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水的教案40篇

日期:2021-10-2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水的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科学水的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科学水变干净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激励幼儿相处更多的过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水变干净,在实验过程中要慢,讲解要细。

  活动准备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纱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脏水,思考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
  教师出示脏水并提问:“脏水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东西呢?用什么办法能使水变干净?”
  教师小结:“脏水里面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过滤。”
  2.指导幼儿进行水的过滤操作。
  教师分发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儿先将纱布蒙在杯子上做过滤网,再把脏水慢慢倒在纱布上;边到边仔细观察纱布上有什么东西,过滤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纱布上的泥沙,纱布挡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变干净了。”
  4.引导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处?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第2篇、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 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第3篇、大班科学会变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 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第4篇、大班科学小水滴旅行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两态之间的变化。
  2、知道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2、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3、水滴宝宝图片、下雨的图片,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水滴宝宝图片。今天呢,水滴宝宝想去旅行,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旅行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
  2、出示下雨的图片。哇,下雨了!我们的水滴宝宝躲到哪里去了呢?
  3、引导幼儿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实验演示,幼儿观察操作过程。
  1、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变化。(水变成了水蒸汽)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想象?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2、继续试验,在烧杯上遮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汽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师小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就像一个炉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汽,这么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三、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循环过程。
  小结:水遇到热量后就会变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当他们遇到冷空气后就变成了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重时,空气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变成雨落下来了。

  四、了解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播放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雨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
  1、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2、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
  3、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
  4、下雨利于水库蓄水, 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
  5、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6、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7、 雨可以净化空气,雨过天晴心情爽朗。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5篇、大班科学鸡蛋浮起来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他们看到死海里人可以浮在水面上觉得很新奇。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准备
  塑料瓶、鸡蛋、筷子、记录纸、盐、白糖。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实验主题
  师: 小兔妈妈在做饭时候把鸡蛋掉到水桶里,沉下去了,它捞不起来,请朋友们帮帮忙,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二、讨论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办法让鸡蛋宝宝从水桶里浮起来。并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一下,看他们想的办法可不可行。

  三、引入课题
  老师这里有几样厨房里用的材料,不知道可不可以帮助你们,出示盐、白糖,可以请小朋友感知一下。我们就分组进行试验,看这些东西可不可以让鸡蛋浮起来。
  1、第一次往水里放白糖,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往水里放入白糖,请小朋友们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2、第二次往水里放盐,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往水里放入盐,请小朋友们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并记录好鸡蛋的变化。
  3、交流
  (1)我们的鸡蛋都浮起来了吗?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教师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一起努力,相互配合下,我们发现鸡蛋在盐水中会渐渐地浮起来。

  四、结束活动
  我们已经找到了让鸡蛋浮起来的方法了,让我们快去告诉小兔妈妈,好吗?走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加入糖的时候鸡蛋始终没有变化,幼儿显得很沮丧。而加入盐的时候,鸡蛋随着盐的增加而逐渐升起来时,幼儿很兴奋,也很投入。通过实验,幼儿基本了解了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这一现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水应该少放点,放盐的时候要用量杯,一杯一杯地放,在导入的时候最好用多媒体,放出人在死海里漂浮的画面,提出问题,激起幼儿的兴趣。

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节约用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能准确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点:
  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关于我国缺水现象)、《小水滴旅行记》、水、节水标志牌、日常用水图片、枯萎的花、手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花儿要枯萎了,怎么样做才能将它救活?
  2、自己的小手绢脏了,怎么能让它变得干净?
  3、幼儿可以分小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知道用水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二、幼儿观看课件(我国缺水现象)
  1、师提问: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这些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没有水了,土地干旱了、植物和庄稼不长了、人类不能洗澡洗衣服、不能做饭、没水喝危及生命。。。。。。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庄稼需要水,花草树木也需要水,动物要喝水,我们人类要用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离不开水。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提问: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阳一晒,它就变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飘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落下来,庄稼、花草树木就喝到了水,人们喝的水则是通过各种办法把水从江河中引过来,经过多次处理,才能饮用,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节药用水。
 
  三、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洗手时开小水,冲厕完厕所后立即关紧水龙头,水管坏了赶紧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拖地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孩子,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但个别幼儿对课件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幼儿没有经历过缺水的体验,不能真正的体会水的重要。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运用课件的观看与问题及时的提出,使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尤其是孩子们在解决日常问题需要动手去做,从而了解了水的重要性,注重了幼儿自身情感体验,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此活动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做到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节约用水的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与坚持才是让我最欣慰的事。

第7篇、大班科学活动水的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儿收集关于雨、雪、露、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有关常识。
  3、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昨天,我们在活动室内放置了一杯水,并且记录了水的高度,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1、幼儿讨论:水到哪去了?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要敢于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达到沸腾,请幼儿观察正气上升的现象      
  3、提问: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二)、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为了让孩子“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1、出示玻璃片,请幼儿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热水杯,说出哪一个凉。      
  2、把玻璃片盖到热水杯上。      
  3、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现象?(对着冷玻璃哈气)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通过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 
    
