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

日期:2021-12-09

这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第1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比较鉴赏

2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用典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苏轼

苏轼在词中描写赤壁之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上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年华渐去、壮志难酬的感慨。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2【讲授】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影响颇深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多,词情悲壮慷慨。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 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活动3【活动】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成,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活动4【活动】把握本词内容:

上阕:歌颂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活动5【活动】合作学习

通过朗读、疏通文意,你了解到词人目睹了哪些不堪现实?怀想到了哪些古代人事?

古代人事 孙权立国

刘裕建功

义隆败北

佛狸立祠

廉颇饭否

不堪现实 英雄无觅

残照荒草

烽火不再

鸦鼓齐鸣

豪杰被弃

活动6【活动】全词主要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写这孙刘两位英雄人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和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故事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戒不能草率行事。

用廉颇的典故 以廉颇自况,表明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活动7【活动】上片内容: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活动8【活动】下片内容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活动9【活动】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活动10【练习】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dōu)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思考、讨论:

《南乡子》与《永遇乐》一词有何异同?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本课《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有没有运用典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三国志》里曹操的话。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苏轼

苏轼在词中描写赤壁之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上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年华渐去、壮志难酬的感慨。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2【讲授】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影响颇深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多,词情悲壮慷慨。

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 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活动3【活动】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成,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活动4【活动】把握本词内容:

上阕:歌颂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活动5【活动】合作学习

通过朗读、疏通文意,你了解到词人目睹了哪些不堪现实?怀想到了哪些古代人事?

古代人事 孙权立国

刘裕建功

义隆败北

佛狸立祠

廉颇饭否

不堪现实 英雄无觅

残照荒草

烽火不再

鸦鼓齐鸣

豪杰被弃

活动6【活动】全词主要用到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写这孙刘两位英雄人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和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故事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戒不能草率行事。

用廉颇的典故 以廉颇自况,表明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活动7【活动】上片内容: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活动8【活动】下片内容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活动9【活动】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活动10【练习】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dōu)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思考、讨论:

《南乡子》与《永遇乐》一词有何异同?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本课《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有没有运用典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三国志》里曹操的话。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第2篇

学习目的:

1、流利朗读全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辛词用典特色;

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2、学习鉴赏词的方法,体会词中多种艺术技法的运用,如用典,借景抒怀等等。

学习时数: 一课时

上课用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听我讲、学我讲。

听老师讲析也是辛弃疾作品与本文很相似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幻灯片)

三、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幻灯片)

1、读熟全词,并结合文下注释,感知词的大致意思。

(1)--点读,范读,齐读。(2)--词的上片提到哪些人?词的下片谈到历史上哪些事、关系哪些人?

2、词中几处应多注意的地方:(幻灯片)

(1)孙仲谋: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背倚海疆,北据曹魏,西抗刘蜀,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2)寄奴: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出身寒微,后平定东晋内乱,建立功业,并取代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3)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的年号。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见《资治通鉴》)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说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谟玄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4)封狼居胥:《史记》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封、禅,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服天地之功,以示胜。(5)佛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佛狸”是元魏拓跋焘小名。当年刘义隆北伐,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抬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拓跋焘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将廉颇免职后,亡于魏。后秦击赵,赵无人能敌,赵王起起用廉将军,派人赴魏探险视,使者被颇之仇人郭开收买,最后,赵王未再起用廉颇。

四、典故在词中的意义:(幻灯片)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劝阻北伐?--显然不是!--乃是借此典故暗示南宋权臣,要以前事为鉴,妥为筹划,虑而后动。一句话,要慎重啊!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以廉颇自况。廉颇,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自己是堪比廉将军的。--

(2)廉颇的遭遇,会否在自己身上重演?这不仅仅是个人升沉得失的问题,而是关系国运兴衰的啊。

五、思想内容:

上片:呼唤英雄豪杰,缅怀英雄业绩,表达望南宋当局能抗金救国的急切心情。

下片:渴望北上用兵,但不可急于事功,轻启兵端,而应妥为筹画,虑而后动,并抒发愿当局者能重用自己的期盼之情。

六、艺术手法:

1、使用典故,出神入化。看辛词用典,毫不牵强附会,而用得天造地设,自然圆熟;不是吊书袋,显学问。

2、用典好例: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短歌行》

(2)、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陶渊明 《乞食》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

(4)、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七、作业:

1、细细揣摩其他诗词中使用典故的例子,体会它们的妙处。

2、对比揣摩诗词其他艺术手法,如移情入景,借景言情,烘托映衬等等,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和答题水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第3篇

 南乡子

辛弃疾的南乡子教学设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

  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

  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

  (2)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3)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4)北固楼:即北固亭。

  (5)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6)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7)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8)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9)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10)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11)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博客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新授

  (一)、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二)课文研读

  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

  找典故。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

  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三、总结:

  分析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至此,分析完了这首词,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即辛词是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

  四、作业布置

  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2分钟)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

  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