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

日期:2022-02-17

这是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

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升华和凝华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一.引入课题

  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

  二.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

  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

  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七节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二.一些现象

  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物态变化的分析

  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思考常见的物态变化,看看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查阅世界各地的特殊的天气状况,并试图分析其原因。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第 2 篇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还是遵循学生探究为主的原则,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安排了碘的升华、凝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上完这节课,感觉不是很满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节课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学生可能平时不怎么注意。而且都是农村的孩子,学生知识面窄了些,除了对霜有印象之外,对于其它的一些实例都不是很了解。当问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哪些物质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学生想了好久,答不上来。有些学生甚至连樟脑丸都感觉陌生。虽然拿了些樟脑丸给他们观察,但没用过的同学对于它的升华还是难理解。下次应该拿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樟脑丸给他们对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讲钨丝的升华和凝华时,只以室内的旧灯管做例子,学生有些茫然,应该找些发黑的灯泡或废弃的灯管的灯丝观察的实物。

  2、这节课的很多例子离学生太远,如结冰的衣物也会变干、北方在冬天出现的窗花、雾凇、以及干冰等知识,由于没有此类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感觉是被动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看,有很多东西是难理解的,有的学生还以为霜是露水变来的。以后在课件上多找些具体且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相关内容。

  3、课堂上,我解释得多了点,因为见到学生对很多的实例不了解,只能由我讲述、引导。

  4、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碘的升华,之后再观察凝华。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碘多了一些,试管又小,感觉实验效果不太好。有个别组在加热时,碘颗粒好像还熔了,没有达到实验效果。

  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碘的升华实验不宜用火焰直接对盛碘的试管或瓶加热。因为这样做,有时会导致碘的熔解,而使学生误解为是先熔解后蒸发的现象。应该把试管换做烧瓶,碘再少一点,让酒精灯对石棉网加热,但石棉网离开烧瓶一段距离。使石棉网上方的热空气上升来对烧瓶内的碘加热,从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让碘完全变成气体,那是最好的。虽然以前在实验中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既然出现了,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

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第 3 篇

 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探究出科学结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法。

  在升华的凝华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目标、实验、综合探究式教学法。我认为本节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1.在引入新课时,展示冰花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在研讨新课的实验探究中,运用多媒体层层引入,让学生逐步地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3.出示升华、凝华现象的一些图片,加强教学直观性。

  4.在课堂反馈练习中,以动画的形式提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目标、实验综合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采用碘升华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的熏陶。

  四、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性

  本节课采用新旧樟脑片,新旧灯丝的实物对比分析,得出了升华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五、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利用升华吸热可以运输食品。

  2.利用升华吸热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3.分析舞台白烟的形成过程。

  4.干冰灭火器的原理。

  5.冰箱中霜的形成。

  6.窗花的图案为什么会形态各异,它形成在窗户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论在研讨新课的过程中,还是在习题选择上,都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拓展练习中,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为校园环保提口号?此问题属开放性习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让学生用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编小故事,从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对此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让学生进行气象知识小交流,注意学科渗透。

  本节课仍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如由于本人的课件制用水平有限,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

  二、由于本人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待于提高,所以在挖掘课程资源上还应不断学习。

  三、干冰的用途很多,本节只投影图片,如能观看相关的用途视频,效果更佳。

升华和凝华教学后记第 4 篇

教后记《升华和凝华》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

  我上这节课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升华、凝华现象作为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比较少见,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多了解自然界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扩大学生的视界,同时多例举一些相关升华、凝华的应用。

  由于升华和凝华的一般过程都较为缓慢而且难于被直接观察到,往往需要学生的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因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逐步引导,层层推进,最终揭示其中的本质,因此本人说得较多,学生学习相对比较被动,原本是让他们课前上网查看,但由于农村多数家庭条件差,难做这点。

  实验可加一个“雪”的形成的实验,如: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雪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霜以及雾凇的形成。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间过长,使练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思考题没有做完,显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说得过多,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