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

日期:2022-02-12

这是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第 1 篇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七、教学程序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

  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情境一: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情境二:糖炒栗子,为什么要加入沙子一起炒呢?

  情境三:汽车水箱中加水有什么作用呢?

  【揭示课题】

  学习了本节课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解释其中的奥妙了。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知识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第 3 篇

复习提问:

  1、什么叫热量?

  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

  讲授:

  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教学设计及教案第 4 篇

一、学情分析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在比热容的第1课时的学习当中学生已经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但是对此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本节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练习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与应用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比热容的含义,并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会进行热量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1)会进行热量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通过练习与应用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练习法、讲授法以及讨论法。利用比热容求热量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教学当中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讨论得出吸热和放热的公式。得出公式后主要通过练习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物质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物质的种类

  2、比热容的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提出问题:

  如果已经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那么在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

  高的度数后,就能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吗?

  (二)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讲练结合

  1、引导学生归纳结论

  (1)提出问题: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

  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2)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3J×2

  (3)那么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3J×2×80=6.72×105J

  推导出公式:Q吸=cm △t

  提出问题:同时提出吸收的热量是如此多,那放出热量一样吗?

  推导出公式:Q放 =cm △t

  修正公式:吸热:Q吸=cm(t-t0) 放热: Q放=cm(t0-t)

  应用公式,练习:

  例题1: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c冰= 2.1×103J/(kg?℃)]

  解: 根据Q=cm△t得

  Q吸=2.1×103J/(kg?℃)×10kg×20℃

  = 4.2×105J

  答:冰吸收的热量是4.2×105J

  例题2:2千克的开水,使它的温度降低到40℃ ,水放出多少热量?

  解:根据Q=cm△t得

  Q放=4.2×103J/(kg?℃)×2kg×60℃

  =5.04×105J

  2、深化公式,变形

  由Q= cm△t 有:1、△t=Q/ cm 2、m=Q/ c △t 3、c=Q/ m △t

  练习:

  例题3.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0℃的水,吸收1.68 × 105 J的热量,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末温是多少?

  解:△t= Q吸/ cm

  = 1.68 × 105J÷[4.2×103J/(kg?℃)× 2kg]

  =20℃

  因为△t =(t-t0)

  t= △t + t0 =20℃ +20℃ = 40℃

  例题4.温度为20℃的水,吸收1.68 × 105 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60℃,水的质量多少克?

  解: m= Q吸/ C △t

  = 1.68 × 105 J ÷[4.2×103J/(kg?℃)×(60-20) ℃]

  =1kg=1000g

  3、生活 物理 社会

  (3)利用比热容鉴别物质

  例题5、小明在家拿一金属球玩耍时,突然想:这是一种什么金属呢?假如现已测出该金属球的质量是100g,当它的温度从85℃降到15℃时放出的热量为3.22 ×103 J,你能否帮小明得出:

  (1)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

  (2)通过查找资料可知,这是什么金属?

  (2)拓展视野:通过课后查询资料,说说什么是热岛效应。

  例题6、 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 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_的温度比较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2)请结合图中数据以及你的经验,找出一个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减少城市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

  例题7、小明家住一座七层宿舍楼的五楼,他家在楼顶上安装了一台电辅助式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总有效面积1.2m2,能把接收的太阳能的50%转变化为水的内能。求:天气晴朗时,若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在1小时内得到太阳辐射能平均为2.8×103J,这台热水器每天能将初温为20℃,质量为100kg的水加热到多少度?(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以10小时计算,水的比热容4.2×103J/(kg.℃)。

  电热水壶

  型号:91150

  额定电压:220V 频率:50Hz

  额定功率:1500W 容量:1L

  例题8、有一电热水壶,铭牌如右表所示。现将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一壶冷水,加热到100℃。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若不计热量损失,电热水壶需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三)课堂总结

  公式:Q =cm △t

  吸热:Q吸=cm(t-t0)

  放热: Q放=cm(t0-t)

  六、教学资源

  课件(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件)

  七、课时录像、文字实录

  (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时实录)

  八、练习与作业

  (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练习)

  九、反思与建议

  这节课主要是对上节课比热容探究规律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已经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那么在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后,就能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吗?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热量、比热容、质量、温度差的关系,从定性分析进而定量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培养物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成功之处

  1、从生活例子出发,用控制变量法列举不同比热容、质量、温度差的例子,逐步引学生思考,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应该如何描述。

  2、在猜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是很聪明的.,只是却了引导的方向,缺乏引导的学生是麻木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是好。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得出热量的公式,引导学生研究这三个点热量、比热容、质量、温度差的关系,积极思考,因为他们都渴望自己能够猜对,渴望运用自己的努力通过相互讨论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3、在实际题目中,往往学生的运用能力不够强,因此,选择合适的经典题目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层次,从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4、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举出生活的例子不多,但是都是比较典型的题目,能具有生活应用的范例,但却让学生不知不觉步进生活的联系。

  5、实现发展性评价,以鼓励的手段贯穿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体会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形成积极参与、热烈的学习氛围。

  (二)有待完善之处

  1、时间方面可以再压缩,再精炼,让学生做一道自主设计题,体现成为生活的主人翁精神和能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