  四、活动延伸      
  (一)、请幼儿继续探究水遇冷又会变成什么?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      

  (二)、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说说与水的好处和危害      
  (通过扩展部分,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使孩子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知道了水的本领很大,它能够不断变化,又有那么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抽象和填鸭式教学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2、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
  3、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第8篇、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容器内水压和水速的关系。
  2、用实验的方式验证实验结果,并大胆用语言描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水盆,饮料瓶子(瓶身有洞)人手2个,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水,引起兴趣。
  (1)教师:喜欢玩水吗?今天可以用什么来玩水呢?玩水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玩水时注意观察,看看谁能发现一些秘密或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由结伴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谈话交流自己发现的事情。
  (1)发现了什么?(有洞或沉浮)
  (2)教师也试试:水从洞里喷出来,像什么?
  (3)水喷出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开始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教师就用动作暗示孩子)
  (4)幼儿小结: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
  (5)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操作后小结:瓶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水喷出来的速度越来越慢,水喷出来的时候离瓶子越来越近。
  (6)幼儿喷水比赛,小结。
  3、提供新材料(每个瓶子上有两个孔),让幼儿再次操作,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秘密?
  (1)出示瓶子(有上下两个洞),这个瓶子上有两个洞,这两个洞里都会有水喷出来,你猜一猜这两个洞的水水喷的远?请幼儿说自己猜想的结果并记录。
  (2)动手试一试,结果怎么样?     
  下面的洞喷的远,为什么下面的洞喷的远?   
  (3)共同讨论,小结:上面的洞离水面近,水少,力量小;下面的洞离水面远,水多,力量大。这种力量叫水压,下面的洞水压大,喷的远,上面的洞水压小,喷的近。
  4、幼儿延伸游戏。
  (1)幼儿带着问题回去探索操作思考,怎么让瓶子里的水从洞里流不出来?总结提升日常生活经验。
  (2)科学区或水区投放各种大小不一的瓶子,上面有不同数目的洞,让幼儿自由探索。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在选材上,我选择了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 水是孩子常见的,幼儿都喜欢玩水,每次他们洗手,洗澡时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压在水龙头喷水或让水顺胳膊流下来等等,如何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对生活中的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思考,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水>>。
  2、提供足够的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盖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兴趣浓厚,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台。<<有趣的喷水>>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兴趣被激发,自主探索是本活动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个洞的瓶子,探索发现瓶子装进水时有哪些变化,通过操作得出水压和水速的关系,接着的喷水比赛游戏,让幼儿再次感知了水压和水速的关系,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让自己瓶中的水喷的远,随后在已有喷水经验的基础上,再让幼儿玩有两个洞的瓶子,并围绕哪个洞的水喷的远这一问题,让孩子由猜测——操作——验证,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提问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双手和大脑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位积极、有效的参与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兴奋,同时教师又是一位良好师生互动的创造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活动的结尾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游戏,为本次活动做了一个有效的提升,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玩,在玩中学,在玩中建构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
  活动中的不足: 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兴趣浓厚,有一些小节地方还可以再改进。
  1、活动中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探讨再多些,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更好。
  2、操作材料可以更丰富些,结尾时加上水枪等会更有趣。

第9篇、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 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 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1、 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  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  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 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 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 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
的。

  四、 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第10篇、大班科学鸡蛋的沉与浮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学会交往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进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班在学习游戏活动中一直注意对孩子进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新添置了玩具“钓鱼”,那些塑料鱼浮在水面上,由于钓竿太少,没有钓竿的孩子在旁边等不及就将手上的小磁铁扔进水里,磁铁沉下去了,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哪些物品在水里浮起来,哪些物品在水里沉下去,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沉与浮的小实验,孩子们发现木头、树叶、小碗等在水里会浮上来,而铁丝、玻璃、勺子、砖头等会沉下去。孩子们发现借助于其他材料,沉与浮就会发生变化。如:小碗中放上石块会沉下去,空的瓶子装满水或石子,瓶子也会沉下去,活动中孩子们对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如何让沉的东西浮上来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选择了《鸡蛋的沉与浮》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他们在自由平等中交往、学习、商量、讨论、操作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有机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活动中,我除了提供材料外,更多的是关注和引导幼儿商量、合作、交流,让幼儿通过合作、实验,再实验来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来体验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 起来。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鸡蛋、盐、水、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幼儿回答各种答案)
  2.请幼儿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二.教学过程
  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幼儿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幼儿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2.设疑,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原因?
  3.教师告诉幼儿加入水中是食盐,能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
  4.小朋友动手做实验,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的起来吗?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
  5.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请小朋友在此细心观察。
  6.小结:小朋友整理鸡蛋和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

  活动延伸
  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溶化的,如:糖、豆粉放进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观察不同的水温鸡蛋浮起来速度一样吗?

