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

日期:2022-01-25

这是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第 1 篇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到它的

2.按要求填一填。

缩小到它的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

缩小到它的

一百分之一是 (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第 2 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你喜欢吃水果吗?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4、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1)估计:西瓜每千克0.8元,3千克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0.8+0.8+0.80=2.4(元)

  方法二: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方法三:0.8×3=2.4(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0.8×3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0.8×3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冬天每千克西瓜2.35元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猜猜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列式计算出答案。集体交流后板书。

  3、完成“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6×12=2.8×53=103×0.25=

  观察:仔细观察三道题,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完成练一练(1)。

  (2)、练一练(2)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0.23=1.48×23=

  三、活学活用、拓展延伸

  因数12120.0120.12

  因数360.36363600

  积43243.2

  1、针对性练习:口答:

  把它转化成()×(),

  在从积的()边数出()

  位点上小数点?

  2、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并加以比较:

  16.11×816.11+8

  3、走进生活:

  两种包装的薯片价格如下:

  100克售价5.4元50克售价2.75元

  那种包装的薯片便宜?(请计算说明)

  4、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四、开放拓展:

  假如每组有100元钱,大家对照好又多购物单,确定想买的商品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填写下表:

  商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

  应付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

  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教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西瓜”的情境。由于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都是小数,买3千克西瓜,求西瓜的总价,所以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由于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就是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解决3千克西瓜的总价是多少,再通过计算购买3千克西瓜应付多少钱,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在交流中,许多学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交流——理解算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运用于指导后面的学习。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第 3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将答案按顺序记录在口算本上,再集体订正。)

  30.5=答案

  0.74=答案

  2.13=答案

  1.18=答案

  90.8=答案

  1.52=答案

  0.70.8=答案

  2.50.4=答案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索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PPT课件),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利用小数倍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2)〕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第 4 篇

一、温故知新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并形成网络系统。如学生之前学习的“乘法的意义”、“整数乘法运算”、“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内容的表征方式,在头脑中都会不同程度的以点、线、网状等形式储存着。如果图式知识与被感知的信息相匹配,图式知识就会被激活。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在导入环节运用适当的学习材料进行有意识的刺激,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导入方式一:温故“小数的意义”和“乘法的意义”

教师依次出示以下两道复习题:

(1)说说0.6、0.35、2.18各是几位小数,都有几个几分之一?

(2)口算1.6+1.6=( ),0.02+0.02+0.02+0.02=( )。

师:观察这两道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会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1.6×2=3.2,0.02×4=0.08。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龙池小学林晓江老师设计)

解读

林老师从复习 “乘法的意义”入手,使学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主迁移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上来:小数乘整数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不过这里的加数是小数。而对“小数的意义”中小数位数和数的组成的复习,则是更好的为后面0.8×3就是8个0.1乘3得24个0.1,也就是2.4服务,从而促进算理的本质理解。

导入方式二:温故“整数乘法”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盒彩笔15元。买2盒要多少元?买3盒需要多少元?买7盒需要多少元?

板书乘法竖式:

学生解答后,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盒彩笔。

师:还是这盒彩笔,买一支需要多少元?

教师应学生所需,给出条件:一盒彩笔10支(大屏幕上显示:10支)。

师:每支彩笔多少元?

生:每支彩笔1.5元。

教师顺势追问:这1.5元是怎么得来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大屏幕逐渐出示:

师:1.5——15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师:如果15——0.15?0.15——15?

生:……

师:我们知道了1.5元是1支彩笔的价格,那么你能快速说出3支彩笔要多少钱吗?

……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于艳老师的设计)

解读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方法,于老师通过一道例题的设计,将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新旧交替,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设计,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购物情景的创设,使下一环节学生把1.5元换算成1元5角,然后把1元、5角分别和3相乘,或把1.5元转化成15角这种看成整数乘来理解算理成为可能。(2)整数乘法竖式的计算,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建立了参照,为算理的理解埋下了“对比感悟”的伏笔。(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引发学生对扩大和缩小的关注,为积的小数点定位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具。

导入方式三:温故“积的变化规律”

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列式计算24×15=(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回顾整数乘法的算理。

师:不计算,你知道240×15等于多少吗?

生:3600。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积的变化规律。

师:谁能具体说说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略。

师:积的变化规律真管用,那么2.4×15等于多少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也要缩小10倍,得36。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学校范令梅老师的设计)

解读

“积的变化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范老师对其进行复习巩固,为发生正迁移打好基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也往往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并使各知识间相互沟通建立链接。这样,使小数乘法的算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落脚”。

二、直入主题式

这类导入方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笔者梳理了以下几类,供大家一起欣赏。

导入方式四:谈话直入主题

师:自然数1、2、3、4、5……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计算,整数乘整数、整数除以整数会计算吗?当整数不能满足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就出现了——分数、小数,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吗?

生:帮妈妈买菜……

师: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怎样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江苏省睢宁县实验小学靳颖老师的设计)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法,猜猜看,小数的计算还有什么?

生:小数乘法和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法。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实验小学吴存明老师的设计)

解读

这两个导入的共同点都是教师通过谈话直入主题,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引出学习内容:小数乘整数。从而建构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导入直接明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探求新知的状态之中。

导入方式五:情景设问直入主题

师:大家买过东西吗?(课件出示购物场景图)看屏幕,你知道了什么?

生:铅笔每支0.3元;橡皮筋每根0.06元;羽毛球每只0.8元。

课件出示问题:买2支铅笔要多少元?

师:你会算吗?

生:0.3×2=0.6(元)。

课件出示问题:买9根橡皮筋需要多少元?买3只羽毛球要多少元?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乘号。

师:对!都是乘法算式。

生:三道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

师:是的,三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贲友林老师的设计)

解读

小数乘法在购物中比较常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贲友林老师创设“买文具”的生活情景,直奔计算教学主题,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促进学生积极调动原有的“元角分”的生活经验与小数乘法计算建立联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明确算理的教学目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