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日期:2022-01-22

这是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爱上物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公式。

难点:单位换算速度计算。

三、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讲: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2、讲:生活中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百米比赛中,同时起跑,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跑得快,他们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跑得快;百米比赛中,裁判认为用时间短的跑得快,他们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跣得快。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讲: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快慢的物理量。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公式:v=s/t s表示路程,主单位是米,符号为m,t表示时间,主单位是秒,符号为s,v表示速度,主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

4、讲:速度主单位是: 米/秒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 有:千米/时

读作 :千米每小时

汽车速度表的单位就是千米/时

1米/秒换成千米/时,就是把米换成千米,秒换成小时

5、讲:单位换算:

5m/s= km/h 换算过程是:5m/s= 5×3.6 km/h=18 km/h

108km/h = m/ s 换算过程是:108km/h = 108/3.6 m/ s = 30 m/ s

6、讲: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步行的人:约1.1 m/s

自行车:约5 m/s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约33 m/s

上海磁悬浮列车:可达120 m/s

同步卫星: 3070 m/s

7、讲:机械运动的分类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上图中列车是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是沿曲线运动

8、讲: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甲图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是变速直线运动。

9、讲: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路径是直线

2、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3、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10、匀速直线运动坐标图:

速度时间坐标如图甲

路程时间坐标如图乙

11、讲: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12、讲: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计算公式还是;v=s/t,s表示总路程,t表示总时间。

13、讲: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4、讲: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再见

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小学科学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会使用秒表。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

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皮尺、秒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

1、感受29页四幅图,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假如它们进行的距离一样,情况会如何呢?”

2、龟兔赛跑的故事。

“兔子为什么没有得第一呢?”

(启发学生考虑距离,时间的要素)

3、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衡量。这就是常

说的运动速度。

活动二:在测量与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花多长时间?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5米花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远?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5秒钟走了多远?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

活动三 认识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

1、让学生阅读资料P31,去发现台风预报时,强调方向的重要性。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些运动的方向

拓展

观察判断缓慢的运动

课本P31四幅图

问:(1)这些物体也在运动吗?运动得快还是慢。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也在运动?(参照物)

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来自斐斐课件园!/JiaoAn/KeXueJAX/16027.html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