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乘除法添去括号

日期:2022-01-27

这是乘除法添去括号,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乘除法添去括号

乘除法添去括号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总结并牢记9的乘法口诀。同时在教学中,借助数轴,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四、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情境图: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其中双打需要两个队员合作,请看情境图。

  (2)计算人数:你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吗?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说说想法:我们知道一幅图有4人,这里有几个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回顾口诀:我们都学了哪些乘法口诀呢?(2—8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乒乓球双打情境,既能复习乘法口诀的应用,又能为赛龙舟的情境做好铺垫。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轻松地来探究9的乘法口诀。同时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主动探究

  (1)提供情境:在我国有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赛龙舟(课件一条接一条地演示赛龙舟情境图)

  (2)收集信息: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有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都有9人)

  (3)自由提问:分组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列式。如:2条龙舟上有多少人?3条龙舟上有多少人……

  (4)交流汇报:学生的式子可能有两种:连加或乘法。如果有连加的算式,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板书每个乘法算式)

  2.自编口诀

  (1)讨论乘法算式的积。

  ①出示数轴,让学生填一填。

  ②根据乘法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如:2×9可以表示几个9相加。

  (2)自编9的乘法口诀。

  (3)根据9的乘法口诀写出对应的另一个乘法算式。

  3.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1)找规律:

  ①观察相邻两个乘法口诀的差是几?

  ②看图找规律: 10个方格中有9个五角星,1个空格。

  学生小结:9乘几就等于几十减几。

  ③手指记忆法。

  a.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最下面的手指操。

  b.教师边介绍边示范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c.学生练习手指记忆法。

  (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

  (2)对口令:同桌之间玩对口令游戏。

  (3)背口诀:同桌互背口诀。

  【设计意图】在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在解决问题之余自编口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9的乘法口诀较多,因此,在熟记环节,教师充分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规律,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

  (三)学以致用,巩固口诀

  1.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巩固学生对的口诀的应用。

  (2)算一算。

  9×6 = 2×9= 5×9=

  ( )×7= 9×( )=72 ( )×( )=36

  2.提升练习

  (1)填一填。

  9+9+9=( )×( )=( )

  9×8-9=( )×( )=( )

  5×9+9=( )×( )=( )

  (2)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红色圈出来,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绿色圈出来。

  9×2-9 9+9 4×9+9 9×7-9-9 9+9+9+9+9 9×3-9 6×9-9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两个层次,基础应用旨在进一步巩固9的乘法口诀;提升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乘法意义的理解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除法添去括号第 2 篇

一、教学设计理念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现数学无处不在。通过为学生创设龙舟比赛的场景,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通过手势学习口诀,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 经历过程,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经历主动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两个关系的处理上。

  3. 精心组织,渗透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始终在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简析

  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的《9的乘法口诀》。

  2. 知识基础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和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采取迁移类推的方法。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3. 对教材编排的理解:教材首先出示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这样的喜闻乐见赛龙舟场面引入;接着通过在数轴下面的空格里填数,让学生做9的连加练习,写出乘法算式,是为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最后总结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书上练习十九的1-7题是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形式比较活泼。

  4.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 通过观察,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和合作的意识。

  5.教学重点是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难点是记忆口诀,正确确定每一个积。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采取的教学方式

  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搜集信息,二是处理信息,三是独立编写口诀。

  教师在导入中渲染端午节龙舟比赛的场景,同时出示龙舟图,通过这个场景,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搜集并提出每条龙舟上有几个人?也可能搜集2条龙舟有几个人?3条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第二个层次是处理信息。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在处理信息时从两方面处理,一方面是在数轴上填写连加的结果,边看图边推想,这样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抽象程度,渗透点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生汇报时,教师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处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得数。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感知连加结果的特点。

  这时有了编制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将过程填在书上,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总结出乘法口诀后,引导学生说出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学生完成第84页右边算式的填空。

  从上面三个层次设计基本达到了图、式、口诀三维一体,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活动贯穿始终。

  (二)探寻规律,记忆口诀

  因为9的乘法口诀有其特殊规律,正确记住每一个积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将着眼点放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发现规律的探寻上,这里设计放手让学生找规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能力。

  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第一是学生独立探索规律。学生可能根据以前学习的前后口诀之间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想,例如七九多少记不住,想六九或八九的结果。第二是教师引导探索规律。一是发现积的数字规律,学生可能发现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之和都是9,十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

  二是发现9的倍数与整十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圈出百数图中9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9的1倍比10少1,9的2倍比20少2……9的9倍比90少9,探寻出几个9得数的特殊性。这样做,有效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总结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

  三是教师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图片介绍手指记忆的方法,把每一个学生的双手当作学习资源,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之后,开展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巩固记忆口诀。

  (三)运用口诀,计算乘积

  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在初步记忆9的乘法口诀后,进入第三个环节,教师设计了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采用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形式。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如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看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看算式用手势表示得数;第二层次是易混积的训练,如看得数说口诀及算式;第三层次是综合性练习,与其他口诀相联系,如下面的数除了是9的口诀的得数,还有哪些口诀的得数也是这些数。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等练习。目的是运用口诀求积,体会乘法口诀的便捷,不断经历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获得对9的乘法口诀的深层理解。

