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教学常规教案20篇

日期:2021-10-0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学常规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学常规教案20篇

第1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第2篇、大班主题《中秋节》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第3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多彩的服装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离不开服装。我班的幼儿平时对身边幼儿和教师的服装特别注意,并私底下讨论着。为了能让幼儿对各种服装有更好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层层提问下,仔细观察、思考、交流自己对服装的认识。
  2、教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谈话。
  3、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能力、勇于表达观点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能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一些特殊功用服装的图片。
  2、活动前要求幼儿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1、教师称赞幼儿穿的服装,激起幼儿对服装的谈论愿望。
  2、幼儿自由寻找朋友交谈服装。

  二、层层提问,引发思考。
  1、你们知道自己身上衣服的名称吗?
  2、说说自己穿的服装和其他朋友穿的有什么不同?(式样、色彩)
  3、谈论日常的生活服装(气候变化)
  4、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特殊功用的服装?
  如:下雨天穿的、跳水运动员穿的、击剑运动员穿的、消防员穿的等等各是什么服装?各有什么特点?

  三、教师总结,延伸话题。
  1、教师总结谈话内容,让幼儿今后要多留心观察不同类的服装,说出自己的看法。
  2、活动延伸:让幼儿自己设计服装,并谈谈自己设计的服装。

  教学反思
  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出发,并通过层层的提问,促进了幼儿仔细观察自己与同伴的服装,能积极地进行交流,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相信这个活动会有更好的成效。

第4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不同职业的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各行业的工作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各种职业,知道各行各业人的工作内容。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旨在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高幼儿的见识,帮助幼儿体验成人工作意义,引导幼儿了解成人工作的特点,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不同职业及上班地点。
  2、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已知部分行业和工作特点、数字卡片、数量和不同职业的人、活动手册第18页。

  活动过程:
  一、引题
  说出某一行业工作的特点,幼儿来猜。

  二、不同职业的人
  1、猜对后出示该职业的人。
  2、根据不同职业人的图片,说说这些人是做工作的?从哪里看出来。
  3、结合人物及上班地点将其一一对应。
  例 :
  教师 --- 学校
  工人 --- 工厂
  军人 --- 军队
  警察 --- 派出所
  医生 --- 医院
  4、将相同职业的人圈在一起再与上班地点连起来。
  教师小结:
  职业不同工作和上班地点也不同。

  三、找数量
  数一数每种职业的人数,用数字几表示。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对应数字卡片。
  小结:每种职业的人数都有相对应的数字。

  四、幼儿操作
  1、先连人物与上班地点,最后连人物与相对应的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仔细观察后再连线,保持画面清洁。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有一些了解,但又不够全面,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幼儿对各行各业在社会中的价值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尊敬和爱,在感受各行各业工作内容的同时。随着各行各业图片的展示,将数学融入其中。基本达到了本次的教学目的。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第5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变废为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环保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为加强对幼儿的环保知识教育,对幼儿进行了这次活动。我准备各种废旧材料来进行此活动,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动手操作真正能感受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幼儿还能通过本次活动发散他们的思维、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能用多种废旧物品创新出各种物体、玩具。
  2、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 变废为宝的乐趣。
  3、 能力目标:激发幼儿发明创造探索精神,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废旧材料还可以再次被利用及能用多种形式的废旧物品组合创新出各种物体和玩具。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废旧物品若干、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和图片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引题
  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有意思的展览,小朋友好好看看展览品,可以用手拿来玩一玩。看看这些展览品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基本部分:
  1、 扩散思维、展开想象。
  (1)、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废旧物品?(幼儿自由发言)
  (2) 孩子们说的这些废旧物品还有用处吗?用它们可以做什么东西?
  2、 欣赏故事 : 结合挂图讲故事:
  第一幅:画面上的人在干什么?写在纸上的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幅:这么多的纸成了一堆什么?人们会怎样?
  第三幅:人们发现了纸吸收水的原因?人们用这种纸做了什么?
  第四幅:技术人员进行了什么实验?发明了什么?
  引导幼儿简单总结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吸水纸是怎样发明的?并启发幼儿讲出生活中变废为宝的故事。
  3、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2)、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幼儿园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教师小结:小朋友,这些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
  4、组合创新和分组操作: 小小设计师《我来变》
  你们喜欢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吗?(喜欢)那我们一起动动小手选择不同的废旧材料,设计有趣的作品,比比谁设计的作品新颖独特。(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 )结束部分: 办变废为宝作品展,对孩子的创新设计加以肯定和鼓励。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继续在玩玩乐乐中进行发明创造。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的作用,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练习,体验了发散思维的乐趣也培养幼儿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不足之处在活动中评价部分欠佳,仍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表达内心的想法,让幼儿的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第6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相亲相爱》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有这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这次音乐活动设计是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前提,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相亲相爱》。目的是为幼儿创造学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歌曲,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在已学会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为《相亲相爱》伴奏。
  2.讨论A段配器,并探索B段的演奏方式。
  3.和同伴一起演奏,感受集体演奏乐器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学会舞蹈《相亲相爱》
  2.打击乐器:铃鼓、响铃、沙球。

