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

日期:2022-01-19

这是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

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第 1 篇

一、教学内容

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垂线段本身.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垂线的性质、画法、垂线段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重点。

二、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垂线的性质,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经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归纳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意识,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相交线: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展示教具:把两根细木条看作是两条直线,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 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α =90°时,其他三个角有什么变化?这时a与b有什么关系呢?

2、垂线的定义: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其它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

此时,直线a,b互相垂直,记作“a⊥b”,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

3、垂直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

(二) 讲授新课 1、垂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a上(外)一点P画a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的画法

①.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提示利用垂直定义)。

分别用直角三角板作垂线和用量角器作垂线

②.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③.图形演示,总结画法。

总结画垂线的方法:“一靠、二过、三画”

一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垂直定义的运用,有90°角就有垂直) 二过: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 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

3、垂线段

思考:有人不慎掉入有鳄鱼的湖中。如图,他在P点,应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尽快游到岸边m呢?

概念: 作线段PB⊥直线m,如图,垂足为B,我们就把线段PB叫做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提出问题: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4、垂线段的性质

如图:线段PA, PB, PC , PD谁最短?请你用直尺量一量,和你的同伴一起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各点连结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知识应用

例1、如下图,已知AB⊥CD,垂足为O,OE是一条射线,且∠AOE=35°,求∠BOE、∠COE的度数。

解:∵ AB⊥CD ∴∠AOC=90°

∵∠AOE=35°

∴∠COE=55°,∠BOE=∠BOC+∠COE=145°

(三)课堂练习:课本P137 练习1 、2

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EOD,°=+9021,问:图中的线是否存在互相垂直的关系,若有,请写出哪些线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若无,直接说明理由 .

(四)课堂小结: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第 2 篇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垂线段本身.

(2)本节的难点是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因为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想象不出什么情况下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教科书是学生在对长方体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于这些结论,只要求学生有感性认识,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老师不要深挖.

3.教法建议

(1)本节仍用上节用过的相交线模型作演示(也可用我们提供的课件),在让学生观察模型时,不要只让学生看热闹,而要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可以提出如下两个问题:(1)转动木条b时,它和不动木条a互相垂直的位置有几个?(认识垂线的唯一性);(2)当a、b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吗?然后找学生回答,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两直线垂直的感性认识.

(2)对于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知识是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不是重点但是难点,因为此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不容易想象它们垂直的情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们做了一个课件,这个课件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情况,更直观的展现了学生,帮助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垂线的第一个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垂线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垂线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通过垂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活动投影片演示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式学习.

三、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垂线概念和性质.

(二)难点

垂线的判断和性质的理解运用.

(三)疑点

垂线的性质.

(四)解决办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性质,并运用练习加以巩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尺、量角器、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创设情境,复习基础知识,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考、互相叙述和纠正,教师点拨,练习巩固新课.

3.通过师生互答完成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明目标

通过画垂线,使学生既能理解并掌握垂线的'概念和第一个性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入课题,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动手操作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以练习检测为巩固检查手段,强化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提出问题:如右图,(1)∠AOC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这两个角的关系怎样?

(2)∠AOC的邻补角有几个?是哪几个角?

教师演示:(活动投影片)转动直线CD的同时,用量角器量直线AB、CD相交所得的角,多变换几种位置一直转到使直线CD与AB所成的角有一个角∠AOC=90°(如右图).

学生活动:当∠AOC=90°,口答∠BOD、∠AOD、∠BO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这种位置关系有几种?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完后,引入课题.

【板书】2.2垂线

【教法说明】因为对顶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的性质,是建立垂直概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新课前要复习巩固这些内容.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当加以引导点拨,然后板书:

【板书】 1.垂直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里线,它们的支点叫做垂足.

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投影显示,投影片1)

(1)“有一个角是直角”是指四个角中的哪一个角?

(2)“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

(3)相交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吗?

【教法说明】用活动投影片演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再回过头来进行定义,并且从演示过程中看到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认识了事物间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比教师单纯“强调”效果更好.

学生活动: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垂直关系的实例.(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方格本的横线和竖线;铅垂线和水平线.)

【教法说明】通过举例,启发学生广泛联想,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两直线垂直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另一方面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2.垂直的记法、读法和判定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60页的内容,然后师生间相互交流.