  教学反思
  在小朋友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个小朋友偷偷用手指点盐水,眉头一皱说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个小朋友说,你赶快去漱口,孩子们在取得直接经验,并会帮助伙伴。实验中博博的鸡蛋浮起来了,不小心水泼了,爱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续水,鸡蛋又沉下去了,又加盐来搅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孩子很快实验成功,过程积极、愉快。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图示、手工等方法进性大胆的表达和反馈,有助于个性发展,同时孩子们在实验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从而更还的保证了实验的成功,孩子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准备孩子常见的可溶性物质:茶叶、肥皂、洗衣粉等做对比实验。需要注意水的温度在20° 是比较合适的温度,如果是冬天做实验,可以加入适量的热水,帮助盐较快溶解。课后的日子里,有孩子提出人在盐水里会浮起来吗?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我把这问题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回去解决,可以查阅书籍,可以上网查,可以问父母,最后孩子们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东死海、四川大英县死海,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去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第11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第12篇、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活动建议:
  本活动可以放在大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应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以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13篇、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第14篇、大班科学活动水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水汽化的现象,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从哪里来。  
  2、了解水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有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支架。      
  2、操作卡片人手一套。(水→水蒸气→云→小雨滴→水)  
  3、水循环的课件,生活用水的来源及加工过程录象。事先参观过幼儿园附近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做实验,说发现,感知水汽化的现象。      
  1、小实验:水不见了。在孩子的共同关注下,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烧开后越来越少、最后不见的现象。  
  教师:水到哪儿去了呢?水蒸气在天空中又会到哪里去呢?  
 
  二、听故事,看课件,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1、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变、变、变”。  
  (1)教师:水蒸气在天空中怎样了,它遇到冷空气后变成了什么?  
  (2)教师:雨水会落到什么地方?这些水又会流到哪里呢?  
  (3)教师:火热的太阳一晒,水又变成了什么?  
  2、教师:你能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告诉大家吗?  
  3、幼儿在桌上操作,排列水的循环过程。  
  4、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讲述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5、教师小结: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再加上冷空气就又变成小水滴落下来,这就是雨,雨水流到小溪、江河里,经太阳一晒,又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水就是这样不断循环的。
  
  三、看录象,听讲解,知道生活用水的来源。  
  1、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幼儿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观看生活用水的来源及加工过程的录象片。  
  (1)教师:刚才看的录象里是什么厂?它的作用是什么?  
  3、教师结合录象进行小结:  
  自来水厂用一个叫抽水泵的机器将江河里的水抽进来,这些水经过水管流进了加药间加矾处理,加矾后的水再流进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掉了一些脏东西的水又流进沙滤池进行过滤,最后过滤了的干净水进入消毒间加氯消毒,消毒后的水通过管道流到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这就是自来水。 
 
  四、知重要,勤节约,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1、谈话:水的用处大。  
  教师:水有什么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动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水是人们的好帮手,水能灭火、能发电、能解渴;水还是大力士呢,水还能载大轮船帮人们运东西。水对我们这么重要,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没有水会很惨,因此,我们应该从小爱护水、保护水资源;平时不浪费水,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五、活动延伸。  
  保护水资源。  
  教师:上次我们去参观了幼儿园旁边的小河,你发现小河的水怎么样了?怎样才能使小河变干净?  
  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幼儿做个小小监督员,与家长共同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15篇、大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 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第16篇、大班科学秋天的水果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第17篇、大班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殊性质,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学会用记录表格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
  3、幼儿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活动前一天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即常温下水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以流动的液体。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装满水的冰格放进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温度。
  2、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
  3、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
  4、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动画 ——《小水滴变变变》  
  5、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老师将活动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来,发给每组的小朋友。让孩子们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水的变化,冰的特点,以及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变成冰。
  师:小朋友看一看,放在冰格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幼:水变成了冰。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冰?
  幼:因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冻住,就变成冰了。
  师:你们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
  幼:冰是凉凉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教师总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冰不能流动。

  二、实验、观察:
  1、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师:水遇冷变成冰,那水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能变成烟;能变成气儿。
  师:那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水遇热到底会变成什么?
  师:现在电热锅正在给水加热,小朋友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水沸腾时,幼:冒气儿了;冒烟了。
  师:老师告诉小朋友,你们看到白色上升的气体,那是水蒸气。也就是说,当水遇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2、教师拿出凉的锅盖,让幼儿触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个锅盖,你们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锅盖好凉啊。
  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如果老师把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水蒸气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不知道;水蒸气不见了。 师: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3、教师将凉的锅盖放到水蒸气的上方,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变化。
  幼:水蒸气变成水滴流下来了。
  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

  三、分组实验操作:
  师:小朋友知道,水遇冷能变成冰,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当冰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冰能融化。
  师:那小朋友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冰遇热会变成什么?幼儿将冰块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里,通过实验,观察冰的变化,并利用记录表格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束后,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让幼儿用语言叙述出来。