  教学过程:
  一、以舞蹈《相亲相爱》导入活动。
  1.用《相亲相亲》舞蹈表示对客人老师的欢迎。

  二、打击乐《相亲相爱》
  1.熟悉节奏型
  (1)播放音乐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探索并拍出A段相应的节奏型。
  (2)集体拍A段节奏型1-2遍,并讨论配器方案。
  2.探索B段演奏方式
  (1)与幼儿讨论如何用乐器沙球进行表演。
  (2)看指挥进行演奏B段音乐。
  3.乐器演奏
  (1)完整随音乐进行演奏,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
  (2)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三、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分享愉悦的情绪和集体奏乐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从活动效果来说,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记忆、表达、合作、创新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借助音乐这一个载体,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音乐应该是幼儿表现自我,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幼儿的眼中到处都有音乐,音乐活动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根据音乐的即兴创编表演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我们应重视孩子们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所体现到快乐,而不能注重他们到底跳的是什么,一节音乐课他们学到了什么,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让幼儿自由自主的去创造,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个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评价语言单调、过于重复,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
  活动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7篇、大班主题我是小帮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帮助家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激发幼儿关心他人并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编排情景表演;录音儿歌。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回忆自己的家人、长辈工作和劳动时的情景。

  二、 情景表演
  1、 小朋友帮奶奶擦桌椅板凳;
  2、小朋友帮老师分发物品;
  3、 思考
  小朋友是怎样关心奶奶、老师的?
  我们应该怎样让家人少辛苦一些呢?(启发幼儿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可以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 幼儿讨论自己可以帮助做的家务事。

  四、欣赏儿歌《小帮手》
  爸爸妈妈真辛苦, 妈妈摘菜我扫地,
  样样事情都要做。 爸爸洗衣我放水。
  我当爸妈的小帮手, 洗衣洗袜洗手帕,
  一样一样帮忙做。 自己的事情先做到。
  妈妈洗衣我端凳, 常帮爸妈把事做,
  爸爸看书我开灯 爸妈乐得笑哈哈。

  延伸活动:
  做一张“小帮手记录表”,记录幼儿做家务及坚持情况。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第8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老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庄老师昨天穿了件新衣服,换了个新的发型,小朋友们都说庄老师变漂亮了。由此我设计本次绘画课。

  活动目标
  1、学习画人物的画法。
  2、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3、培养幼儿对各种颜料的认知。
  4、激发幼儿热爱教师,愿意和教师做好朋友的情感。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孩子年龄小,加上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学画人物有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幼儿天性活泼、爱动,因此让幼儿静下心来画画也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轻音乐,教师的范例画(先画一张教师的画像)一张,绘画工具(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通过提示小朋友老师的衣着和发型,来引导小朋友产生画画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老师的头发扎起来了;
  老师今天的衣服很漂亮。
  讨论老师那里漂亮,高诉幼儿一个人的漂亮不光在外表。
  师:那你们喜欢陈老师吗?
  幼:喜欢!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老师漂亮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幼:画下来;用彩笔把老师画下来;用照相机照下来……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画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幼:好…

  二、基本环节
  幼儿产生绘画的兴趣后,教师就开始准备让小朋友进行绘画,首先要引导幼儿绘画都需要什么?以提问的形式引出绘画的工具和原料:油画棒、画纸,在教授绘画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在黑板上贴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范例,然后先提示人物应该首先画什么,其次再画什么,还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以先画头,在画身体。画头的时候要注意五官(头—眼—鼻—嘴—耳)的顺序,要一样一样的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要让幼儿认清各个部位的颜色,及需要的油画棒,正确地引导幼儿对颜色的认知。之后要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在音乐中让幼儿自己进行绘画,同时教师在一旁指导。

  三、结束环节
  当所有的人都结束画画以后,教师要组织大家对作品进行欣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上台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展示之后要以贴红五星的形式进行评比,每个小朋友都要贴,画的好的要多加一个,这样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差距,同时也减少幼儿的排异情绪。

