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苏幕遮教学目标

日期:2021-08-27

这是苏幕遮教学目标,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幕遮教学目标

苏幕遮教学目标第1篇

 一、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指导下,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以“吟咏诗韵”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策略。以诵读为基础,品味语言,理清词作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感受作者羁旅思乡之情。进而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比较分析,体会本词是如何把羁旅愁思与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最终让学生找到独立分析诗词作品的突破口,实现“服务型课堂”中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读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里的一篇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的重点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荷花”是两片的感情纽带,其中每一句都带有动作性或视觉性,几乎句句都可构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构成角度不同的镜头。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最后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年的学生,在前两个单元的诗歌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而且本篇“思乡”的主题也较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但高二阶段学生已不习惯于高声朗诵,学习的自主性也比较差,想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阅读有较大的难度,老师的有效导引犹为重要。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能成诵,体会本词景与情的关系。2.能力目标:赏析本词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通过大量诵读,深入品味此词的丰富感情和优美意境。

  (三)教学难点:分析本词如何把羁旅愁思与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意图

  一、导入新课当我们走在路上,能够见到一池荷花,一片轻轻的荷叶,那会带给我们无尽的清凉,也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情思。无数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写下无数关于荷花荷叶的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的几首,第一首周邦彦的《苏幕遮》

  设置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二、鉴赏

  问题:作者的内在情感是需要一些外在的景物来寄托的,我们看上片都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美在哪里?齐回答:沉香、鸟雀、初阳、宿雨、风荷。

  师:在这些景物的前面或后面都有哪些相应的动词,在沉香前面燎,……这些动词分别写出景物什么样的情态和意境?提问生:“举”……师总结:想起一个名篇,描写荷叶荷花的现在散文名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把那个句子回忆下:“曲曲折折的……打着朵”这些句子正好可以和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相互的映照。提问生:……“窥”师总结:写出了它的什么情态?在屋檐向屋内窥,告诉人们什么?天晴了我们出去玩吧!所以,这里有非常强烈的什么意味!拟人的意味,写出了“探头探脑”“呼朋引伴”非常有生机和活力,充满了一种天晴的快乐,这是“窥”字和“呼”字一齐讲了。

  提问生:……“燎”。

  五、美景欣赏

  师总结:“燎”是什么意味?是“烧”烧什么?“沉香”,同学们我们在学《阿房宫赋》的时候,有一句关于香料的描写,还记得吗?“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种应该是烟雾缭绕,但是我们估计这个场面要小一些,香料也要淡一点。

  师总结:整个的上阙写景,用这个动词整个景物有动有静;“沉香”是嗅觉,“鸟雀呼晴”是听觉,“……一一风荷举”是视觉,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碧绿的荷叶,惊艳的荷花,非常美的一幅景。好,我们下面一齐把上阙读一下。在这样美好的景物之下,作者升起了什么样的情思?

  生:思乡情师:大家一起读一下生:……

  师:《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来的?上片:风荷勾起的思乡情。

  师:作者的家乡在哪里?

  生:……江苏师:这里有漂亮的荷叶,看到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师:“五月……忆否”?这句在写谁?

  生:渔郎

  六、小节

  师:渔郎是什么时候的朋友?小时候在一起捕鱼的朋友,“渔郎在忆谁?”在回忆我,本来是我思念家乡的,却说小时候的朋友在思念我,这是什么写法?虚写,这是作者的想象,是想象之笔,是以虚写实。那,像这样的诗句,在我们古典诗词里面是非常常见的,也就是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乡,却问对方是不是在思念自己。比如《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好,这句是以虚实相生的妙处,大家看最后两句“小楫……浦”,大家结合看课本中的画面,体会一下他的意境。

苏幕遮教学目标第2篇

教学目标: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教学设计

  1、体会范仲淹诗词的阔远之境。

  2、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3、鉴赏诗词中的佳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这首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

  教学难点:

  全诗词抒情结构的把握和写景抒情技巧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长亭送别》导人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召拜枢密副使,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即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邓州、杭州、青州。卒溢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诗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诗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诗词仅存五首。

