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

日期:2021-12-27

这是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

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与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 ) 漩涡( ) 汩汩( ) 霎时( )

  怒不可遏( ) 出轧( ) 挟而不服( )

  (四)文本学习:

  1.整体感知:

  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

  2.品读感悟:

  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读出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总结赏析句子的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赏析:“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合学指导:可从修辞、动词、句式等角度来赏析;先独立思考,做好批注;小组交流解疑,需要老师帮助可举手示意。

  (赏析完成后,配乐诵读。板书“壮美”“情”“赞美”“热爱”)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3.探究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这一胜景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情景交融”)

  (五)拓展提升:

  观看壶口瀑布视频,示范所思所想:罗丹曾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面对这样的壶口瀑布。我想到了在黄土高原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后生们,忘情的、没命的击打着的安塞腰鼓!想到了在陕北高岭上,那曲调高亢,旋律奔放的信天游!想到了在关中地区,那大喊大叫,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秦腔!这些文化体现的就是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思考:面对这样雄伟壮美的壶口瀑布,你想到了什么?(比如:人生启迪、历史、文化……)

  (六)小结:

  《壶口瀑布》写景细腻,通过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声势形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这不仅是一篇有新意的游记,更是一篇带给人启迪的哲理散文。

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第 2 篇

1.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 前精神的赞美。

2.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 , 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 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 , 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 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二、作者简介

梁衡 , 当代作家 , 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 现任《人民日报》副 总编辑。其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 《新闻绿叶的脉络》 《新闻原理的思考》 , 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人杰鬼雄》等。有《晋祠》 《壶口瀑布》 《夏》 《武侯祠 , 一千 七百年的沉思》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

三、文本链接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 , 为国务院 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 , 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 , 当流经壶口时 , 宽约 500米左右的河 水突然收束一槽 , 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 40米 , 落差 30多米 , 瀑布涛声轰鸣 , 水雾升空 , 惊 天动地 , 气吞山河 , 为黄河第一大瀑布 , 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四、整体感知

观赏图片 , 初读课文 , 初步感受壶口瀑布。

1. 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第一次 雨季;第二次 枯水季节

2. 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 , 表现出的特征各是怎样的?

第一次 雄壮伟大

第二次 气势磅礴 柔和细碎 刚中带柔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五、课文精读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品读第2、3、4自然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

(2)结合2、3、4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的不同之处

季节声势景感

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隐隐如雷,震耳

欲聋(刚)

“上面的水还是

一股劲地冲进

去,冲进

去……”

水浸沟岸,雾罩

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

令人胆战心惊

(惊心动魄)撼人

心魄的壮美

枯水季(借物喻

人,赋予水以人

的情感)详写

隆隆冲去、轰然

而下(刚)汩汩如

泉、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如丝

如缕(柔)

“其势如千军万

马,互相挤着、

撞着、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撞向

石壁,排排黄浪

霎时碎成堆堆白

雪。”“凝

重”“猛烈”

“龙槽”“深不

可测”;大水

“向龙槽隆隆冲

去”时“被跌得

粉碎,碎成点,

碎成雾”。大水

“向两边涌去”

时,“平平的,大

大的,如飞毯抖

落”。

(波澜壮阔)“柔

和之中只有宽厚

绝无软弱,当她

忍耐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以力相

较,奋力抗争。”

有坚忍不拔的精

神。雄伟壮阔、

刚柔相济

4.朗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写脚下的石头。用石头来衬托黄河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

一、复习提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让我们继续品读课文,领略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二、巩固理解

继续品读第3、4、5自然段。

1.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与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了比喻句,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刚柔并济。

3.“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是哪些具体描写?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4.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

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通相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研读第6自然段

1.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特点和含义?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2.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指黄河伟大的性格,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3.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黄河的伟大性格是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具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例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建国后“两弹一星”建设祖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

4.总结全文,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作者介绍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到的胜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

四、写作特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2.文辞优美,意境雄浑。

作者在描写壶口的水时,运用了多种修辞,创设出雄浑意境。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又如“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里运用排比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六、板书设计