  四、引申环节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评比,让幼儿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增加幼儿同教师的互动性,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我认识到了孩子们得表达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们口中的“美”和“漂亮”是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进行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找几位教师一起当幼儿的绘画模特,同时多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时间。

第9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特别的我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为了让幼儿从多元化的角度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及体会“我长大了”是一件神奇和令人高兴的事。于是我围绕“特别的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比较自己与同伴体貌特征、习惯、爱好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和讲述自己特别喜欢的事与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幼儿清楚地、有重点的回答问题。
  难点:画一画“特别的我”及自己的喜好。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自画像,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2、图画纸、画笔。
  3、自制有关“我”的题卡。(各题卡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玩的玩具”、“我最喜欢的人”、“我最喜欢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自画像和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然后介绍自己的体貌特征、习惯爱好等等。

  二、请幼儿谈谈自己的特点:你觉得你和别人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三、游戏“闹钟转转”,“特别的我”回答问题。
  1、把有关“我”的题目卡背面围成闹钟状,告诉幼儿游戏规则。
  2、玩闹钟转转的游戏,指针转到的题目卡翻过来。
  3、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四、要求幼儿清楚地、有重点的回答问题。幼儿回答问题时,采取“比手划脚”的方式,让其他人先猜一猜答案,然后才揭晓。

  五、请幼儿画一画“特别的我”。要求幼儿在图画的中间画上自己,然后在边上画上自己的喜好。绘画的内容可以请小朋友根据“我”的题卡自由选择2-4个方面来作画。

  六、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的设计比较紧凑,每个环节都以“特别的我”贯穿其中,活动的氛围较好。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比较积极兴奋的态度,特别是在“比手划脚” 这个环节,孩子们的表演很生动形象,气氛活跃,都能说出自己的喜好。只是在介绍自己的特点这个环节时,有小部分幼儿说出的句式结构比较简单,但却能在集体面前展示了自己。活动效果不错!

第10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天气预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宇宙天体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帮助幼儿真切感受自然的神秘 ,作为最近多变的天气,孩子亲生感受,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去认识天气,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活动目标
  1. 能看懂常用的天气预报标志。
  2. 感知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3. 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4.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天气变化,并了解不同天气情况对人和自然的影响(如下雨天,出门就要打雨伞;太阳天,出门就要减衣服;下雪天,出门就要穿厚厚的衣服), 认真比较各种天气的特点(如看到晴空万里,有太阳,就是大晴天;而看到灰蒙蒙的天气,那么就可能是要下雨了等等)。
  说明: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有些天气的特点不是很明显,有的时候很难分辩出各种天气的情况,以致于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因此,应对各种不同的天气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从而有所感知!
  难点:幼儿可以用完整,明了的语言,说出各种天气的标志,并能说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天气,要做怎样的准备!(如。在下雨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雨伞或雨衣等)
  说明:幼儿年幼无知,语言不流畅,只有时常纠正,改变幼儿的说话说“后半句”的习惯,才会真正的让幼儿说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积极的讲解才会引起幼儿的重视并能主动地响应,真正地“导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完整话语的引入才会真正的使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说出心里所想,所感。

  活动准备
  1. 各种天气的卡片。
  2. 操作材料《会变的温度》。
  3. 晴雨转盘模具。

  活动过程
  一、布展与认知
  1. 提问导入
  ——这个时候是什么季节呢?(冬季)
  ——我们看看冬季窗外的天空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好的,有的小朋友说自己看到了窗外的天空是灰蒙蒙的,有很多云等现象,对吧!(对)
  ——那老师马上表演电视里面的气象台主持人,来总结一下我们小朋友看到的外面的天气。但是,老师表演完之后,小朋友们要回答老师,今天是什么天气,好吗?(好)
  ——老师表演:今天小陶子幼儿园上空的天气是多云,气温13~19摄氏度,请小朋友们增减衣服,以防感冒!
  ——播报完毕,有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是什么天气呀?(举手回答)
  ——很好,谢谢**小朋友,那老师今天讲的新课内容是《天气预报》(板书)
  2.看各种天气的卡片
  详细过程: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今天的天气像哪一张图片。
  (幼儿回答,老师根据回答作出相应的评判。)
  ——很好,那这样的天气我们叫它多云天,老师手里还有其他的图片,第一幅这样的天气我们叫它晴天、雨天、雪天等;
  ——小朋友还能想到其它的天气吗?
  (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如平时见到过的天气和天气预报里看到的天气)
  ——不同的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下雨天(下雪天、晴天、雷电)我们应该怎么做?
  3.互动游戏—小小邮递员送信
  游戏目标:
  小朋友们通过游戏,认识不同天气的标志,从而使小朋友们对天气有更深的印象,并对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感,以至于小朋友们自觉主动地去观察天气变化等。

