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大气压强公式

日期:2022-02-07

这是大气压强公式,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气压强公式

大气压强公式第 1 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物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大气压强》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图形。用百度搜索在 中小学教程网上找一些相关课件参考,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讲解,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液体有压强,同样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有重量气体也应该有压强。 1) 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在瓶子的不同部位有针扎孔,水会流出来。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 把瓶子内重新装满水, 并快速地拧紧瓶盖, 谁不会像第一次试验那样流出。 猜想: 大气有压强, 而且像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然后列举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 1) 现象矿泉水瓶中加入热水,晃动几下把水倒出,马上拧紧瓶盖,会出现瓶子变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瓶内气压变低,平外气压不变,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2) 在杯子内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地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 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百度图片】大气压强实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是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 3)将饮料瓶倒入热水晃动几下,将水倒出,马上将剥了皮的熟鹌蛋放在瓶口。蛋会被瓶子慢慢地吞进去,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剖析:像瓶子被压扁一样,瓶内气压低,瓶外气压高,大气压把蛋压入瓶内 4)将吸管小心的插入哇哈哈瓶中,同学吸不出来饮料。然后将孔扩大,很容易地将饮料吸出。 5) 马德堡半球试验

【百度图片】马德堡半球实验

4.接下来进行大气压强的测量,引导学生想办法测量大气压强

1)根据 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②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③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高度差位 760mm.④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mm.⑤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mm.⑥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 760mm.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 大小。 【百度图片】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①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②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真空 ③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④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 P=ρg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 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为 101300 帕。 接下来联系实际做些练习,体现物理联系生活

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同学们计算一下 101300 帕的压强约能支持 多高的水柱呢?利用公式 P=ρgh,计算出 h=10.1 米 最后说明大气压强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总评: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演示各种实验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的观察到 大气压强的存在。在讲课的过程中就每个实验的内容和怎么体现的大气压强进行细致的讲解。 六、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选择好怎么引入大气压强是关键,怎么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认识到大气中存在压强是非常关键的,要注意让学生区分那个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那个实验是测量大气压值的,而且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如果条件 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实验,能增加学生的思考和加深认识。

大气压强公式第 2 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二)学法点拨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86页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塑料吸盘、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取药液等等都说明了大气压强存在

1、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例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在有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2、大气压强的大小

试管内装满水银,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书P87),水银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银为什么不流出?水银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玻璃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银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55 P0=1.013×10Pa 粗略计算时取10Pa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第1页

(三)学前自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 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 B.将管倾斜

C.将玻璃管变粗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3.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 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水平面相平 4.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 5.水银气压计挂斜了,读起来就会 ( ) A.比实际气压大 B.比实际气压小 C.与实际气压一样大 D.无法判定

6.在1标准大气压下,利用足够长的细管来吸水,最高能够把水吸到_____m高.

2 7.1标准大气压约等于质量______kg的物体放在10 m面积上时产生的压强. 8.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是利用_______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9.如图,甲管上方没有空气,乙管则混入少量空气,则______ 管水银柱较小,若把甲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的长度______,高度 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两管长度约为1m) 10.某同学在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时做托里拆利实验,在 读数时,玻璃管没放竖直,那么他所读的数值_____76 cmHg柱.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广口瓶中,过一会将瓶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1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把笔尖浸没在墨水中,再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橡皮管里就会吸进墨水,为什么?

13.如左下图为某同学自制的水气压计.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人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果将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第2页

14.如右上图,家用玻璃茶几的桌架是用四个塑料吸盘吸附在桌面上的.如果每个吸盘的直径是4 cm,计算桌架质量不超过多少时,抬起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实际上,所能带起的桌架质量总小于上述计算值.请分析原因.

(四)学后自测

1、大气压会随高度升高而______。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_______(填“高”或“低”)。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大气压p0=_________Pa,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也______,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_______。

3、如右图所示,C为扎在A管下端的小气球,则下列办法中能使气球膨胀的是(多选题)(

A、从A管向外抽气

B、从B管向外抽气 C、向A管内打气

D、向B管向内打气

4、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B、C、D、高空温度低,橡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

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增大,将球胀破。

5、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_______,氧气瓶、煤气瓶上的计量用表,就是一种_______。

6、请你列举三个使用金属盒气压计的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瓶内密闭着一定量的气体,瓶子及玻璃管内是水,当人用手捧着这个装置一段时间时,玻璃管内水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8、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B、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第3页

C、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把软木塞卡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9、请你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的4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气对天花板的压力,最接近下列那种质量的物体产生的压力(

A、1N

B、500 N

C 10000 N

D、5×10N

11、关于大气压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空气和液体都有流动性,所以可以用公式P=ρgh计算大气压。 B.大气压的大小是1.013×105 Pa C.大气压可能是1.013×105 Pa D、大气压的大小既能通过实验测得,也能通过P=ρgh计算求得。

(五)中考链接

1、(08年哈尔滨)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装置中属于连通器的是

2、(08年柳州)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D.墨水被吸进钢笔

3、(08年安徽)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4、(08年攀枝花市)下列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用高压锅煮饭 B.用吸管喝饮料