  三、背景解说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但这首诗词写柔情,千回百转。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这首诗词抒写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诗词所少有。

  四、赏析

  (老师布置赏析作业,课上交流点评)参考示例:

  (一)上阕写壮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碧云天,黄叶地两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枫之气。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接连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着秋水绿波,妻萎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如黄蓼园谓芳草喻小人,就不免穿凿),但这一意象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妻以后,在诗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诗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二)下阕黯乡魂,追旅思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义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想,但独倚明月照映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人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这真是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结拍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诗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五、总结

  这首诗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诗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诗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诗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诗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诗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诗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诗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

  六、课堂训练

  1范仲淹,字 ,谥号 ,苏州人,著有 。

  2、上片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起过渡作用。因芳草延伸到极远处而触动别恨,无情正体现了感情的深浓;同时也带出了“情”,由写景转入抒情。

  3、下片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

  答:“好梦”指梦中返乡和家人聚会的情事。回应上片所写的景色都是登楼远眺所见,独自登楼会增添怅惘之情,不能消愁。

  七、小结。

  八、布置课后作业。

苏幕遮教学目标第3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和意味。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初步感知(教学目标的初步渗透)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

  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

  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

  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

  (二)细读理解内容(教学目标的实施)

  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

  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

  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

  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

  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

  (三)美读体会情感(教学目标的升华)

  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

  明确:第三幅风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

  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体会)

  明确:沉闷欢快欣喜

  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

  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

  三、延伸拓展(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升华)

  《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四、作业:背诵《苏幕遮》

苏幕遮教学目标第4篇

教学目的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人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爱莲说》,同学们还能想起哪些关于莲荷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莲荷有关的词周邦彦《苏幕遮》

  二、知人论世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

  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三、解题

  “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四、整体感知

  1、注释

  ①溽rù,润湿、湿热。

  ②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③侵晓,拂晓;侵,渐近。

  ④宿雨,隔夜的雨。

  ⑤清圆,清润圆正。

  ⑥吴门,今江苏苏州。

  ⑦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⑧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荷花的别称。

  2、译文

  焚烧着沉香,以驱散闷热潮湿的暑气。拂晓时分,鸟雀鸣唱,报告着天晴的消息,我偷听着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初阳映照,荷叶上隔夜的雨水已经晒干,荷叶铺满水面,清润圆正,迎着晨风,亭亭玉立。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时才能回去呢?我家在吴门,却长期旅居长安。五月时节,渔郎是否会想起我呢?我梦中划着一叶轻舟,荡入荷花塘中。

  3、小结: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借吟咏雨后荷花,抒发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

  五、赏析、探究

  1、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嗅觉:)五月盛夏的一个拂晓,沉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听觉:)已是雨过天晴,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视觉:)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荷花,雨洗后的荷叶清润圆正;微风过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与景之间关联密切。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将景与情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

  见景生情。

  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联想到盛产莲荷的家乡,而“梦入芙蓉浦”。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3、在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用设问的方式,反写不知旧友“渔郎”是否忆我来表现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深深思念。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4、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这两句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风荷”则把微风过处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六、诵读提示:

  1、上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注意词人的情绪变化: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叶上……风荷举。”视野开阔,境界清远,需中音中速,语势连贯,其中“风荷举”需重读。

  2、下片抒怀,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故乡遥……久作长安旅。”慢速,似喃喃自语;

  “五月渔郎……梦入芙蓉浦。”充满深情,突出梦幻之感。苏幕遮,词牌名,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代表作有:范仲淹的《苏幕遮》、周邦彦的《苏幕遮?海天一色》。

  苏幕遮词牌格律: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韵)前的字表示韵脚。)

  典范词作: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打鱼的大哥,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周邦彦:宋代一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久被尊称‘正宗’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板书设计:

  上片写景:

  出门观荷初阳宿雨,轻风荷举(描写,活泼清远)

  下片抒情:

  久客思乡渔郎忆我?梦入芙蓉(设问,词意多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