  活动延伸
  ——如果一直是一个天气,比如说一直下雨、一直下雪等对我们好不好?
  (不好)
  ——举例,一直下雨就会引起水涝灾害,如泰国最近的洪灾,水深两米,小朋友都不能去学校上学,并且家里的冰箱、电视机都被洪水冲走了;一直出太阳,我们的庄稼就会被晒死,我们就没有食物可以吃了;一直下雪,我们的小朋友会冷得受不了。
  活动总结
  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活动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长的过冷、过热、干旱、水涝都会给人们造成灾害,所以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第11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好长好长的名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好长好长的名字》是大班早期阅读绘本中的一个内容,主要角色是蓝狐狸,里面还有波波蛙、红叶鼠、绿草蛇、桂花獾等故事角色,画面清晰、情节简单易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够关注到绘本的主要内容,比如说:人物、主要事件、原因、结果;但如何让幼儿能够将绘本内容表达得完整、生动,特别是在云朵样的符号中出现的信息,如何引导才能让幼儿准确地掌握它所要传达的信息,自主地阅读,如何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是设计本次活动的主要意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有序阅读绘本,关注并借助“云朵般符号”里提供的画面信息,了解故事角色人物所想所说,理解蓝狐狸好长好长名字的由来,知道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能大胆地阅读想象、清楚地表达蓝狐狸和动物间的对话与心理活动,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清楚表达蓝狐狸和动物间的对话与心理活动,将绘本内容表达得完整、生动。
  难点:引导幼儿关注、准确掌握“云朵般符号”里提供的画面信息,自主地阅读。