  四、活动总结:
  师:实验做完了,小朋友表现的很棒。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动画片,名字是《小水滴变变变》。小朋友要认真看,看看谁能回答出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 教师播放课件——动画片《小水滴变变变》。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结合实验,回答出问题,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点。
  幼:小水滴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去了。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实验中发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水遇冷变成冰,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关于水的其他奥秘你们还知道吗?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
  幼:我们可以用水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时候要喝水;用水来浇花;小鱼生活在水里……
  师: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了会怎样?
  幼:没有水,我们的衣服脏了也不能洗;我们会口渴;小花也会干死的;小鱼也会死的…… 师: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离不开水,那我们就应该去珍惜水。(教师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我们一起将节约用水标志粘贴在盥洗室内,提示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幼: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个别幼儿虽然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到过程和结果,用记录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表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18篇、大班科学水的溶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 ,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19篇、大班科学溶解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第20篇、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第21篇、大班科学不能没有水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表现出求知欲。
  2、让幼儿知道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的故事磁带
  2、实验用品: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玻璃容器5个
  3、"护水小标兵"胸饰、蓝色彩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三个和尚》都打水。教师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问题说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参与的兴趣。
  1、教师放故事《三个和尚》,幼儿听故事
  2、听故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提问:
  (1)三个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们用水来做什么?
  (2)他们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们三个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们能离开水吗?
  3、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1)幼儿自由的讨论交流。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们不能没有水,让我们来看一看水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请幼儿观看课件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1、结合看图,让幼儿了解生活处处需要水。
  (1)图片一、幼儿看到各种工作是直接需要水来完成的。(消防队员,环卫工人用水浇花、轮船在行驶)
  (2)图片二、幼儿可以看到农民用水浇地、发电站用水发电送给千家万户。
  2、这"水"和我们的生活真是关系太大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同样需要水。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幼儿分成5组,这5组桌子上分别放着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开始实验时,幼儿将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并作成总结。
  (2)教师讲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张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河水已经变黑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听一首歌。小朋友们听一听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前两段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小河小河真难过黑黑河水在流泪,小河小河真难过小鱼小虾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1、幼儿边欣赏歌曲边创编动作。
  2、教师提问:小鱼、小虾为什么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呀?(幼儿了解关于污染的问题)
  3、拿出"护水小标兵"胸饰、发给每个幼儿,老师有个好办法:请你们画一条干净的小河送给小鱼小虾(让幼儿把小河画在胸饰卡片的背面)幼儿带好"护水小标兵"胸饰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儿做自由表现活动。
  活动延伸:让幼儿总结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护水小标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身边的人宣传爱护水资源是"人人有责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很强,是本次主题的一个综合性的延伸,孩子们对水的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平时操作的比较少,所以兴致相当高涨。活动中孩子们更加能体会到水的作用之大,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过一次断水经历,所以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意义是深刻的。

第22篇、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是大班幼儿,他们都有探索或发现兴趣和愿望结合实际年龄特点,课程主要培养幼儿主动 动手能力。本土的环境激发幼儿动手,提问等引导方式设计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水的秘密,对水的变化感到好奇。
  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和水的溶解现象,大胆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扩大对幼儿思维现象力。
  2、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杯凉开水,小勺一个,冷水一盆,白糖,果汁粉,奶粉等。
  2、大班科学活动书,下册

  活动过程
  一、交流活动。
  幼儿自由交流对水的认识。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看看水是什么颜色;闻闻水是什么气味;尝尝水是什么味道;用小勺绦满水,观察水会怎样。想一想,用手能抓住水吗;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的,透明的液体。

  三、 感知活动。
  会 变的水。幼儿实验;勾兑各种各样的水,提供幼儿实物,让他们在操作中感知水的溶解现象。讨论;你变出了什么水?是怎样变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四、操作活动。
  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幼儿看大班科学活动书 下册 第16页,找一找哪一杯是水,并做上记号。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把它圈出来。了解水的作用,知道节约用水。

  五、活动延伸。
  水的变化;1;做冰块;有条件的孩子可用冰箱自制冰块,观察水遇到冷的就会结冰,冰遇热变成水的现象。2;水开了;在家观察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现象。3;会变的水;用图画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反思
  教师和幼儿的就紧密配合,使本堂课上的非常成功。在策略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今后还需要好好的改进。

第23篇、大班科学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节约用水的原因,共同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   
  2、引导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节约用纸,购买环保物品,少用一次性东西等,争做环保小卫士。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筷子、牙刷、塑料袋、快餐盒等;烟尘污染的图片4张;判断对错图片5张;酸奶瓶、废旧小画书、纸杯、小蛋糕盘若干;即时贴;各色油光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保护水资源   
  1、(看课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处。   
  引导讨论:水都有什么用处?我们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水?   
  小结:水的用处很大,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不喝水就会渴死。水可以用来洗衣做饭、洗脸等,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工厂的生产都离不开水。可是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有的地方都连喝的水都不够了,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用水,我们也会出现水不够用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节约用水。   
  2、讨论节约用水的办法   
  师小结:节约用水的办法很多,如随手关好水龙头,水龙头坏了要赶快修好。一水多用我们洗手、洗衣服的水还可以用来冲厕所、擦地。洗菜洗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在家里洗澡时,告诉妈妈要用喷头下的水洗,不用大盆里水,因为这样既节水又卫生。使用坐便器,可以用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放在蓄水池中,减少冲水使用的这样也可以节约很多水。   

