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日期:2021-11-25

这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段。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4、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地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5、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想象驼铃用处”

  1、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2、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3、“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爸爸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5、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童年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教案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往事,走进童年

  师:同学们,小时侯你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学生交流后,老师导入:是啊,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随着林海音的记忆,走进她快乐的童年生活。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感知童年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骆驼队,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

  学生边交流边板书:学骆驼咀嚼、谈驼铃作用、想替骆驼剪毛、问骆驼队去处

  三、直奔趣事,品悟童年

  1、自学: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请认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用一二句话或一二个词写出自己的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勾画了一处,有的同学勾画了多处,第一次画出来的地方肯定是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下面谁先来说一说?

  3、学生自由交流:(可打乱顺序交流)

  a、学骆驼咀嚼

  (1)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a、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甲:“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生乙:“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生丙:“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b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谁来学学骆驼咀嚼的样子?

  c指名演示,问:看着同学模仿的样子,你想说什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d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e童年真有意思,可我们的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四十二岁了,已身居台湾了,她还会去学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f出示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师总结过渡:是的,看来“呆”“傻”这样的事永远只能属于我们的童年了。你觉得还有哪些事特别有意思,下面我们继续交流。

  b、谈驼铃的作用

  a指名分角色读,说说“我”认为驼铃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孩子眼里,那清脆的驼铃声就像是美妙的音响。你认为驼铃还有什么作用?

  c在你们眼里,一切还是那么美好,那么充满情趣,可是作者在写本文时已42岁了,比老师现在还大2岁,那她还会去遐想驼铃的作用吗?读句子: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c想替骆驼剪毛

  a自由默读,想想从“我”给骆驼剪毛这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b大家想想,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还会想给骆驼剪不整齐的毛吗?再次齐读“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d问骆驼队去处

  a分男生、女生读,想想林海音问妈妈什么问题?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b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请联系课文,说说她还会问关于骆驼的哪些问题?

  c不仅关于骆驼的,我们都是孩子,请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想想她可能还会问什么?

  d过渡:这些问题你们问的并不奇怪,的确是这样,作者在她的《城南旧事》这本书当中,也写到了问的情景。出示短文,指名读。

  “爸,什么叫做贼!”“贼?”爸爸奇怪地望着我。“偷人东西的就叫贼。”“贼是什么样子?”“人的样子呀!一个鼻子俩眼睛。”妈回答着,她也奇怪地望着我:“怎么问起这个来了?”“随便问问!” 我说着拿了小板凳来放在妈妈的脚下,妈妈就赶我:“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这里打岔。”我忍不住又问妈:“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人都是一个样儿,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你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e师: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问,就像妈妈说的“总是问、总是问”。哎,为什么童年时的林海音“总是问、总是问”呢?

  f小结:人到中年了,远离故乡了,林海音女士还会问吗?再读“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四、读文悟情,怀念童年

  1、总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在童年里可以漫无边际的遐想,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人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做了,如果你是林海音,此时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你从“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这段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请你用一二句话来赞美一下美好的童年。

  3、升华情感: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它五彩斑斓,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今天,让它也成为我们明天最好的记忆。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大家一定想回到童年,如果人生有第二个故乡,那一定也是我们的童年。下面让我们齐诵《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来抒发我们此刻的感受吧!

  师生齐读:《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在冬阳下学着骆驼咀嚼,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早已不知去向。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不管身处何地,走向何方,我依然执著地把美好珍藏。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过去了。最后,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 怀念童年

  想替骆驼剪毛(10)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3篇

 教学目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及反思

  1、掌握“卸、咀嚼、莫、袄、袍”等生字,注意多音字“嚼”。

  2、把握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注意积累语言。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他对童年生活无比留恋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抓住重点句段品词析句。

  2、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题。

  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5课《古诗三首》,感受了古人童年时代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童年有关的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

  2、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 a、课文内容涉及的事物;b、课题中的间隔号;c、字有绘画功能)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多么充满诗意的画面啊!作者仅仅用了三个词,三个名词叠加在一起便给我们营造了这们一个充满诗意的悠远和恬静的画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设计意图:体会课题中文字营造的意境美,为下面学习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感奠定基础。

  二、学习资料袋:

  作者: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者。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板,在北京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20世纪80年代曾被拍成电影,风靡一时。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英子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感受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背景资料的学习,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预习检查

  1、生字:“卸、咀、嚼、漠、袄、袍、傻、毡”,多音字“嚼”

  2、知道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吗?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节省时间,实现有效教学。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的思想情感。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童年时代无比留恋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2、你是从课文中的那些文字中看出来的。

  (最后两段文字:“却一去不还”,“想念”“童年重临)

  师:童年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无论是快乐抑或忧伤。

  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她童年时代的哪些往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的设疑,锻炼学生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理念。

  五、再次读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文章1~14自然段,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师:这部分文学其实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事啊?

  ( a、看骆驼咀嚼发呆;b、自己解释骆驼为何挂铃铛;c、想为骆驼修剪皮毛;d、追问骆驼为何不见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概括文字的能力。

  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4件往事中哪件往事的描写,并说一说理由?