  活动准备
  绘本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名字,引题激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书里就发生了关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题目)你看到了什么?好长好长的名字,听到这个故事名字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简略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这个好长好长的名字到底会有多长?会是谁的呢?它怎么会有这个好长好长的名字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师:如果你们有不明白地方等一会儿请你提出来。(提出阅读要求:正确的阅读姿势;有序地翻阅,教师巡回观察。)
  活动二:师幼共读,问题引领
  师:你看懂了哪几页?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细节,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个别讲述,其他幼儿作补充。)
  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明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对于不能完全理解的图片,教师问题引领,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必要时请其他幼儿协助讲述。)
  (1)图1:蓝狐狸听到波波蛙的名字会怎么想?为什么它叫波波蛙?
  图2:蓝狐狸会怎么对波波蛙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蓝狐狸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画面中犹如云朵般的符号表示什么?(代表角色人物说的、想的事或物。)
  请幼儿完整地说一说前面两张图。
  (2)图3、4: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想象一下它们的想法和对话。
  (3)图5、6、7:请你和旁边小朋友一起说说这几张图,要把画面看仔细,把意思说清楚。
  (4)图8:现在的蓝狐狸叫什么?它的名字怎么样?为什么会有那么长的名字?蓝狐狸得到这么多的名字,它的心情怎么样?你喜欢它的名字吗?
  如果你是它的朋友,请你来邀请它来玩,你会怎么叫它呢?感觉怎么样?
  (5)略读图9:蓝狐狸的朋友也觉得好奇怪。
  (6)图10、11:再来看看那些送掉名字的动物吧,它们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果怎么样?还可能会发生哪些严重的事呢?
  (7)图12、13蓝狐狸明白这个道理吗?(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呢?)从哪儿看出来的?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决定把名字还给大家了?
  请幼儿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活动三:再次阅读,正确表述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要充分挖掘作品元素,引导幼儿欣赏优秀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丰富与优美,并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幼儿能体验阅读活动的乐趣。优秀的绘本往往蕴含丰富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情节的大致了解,要做深层次地挖掘和准确地引导,那么这样的阅读带给孩子的发展是无限的。绘本教学中对幼儿的提问要精心设计突出逻辑思维的引导和创造思维的激发。教师的提问有效,能形成及时适当的应答,合作探究地互动,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绘本中出现了一些幼儿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阅读符号(犹如云朵般的符号:代表角色人物说的、想的事或物)用何种方式引起幼儿关注兴趣并习得相关信息。(从自由阅读中实现“发现式学习”、从师幼共读中实现“提升式学习”、从幼儿再次阅读中实现“感受性学习”。)阅读对于幼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阅读活动中我让幼儿去看看讲讲、再看看再讲讲,从看图讲述到幼儿绘制故事情节将语言游戏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性,目的不仅在于让幼儿知道这个故事很奇特,很幽默,还让幼儿在脱离成人能够自主独立阅读。大班的语言要求是能合理的组织并完整的表达一件事情。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个体间的差异是巨大的,通过同伴分享、互相影响和学习的方式是幼儿所喜欢的,这样有助于带动语言发展相对比较弱的幼儿。从尊重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鼓励并支持幼儿自主阅读,充分让幼儿与图书、与教师、与同伴对话和互动,创新活动形式,以此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第12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发现的变化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
  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变化的?
  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四季的变化吧。
  (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播放幻灯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完整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除了季节会变化,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你们都知道哪些变化?
  幼: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幼儿观看。
  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2、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
  (粉笔用过后会变短、铁丝用力掰会变弯、固体胶放久了会变硬、大米煮好后会变软、书本用久了会变旧、苹果放久了会变坏、饮料喝完瓶子会变空、肥皂用久了会变小等等。)
  3、师提问:出示袋装奶茶提问,小朋友们,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幼:奶茶。
  师:我的杯子里有奶茶的粉末,它会有什么变化呢?(师倒出奶茶粉末到透明杯子里。)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好喝的奶茶,香香的,甜甜的。(师用准备好的水冲泡奶茶,幼儿观看。)
  师:原来,奶茶粉会从粉末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变化成了可以喝的奶茶,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用水冲泡这个条件。
  师提问:出示“变质”的香蕉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香蕉变得怎么啦?
  幼:变坏了,变得不能吃了。
  师:是的,我们看到香蕉的身体上出现了很多黑色斑点,说明这个香蕉摆放的时间太长了,它霉变了,这样的变的香蕉我们吃了会拉肚子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变了,有的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神奇变化的世界。
  4、师提问:生活中有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幼:自由回答。
  师:大家的意见呢?(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纠正。如: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旧。小朋友会变高,会长大。幼儿园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播放文字变化、通讯工具变化)
  (1)播放文字的变化动画。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文字的变化过程漫长,从古至今,历史悠久。
  (2)播放通讯工具幻灯片。
  师:看了这组幻灯片,你有什么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四、幼儿操作。
  1、老师这里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东西。(铁丝、纸、橡皮泥、气球、雪花片。)
  请每组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物品进行操作,感受物品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看,你是怎样使你手里的物品变化了。
  (铁丝用力掰会变弯、纸可以变成折纸的动物,还可以揉搓后变成纸球或变皱、橡皮泥捏一下会变形、气球吹气会变大、雪花片接在一起会变成不同的形状。)

  五、总结归纳变化的意义。
  师:请幼儿展示操作后物品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变化,真棒。大自然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交替变化,人会长大变老,我们的生活化境会越变越美好···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比如天气的变化,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比如文字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等等。前不久,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就迎来了一个大的变化,那就我们从大班的小朋友变成大班的小朋友了。大家都长高了,大一岁了,变懂事了。老师祝愿你们有更多令人高兴的变化!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目标为让幼儿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出于变化之中的科学探索活动。一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刚开始多数幼儿认为很多东西都是不会变化的,有的地方我没能及时纠正,而是选择用实际来证明幼儿发的错误,让幼儿未能充分理解到什么是变化。
  本堂课我准备了很多教具,自我总结不足之处有:
  1、展示给幼儿观看的东西缺乏新意,幼儿观看后感觉不明显。
  2、在播放有关变化的东华时,特别是《文字变化》的动画时,我的讲解不够白话,有些用词较深奥,幼儿难以理解,感觉比较困难。
  3、最后一个环节,幼儿操作时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较少,应给幼儿准备更多集多种变化的物品让幼儿探索和发现,也许是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发现探索的能力。其次,应把操作材料放于桌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物品来操作。而不是让每个幼儿只拿一样,没能达到预想的实现幼儿自由探索这一目标。
  4、和幼儿交流不够,没能应到幼儿进入探索发现的氛围中来。
  经过课后的反思和其他老师的建议,我想以后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就不会显得这么生硬,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第13篇、大班主题爱护图书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前一个幼儿不小心丢了一本书在教室门口,幼儿走进教室,教师观察幼儿的反应,并做好记录。有些幼儿绕开走了,有些幼儿踩着书走过去,有个幼儿把踩烂的书捡起来交到老师的手上。