⎪⎪⎪⎪⎪⎨⎪⎪⎪⎪⎪⎧⎭

⎪⎪⎪⎪⎪⎬⎪⎪⎪⎪⎪

雨季⎩⎪⎨⎪⎧⎭

⎪⎬⎪

⎫声:震耳欲聋势:一股劲冲进去景: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惊心动魄

枯水季节水⎩

⎪⎪⎪⎨⎪⎪⎪⎧⎩⎪⎪⎨⎪⎪⎧⎭

⎪⎪⎬⎪⎪⎫

声:隆隆冲去、轰然而下

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如丝如缕势:千军万马、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挤着撞着

凝重猛烈景:深不可测、碎成点雾

平平大大、飞毯抖落雄伟

壮阔

刚柔并济石: ⎭

⎪⎬⎪

⎫窟窟窍窍蜂窝杂陈

反衬:水奋力抗争百折

不挠勇往直前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有了如下心得:

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

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

  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说起瀑布,我想问问大家看,你们看过的,或者比较熟悉的有哪些瀑布?(提示,仙岩三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等)这些瀑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识壶口

  1.默读全文,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一下壶口瀑布。

  明确:壮阔、雄伟、急促、可怕等等。

  2.幻灯片: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渺的黄河水流经这里的时候,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瀑布之名的由来,书上其实也提到了:查找第三段,一起朗读这个句子。

  (二)品味壶口

  1.古人所说的“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讲的也就是这个壶口瀑布。“天下黄河一壶收”,先不说壶口如何,大家一起讲讲我们的黄河,黄河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引导:气势──“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黄河的这些气势都是来自“壶口瀑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咆哮的黄河水,奔流的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说课稿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创意: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因此,将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确立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另外,本文的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进一步去体验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所以将“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确立为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

  总之,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学生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已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2、朗读教学法。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意境雄浑的特点,深入品味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

  3、比较阅读法。通过删、改、换等多种形式,理解文章语言大气磅礴的特点,并通过散文与诗歌的不同文体形式,来共同体悟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写景散文《壶口瀑布》,去感受那里别样的风景。

  图片展示,资料助读,直观地展示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二、初读,感受写景之奇

  请同学们走进文本,自由朗读课文,并做好圈点勾画,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作者曾两次去过壶口,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雨季的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雄伟壮阔,刚柔并济。

  3、课文写水,为什么第五段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如钢似铁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目的是为了写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到一定程度时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从而表现黄河之水无穷的力量。

  自由读课文第二至五段,再次感受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奇特、壮丽。

  三、细读,欣赏表达之美

  刚才,我们跟随作家梁衡细腻的笔触,感受到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不同的美,下面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描写枯水季节时的壶口瀑布,请大家看这个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梁衡为何要这样描写河水。

  第一组:换动词。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点拨:“挤、撞、推、搡、呼、拥”罗列,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将“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生动。

  第二组:删叠词。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点拨:叠词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四、诵读,感悟哲理之深

  1.同学们,一篇游记散文,“所感”是它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最后,我们来背诵文章最后一段,欣赏其深刻的哲理美。

  学生先自由背,再全班齐背。

  2.作为最后一段,它有点题的美妙作用。这一段,作者想表达什么?

  明确:这里写出了黄河博大宽厚、顽强不屈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写出了一个人、一个民族危难的时候应该表现出的精神。

  3.诚如同学们所言,黄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也正是她与山石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她博大宽厚但绝不软弱,我们齐读第六段第一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带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其实,赞颂黄河的作品有很多,我们来齐读《黄河颂》中的片段,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

  全班配乐齐读: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五、教师总结

  如果黄河是中华民族一部读不完的史诗,壶口就是这部长诗的惊叹号!如果说黄河是我们民族之魂,壶口就是黄河之魂!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初读,感受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细腻与独特,将眼前之景用文字再现,使读者也能身临其境,然后体会情感,感悟黄河之美所寄予的内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辅助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黄河磅礴的气势仍然感受不深,对作者语言文字之美的体悟也相对肤浅,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才是语文真正的内涵。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