  (a、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具体;b、观察细致;c、用词的准确、传神;d、感受到作者的天真、可爱等)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欣赏力

  六、感悟主人公

  1、通过学习,你觉得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稚气、天真、可爱,甚至有点孤独和寂寞的敏感的小女孩)

  师:

  我们要从对四件往事的分析中感悟到事件背后隐藏着的一个孤独和敏感的心灵,感受到她寂寞的生活处境。

  她把关注和关爱都倾注在沉默、安静的骆驼身上,把自己的思念和牵挂,把自己的童年时光与骆驼这无言的生灵牵拌在一起,正是她孤寂生活中寻找情感寄托的间接反映。

  可这些感情又是这样的纯真和美丽。“寂寞和感伤都是美丽的”童年时代的这段记忆多年后,仍让作者时常想起,并成了她完成《城南旧事》的写作动机。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讲解,教会学生根据具体的事例和关键的字词,揣测作者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纵深

  七、品读课文最后那两个自然段。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文字蕴含的感情和营造的意境美。

  指导: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基调

  2、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抒情,直抒胸臆 。

  (2)文章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营造了诗意的画面。

  (3)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却融入了触动人心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积累优美的语言。

  师: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只是作者对童年时代的依恋和不舍,还有作者因告别那段一去不回的童年时代所带来的淡淡的感伤。

  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童年、少年然后才慢慢地长大。童年时代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许多抹不去的.回忆,不管它是快乐、或感伤,在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却总是那样美好。请同学们回去后也试着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童年时代中最难忘的回忆记录下来吧。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难忘童年

  看骆驼咀嚼发呆

  想为骆驼修剪皮毛 ——留恋与感伤

  骆驼为何挂铃铛

  追问骆驼的行踪

  教学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使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声名鹊起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语言形象、生动,不事雕琢却自有一股摄人心魄的魅力,读中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向人袭来。无疑在教学时是应该遵循文学作品的教学原则来进行的。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刻意地安排学生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以便于学生领会文章思想的深度,抓住文本的情感

  “文学作品在教学时,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挖掘‘语言’形象。感受文字,语言的魅力,感受艺术画面和形象魅力。从而感受文本的丰富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品读文字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品读和交流学习最能代表作者语言风格的最后两段文字中感受作者营造的充满诗意的画面,感受作者流淌在文字中的对童年时光魂牵梦萦的情愫以及那分淡淡的感伤。

  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由于过于关注教师的导向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地位,没有留给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冬阳 童年 骆驼队》。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吗?对,是林海音女士。今天我们再次走入她的童年,走入她的《城南旧事》,走进她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

  生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

  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看看你们对本节课的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你会读吗?

  毡帽 卸煤 咀嚼 交错 幼稚 沙漠 寂寞 棉袄 驼绒 袜子 袍子 傻事

  你会写吗? 卸煤 咀嚼 傻事

  2、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

  学咀嚼 议驼铃 想剪驼毛 问驼踪

  3、师: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中。那你喜欢哪个场景呢?为什么?

  (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就是创设与学生谈话的`氛围,不仅锻炼了学生有理有据地说话的能力,也让学生不自觉间走入课文的内容之中。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那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把这四个场景描述出来的呢? 又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感情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公布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确定组内学习内容,自学,交流。

  1、小组的学生达成学习某一内容的共识。

  2、每人自学。

  自学提示:

  1、细读本段落,抓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并做批注。

  2、思考组内汇报的形式。

  组内交流:

  交流提示:

  1、每人先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

  2、本组将用怎样的方式来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四、学生汇报

  预设:

  (一)第一件事:学咀嚼

  1、抓“那样、那样、那样”体会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对他观察的细致。抓“呆”字体会看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再体会这是小孩子所特有的现象,而大人就轻易不会这样做。

  2、指导朗读。抓重点词语读出作者的入境。

  3、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4、看视频,找一名学生配音。

  5、过渡:老师也曾过骆驼咀嚼,我就没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42岁,她在写这段往事的时候,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二)看幻灯片:夏天过去了……

  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再指导朗读。

  (三)议骆铃

  1、建议分角色朗读。

  2、有不同的想法敢说出来。想法美好 ,富有诗意。

  3、读好两句话。问,“笑笑”我用红色打出,是为什么呢?

  父亲理解童心、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

  4、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到这时又是怎样的情感呢?怀念童年。再读“夏天过去了……”

  (四)想剪驼毛

  1、抓“真想”体会童心。

  看图片,读好这句话。

  2、补充句子。

  (五)问驼踪

  1、分角色朗读

  2、想象:她还可能问哪些问题?

  感受童真的美好 。

  五、总结学法:

  师:看这四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对啊,都和骆驼有关。这篇文章就是围绕骆驼来进行的童年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留恋。

  六、小练笔:

  师: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正处童年的大好时光。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有趣的经历呢?把他们写下来吧。

  交流

  结束语:孩子们,童年是美好的,让我们都去珍惜它,把它有趣的事都写下来。我们班汇集成一本童年趣事集吧。

  推荐:1、看《城南旧事》小说 。

  2、看《城南旧事》电影。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