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

日期:2021-12-20

这是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第 1 篇

不等式

1、若正数x ,y 满足x+3y=5xy,则3x+4y的最小值是

12、若a ,b 为实数,则“0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3、若实数x ,y 满足x +y +xy =1,则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4. 若正实数X ,Y 满足2X+Y+6=XY , 则XY 的最小值是

5、设正实数x , y , z 满足x -3xy +4y -z =0, 则当22z 取得最大值时, x +2y -z 的最大值为 xy

6、设0

a +b a +b a +b a +b A.a <b << B.a <ab <<b C .a <ab <b <ab <a <b 2222

147、已知a >0,b >0,a +b =2,则y =的最小值是 a b

8. 已知x>0,y>0,x+2y+2xy=8,则x+2y的最小值是

9. 设a >b >0,则a +211+的最小值是 ab a a -b 11++a b 10. 已知a >0, b >

0,则

1a 11.已知不等式(x+y)(≥9对任意正实数x,y 恒成立, 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 x y

212、设0≤α≤π, 不等式8x -(8sinα) x +cos2α≥0对x ∈R 恒成立,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3、设a + b = 2, b >0, 则

1|a |的最小值为______. +2|a |b

a 2

≥a +1对一切正实数x 成立,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 14、设常数a >0, 若9x +x

215、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ax +2a >0在R 上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6、设a , b 为正实数,现有下列命题:

①若a -b =1,则a -b

③若=1,则|a -b |

④若|a 3-b 3|=1,则|a -b |

2??21??117、设x ,y ∈R ,且xy ≠0,则 x +2? 2+4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y ??x ?

2218、设x ,y 为实数,若4x +y +xy =1,则2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9. 若对任意x >0,

x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x 2+3x +1

y 2

20. 已知x , y , z ∈R ,x -2y +3z =0,则的最小值 . xz +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第 2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2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教学难点:不等号方向的确定.

教法:演示法、

学法:类比法

复习:

1.什么是不等式?不等式的解?

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什么是不等式解集?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一、情境引入

(1)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5>3 5+2___>_3+2

5-2__>__3-2

(2) –1<3 -1+2__<__3+2

-1-3__<__3-3

(3) 6>2 6×3__>__2×3

6 ÷ 2___>_ 2 ÷ 2

(4) –2<3 (-2)×6__<__3×6

(-2)÷ 2 __<__3 ÷ 2

当不等式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5) 6>2 6 x(- 2) ___<_ 2 x(- 2)

6 ÷(-2)___<_2 ÷(-2)

(6) –2<4 (-2) x(- 2) __>__ 4 x(-2)

(-2) ÷(-2)_>___4 ÷(-2)

当不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二、互动新授

不等式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a >b,那么a±c>b±c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第 3 篇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

什么叫不等式?说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1-5x<16是否成立?

3,-4,-3,4,2.5,0,-1.

3.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

x的3倍大于x的2倍与5的差;

(3)y的与x的的差小于2;

(2)

y的一半与4的和是负数;

(4)5与a的4倍的差不是正数.

4.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然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

(1)m>n,两边都减去3;

(2)m>n,两边同乘以3;

(3)m>n,两边同乘以-3;

(4)m>n,两边同乘以-3;

(5)m>n,两边同乘以

(以上各题中,从第2题开始,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并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基本性质。

二、讲授新课

例1

在下列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基本性质.

(1)若a–3<9,则a_____12;

(2)若-a<10,则a_____–10;

(3)若a>–1,则a_____–4;

(4)若-a>,则a_____0.

答:(1)a<1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3)a>-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a<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在讲授本课时,应启发学和在添加不等号“>”或“<”时,要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是根据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是怎样由已知条件变形得到的.同时还应强调在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例2

已知,用a<0,“<”或“>”号填空:

(1)a+2_____2;

(2)a-1_____–1;

(3)3a_____0;

(4)a-1______0;

(5)a2

_______0;

(6)a3______0;

(7)a-1______0;

(8)|a|______0.

答:(1)a+2<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因为3a,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5)因为a<0,两边同乘以a<0,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得a2>0.

(6)因为a<0,两边同乘以a2>0,由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a3<0.

(7)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a-1<-1.

又已知,-1<0,所以a-1<0.

(8)因为.a<0,所以a≠0,所以|a|>0.

(本例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基础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正数;|a|是非负数.后面几个小题较灵活,条件由具体数字改为抽象的字母,这里字母代表正数还是代表负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外

判断下列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回答)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a<b,所以<>'

(5)因为>-1,所以a>4;

(6)因为-1>-2,所以-a-1>-a-2;

(7)因为3>2,所以3a>2a.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应改为>;

(5)因为>-1,所以a>4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应改为.

(5)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5,应改为a<4.

(6)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7)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a=0时,3a<2a.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当学生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

三、课堂练习(投影)

1.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

(1)由-2<-1,两边都加-a;

(2)由-4x<0,两边都乘以-;

(3)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

2用“>”或“<”号填空:

(1)当a-b<0时,a______b:

(2)当a<0,b<0时,ab_____0;

(3)当a<0,b<0时,ab____0;

(4)当a>0,b<0时,ab____0;

(5)若a____0,b<0,则ab>0;

(6)若<0,且b<0,则a_____0.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①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时,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字母,字母代表什么数是问题的关键,这决定了是用不等式基本性质2还是基本性质3,也就是不等号是否要改变方向的问题;②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要变两个号,一个性质符号,另一个是不等号.

五、作业

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1<0;

(2)x>-x+6;

(3)3x>7;

(4)-x<-3.

2.设a<b,用“>”或“>”号连接下列各题中的两个代数式:

(1)a-1,b-1;

(2)a+2,b+2;

(3)2a,2b;

(4);

(5);

(6)-b,-a.

3.用“>”号或“<”号填空:

(1)若a-b<0,则a_____b;

(2)若b<0,则a+b_____a;

(3)若a=0,则a+b_____b;

(4)若<0,则ab_____;

(5)b<a<2,则(a-2)(b-2)____0;(2-a)(2-b)____;(2-a)(a-b).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质,尤其是基本性质3.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以练为主,从而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口答,笔做,讨论等不同的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将不等式正确、灵活进行变形的能力.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第 4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2、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感知不等式和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体会其中渗透的类比思想;

  3、让学生在分组活动和班级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熟练并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重点

  熟练并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 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02 m/s,人离开的速度是4 m/s,导火索的长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请你说说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 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背景,突出不等式与现实的联系,这个问题为契机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不等式的解法.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

  2、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 x 50 (2)-4x 3

  (3) 7-3x10 (4)2x-3 3x+1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请4名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同学组内相互交流,作出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点评板演情况.教师作总结讲评并示范解题格式.

  3、教师提问:从以上的求解过程中,你比较出它与解方程有什么异同?

  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体会不等式和方程的内在联系与不同之处。 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尝试会有不同的收获.一些学生能独

  立解决;还有一些学生虽不能解答,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受到启发,这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学生自己来纠错,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不等式与解方程的异同中渗透着类比思想.

  巩固新知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 (2)-8x 10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的3倍大于或等于1; (2)y的 的差不大于-2.

  解决问题

  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它的树龄一般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 cm.这棵树至少生一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结归纳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学习,我取得了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仅做必要的补充和点拨.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34~135页习题9.1第6题(3)(4)第10题。

  2、选做题:教科书第135页习题9、12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向题情境,并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列出不等式,探究它的解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本课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尝试引导示范归纳练习点评等一系列环节,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除了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外,教师还应争当伯乐和雷锋,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努力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