  活动目标
  1. 增强爱护图书的意识和行为。
  2. 学习简单修补图书的方法,锻炼动手能力。
  3. 爱惜图书,不随意损坏图书。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爱护图书。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图书《忆的世界》人手一册
  2、几本破损的图书
  3、糨糊、棉签、小纸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故事书和谜语书》。(问题1、故事里有谁? 问题2、故事书为什么很高兴,而谜语书为什么很伤心? 问题3、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二、基本环节
  (一)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听故事后的问题。

  (二)出示刚才放在门口的那本图书测试幼儿,结合幼儿的实际表现,进一步教育幼儿要爱护图书。

  (三)组织幼儿讨论应该怎样爱护图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四)修补图书
  1、让幼儿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需要哪些工具,不同的部位怎样修补完整。
  2、指导幼儿修补破损的图书。

  三、结束环节
  1、展示幼儿修补的图书并动员大家当一个保护图书的小卫士。
  2、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表扬爱护图书的小朋友,批评不爱护图书的现象,从而树立爱护图书的良好风气。

  四、延伸环节
  让幼儿检查自己书包里面的书,是否有破损的,自己修补。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分为: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四个部分。围绕活动目标,层次分明。孩子们活动兴趣浓厚,达到预定的目标,重难点一一攻破。
  欠缺的地方是未能结合教室的图书跟孩子自己的图书进行对比,让孩子说一说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书都保护的好好的,而我们教室的书却伤成了这样,从而教育孩子要爱护公共财物,要把公共财物当成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爱护。
  以后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利用教室资源引导教育孩子。

第14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黑夜的异同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地球仪,阳光(手电筒一防止那天没有出太阳)。红色五角星。
  用白色卡纸和黑色卡纸制成“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
  夜晚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由图片引出话题。
  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呢 ?画的是什么时候呢?都画了些什么东西呢?你们觉得好看吗?

  二、讨论黑夜的秘密。
  1、引出话题。
  师:你们觉得黑夜漂不漂亮?可是他是怎么形成的呢?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形成了黑夜,(教师要讲解一下什么叫地球的自转)我们来一起看看是不是因为地球的自传才形成了黑夜和白天。
  2、教师做实验,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其中的现象。实验介绍: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的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中国地域上贴上一个红星代表中国。
  师:地球仪表示我们生活的地球。老师用手去转动地球仪表示地球自转,手电筒则表示太阳光。老师转动地球仪,你们看会有什么样的现象?
  3、教师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讲出所看到的现象。
  师:当红星对着光时我们这里是白天还是黑夜呢?那当红星背离阳光时,我们这里是白天还是黑夜呢?
  4、与幼儿一起讨论白天黑夜的转换关系。
  师:地球在自转,在自传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就能照到光,有些地方就没有了,当阳光照着一个地方时那它就是白天,远离时他就是黑夜。所以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三、出示“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卡片。
  教师左右手分别模拟“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说:小朋友们好!我是白天先生,我是黑夜小姐,(两者间相互提问)如:白天先生,你们那是什么样的啊?大人和小孩是怎么生活得啊?(相互问一下各自特有的东西)

  四、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美工——漂亮的夜晚

  活动反思
  《白天与黑夜》一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并能够判断出黎明和黄昏的过渡。这个模拟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平时上常态课,比较容易操作。

第15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长大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卤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4、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知道长辈的辛苦,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⑴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
  ⑵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 PPT :幼儿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⑴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
  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二、基本部分
  1、看从婴儿期到幼儿园大班期的视频资料。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长大了,能干很多事情了,同时也让幼儿感受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易,老师教育自己的辛苦。
  2、谈话“我长大了,我会……”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在家呢?
  3、“大带小活动”
  谈话:师:你们是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应该怎么帮助弟弟妹妹呢? 为幼儿的谈话记录:

  三、结束部分
  主题小结: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会自己做许多事情,并愿意为成人或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延伸活动
  家园共育
  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们现在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旨在树立幼儿尊重、关爱他人;能参与家庭分工及勇敢、负责任、守规则、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请您协助幼儿将自己近期的进步或在家会做的事用图文形式做一本书(书名自定)。请下周三带来。
  感谢您的支持!
  后期对幼儿制作的图书进行分析,再制定下一阶段计划。

  教学反思
  亮点
  1.目标提的比较全面合理,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3.最后延伸活动不仅是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上进心理。
  不足:
  难点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让幼儿看视频资料不能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用现实的例子或情景表演让幼儿深切的体验长辈的辛苦和不易。

