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

日期:2022-02-13

这是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

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第 1 篇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

(1)小瑜用1 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2)反馈:

①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

②还有别的方法吗?

③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关键点拨

1、比例的意义。

出示课件: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2 5

路程(千米)80 200

根据表中的数量你能写出几个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汇报: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反馈交流。

3、5:8和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反馈:

(1)你给5:8找的朋友是( ),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反思与体会: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在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台。 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我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将学习内容的“大板块”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最后,针对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完比例后把比例和比混淆的问题,我还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的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当然,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讨的问题更贴近生活?教师要进行怎样的引导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第 2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比和比例知识点;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自主地建构知识网络; 2、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3、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掌握复习的方法,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改变习题的单一呈现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 (一) 揭示课题 ,回忆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你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先自己轻声的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生::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尺 …… (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的知识像刚才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会有什么感觉。(太乱了)是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对这些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比和比例的复习和整理 (板书)师:首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的知识中,哪些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先独立思考,同桌互说) 师:这些知识间关系密切,那么哪些知识间存在不同容易混淆,需要大家注意的呢? (生说,师用线连相关概念) 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 比 意义 → 求比值 ↑ 基本性质 → 化简比 运用 → 按比例分配 → 比例尺 比例 意义 基本性质 →解比例 正比例 → 正比例的运用 反比例 →反比例的运用 师:大家真棒,是的,整理知识不仅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也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这张表格,把这部分知识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开始吧。2、整理完的同学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吧。3、谁和大家汇报一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 比例意义 各部分名称 90 : 60 = 1.5 9 : 6 = 3 : 2基本性质 考考大家: 师:大家说x老师讲得如何? 2)对于他整理出来的知识,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补充吗? 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们的意义、组成和形式、各部分名称及基本性质都不相同;但当两个比相等时可以组成比例,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分数 除法 他们的区别:比是( ) 分数是( ) 除法是( )考考大家:小结:比、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区别:它们的意义、表示方法和读法不相同。因此,以上的关系只能说是相当于的关系。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求比值 根据( ),用( )除以( ) 是一个( ),可以是( )、( )或( )化简比 根据比的(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 ),是最简的( )考考大家: 小结: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简比的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 意义 用式子示 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考考大家:小结:1、两种相关联的量。若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若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若比值和积都不一定,则是不成比例。 (三)、新颖的练习,开启自主之门 师:好的,通过整理,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其实弄清了这些关系还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呢? 1、心中有数。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② 4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③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它们的比值是( )。④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1.4:7,那么a=( )2、慎重选择。(1)5: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3后,比值是( )A、15:21 B、5:7 C、(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A、 B、 C、(3)4:5能够和( )组成比例。

  A、5:4 B、6 : 7 C、 4 :53、做一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各两题。45:72 11.2 : 56

  2:8=9:X 1.25:0.25=X:1.6  4.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2、 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 :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18,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3、某村要收割56公顷的小麦,前3天共收割24公顷。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收割多少天?

