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

日期:2022-01-22

这是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

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第 1 篇

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

  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

  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定计划、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到处充满科学,掌握好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师: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意给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动听的歌曲。等一会儿我放歌曲时同学站起来,严肃一点,眼看着黑板上面的五星红旗,大家一齐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唱出来。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这首是什么歌曲。(学生思考并猜测)

  师:谁给同学们汇报一下?

  生:我觉得这首歌曲对祖国有关。

  生:我发现教师刚说的话和提出的要求,这首歌应该是国歌吧。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们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义节日升国旗的时候唱起来的国歌。

  (教师开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学们以深情之声唱起来。)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及多煤体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新知识,而且也隐含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的作用”这一理念。]

  师:升旗时,大家想过没有,它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我认为有一个轮子在转动,一拉绳子,轮子起着润滑作用,旗帜就能轻轻升上去。

  生:不对,如这样太费力了,应是有一个轮子当拉绳子时就会活动,使拉绳更垂直向上动力,故此,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到杆顶上了。

  生: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对,只有一个会动的轮子也不能这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可在旗杆顶部把轮子固定不变,让它的绳子不会偏动才可以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升到顶杆上。

  师:大多数同学会想到可能与旗杆顶部的轮子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让我们来模拟一个升旗的装置吧。

  (老师板书:动滑轮和定滑轮)-

  [评析;在观察升旗过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通过体验、交流、汇集学生对升旗的认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齐:好。

  师:请看老师出示的幻灯片,同学们利用提示组装升旗的装置。请你边操作边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操作并观察)

  师:操作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把自己操作中发现的情况告诉大家?

  生:当我向下抖动绳子的时候,旗杆顶部的轮子是固定不动的。

  师:你真聪明,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我们把这种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

  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挂有旗帜的那部分绳子会向上移动。

  生:由于这个轮子是滑轮,轻轻一拉绳子就把旗帜升到杆顶部了。

  师:你们真棒。

  师:那么是什么起了作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说明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师:不错,我们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轮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生:应组装一个定滑轮来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生:老师,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师:很好,现在就找来铁架台,在其上面固定好一个滑轮,并穿好线绳,各组同学讨论一下,统一了意见,再开始进行做实验。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讨论后再做实验,发挥学生的相互作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必需的素质。]

  师:小朋友们实验结束没有?

  生:实验好了。

  师:哪组的小朋友愿意把他们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生:(上台展示)我们在滑轮两边的绳子上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它们平衡了,所以定滑轮是不省力的。

  师:在小组实验里,我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发现了他们不是先一步一步实验挂钩码或假设两边同时挂相同的钩码,结果都一样的。

  师:真了不起,谁能将定滑轮的特点完整复述一遍?

  生:我能行!利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评析: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不停地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做及时辅导,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定滑轮的特点。那么有些同学已经在想了,有定滑轮,那是否有动滑轮呢?

  生齐:应该有吧。

  生:老师,我们可否再来做这方面的实验呢?

  师:好,大家兴趣很浓,我们就来研究动滑轮吧。

  (教师播放相关的录像片段)

  师:看,在搬运货物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么像这样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我们把它叫动滑轮。

  生:老师,动滑轮一定有它的特点?可不可用实验来证实一下呢?

  师:研究动滑轮时,我们需要到哪些材料呢?你打算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师:哪组来汇报一下探究计划?

  第三组生:研究动滑轮的计划首先研究需要的材料、研究的步骤就可以了。

  生:还应该有研究

  发现与结论更好了。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研究计划表示祝贺。(学生鼓掌)

  师:第二小组开始汇报时要注意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要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

  ……

  (第八组汇报告后)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都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都没问题,我来提个问题好吗?(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第八组生:好。

  师:刚才你们提到研究的材料、步骤、发现、结论都非常有创意。请问你们研究计划完美了吗?

  第八组生:可能还没有那么完美吧!

  师:你们应该考虑到画出实验示意图,那么就更清晰了。

  生:(沉思)这样的研究计划变得更完美无缺了。

  师:你们就按照计划写出的项目进行研究。

  [评析:通过小组交流,让大家了解各自的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能让学生对别的组的计划提出自己的建议,就更好了,更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生:好的。我们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

  生:老师,我们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可把物体移动。

  生:原来定滑轮与动滑轮有区别的。

  师:使用动滑轮大约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师: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如果说滑轮也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你能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它的作用的不同吗?