第16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大家来泡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泡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它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只要有客人来,我们总会端出茶,以茶相待。在家庭中,也许有小朋友的爸爸,或是爷爷很喜欢泡茶,但是小朋友对于泡茶的文化,以及泡茶的过程,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国的茶文化,特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茶叶是一种叶子。
  2.观察泡茶时茶叶的变化。
  3.初步感受中国的茶文化。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
  2.挂图:《大家来泡茶》。
  3.茶具一套,茶叶,开水。
  4.泡功夫茶的步骤。

  活动过程:
  一、介绍茶叶。
  ——引出本活动茶叶,幼儿回忆已有经验,了解什么是茶叶。
  告诉幼儿:茶叶是一种叶子。有的叶子可以看,有的叶子可以吃,而茶叶是可以用来泡茶喝的。
  评析:幼儿认识茶叶,同时也能够说出一两种茶叶的品种,对茶叶的认识有初步的生活经验。

  二、展示茶具。
  ——通过观察茶具,了解泡茶是有讲究的,要用专门的茶具
  1.有没有看过这些茶具?在哪里看过?
  2.茶具有什么用?谁会用到这些东西?
  评析:茶具是小朋友收集而来,因此有些小朋友就能说出来,茶具是用来泡茶的,回忆起自己的爸爸,爷爷,经常泡茶喝。

  三、观察泡茶。
  ——通过观察,了解泡茶的过程,知道茶叶在热水中外形、颜色、味道的变化
  1.在泡茶活动之前,教师请幼儿观察挂图《大家来泡茶》,和幼儿一起讨论“中华文化”《大家来泡茶》中的内容。
  2.示范泡茶。
  老师按照泡功夫茶的步骤泡茶给幼儿喝。先将一撮干茶叶放在干净的布上给幼儿看,请幼儿注意观察茶叶的外形、颜色,并闻闻干茶叶的味道。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品味并提问:功夫茶的茶水颜色是什么样的?功夫茶喝起来感觉怎样?将泡过的茶叶从茶壶中拿起来,请幼儿将茶叶摊开在桌上,请幼儿看看有什么变化,说说观察的结果:泡过的茶叶有了什么变化?泡过的茶叶和没泡过的茶叶哪里一  
  3.尝试泡茶。
  分组泡茶。教师要全程陪伴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开水,一防烫伤。让幼儿做摆放茶具、放茶叶等事情,湿度参与泡茶,体验泡茶的过程。
  4.幼儿品茶。
  小朋友可以看看,闻闻,尝尝,用茶叶泡的茶与平时我们喝地茶味道,颜色有什么不同。
  评析:泡茶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在活动中,小朋友先观察了茶叶的外形,颜色,闻其味道。那么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能够说出茶叶是干的,颜色是绿的,味道有点清凉的。放到热水中,小朋友观察茶叶的变化,在老师引导下小朋友能观察到茶叶变大,茶叶变绿,茶叶味道更浓。最后品茶,在品茶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像喝水一样,一股脑儿喝进去。不能较好品茶的味道。在老师提醒中,幼儿能够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整个活动,幼儿亲自体验,非常开心。

  活动反思:
  这是主题活动《拜访大树》中的一个社会活动课。在生活中,我也喜欢喝茶,如茉莉花,菊花茶,但是本身对茶的知识了解很少,在课前我也查找了有关资料,了解了一些茶的基本知识,茶的分类,以及泡茶的基本步骤。课前提前让幼儿收集茶叶。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认识了几种常见茶叶,然后介绍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随后再向幼儿介绍泡茶的过程,示范泡茶。最后,将幼儿分为六组,一组用一种茶叶,开始泡时,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小眼睛都盯着看,还不时地说着“好香啊!”,小朋友泡着茶叶,观察着叶子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有些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品尝了,一股脑儿喝到嘴巴里去。这个不对哦,我连忙告诉小朋友,喝这个茶叶茶啊和我们平时喝的茶不一样,我们要先闻一闻,然后再一小口一小口的喝,这样才能品出茶的味道。小朋友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脸上带着好奇的微笑,问他们茶是什么味道的,有的说香香的,有的说甜甜的,有的说凉凉的,有的皱着眉头说苦苦的。大家开心地喝着茶。
  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简单又直观的认识了我们中国的茶文化,知道了泡茶茶具的讲究,泡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之道,是我国传统的文化。