乘除法添去括号第 3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把几个几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几个几”和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中“几个几”的实物抽象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形成“几个几”的观念,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个几”和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构想:

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乘法虽然有所认识了,但认识得并不是很彻底。加上乘法和加法在运算符号、算式结构等形式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加法就是加法,乘法就是乘法”的片面认识。究其原因,就是乘法运算的理解对于成人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理性思辨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在搞清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上多用力,这样才可能让他们对乘法的认识掌握得更好。同时也要考虑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多借助直观手段来辅助学习。

2.本课作为乘法学习的初始课,要契合儿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展开教学,落实在现实课堂中就是用直观的图示、图式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建构乘法的模型。

3.本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由式到图的转换。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学生比较容易找出相同加数(即一份有几个),但相同加数的个数(即有这样的几份)需要学生从情境中观察、梳理出来,这是乘法意义理解中的难点。根据情境图,“由图到式”并写出乘法算式,这是顺向思考,难度不大;而“由式到图”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属于反向思考,需要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图形直观的能力,这是图式模型建立中的难点。

4.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不断让学生走到“前台”,是当前学习方式变革的重点。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小,没有太多自主学习的经验,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度开展课前学习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前学习单,并让学生主动展开课前学习,将学习结果在学习单上呈现。课堂上首先通过讨论环节先组内交换自主学习的情况,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进一步学习,最后不断地通过综合练习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

1.初步感知“几个几”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你会列加法算式计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汇报算式,教师板书:2+2+2=6

师:那鸡一共有多少只?你会列加法算式计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汇报算式,教师板书:3+3+3+3=12

师: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它们相加的数字都相同。小白兔的是3个2相加得到6,鸡是4个3相加得到12。

板书:2+2+2=6 3个2相加得6

3+3+3+3=12 4个3相加得12

指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得多少。

学生看着算式一起说一说,3个2相加得6,4个3相加得12。

2.完成“试一试”

要求:请小朋友动手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同时指名一人摆)

检查:仔细观察,你摆了几个2?(检查正确后,教师边指或圈,边与学生一起数出5个2)

引导:5个2一共是多少呢?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并完成下面的填充。交流算式和填充,教师板书。

回顾:根据摆的5个2写出了什么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引导:如果添上1个2根,(黑板上接后面摆1个2根)还有几个2根?写怎样的加法算式?(板书算式)这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

如果去掉3个2根,(黑板上去掉3个2根)还有几个2根?加法算式怎样写?(板书算式)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几个几一共是多少,可以写成连加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多少?

3.学习例2

出示例2图。

提问:有几张电脑桌,每张电脑桌上有几台电脑,要求什么问题?

让学生明确:有4张电脑桌,每张电脑桌上2台电脑,求一共有多少台?

引导:你能数一数,填一填吗?学生填写后交流。

说明:这里有4个2台,求一共有多少台,用4个2相加得8台。那你还有其他的好方法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生汇报结果,提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4×2=8或2×4=8。

追问:这样的算式是什么算法?板书课题:乘法

小结:我们是根据什么写出的乘法算式呢?从图上看,我们一共有多少台电脑,用4个2相加得8台,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乘2等于8或者2乘4等于8。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乘法。

读乘法算式,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读一读4×2=8和2×4=8,介绍等号前面的4和2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结果叫做积。

4.完成试一试

引导:先说说图的意思(一堆有4只小鸡,有5堆,一共有几只?)

学生填写括号和加法算式,明确求几个几一共是多少,要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这时候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几乘几。根据比较可以看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观察,左边是什么,每串有几颗,右边是什么,每束有几朵?

要求大家自己独立完成,先数数,再填填,然后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集体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圆片,摆一摆,说说摆的是几个几,加法算式怎么样写,乘法算式怎么样写。

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式,组织交流点评。

3. 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4. 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学生写出算式,注意书写格式。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课上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除法添去括号第 4 篇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4页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本课例题是运用学生在学习并掌握7、8、9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乘法运算解决座位够不够的问题,新课标中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要求。因此教材非常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生动的资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属于比较活跃的孩子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和动脑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环境中完成课堂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

  优化探索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观察,小组中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从而选择最优算法,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灵活操练法:设计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多媒体协助法:将多媒体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直观有趣和充实。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复习旧知识、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口算(并说出口诀)

  9x8= 6x3= 7x5= 5x8= 9x9=

  8x6= 6x7= 9x3= 2x8= 7x7=

  4x6= 8x7= 8x8= 4x9= 5x9=

  看图列示

  2.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馆吗?那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乘车去科技馆看一看。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好不好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5的主题图

  谈话: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学生可能找到如下信息:1)从文字信息中知道两名学生和30名学生2)从图片信息中了解到这辆车左右个两列,每列8个座位3)最后一排5个座4)横着看每排4个一共7排,最后一排5个座。

  根据学生的汇报信息板书相关信息

  参观人数:2名老师30名学生

  客车情况:纵向观察------4列,每列8座,最后一排多一座

  横向观察------每排4座,共7排,最后一排5座

  2.根据信息寻找问题:坐得下吗?(板书)

  同学们的信息寻找的很准确那么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联系生活的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老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体会学习收获的快乐。注重过程的交流和总结。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让个人和一部人的思维为大家所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