  生:(爽朗地)可以。

  生:老师,我们尝试用图示法来解释可能更明白。

  (小组讨论、思考)

  师:谁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图示法,并找出它的三个点的位置来。

  (学生纷纷举手并说老师我能行)

  生:我就利用图示法来解释。如图:

  

  师:有了图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评析:这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的渗透。不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规律,即使是正确的,只能作为已有经验,而不能模糊刚才的研究。孩子已经自觉地理解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实验中也都会这么做,这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孩子在成长,在进步。]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一节课过去了,在和老师说再见之前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让我们不仅学会了假设 验证 结论来解决科学上的问题,还大开眼界。

  生:老师希望你今后还能来给我们上课。

  师:下课继续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行不行?好,下课。

  反思: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所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当然,我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权的地方,比如在各组汇报报完问题后应让学生对别组同学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讨论中的时空太仓促,有点走过场,有时还会给学生画圈子,不够开放的问题等。非常诚恳地希望能有机会就这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第 2 篇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②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③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④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 ①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②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具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②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③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④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⑤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滑轮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羊角锤拔铁钉,引导学生观察钉子称动距离,说明羊角锤在拔铁钉子的过程中,锤子柄移动的距离很大,但钉子移动的距离却很小,21教育网 播放动画:用撬杆撬石头,同样是人压着撬杆向下移动的距离很大,撬杆撬石头移动的距离却很小。 设问:如果我们要把大石头从一楼搬到到二楼,该项用什么方法呢?

活动2【讲授】滑轮

~引入新课: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二、进行新课 1、滑轮 将滑轮发给学生(两人一个),引导学生滑轮,并找出其结构特点,并归纳得出: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过渡:如图的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①定滑轮: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定滑轮的探究: 演示: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的重,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升物体,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物重和拉力的方向多做几次,分析归纳得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③定滑轮的实质: 播放动画,分析得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①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定滑轮的探究: 演示: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的重,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升物体,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物重和多做几次,分析归纳得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动滑轮的实质: 播放动画,分析得出: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即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过渡:如图所示 ①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是定滑不能省力。 ②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力;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设问: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3、滑轮组 (1)定滑轮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两种不同绕线方法 ①绳子的起点不同:图①图③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图②图④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②拉力的方向不同:图①图③拉力的方向向下;而图②图④拉力的方向向上。 ③拉力的大小不同:图①图②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但图②的拉力小于图①的拉力。图④的拉力小于图③。进行演示21cnjy.com ④拉力移动的距离不同:图①图②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但图②的拉力小于图①的拉力。图④的拉力小于图③。进行演示21•cn•jy•com 实验结果(不计动滑轮重) (2)归纳结论 使用滑轮组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几分之一;即 若动滑轮重G动不能忽略,则则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 科学世界:轮轴与斜面 简单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是大家经常接触的,下面是我们常见的轮轴与斜面的图例。播放图片介绍一些常见轮轴和斜面。

活动3【活动】滑轮

~三、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s=nh

活动4【作业】滑轮

~动手动脑学物理:(1)(3)(4)

第2节 滑轮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滑轮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滑轮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羊角锤拔铁钉,引导学生观察钉子称动距离,说明羊角锤在拔铁钉子的过程中,锤子柄移动的距离很大,但钉子移动的距离却很小,21教育网 播放动画:用撬杆撬石头,同样是人压着撬杆向下移动的距离很大,撬杆撬石头移动的距离却很小。 设问:如果我们要把大石头从一楼搬到到二楼,该项用什么方法呢?

活动2【讲授】滑轮

~引入新课: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二、进行新课 1、滑轮 将滑轮发给学生(两人一个),引导学生滑轮,并找出其结构特点,并归纳得出: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过渡:如图的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①定滑轮: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定滑轮的探究: 演示: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的重,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提升物体,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物重和拉力的方向多做几次,分析归纳得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③定滑轮的实质: 播放动画,分析得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①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定滑轮的探究: 演示: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的重,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升物体,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物重和多做几次,分析归纳得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动滑轮的实质: 播放动画,分析得出: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即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过渡:如图所示 ①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是定滑不能省力。 ②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力;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设问: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3、滑轮组 (1)定滑轮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两种不同绕线方法 ①绳子的起点不同:图①图③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图②图④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的挂钩上。 ②拉力的方向不同:图①图③拉力的方向向下;而图②图④拉力的方向向上。 ③拉力的大小不同:图①图②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但图②的拉力小于图①的拉力。图④的拉力小于图③。进行演示21cnjy.com ④拉力移动的距离不同:图①图②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但图②的拉力小于图①的拉力。图④的拉力小于图③。进行演示21•cn•jy•com 实验结果(不计动滑轮重) (2)归纳结论 使用滑轮组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几分之一;即 若动滑轮重G动不能忽略,则则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 科学世界:轮轴与斜面 简单机械还包括轮轴与斜面,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斜面是大家经常接触的,下面是我们常见的轮轴与斜面的图例。播放图片介绍一些常见轮轴和斜面。

活动3【活动】滑轮

~三、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s=nh

活动4【作业】滑轮

~动手动脑学物理:(1)(3)(4)

滑轮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第 4 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信息反馈】

  一、成功之处

  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过于仓促。

  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