  二、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1、引导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1)了解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看课件:正在医院咳嗽的病人   
  讨论:小朋友看这个叔叔怎么了?他为什么生病了?   
  小结:原来这位叔叔吸入了污染的空气而生病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多污染。   
  (2)引导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   
  展示课件:叔叔吸烟、汽车排出的烟、工厂排出的烟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讨论: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如果看到别人不爱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   
  (1)选购环保的物品,如选购不施农药、没用化肥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少买含防腐剂的方便快餐食品、有色素的饮料和添加剂的香脆零食。选购食品一定要认准“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哪种东西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他,哪种东西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告诉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食品。   
  (2)珍惜纸张,变废为宝。我们平常所用的纸是木材制造出来的,所以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我们的大森林。我们小朋友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地方。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过期的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干净面可以用来画图片(看老师这些图片就是用挂历纸画的)。  
  (3)少用一次性的东西,像一次性筷子、因为制造筷子用很多的木头浪费很多资源。少用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笔等。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特别是一次性的白色快餐盒,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自备购物袋去买东西,少用或不用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等。   
  (4)尽量坐公交车或自行车,这样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   
  (5)如果看到别人破坏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三、游戏〈判断对错〉   
  展示课件1:请幼儿观察图中小朋友洗完手后是怎么做的?   
  (没有关好水笼头,一甩手走了)   
  展示课件2:一个小朋友在捞小河的垃圾,而另一个正把吃完的雪糕纸扔到河里。   
  展示课件3:一小朋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   
  展示课件4:两个小朋友正在植树。   
  展示课件5:一小朋友正在随地吐痰。   

  四、变废为宝   
  引导幼儿根据兴趣选择材料用喝完的酸奶瓶做成漂亮的小娃娃;用一些废旧小画书剪贴成一幅画;用小蛋糕盘做成七星瓢虫、小乌龟等;用纸杯剪成漂亮的帽子等。   

  五、倡议:争做环保小卫士   
  小朋友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吧 !   

  活动延伸   
  1、做《争做环保小卫士》海报,与家长配合一起来评选环保小卫士。   
  2、做分类垃圾箱:分可回收物(纸、塑料等分类放置)、不可回收物(放在班级垃圾桶里)。

  活动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经常从电视等各种媒体听到、看到关于环境破坏的消息,也亲身体会过大风暴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危害,同时又看到了关于环保的各种图片,因此,幼儿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引导过程中,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我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看、想、说、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本次活动还注意渗透了其他领域的知识,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同时也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

第24篇、大班科学《水为什么变脏了》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知道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正确的饮水安全常识。
  3、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的用途”、“水污染”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谜底——水)

  二、了解水的用途
  1、启发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讨论水的用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啊?
  2、出示相关图片,总结归纳水的用途。

  三、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感受水污染的危害
  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教师总结

  四、知道饮水安全
  那脏水能不能喝的?喝了会怎么样?如果拿去养鱼、浇花行不行呢?
  那怎样饮水才是安全的呢?

  五、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1、河流的水被严重地污染了,那该怎么样来保护江河里的水资源呢?
  2、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呢?
  4、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第25篇、大班科学水的力量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下半年,天气转冷,幼儿并未从夏天的习惯中改变过来,喜欢玩水。防阻不行,不如疏导。所以有了本课《水的力量》。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3、联系生活,节约用水,养成正确的用水习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水的浮力作用,感受自然之力的强大
  难点: 理解水的浮力作用,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每桌一大盆水、纸杯、封闭的纸盒、铁片、木块、苹果、纸制小船等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的图片,幼儿观察。
  有大海、小河、下雨、温泉、海啸、洪水、冰川、海难、等
  2、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图片,不喜欢哪些图片?
  要求幼儿自由选择来分类,将图片放入相应的圆圈中
  喜欢
  不喜欢
  3、根据分类提问:你喜欢它的哪方面,为什么?
  幼儿回答:对于幼儿不同观点,教师要尊重,从科学的方面进行解释,
  如:有的幼儿喜欢海啸,教师应从自然灾害和水力资源两方面谈它的利弊。

  二、提出问题,展开探索
  1、教师讲述:小朋友们从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水是有力量的,即使它看起来很安静,但它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现在你们面前有一盆水,我们来试试它的力量。
  2、幼儿自由选择测试物品,放在水中进行探索。(提醒幼儿注意有水溅出时,用抹布擦掉)
  教师提问:你发现水的力量了吗?它有多大?
  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
  (幼儿的疑问很多,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现而不代替幼儿讲述。)
  于此点出“浮力”一词,并归纳定义

