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

日期:2021-11-11

这是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

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第1篇

【学习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

  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传不习乎?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第2篇

知识目标: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 能读会写“愠、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3.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能力目标:

  1.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 . 理解、运用《论语》中名言警句。

  德育目标:

  1.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2.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点评《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的意蕴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

  2. 探究法。在教学中,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质疑释疑并加以评点,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

  设计1: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和做人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2: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长途跋涉、一路跪拜的虔诚的藏传佛教徒向着布达拉宫或者伊斯兰教徒向着麦加前行的壮观情景。而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也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人们多称孔子为“圣人”,曲阜是他的家乡。据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约合现在6.4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古圣的教诲。

  设计3: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她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不少光辉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然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交流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可以投影显示)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叫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对象。清朝时有一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有一天到庙里住宿,听见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一个蠢人,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的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课文第一至第第九则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第十则属于这种体式;叙事体,其中多少有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扫清文字障碍。

  2、听读,听老师示范朗读,把握节奏语气。

  3、正音释词:①论语(lún)②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诲女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通“智”,聪明。(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③愠(yùn):生气,发怒。④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 ⑤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⑥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⑦弘(hóng)毅:强毅。⑧凋(diāo):凋谢。 ⑨矣(yǐ):语气词。

  4、分则朗读,疏通文意,并且翻译。

  四、研习课文,深层体悟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纳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①为每则语录分别批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评语。

  ②学习笔记

  A.成语类——

  B.格言类——

  3、问题设计:

  ①“学而”一则

  三个反问,尽得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还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②“温故”一则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子曰:“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在掌握旧知识的同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可以为师。

  ③“诲女”一则

  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⑤“岁寒”一则

  孔子用松柏后凋比喻什么?

  4、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五、积累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和格言,并说明理由。

  2、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格言归纳并板书:

  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第3篇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整体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小学四年级国学论语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3.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可阅读《论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这本书吗?能不能给大家举出几则例子?你对它还有多少了解?由此引出孔子,并简要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四则。

  二、正确朗读课文

  1.《论语》是文言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朗读文言文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朗读。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2.请学生进行模仿朗读练习。

  3.指名朗读,互相订正。

  4.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领悟含义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2.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3.自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及手里的工具书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把它画出来。

  4.小组内学习:针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患:忧虑,怨恨。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诲:教,导。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自省:自我反省。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四、结合体会再读

  1.你喜欢哪句话?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见解。

  2.把课文背诵下来。

  五、作业、课外激趣探究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

  学习态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习态度“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