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在预习中把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许多内容学懂了。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观图激情,感受画面的精彩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展卷让学生观赏。

  2、师配乐解说画面部分精彩内容。

  3、老师激情: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四、明确学法,合作学习

  1、自由读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

  2、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提示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交流经常运用的学习方法。

  3、师小结学法:质疑解疑

  借助资料

  朗读感悟

  图文对照

  表演体会

  ……

  4、小组合作学习:选用学习方法从而2~4自然段中选定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感悟。

  随机2~4小节:

  ⑴

  汇报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⑵

  汇报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⑶

  汇报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师小结学情。

  五、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再现画面,激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生动有趣的课文,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中华文化真叫绝

  六、自选作业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长528厘米

  宽24.8厘米

  八百年前

  汴梁

  热闹的场面

  【课后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制定目标上只要求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初步感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张扬祖国灿烂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融如其中。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课文。目的'是体现现在语文课堂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近十分钟的小组合作活动中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虽然只有两个小组做了汇报,但我认为我们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成果的展示。让老师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在提高。在本堂课中也暴露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小组汇报的组织形式要加强,倾听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发言语言不够规范,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条理性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都是要着重培养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备课笔记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择、宫”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都、笼、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择、宫”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笼、乘”。

教学难点:

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清明上河图》,学生自由赏析。

2.走近名画:

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在五米长的画卷里,共绘了好几百个各色人物。

3.走进画家:

出示图片:了解张择端。

张择端,北宋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找出问题和答案。

1.借助拼音朋友,快速默读课文,遇到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你获得的信息画出来。

三、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1.同桌指读生字,检查注音。

2.大家看,这是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吗?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择 都 宫 摊 贩 吏

态 驴 寸 乘 笼 栏 貌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识字的记忆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4.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给每个汉字组词。学生读词语。

5.给汉字组词。

6.学习多音字:都、笼、乘。

7.谜语识字:

这是马户呢——驴

心大多一点——态

龙潜在竹林里——笼

三、感知内容

(一)课文导入: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绘画作品中,有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了汴京城内清明时节各阶层的生活景象。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中华上下五千年,传世名画久流传……

1.赏析第一自然段,了解这幅画。

出示句子: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预设: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作者:张择端

世界地位:名扬中外

绘画时间:北宋时期

(二)感知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预设:人物 街市

(三)赏析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1)下了很大功夫是什么意思?

(2)“光……就有……”说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1)从这几个“有”你能体会到什么?

(2)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呢?

(四)赏析描写街市的句子。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思考: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中心句,总起句,总结下文,引起下文。

(2)读一读后面的内容想一想: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街市很热闹呢?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来来往往、形态各异”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街市很热闹,人很多。

3.出示句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可见画家的技术高超。

(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3)分别写了哪些方面呢?

(五)赏析描写街景的句子。

出示句子: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

1.从文中找一找,哪里有意思呢?(文章第4自然段)

2.传神。

3.细致的描写。

4.句子仿写: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六)你看到了北宋都城怎样的风貌?

预设:热闹

四、课堂展示

1.《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你还知道哪些名画呢?

五、互动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起来闯关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