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第 3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比和比例知识点;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自主地建构知识网络; 2、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3、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掌握复习的方法,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改变习题的单一呈现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 (一) 揭示课题 ,回忆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请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你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先自己轻声的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生::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尺 …… (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的知识像刚才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会有什么感觉。(太乱了)是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对这些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比和比例的复习和整理 (板书)师:首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的知识中,哪些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先独立思考,同桌互说) 师:这些知识间关系密切,那么哪些知识间存在不同容易混淆,需要大家注意的呢? (生说,师用线连相关概念) 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 比 意义 → 求比值 ↑ 基本性质 → 化简比 运用 → 按比例分配 → 比例尺 比例 意义 基本性质 →解比例 正比例 → 正比例的运用 反比例 →反比例的运用 师:大家真棒,是的,整理知识不仅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也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这张表格,把这部分知识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开始吧。2、整理完的同学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吧。3、谁和大家汇报一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 比例意义 各部分名称 90 : 60 = 1.5 9 : 6 = 3 : 2基本性质 考考大家: 师:大家说x老师讲得如何? 2)对于他整理出来的知识,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补充吗? 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们的意义、组成和形式、各部分名称及基本性质都不相同;但当两个比相等时可以组成比例,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分数 除法 他们的区别:比是( ) 分数是( ) 除法是( )考考大家:小结:比、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区别:它们的意义、表示方法和读法不相同。因此,以上的关系只能说是相当于的关系。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求比值 根据( ),用( )除以( ) 是一个( ),可以是( )、( )或( )化简比 根据比的(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 ),是最简的( )考考大家: 小结: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简比的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 意义 用式子示 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考考大家:小结:1、两种相关联的量。若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若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若比值和积都不一定,则是不成比例。 (三)、新颖的练习,开启自主之门 师:好的,通过整理,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其实弄清了这些关系还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呢? 1、心中有数。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② 4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③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它们的比值是( )。④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1.4:7,那么a=( )2、慎重选择。(1)5: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3后,比值是( )A、15:21 B、5:7 C、(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A、 B、 C、(3)4:5能够和( )组成比例。

  A、5:4 B、6 : 7 C、 4 :53、做一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各两题。45:72 11.2 : 56

  2:8=9:X 1.25:0.25=X:1.6  4.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2、 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 :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18,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3、某村要收割56公顷的小麦,前3天共收割24公顷。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收割多少天?

比例的意义趣味导入第 4 篇

【学习内容】:人教版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看守国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意义应用比这一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用课件出示情景:六年级美术课上,老师画了一只青蛙。妙妙、笑笑、淘气也在美术本上放了一只青蛙。

师:美术课上画青蛙,上面是老师画的,下面是同学完成的作业,谁画得最好?为什么?

学生:妙妙画的青蛙与老师的最像,所以最好。

用课件出示”方格的背景”与”长方形”画框.

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吗?说一说好在哪里?

学生:比例好。

师:什么是比例呢?比例与什么有关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多媒体出示青蛙”长方形”画框的宽与高,并提出问题。

老师画的青蛙:宽度6cm,高度4cm,

妙妙画的青蛙:宽度3cm,高度2cm,

淘气画的青蛙:宽度5cm,高度2cm,

笑笑画的青蛙:宽度3cm,高度4cm。

学生探究,发现问题。

⑴师:用数学上的数字说话,说一说妙妙画的好,好在哪里?请同学们先看每人所画青蛙的宽和高的数值,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⑵比较的比值。

4∶6=2∶3 4∶6≠2∶5 4∶6≠4∶3

师: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生交流 ,得出妙妙的青蛙和老师青蛙虽然大小不一样。但妙妙画的青蛙宽与高的比值与老师画的青蛙高与宽的比值相等。所以妙妙画的青蛙与老师的最像。也就成比例。笑笑、淘气画的青蛙宽与高的比值与老师画的青蛙高与宽的比值不相等。所以笑笑、淘气的青蛙不像老师的。也就不成比例。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同桌互相说一说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比例。

多媒体出示情景:一年级美术课上,老师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小兔,小狗,小猪,小马,小象跟着老师画直角三角形,谁画的更像老师的呢?

师:谁画的更像老师的呢?为什么?

多媒体出示老师、小兔、小狗、小猪、小马、小象画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动画中的“更改线条颜色”功能,强调应该跟画的三角形老师的相比。再利用课件中的动画“渐变式缩放”功能。使学生方便观察:小兔,小狗,小猪,小马,小象跟老师师画直角三角形像与不像。如果学生观察的不够仔细,利用键盘上的退格功能,动画中“渐变式缩放”功能瞬间变成“渐变式放大”。

学生:小兔、小象画的直角三角形更像老师的。

用课件出示“方格的背景”与“直角三角形底和高”

