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运算和算法的关系

日期:2022-02-08

这是运算和算法的关系,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运算和算法的关系

运算和算法的关系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环节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运算和算法的关系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第1题,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6.4+1.3)+8.7=(2.8+5.5)+4.5=

  6.4+(1.3+8.7)=2.8+(5.5+4.5)=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小数加减法习题,复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两组习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之外,从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孕伏。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回答的这么准确,看来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那下面老师想拜托大家一件事情,你们愿意接受吗?

  请大家看,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那他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呢?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8.9+3.6+6.4+1.1=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请同学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注意选择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算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板演。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都等于20元,计算的正确吗?看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较。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小华算出了一共用的钱数,小华让我代他向大家表示感谢。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那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算法,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其中一种方法更简便)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你在计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能字母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知识迁移,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便算法。这样既让学生题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优化意识,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迁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谈话: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在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规律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请选出来。

  2.7+6.6+3.47.5—3.87+2.136.17+28+3.2

  5.08—0.8—4.26.02+4.5+0.986.59+9.32—2.59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7.58-2.66-()

  4、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运算和算法的关系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对一些小数除法进行正确的简算.

  2.通过对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小数除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

  0.8×0.5 1.6+0.38 0.15÷5 1-0.75

  0.48÷0.03 630÷45÷2 6÷1.2 4×2.5

  280÷35 0.56÷14 0.92÷0.4 1.1×5

  教师提问:630÷45÷2 280÷35 0.56÷14是怎样口算的?为新知辅垫

  (二)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4÷5 420÷6+150 750÷5-80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连除、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例10.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9.3÷0.5÷2.4

  教师提问:9.3÷0.5求的是什么?

  2.尝试计算

  说一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练一练

  432÷3.6+2.88 2.96÷0.4-1.73

  教师提问: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整数连除、除加、除减有什么联系?

  结论: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完全相同.

  (二)小数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1.教师:在整数除法中,我们学过了一些简便算法.

  360÷45÷2 560÷35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2.变式

  3.6÷4.5÷2 5.6÷35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说出简算的方法.

  小结:整数除法中的简算方法在小数除法中了同样适用.

  3.做一做,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8 930÷5÷0.6

  三、课堂小结

  1.从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

  四、巩固新知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1÷28=2.1÷□÷□

  0.78÷0.3÷0.2=0.78÷□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13.6÷0.8÷0.3 0.77÷35

  40.5÷0.5+10.75 9.728÷3.2÷19

  7.2÷1.2÷3 18.305÷0.07÷85.76

  (三)对比练习

  13.4÷4÷2.5 35×1.6÷8

  10.8÷3.3 3.2+0.128÷0.8

  (四)看算式直接写得数

  0.25×2.3×4 1.5÷1.5+1.5 1-0.32-0.68

  1.4×0.5-0.7 4.5÷4.5÷2 18.4÷4÷2.3

  3.6-2.4÷2.4 50×0.34×0.2 20×(0.1-0.05)

  0.1×0.2×0.3 4.6×7+3×4.6 38.5×0×0.38

  1.25×0.4×8 0.65×101 0.5×4÷0.5×4

  五、板书设计

  小数连除、除加、除减

  例10.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9.3÷0.5÷2.4

  =18.6÷2.4

  =7.75(千米)

  答: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7.75千米.

运算和算法的关系第 4 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大数目的计算,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熟练程度,以及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进一步学会用计算器探究运算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七第8题。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正确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通过计算器的计算来探索和验*运算里的一些规律。

二、计算方法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

8736+384910325-7438

934x1641000÷6.25‘、

学生练习后提问: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主算,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2.做练习十七第9题。

让学生自己计算,在课本上连线。集体交流计算结果。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并说明一般按计算顺序分步依次计算出得数。

三、探索规律

l做练习十七第11题。

(1)指名一人板演第(1)组前三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你发现这三题的积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请大家讨论一下,这里的得数有没有什么规律?

集体讨论前三题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发现积的数字与第一个乘数的数字完全一样,只要能确定积的最高位是哪个数字,就可以按顺序写出它的积是多少。让学生写出后两题的积,并用计算器进行验*我们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2)分小组做第(2)组题。

让学生相互合作进行计算和讨论,并写出每一题的得数。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前三题的结果和得数的规律,以及后两题的结果。要求学生对后两题的得数进行检验。

(3)你能把第11题里发现的有趣的现象用自己的话来说给

大家听一听吗?

2.做练习十七第12题。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进行计算和讨论前三题有什么规律,写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说明:在数学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规律,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多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这些规律,学到许多知识,甚至会有自己的发明和创造。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规律,然后组织交流。

指出:只有当十位上的数都最大时,它们的积才能最大;反过来,也只有当十位上的数最小时,它们的积才能最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进一步掌握了哪些内容?发现了些什么?你对学习数学有哪些想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