  三、针对疑问,进行相对力量的探索
  1、请发现相对特点的幼儿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引起多数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找找原因?
  幼儿探索、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因。
  2、引导幼儿归纳:物体大、轻——水的浮力大
  物体小、重——水的浮力小
  物体大小相同 轻的 浮力大
  重的 浮力小
  3、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测试

  四、播放关于全球水资源缺少、恶化的图片
  1、 教师讲述图片来源,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2、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办法
  节约用水,关好水龙头
  不向水里扔垃圾,不向水里倒污水
  用洗手的水冲厕所
  用雨水浇花
  多种树、草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常见的液体,幼儿从小就对它感兴趣,玩水成为主要的游戏之一。怎样玩,从玩中学到知识,启发智慧。幼儿《纲要》中提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课充分运用幼儿身边最见的水,用试验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儿去解答问题,应坚守幼儿才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向标,在幼儿深陷谜团时给予点拨。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于,大胆提问,自由探索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表达不是很准确,但发现的过程足以让幼儿对科学活充满好奇,激发出潜在的探索欲望。由于本课操作居多,课程的条理性要求很高,从观察——体验——总结,发现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幼儿的自主讨论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好奇,和幼儿一同去寻找答案。同时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幼儿,我们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机,同时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启发幼儿热爱生活,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第26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第27篇、大班科学水果与干果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对于我们乡镇幼儿园来说,水果与干果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也是感兴趣的,从经验上来说,幼儿对于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特征基本上能把握,而对于干果的特征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有必要加深幼儿对水果与干果的认识,加深幼儿的喜欢,激发幼儿吃他们的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选择这次教学内容,它既体现幼儿的需要,又贴近幼儿的生活。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水果与干果的主要特征,并了解他们都属于植物的果实。
  2. 根据水果与干果的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其分析综合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和操作的快乐,丰富知识经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水果与干果的特点
  活动难点:辨别水果与干果

  活动准备
  1. 水果(苹果、桔子、梨、葡萄等数个);干果(核桃、花生、瓜子等若干)。
  2. 分类盒、果品胸饰。

  活动过程
  1. 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兴趣(提问法,引入课题认识水果)。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秋天有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苹果、桔子等)。
  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桔子,引导幼儿认识他们的特点。(从名称、颜色、味道认识特点,酸酸的、甜甜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
  3. 依次引导幼儿认识苹果、葡萄的特点。
  4. 教师出示核桃、花生、瓜子,引导幼儿认识他们的特点、幼儿自由讨论(他们是水果吗?)
  5. 教师把水果与干果放在一起让幼儿比较他们的不同。(从颜色、味道、果皮果肉)
  6.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像花生、核桃这类颜色不鲜艳、果皮硬、果肉薄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就是干果
  7. 教师请幼儿对果品分类(幼儿操作)
  (1)用纸盒把水果和干果封好,告诉幼儿纸盒里装着许多好吃的东西,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出后回答是水果还是干果?并放在分类盒(水果放在红色一边,干果放在绿色一边)
  8.延伸活动:游戏“果品找家”在室内贴上水果与干果的标志(红房子是水果的家,绿房子是干果的家)幼儿带上果品胸饰随着音乐自由的展现水果生长的动作,音乐停,果品娃娃迅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家。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我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运用观察和操作,利用多种感官(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进行探索实际操作,让幼儿知道水果与干果的特点(水果颜色鲜艳、果皮薄、果肉厚、水分多、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干果颜色不鲜艳、果皮硬、果肉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及他们的不同之处;运用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巩固对水果与干果的认识、分类。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运用提问、讨论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吃也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第28篇、大班科学活动水和油的小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3、棉签、白纸教具的准备中,控制好有色颜料水的浓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色彩。选择深色系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透过水和水杯展现出的影像。      
  学具的准备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实验工具,让每位幼儿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其中的乐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个,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选择底部较稳的杯子为宜,以免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后,将水洒出。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      
  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      
  幼儿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  
    
  二、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设计意图: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当幼儿们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时,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试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科学实验中,所以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尝试盛水、倒水的小乐趣。在帮助幼儿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特性同时,也为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练习准备。  
    
  三、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      
  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      
  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水与有色水的混合,让幼儿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义。同时为下面的另一个新词汇“分离”做好铺垫。     
 
  四、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
  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设计意图:油水分离的实验是本节活动设计的重点,所以在活动中所占时间长一些。首先由幼儿进行观察油的特征,其次进行猜测混合后的变化,再次进行操作得出正确结果,最后由幼儿总结,老师说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过程由全部交由幼儿操作进行,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力体现。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要画一幅有趣的画,工具是棉签和油。请小朋友在白纸上用沾了油的棉签画一幅你喜欢的画。在吹干以后,用刚才我们融合在一起的红色、黄色颜料刷在白纸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会有怎样的奇妙之处。      
  设计意图:利用油水分离的方法,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更为直接的体会到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乐趣。  
    
  六、探索活动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第29篇、大班科学奇妙的水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 幼儿讨论:
  B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第30篇、大班科学水的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 ,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一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平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及三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平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一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一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的三态可以转换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三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31篇、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秘密