老师的直角三角形:底是12cm,高某某6cm,

小兔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cm,高某某1cm,

小狗的直角三角形:底是3cm,高某某2cm。

小猪的直角三角形:底是4cm,高某某3cm,

小马的直角三角形:底是6cm,高某某2cm,

小象的直角三角形:底是8cm,高某某4cm。

学生探究,发现问题。

⑴师:用数学上的数字说话,说一说小兔、小象画的好,好在哪里?请同学们先看每只所画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数值,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⑵比较的比值。

6∶12=1∶2 6∶12≠2∶3 6∶12≠3∶4 6∶12≠2∶6 6∶12=4∶8

   师: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生交流 ,得出小兔、小象画的直角三角形虽然大小不一样。但小兔、小象画的直角三角形底与高的比值与老师画的直角三角形底与宽的比值相等。所以小兔、小象画的直角三角形与老师的最像。也就成比例。小狗、小猪、小马、画的直角三角形底与高的比值与老师画的直角三角形底与高的比值不相等。所以小狗、小猪、小马、画的直角三角形不像老师的。也就不成比例。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6∶12=1∶2  6∶12=4∶8

  4∶6=2∶3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40页的内容,在在数学课本上划上“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定义)

区分比和比例

师:比与比例有什么关系?

从形式上区分:你是由两个数组成;比例是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

练习巩固,综合应用。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1、完成“做一做”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强调作业的书写格式并且巡视,做完核对。

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天安门国旗: 长5m,宽是 m

操场上的国旗:长2.4m,宽是1.6m

教室里的国旗:长60cm,宽是40m

师:中国有国旗法,天安门的国旗是最标准的,其他地方国旗必须以此为标准。操场上、教室里的国旗标准吗?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先看天安门广场、学校操场和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数值,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比较的比值:

2.4:1.6= 60:40=

师:上面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可以组成哪些比例?

学生: =2.4:1.6 2.4:1.6=60:40。 =60:40

师:上面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40:60=1.6:2.4 5:2.4= :1.6。

完成做一做②

用图中的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

师:上面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3:1.5=4:2 3:4=1.5:2 2:1.5=4:3 2:4=1.5:3

1.5:3=2:4 1.5:2=3:4 4:3=2:1.5 4:2=3:1.5

师:结合图我们想一想这几种比例跟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XXXXXXXXXX

师:当两个三角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时。他们的比形状不变。

全课总结,联系生活。

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学生回顾今天学的知识要点

师:其实比例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展示,能感觉自己摒弃用五星红旗作为例题来讲解比例意义,采用美术课上老师经常讲的“比例不对”来讲解比例。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比例的意义。虽然五星红旗大家朝夕相处,但学生往往视而不见,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在美术课上画图,画的像与不像,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事,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探讨“美术课上谁画的好呢?为什么好”的活动。学生都能够很快理解了比例的意义。

本节课整体感觉到自己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过程比“用五星红旗作为例题来讲解比例意义”要流畅的多,没有出现冷场的现象。学生都能能够很快理解比例的意义。学生在应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无需老师指导,只是需要老师强调“判断比例”书写的格式,这是“用五星红旗作为例题”达不到的效果。最后,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引用教材中的例题五星红旗中的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方上所有的国旗必须以天安门广场上国旗为标准。操场上的国旗、教室的国旗是否符合标准呢?学生通过计算,不仅进一步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更理解了“国旗法”的意义。我认为,这是对《国旗法》最好的诠释了。在进行拓展教学时,我让学生探讨:这三面五星红旗中的数据。还能组成其他比例吗?

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⑴整节课,一位单身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如在学生汇报时,能多点耐心倾听他们的思想,估计对学生自我展示效果更好。

⑵在进行拓展教学时,这三面五星红旗中的数据,组成其他比例时,为什么可以不用统一单位,没有让学生明白。

⑶在新型拓展教学时,还能组成其他比例吗?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把“其他比例”全部写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