C.用针筒吸药水 D.玻璃厂用吸盘搬运大块的玻璃

5、(08年长沙市)望城县丁字湾盛产麻石,小明看到一块标明密度33为2.5×lOkg/m。的正方体样品,他用刻度尺测得其边长 (如右图所示)为 cm,则其质量为 kg。它一个表面,所受的大气压的压力 。

6、(08年怀化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会见到如下现象,其中都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1削铅笔的小刀刀刃磨得很薄

○2书包的背带做的比较宽

○3往墙上钉钉子是,要用力击打

○4火车轨道安装在枕木上

61○3

B○3○4

C○1○2

D○2○4

A ○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第三节 大气压强 第4页

大气压强公式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压强;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单位和大小;

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大气压强这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后学习的另一种压强——气体压强。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同样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这节课要用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尽量安排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身实验中,体验过程,从中获得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更好地学好物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 教学难点 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大气压强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 ;

2、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________ 。

3、物理学把 ________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________ Pa。

4、________ 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________ 。

二、课内探究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分组做“覆杯”实验,并讨论水为什么不下流;

学生分组做皮碗实验,并讨论两个皮碗为什么会吸在一起;

将开水倒入饮料瓶子并涮一涮,会发现瓶子瘪了,为什么?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用力拉,却拉不开,让同学解释原因。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http://video.sina.com.cn/v/b/3566249-1295265264.html

结论:上面四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生活中的还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小组讨论,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多)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根据P87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1)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请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3)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2、托里拆利实验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yNTEyNDAw.html

用水代替水做托里拆利实验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EfFLQbgIH0qApaWx.html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请计算出76 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思考(1)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2)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________。

(3)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4)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________,高度________。(填写“变”或“不变”)

4、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Tc3NDA0.html、

离心式抽水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Tc5NjI4.html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的困惑是:

四、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

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 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 )

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

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重力小于摩擦力

D.重力等于摩擦力

3、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_____ Pa,相当于________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结果依次是75.2cm、75.6cm、76.0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入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数据正 确,它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5、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 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生生变化( )

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在玻璃管的顶部开一个小洞,那么管内的水银柱将( )

A 向上喷出

B 稍微下降一些

C 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D 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7、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是空的

B 有水,但不满

C 充满水

D 无法判断

8、 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多高的水柱产 生的压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做演示实验和大量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更加生动的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竞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足之处,感觉还是给同学们讲的有点多,最好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再讲了。

第3节 大气压强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3节 大气压强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大气压强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做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 ;

2、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________ 。

3、物理学把 ________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________ Pa。

4、________ 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________ 。

二、课内探究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分组做“覆杯”实验,并讨论水为什么不下流;

学生分组做皮碗实验,并讨论两个皮碗为什么会吸在一起;

将开水倒入饮料瓶子并涮一涮,会发现瓶子瘪了,为什么?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用力拉,却拉不开,让同学解释原因。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http://video.sina.com.cn/v/b/3566249-1295265264.html

结论:上面四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生活中的还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小组讨论,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多)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根据P87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1)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请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3)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2、托里拆利实验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yNTEyNDAw.html

用水代替水做托里拆利实验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EfFLQbgIH0qApaWx.html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请计算出76 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思考(1)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2)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________。

(3)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4)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________,高度________。(填写“变”或“不变”)

4、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Tc3NDA0.html、

离心式抽水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OTc5NjI4.html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的困惑是:

四、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

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 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 )

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

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重力小于摩擦力

D.重力等于摩擦力

3、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_____ Pa,相当于________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结果依次是75.2cm、75.6cm、76.0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入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数据正 确,它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5、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 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生生变化( )

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在玻璃管的顶部开一个小洞,那么管内的水银柱将( )

A 向上喷出

B 稍微下降一些

C 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D 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7、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是空的

B 有水,但不满

C 充满水

D 无法判断

8、 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多高的水柱产 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公式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2.探求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二、教具准备:

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自带熟鸡蛋一个,矿泉水一瓶,钉子一个,玻璃杯一只,小水桶一个;实验室准备:吸钩若干,广口瓶,小茶壶一个,水槽,胶皮管,酒精棉,火柴,试管,玻璃皿等。

三、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生活在大气中。那么,大气有哪些特征呢?生:大气有质量,大气有密度,大气有压强……

师: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 (点评:新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明:学生分组做以下实验:(1)用吸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瓶口吞鸡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如可以将吸钩上下拉,斜着拉,看能不能拉开;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侧放,再观察水还会不会流出来;不装满水,再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体到底有没有压强?气体如果有压强,那么气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

生:气体有压强。

生(A):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很大劲拉也拉不开。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

生(B):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过来水和纸片都不往下掉。说明外面有大气压力 “托住”纸片,所以纸片掉不下来。

生(C):给广口瓶加热,冷却后,瓶口的鸡蛋会自然被吞进去。这是因为外面的气体压强大于里面的气体压强,把鸡蛋压进瓶中。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

生: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能顶起书;吸盒装饮料时,纸盒会变形;还有拔火罐……

(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旨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师: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

生: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因为将压紧的吸钩左右拉、上下拉、斜着拉,都拉不开,说明大气压强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生:装水的杯子倾斜时,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所以沿各个方向大气都有压强。 (注:个别学生会根据“鸡蛋”实验,总结出大气压强与温度有关。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表扬,并指出结论还不够全面。)

师:既然大气存在着压强,为什么人生活在大气之中却没有感觉呢?