第17篇、大班主题我长大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卤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4、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知道长辈的辛苦,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⑴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
  ⑵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 PPT :幼儿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⑴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
  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二、基本部分
  1、看从婴儿期到幼儿园大班期的视频资料。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长大了,能干很多事情了,同时也让幼儿感受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易,老师教育自己的辛苦。
  2、谈话“我长大了,我会……”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在家呢?
  3、“大带小活动”
  谈话:师:你们是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应该怎么帮助弟弟妹妹呢? 为幼儿的谈话记录:

  三、结束部分
  主题小结: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会自己做许多事情,并愿意为成人或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延伸活动
  家园共育
  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们现在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旨在树立幼儿尊重、关爱他人;能参与家庭分工及勇敢、负责任、守规则、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请您协助幼儿将自己近期的进步或在家会做的事用图文形式做一本书(书名自定)。请下周三带来。
  感谢您的支持!
  后期对幼儿制作的图书进行分析,再制定下一阶段计划。

  教学反思
  亮点
  1.目标提的比较全面合理,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3.最后延伸活动不仅是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上进心理。
  不足:
  难点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让幼儿看视频资料不能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用现实的例子或情景表演让幼儿深切的体验长辈的辛苦和不易。
  当时听课的老师多我这节课的评价就是难点不突出。我觉得提得很好。

第18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最喜欢的动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基本特征。
  2.体验用不同形式表现动物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图,引起幼儿对动物的回忆,并提问:
  (1)看,这是在哪啊?在大森里里会有哪些动物呢?
  (2)你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小结:这么多的动物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

  二、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基本特征。
  1.师幼谈话:一天,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让我们请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来参加吧。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想请谁来参加。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进行交流。
  师:先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动物?然后请你来跟大家说一说。
  3.交代作画材料。
  师:现在请你们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操作材料,你想用什么方法和材料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地说一说。
  4.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三、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制作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请个别幼儿再集体面前进行交流。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和小动物跳舞。
  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和最喜欢的小动物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动物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所以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投入,一些孩子的作品有创意,表现出色,全班孩子总体的在绘画的操作方面能力都有所进步,只是到最后的游戏时间,有些孩子比较着急,所以涂色方面有些粗糙,我也进行了相关的讲解指导。从这次的操作中,我发现两大弱点:一是孩子们对于自主的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缺乏经验和能力;二是材料不够丰富,将在以后日常的区域活动中增加创作的内容,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操作材料,引导他们自由创作,增强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第19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快乐的童年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对《规程》、《纲要》的认识,遵循幼儿身心的规律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3指出“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身边事物和现象”。
  在平时枯燥的课堂中我们加入了组装积木的游戏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保持快乐的心情。
  2、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组装各种不同样式的积木来体验探索的快乐。
  3、 善于与同学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培养自己手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 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的分发不同类型的积木。
  2、 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讨论。
  (1)、比较看那一个同学的积木比较好看?
  (2)、分析拼积木的时候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3、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时间,通过合作来拼出好看的积木,指导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合理的方式来鼓励表扬孩子的劳动成果。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创造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环境,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种学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简单的游戏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游戏中自主探索的乐趣。

第20篇、大班主题纸飞机飞起来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幼儿平时接触过,很熟悉,也知道它的用处处,扁扁的纸片为什么会飞起来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主探索纸为什么会飞起来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纸探索的欲望。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反复实践能力。
  3.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折飞机的时候比容易折对称,因为幼儿的手很小,还没有对称的概念。

  活动准备
  操作纸若干.展示台.彩笔一盒.纸制飞机一个(涂了颜色的).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出示纸飞机,告诉小朋友,飞机很漂亮,但是它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告诉小朋友飞机要在天上飞才会高兴的.
  2.提问:飞机到底想干吗?怎样才会飞起来.
  3.大家都在想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幼儿初次探索:
  1. 幼儿依靠辅助工具帮助自己把纸变成能过飞起来的飞机.(教师指导)
  2.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想怎么涂几怎么涂。
  3. 分享探索成果.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
  1. 看来大家做得都很好,把纸边成了能够飞的飞机。那我们这样让它飞起来呢?
  2. 幼儿自由讨论。
  3. 幼儿自主探索(教师看情况引导)
  4. 分享成果。(飞机可以通过自己的手向上挥动,飞机就能飞上天了)

  教学反思
  小朋友表现得真棒, 能够积极参加,还能过自己探索,思考,小朋友与老师之间哟很好的沟通,老师在教的时候小朋友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师生关系很密切,沟通没有什么障碍,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下次再上的话一定帮自己现在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不过总的来说这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但我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更好的意见.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20篇》:《大班科学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科学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语言教案40篇》:《大班语言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语言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