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日期:2021-09-29

这是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第1篇

教学目标: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 〈〈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愁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字眼,老师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给大家,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1、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李清照词两首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法:导读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学习《醉花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

李清照词两首第3篇

教学目标:

识记李清照及其名作佳句;

把握李词的情感及委婉含蓄的风格;

深入理解意象,拓展意境,丰富表现内容。

教学重点:

品味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一、整体把握,初步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结合课下注释,试粗略说出你对词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懂词的大意,并简单概括词的内容,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参考回答:

《醉花阴》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声声慢》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深愁在。二、比较阅读,品味词情: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内涵的挖掘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2、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的身世经历把握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含蓄、蕴藉的特点

问题设计: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明确: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明确:两首词都选取了酒、黄花、风、黄昏三个意象。

《醉》词中还选取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慢》词中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

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典型意象。

《醉》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的愁情。

《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

《醉》词中的黄花,取其外形上雅淡,清秀义,与消瘦的体态相近,品格上酷似作者清高、淡泊、高雅的精神。《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醉》词中的酒取其借酒浇愁之意,《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相比之下,《醉》词中的风多了几分闲情。

3、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明确:《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4、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明确:《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

《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三、鉴赏分析

试赏析下列诗句

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四、拓展提高

将本课的两首词改成宋词素描。

作业:背诵两首词

李清照词两首第4篇

教学目的:1.了解柳永、李清照及婉约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反复吟咏,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本课重点。

2.通过比较,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为本课难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这个单元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过宋词从风格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像苏轼那样的“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这一类具有阳刚之美的词我们说它属于豪放派,前面已经学过了,请一个同学来归纳一下豪放词在写情与写景上有哪些特点?

(景:自然山水,景象宏大,气魄非凡;情:襟怀抱负,爱国壮志,时代感慨)

还有一类“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具有阴柔之美的词我们把它归为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来领略一下词的另一种美。

二、听录音朗读《雨霖铃》、《声声慢》,体会词的音乐美,整体感知两首词的情感基调。

提示:1.两首词的情感基调都是低沉悲戚。

2.朗读时要注意领字,稍重、稍停、拖音。

3.注意双声、叠韵造成的美听。

( 学生边朗读边品味。)

三、从写景抒情方面赏析这两首词的婉约风格。

1.老师示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描写的是黄昏时雨打在梧桐树上的景象。这一句中主要的意象是“雨”。雨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描写的景物,但不同的雨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看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穿”和“打”都是力量很强烈的字眼,可见下的是急雨、大雨,没带雨具的人必然很狼狈。但是“莫听”两个字把它给否定了。写出了苏轼不被环境左右的自得。这里的“雨”既是自然界的雨,也是人生的雨。而“穿林打叶”般的大雨恰恰衬托出了苏轼的洒脱、豪迈。《声声慢》中的雨是秋天的、黄昏的“梧桐雨”。秋天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再加上雨,更烘托出一种凄惨悲凉的意境。同时“细雨”更能衬托女性的柔弱;骤雨来得急去得快,细雨却下的绵长,正好衬托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后独自一人的不可消除的愁苦,两组叠字“点点滴滴”更加重了这种感受,相信这雨不仅滴在梧桐上也滴在诗人的心上。这句表面写景其实也在写情。(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

2.学生自主赏析,抓住情与景,注意关键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秋天出现的蝉叫“寒蝉”,声音凄凉悲切(柳永《引驾行》“蝉嘶败柳长堤暮”)。长亭,送别之意。骤雨初歇,暗示该出发了。这一句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发”。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生动、细腻的动作描写,是无形的别情得到了具体的落实。情人离别,本应语多,可是此时反“无语凝噎”。悲痛已极,有话也说不出来,唯闻哽咽之声而已。况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相互之间的柔情蜜意与此刻的难舍难分。所以无需说什么,结果也只有什么都不说了。只是默默握手,两两相对,泪眼相看。“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写得深情款款,缠绵悱恻。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别时景色,叠字“去去”给人以漫漫长旅无限延续之感,与情人相距也越来越远。波涛千里,楚天广阔。这一景象本来境界阔大,颇有点豪放的意味。可是加上“烟”和“沉沉的暮霭”又给壮阔的景色蒙上了一层阴影,衬托出行人黯然神伤的不尽愁绪。同样写楚地江天,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个“清”字,一个“无际”写出了天空辽阔高旷,江水流向天际,秋色无边。不但境界阔大,气象雄伟,而且衬托出作者视野之宽,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融合无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一己之愁推广到一般,写出离人的普遍心态。明知离人皆不免受情感的困扰,但词人就是不能解脱。“冷落”既指气温也指心情。相比苏轼就洒脱旷达的多,如“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残月”象征离别。(《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鱼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进一步从路途的遥远推向及时间的久隔:“此去经年”,即使有“良辰好景”也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离别之后,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感痛楚。以虚情、虚景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叠字可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寻寻觅觅”反映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无可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爱情,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这一句把她由于敌人入侵,流离的经历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显示出来。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仍然只有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指环境,也暗指内心。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见课文后)

展开全文阅读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都归于天气之“乍暖还寒”;“三杯”句,本应说借酒浇愁,而愁仍难遣,然而这里也不明说此意,而但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可见情之含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中国人看到之后,往往会引发思乡的感情。多少人曾经描写过啊,比如归雁,断雁等等。这里运用的很巧,“似是旧时相识”,词人想起少年时多少事,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表述的清清楚楚了。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到“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再到如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事事休。”不由“感慨系之矣”。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这里人与菊有一种应合。“满地堆积”“无人摘”写的是花的凋谢,而“憔悴”的不只是花还有人,作者在这里把外界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打成一片了。婉约词里经常用到“落花”这个意象,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婉约词中,落花意象由于它的柔美纤细而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李清照的《一剪梅》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此外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独的词人,一个人伴着空窗,寂寞的长夜,却怎生度过?此时她对这空窗,可能浮想联翩,李清照在文章里说她与赵明诚晚上休息时往往烹一壶好茶,提出一句典故,一起猜典故出自和书何册,甚至于哪一页。赢的人喝一杯茶。李清照自己说,她的记忆力比赵明诚好,赢了往往大笑,茶都洒在身上了。想必那时的夜晚是很好过的吧。但是越甜美的回忆,在这个时候越是显得苦涩。“黑”字正是此时黯淡心情的写照吧。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还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满纸呜咽,撼人心弦。

四、学生归纳婉约词的特点:

1.景:多写闺阁庭院(李清照的大部分词都在此范围之内;晏殊《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喜欢描写纤细柔美的景物(杨柳、晓风、细雨、花朵等)

2.情:多写相思离别,伤春悲秋,闺怨之情。情感细腻缠绵,哀伤凄婉。

相比之下,婉约派作品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豪放词则把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从这点上说豪放词高于婉约词。

五、作业:根据学过的婉约词的特点,自己赏析李清照《醉花阴》。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