生:因为人体内也有气体,里面的气体向外有压强,外面的气体向里有压强,所以人感觉不到。

二、整理扩展

为了丰富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培养他们动手实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进一步鼓励学生猜想、实验:如果在“覆杯”实验中,在硬纸片上打一个“眼”,水会不会流出来?打两个“眼”呢?如果在杯(可用矿泉水瓶代替)上打一个“眼”或两个“眼”呢? 用可自如地控制出水与否的小茶壶,请学生猜一猜茶壶的机关何在,进而说明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看似简单的实验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硬纸片上打一个眼,水不会流下来;打两个眼,水也不会流下来;在密封的矿泉水瓶上打一个眼,水不会流下来;打两个眼(一上一下),下面的眼中会有水流出来。这些奇特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都希望通过实验还能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问题。)

三、巩固应用 三个趣味小实验:

(1)如何让“吞”鸡蛋的瓶子又能将鸡蛋“吐”出来?

(2)玻璃皿中盛有少量水,水中放有硬币,怎样才能使“水落币出”? (3)你能让小水桶中的水自动流进烧杯中吗?

(点评:这三个趣味实验将整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同学们分工合作,积极动脑想办法,动手操作,力争自己组能第一个成功地完成实验。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知道了大气存在着压强,那么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呢?

生:用倒置的水杯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杯中水对纸片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 生:不对。用再高的水杯装满水倒置,水和纸片也不会掉下来。

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开吸钩瞬间的拉力,再除以面积,可以算出大气压强。 生:还是不行。我们不容易测得吸钩刚被拉开时的力。 师: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好,请看大屏幕。

(说明:屏幕显示思考问题:将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动手试试看。)

生:始终充满水。因为外面的大气压比量筒内的水压大。

师:如果有一支足够长并可自由伸缩的玻璃管,重复上述实验,不断向上拉伸玻璃管(管口不离开水面),玻璃管会一直充满水吗?

生:不会。因为当玻璃管内的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再拉伸玻璃管,水就不再充满玻璃管了。

师:这个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强的可行性方法。由于水的密度过小,要求玻璃管的长度很大,所以,科学家们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点评:托里拆利实验在以往的教学中的出现都很突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测量大气压。这样的设计就是希望能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当年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而不仅仅是了解“托里拆利实验”这个名词。)

通过录像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器材:长约1m的玻璃管,水银,水银槽,刻度尺。 思考以下问题:

A.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下降? B.什么时候水银不再下降?

C.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D.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知道公式:p=ρgh。 1标准大气压的值:

p0=ρgh=13.6×103kg/m3×9.8N/kg×0.76m =1.01×105Pa。 四、课后思考题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将玻璃管换成粗管,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将玻璃管倾斜,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中不慎混入少许空气,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顶不慎被打破,会出现什么现象? 五、课后作业 1.教材的课后练习。

2.设计实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请你应用大气压的知识设计一种水杯,只要滴入少许水,就能流出很多水来。

3.小组活动:“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各大污染之首。造成全球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危害是什么?调查你所居住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六、课后小实验 1.会“爬”的试管:

材料:大、小试管各一支,水。

做法:将较大的试管装1/3的水,较小的试管放入其中,然后迅速将两支试管倒过来,小试管会沿着大试管壁向上“爬”。

2.小喷泉:

材料:小瓶子,橡皮塞,小径玻璃管,广口瓶,玻璃片,棉花,酒精,火柴。 做法:在小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橡皮塞中央插一细玻璃管,管下端浸入水中。把小瓶放到广口瓶里,在广口瓶的瓶口涂上凡士林油,点燃小团棉花放入广口瓶,然后盖上玻璃片,一会儿就能看到水从玻璃管口中喷出来。

教学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的年纪,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多来自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很多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只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逻辑,而轻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过于强调人类的成功经验,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经验,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感到陌生,掌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

探究就是学生基于求知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探究式学习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传统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因此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将知识作为一堆“静态的结果”告知学生;探究式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因而教学方法多采用学生分组进行系列实验,通过探究实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这种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地质疑和释疑,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走向会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对“大气压强”一节的知识要求不高,也不是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处理中,常常用几个演示实验而一笔带过。其实,我们每个人就生活在大气中,学生对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充满了疑问、充满了好奇,那么,能不能创设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认识大气的角度出发,从实验出发,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不仅仅是学习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而是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与“神奇”呢? (二)设计方案说明:

1.本节的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感受”两个字展开。因此,将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系列源于生活、新奇的大气压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现象的分析与应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按照“体验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讨论概括大气压强的特点,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并探究测定大气压强大小的方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