来源:临邑县师范附小   鲁衍霞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  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     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   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第32篇、大班科学悬浮的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 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 . 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 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 .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活动难点:
  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第33篇、大班科学水的几种状态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这节科学与数学《水的几种状态》,主要是从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中得到的启发。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物质存在着好多种状态,水到底有那些状态呢?对于学前班幼儿来说,不仅可以从语言表达、思维想象上获得重大突破,还可以动手去探究这些东西。我们就以一杯清水做实验、观察现象学习新知。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造作观察水,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去探究未知世界。
  3、通过总结,实际操作去了解水世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几种状态。
  教学难点:水的几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活动准备
  师:一个可移动式的小车载小冰箱,一杯水,一个小铁盆,一个小锤子 ,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生:纸、笔,一个小烧杯。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马过河的故事(根据范画创编故事)。
  (2)小马夏天过河,发现河水很深,它怕会淹死在河里不敢过河,低沉着脑袋就回家了,妈妈告诉他河水很浅,它再一次尝试就过去了;小马第二次过河,它选择冬天,可是冰很薄,它差点淹死,回家都就冻感冒了,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启发幼儿观察想象,能大胆说出内心所想)。
  分析:教师用一个美妙的故事,把一幅简单的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讲述出来,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创设了思维、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再学习
  先让同学们用手指试一试水,滑滑的,是液体状态,然后教师将水倒入铁盆里面,将铁盆放入车载冰箱中经行10分钟制冷。经过10分钟的制冷后,我们发现,以前的水不是水了,它变成冰块了。然后让学生用手再摸摸,发现冰冰的。
  问:水摸上去为什么滑滑的,温差不大,而冰摸上去问什么会感觉很冷呀?
  老师叫同学们用温度计分别测水和冰的温度。
  水的温度>10度。
  冰的温度>0度。

  3、将冰化成水
  我们将冻好的冰再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不一会的功夫冰就化了,发现冰还冒气很快变成了水。

  4、总结
  水的液态、水的固态。水还有几种状态:雾、雪。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本节对已知世界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节课教师使用了最简单的车载冰箱制冷技术将一杯水先冻成了冰,然后又加热化成了水。
  3、认识已知事物要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去了解它。
  4、通过本节课我们更多的对已知世界的科学现象去不断探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
  5、在试验中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去记录一些数据和现象。

第34篇、大班科学探究植物靠什么喝水的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幼儿园学习网 www.qinzibuy.com)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第35篇、大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殊性质,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学会用记录表格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
  3、幼儿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核心要素:
  观察、比较;操作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活动前一天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即常温下水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以流动的液体。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装满水的冰格放进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温度。
  2、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
  3、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
  4、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动画 ——《小水滴变变变》  
  5、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老师将活动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来,发给每组的小朋友。让孩子们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水的变化,冰的特点,以及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变成冰。
  师:小朋友看一看,放在冰格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幼:水变成了冰。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冰?
  幼:因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冻住,就变成冰了。
  师:你们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
  幼:冰是凉凉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教师总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冰不能流动。

  二、实验、观察:
  1、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师:水遇冷变成冰,那水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能变成烟;能变成气儿。
  师:那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水遇热到底会变成什么? 师:现在电热锅正在给水加热,小朋友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水沸腾时,幼:冒气儿了;冒烟了。
  师:老师告诉小朋友,你们看到白色上升的气体,那是水蒸气。也就是说,当水遇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2、教师拿出凉的锅盖,让幼儿触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个锅盖,你们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锅盖好凉啊。
  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如果老师把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水蒸气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不知道;水蒸气不见了。 师: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3、教师将凉的锅盖放到水蒸气的上方,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变化。
  幼:水蒸气变成水滴流下来了。
  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
 
  三、分组实验操作:
  师:小朋友知道,水遇冷能变成冰,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当冰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冰能融化。
  师:那小朋友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冰遇热会变成什么?幼儿将冰块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里,通过实验,观察冰的变化,并利用记录表格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束后,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让幼儿用语言叙述出来。

  四、活动总结:
  师:实验做完了,小朋友表现的很棒。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动画片,名字是《小水滴变变变》。小朋友要认真看,看看谁能回答出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
  教师播放课件——动画片《小水滴变变变》。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结合实验,回答出问题,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点。
  幼:小水滴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去了。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实验中发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水遇冷变成冰,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关于水的其他奥秘你们还知道吗?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
  幼:我们可以用水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时候要喝水;用水来浇花;小鱼生活在水里…… 师: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了会怎样?
  幼:没有水,我们的衣服脏了也不能洗;我们会口渴;小花也会干死的;小鱼也会死的……
  师: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离不开水,那我们就应该去珍惜水。(教师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我们一起将节约用水标志粘贴在盥洗室内,提示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幼: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个别幼儿虽然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到过程和结果,用记录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表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36篇、大班科学蔬果沉浮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组织时正是柳城蔬果成熟的季节,小朋友虽然吃过了各种水果蔬菜,但是都是教师洗好了的,为了增进幼儿的知识,并且班上有部分幼儿对物体放入水中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感兴趣,因而我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增进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沉、浮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梨、番茄、茄子、青椒若干
  2、盆子、水、小毛巾
  3、自制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乒乓球