归纳:①直线垂直的记法读法: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域“CD⊥AB”,读作“AB垂直于CD”,如果垂足为O,记作“AB⊥CD,垂足为O”(如图右上).

②垂直判定:∵∠AOC=90°,

∴AB⊥CD(垂直的定义).

∵AB⊥CD(已知),

∴∠AOC=90°(垂直的定义).

学生活动:用∠AOD、∠BOD或∠BOC让学生重复练习正、反两步推理.

【教法说明】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垂直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可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一方面为了渗透符号推理格式,熟悉符号的使用;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定义既可以作判定用,又可以当性质用.

3.垂线的画法及性质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直线上一点或者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回答过直线上(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画)

通过画图,得垂线的第一条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提出问题:

(1)“过一点”包括几种情况?

(2)“有且只有”是什么意思?(“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惟一.)

【教法说明】垂线的性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自己总结,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一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学生画图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加深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投影显示(投影片2)

【教法说明】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本组练习态在使学生会用定义判断两直线垂直,并且应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判断它的方法.

投影显示(投影片3)

【教法说明】本组填空题主要是通过变式图形,让学生判断两条直线垂直,防止思维定式.第1题区别垂直相交和外交。第2题通过计算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第3题是巩固两条直线垂直的性质.

投影显示(投影片4)

【教法说明】在前边练习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解决并不难,教师要完全放手,开阔学生思路,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解法,口算、算术解法、列方程等,找一个用方程解决的学生板演,因为这种方法更具有一般性,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解这类综合性的题,要求学生能结合图形,发现几何对象在数量上的明显关系及隐含关系并会用代数手段进行计算,另外对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要会紧扣定义判断.

投影显示(投影片5)

【教法说明】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多动手练习画垂线,进一步体会垂线的惟一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总结、扩展

投影显示(投影片6)

【教法说明】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使知识成为“体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70页习题2.1A组第5题。

(二)选做题

课本第72页B组第5题。

【教法说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做B组练习,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作业 答案

九、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垂线

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法 三疑三探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垂线》教学设计

1. 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 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1、产生90度的图形状态;2、怎么画90度的角;3、有互补角)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大屏幕)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1.阅读课本P160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 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下图。

《垂线》教学设计

4.垂直的推理应用:

(1)∠AOD=90° ( )

∴AB⊥CD ( )

(2) AB⊥CD ( )

∴ ∠AOD=90°( )

5.垂直的生活应用

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

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找一找: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

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

《垂线》教学设计

小组内交流,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_________条,即存在,但位置有不______性。

(二).全班合探。

(2)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呢?

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 能画几条?

《垂线》教学设计

再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式训练,请完成课本P162练习第2题的画图。

画完图后,归纳总结:

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______的垂线.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合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二、填空题.

1.如图1,OA⊥OB,OD⊥OC,O为垂足,若∠AOC=35°,则

∠BOD=________.

2.如图2,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

∠BOD=________.

3.如图3,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垂线》教学设计

(三)解答题.

1.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画直线DF⊥OA,垂足为F.

2.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

《垂线》教学设计

五、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垂线的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时第 4 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画图等的教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涎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了解平面上两条致死案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教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观察、测量、画图等的教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垂涎的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了解平面上两条致死案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 两条直线相交

出示图片:提问:观察图画,说说图中交叉的小棒、竹竿、道路都可以看

做什么?

生:图中的小棒、竹竿、道路都可以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

师: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两条直线相交。

(让学生直观感知,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二、画相交的直线。

(一)话相交直线

1、提出画图要求,学生独立任意话一组相交直线,教师巡视。

2、交流学生画图,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位置的图形。然后讨论小话筒的问题,形成共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二)画垂线

  (1)教师说明:垂线也是两条直线小脚的一种特殊情况,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画垂线,我们画垂线通常使用三角板。

  教师提问:你猜猜,我们会利用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画垂线?

  (2)分组讨论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组自选内容)并尝试画垂线。

  (3)分组汇报演示。

  (4)确定方法

(先把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

(通过动手画两条相交直线和垂线,进一步加深对垂涎的认识。)

  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

  (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

  (3)教师讲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完成课后练习

1、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

2、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想法,然后在画路线。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