  二、认一认,猜一猜
  1、认识教师准备有的所有水果蔬菜。
  2、让幼儿猜一猜将过放到水里会有什么样的现象。教师取一样水果做实验,并将实验前后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画好的记录卡内。

  三、试一试
  1、介绍↑、↓、实验记录卡
  2、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操作并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

  四、结果展示和小结
  教师将所有的蔬果都放到水里做实验

  五、结束
  让幼儿回家试试一些常见的蔬果放到水中出现的现象。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乐于参与到试验活动当中,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是我对班上孩子的能力还把握得不够好,在介绍上下牵头时,只是和幼儿说了箭头的名字,没有教画法;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说得不够详细,三是准备材料不够充分,因为在之前没有试验过蔬果,导致幼儿试验用的蔬果都是浮着的,没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对蔬果沉浮现象的解释上也不够。

第37篇、大班科学教案:水从哪里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来源。
2、通过听故事,看图书,互相讨论,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知道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1、已经找到周围的水资源。 
2、有关水循环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的方法,谈论水从哪里来。  

1、教师:你们知道家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讲述自己知道的内容 

二、感受故事,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1、教师讲述一遍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哭呀?小熊和小鹿找到了湖,他们为什么还要哭?
(2)山羊也来了,他想了什么样的方法呢?为什么小熊,小鹿小山羊还是要哭呢?
(3)最后谁来了?他们为什么会高兴得笑起来?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讲述水从哪里来。 

三、了解水循环的来源过程。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提问:水会流完吗?水是怎么来的呢?
2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有关水的循环图?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提示,讲述水的来源。

四、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节约用水。 
1、教师:人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2 、教师: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五、了解环保的重要。 
教师:除了节约水,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比如,如果我们的雨水变成了酸酸的,那我们还能喝吗?
教师向幼儿介绍有关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们破坏环境,到处排放污水等等)
讨论:怎样才能使大家喝上干净的水呢?

六、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科学区域,收集并展示关于环保方法的宣传画,让幼儿观察进一步感知水的重要。
2 、日常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的曲调创编《水从哪里来》的歌曲。
3 、活动延伸:有条件可以带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一下水处理。
4、家园共育: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第38篇、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水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第39篇、幼儿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溶解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图片,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三、交流各自的猜想,再次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1、请幼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猜想,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对这四样实验材料的猜想,到底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
  2、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想并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接着做实验,刚刚介绍了这里有许多小工具,有小勺、筷子、和小网,现在你们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本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
  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最后看不见了。冰糖和果珍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果珍和冰糖“溶解”在水中了。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幼1:白糖
  幼2:咖啡
  幼3:盐
  幼4:醋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老师提前准备了一部分,老师做试验,幼儿在观察地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溶解的概念。)

五、观看被污染的图片和录像,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师:小朋友看这些图片,看看河流上飘着什么?
  幼:塑料袋。
  师:老师经常看到有些河流中有许多的塑料袋,你们说它能溶解在水中吗?那样我们的水就会怎样啊?
  幼:被污染了。
  师:被污染的水都不能用了,地球上可饮用的淡水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怎样来保护水资源啊?
  幼1:节约用水
  幼2:不往河流里扔垃圾
  幼3:制作标志,提醒别人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你们真是环保小卫士!那让我们在区角活动时,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吧!
  (教师通过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并把节约用水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幼儿知道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动手做环保标志,使幼儿的想法付诸行动。)

活动点评:

  这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所用的实验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喝过果珍、糖水和各种饮料,也见过石头和油。只不过孩子们从未仔细观察、比较过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孩子们并不陌生的活动、内容和熟悉的材料,引发孩子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和深刻地思考,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想。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很高的探究热情和交流的愿望。孩子们至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能提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活动向我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关于溶解的概念怎样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有内在逻辑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和促进幼儿的概念由低级到高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呢?如:发现有些东西能溶于水中,有些不能;物质溶解后,其外观变了,得到的混合物状况不同—混浊或清澈;初步理解物质守恒的原理。因此,怎样引导幼儿沿着概念的箭头和线索前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第40篇、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可以吸水的
2、塑料制品,木制品,纸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块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觉游戏
1、鼓励幼儿到水盆里玩水
2、尝试
-试试用双手捧水;
-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
3、发现
-能看见水中的小手,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
-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听觉游戏
1、请幼儿将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试一试
(1)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3)得出结论: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三、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1、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
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
2、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
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四、触觉游戏
1、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
2、哪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今日玩水“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新的发现。

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40篇》:《大班数学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数学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小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美术区域活动教案1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倒影画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很爱美,尤其对镜子比较感兴趣。我想要是能让幼儿将镜子中的事物可能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那有多好啊,加上孩子之前有对称的经验,所以我想在此基础上能否有一点提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