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12篇简短

日期:2021-07-1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语言故事教案12篇简短,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12篇简短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学会用“XX多么XX,就有多爱你”的句式来表达爱。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活动难点:
  学会用“XX多么XX,就有多爱你”的句式来表达爱。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出示绘本封面
  “这上面是谁呀?”(小兔子和兔妈妈)
  “原来啊这是关于小兔子和兔妈妈爱的故事”
  2.师:“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爱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二、分段欣赏故事
  1.老师讲述故事第一段,播放小兔子说话录音
  2.师:小兔子和兔妈妈是用什么动作来表达爱的?一起来做一做。
  师:对,把手张开,张到怎么?小兔子说了什么?
  老师扮演兔妈妈张开手说:“我爱你有这么多”。
  师:兔妈妈爱的多还是小兔子爱的多?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小兔子还用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3.老师继续讲故事
  师:小兔子和妈妈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来表达爱的?(引导幼儿大胆发言:爱要大声说出来)请幼儿上来做动作
  师:你们还有谁比他爱的还要多呢?
  师:小兔子还用了什么动作来表达爱呢?
  4.出示小兔子跳的图片
  师:“小兔子在做什么呀?”(跳)
  师:“那你们猜猜看这次小兔子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
  5.师:“刚小兔子用了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呀”
  请幼儿说一说,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让幼儿再次学习句式:XX多XX,就有多爱你。
  6.继续讲故事
  师:小兔子和妈妈说着说着来到了山脚下他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把话说的长一点)
  师:小兔子用看到的景色里的一件东西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你们来猜猜看会是什么?
  师:小兔子指着小路说:妈妈,路有多长,我就有多爱你。说的好听吧,小兔子说了什么呀?
  师:你能用其他的东西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吗?请幼儿说一说
  7.老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

  三、完整欣赏
  教师播放ppt绘本和背景音乐完整讲述故事

  拓展延伸:
  师:小兔子爱妈妈吗?那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你们又是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师:今天呀我们学了很多动作和好听的话来表达爱,请小朋友回家后也对妈妈表达一下爱,好不好呀。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第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水滴旅行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3. 在参与小水滴旅行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活动准备:
  1.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2.小水滴图片若干;4幅小水滴旅行图片若干份3. 音乐《去郊游》 《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出活动内容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郊行吗?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去郊游》的音乐响起,老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进入活动室。)师;哇,小朋友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呀?
  (老师带幼儿到事先设计好的场地,有许多的小水滴。)师:小水滴你在这干什么?
  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幼: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 讲述故事师提问:
  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d 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2.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师: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师幼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3.游戏(1)角色表演游戏a 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 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2)操作游戏师: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块旅行快乐吗?(快乐)小水滴也很开心。可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我们帮忙,我们安静下来听听看,好吗?
  师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时拍了4张好看的照片,我想把这4张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这张贺卡的1.2.3.4框中,贴好后送给我们的好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次和小水滴旅行的快乐好吗?请小朋友帮我一起贴。"(小朋友们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轻轻坐好。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标有1.2.3.4的贺卡框中)(幼儿自由贴,教师巡视指导)三、结束部分:听音乐,小朋友贴的真不错,(放《火车开了》的音乐)火车开来了,我们坐上火车,帮小水滴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吧!
  (带幼儿开火车随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活动它即属于科学领域,有属于语言领域。孩子们从小就对水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我们直接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他们一定不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处于探索期,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语言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浅显的科学道理。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设计了形象的场景和许多图片,其次就是师幼互动。形象的场景和图片激发了幼儿幼儿活动探究的兴趣,同时师幼之间适时互动为幼儿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平台,也有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念的碰撞与提升。
  作为中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如果我能在讲述故事中多多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把游戏参与到故事中,多与他们建立互动的空间,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提问中,多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整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从这堂课的教学当中,我深刻的领悟到了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那么孩子习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3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好饿的毛毛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 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一")--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
  (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4、这时屏幕上的小蝴蝶又飞了过来,它问小朋友,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虫变的?小蝴蝶还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去采花粉……小朋友们十分兴奋,跃跃欲试。
  5、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家喻户晓的英文童书,这本书的颜色非常鲜艳,封面上大大的毛毛虫马上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老师可以借助这本绘本引导孩子认识星期、水果、颜色、食物名称以及蝴蝶的成长历程等,也可告诉小朋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天天都需要学习,就像毛毛虫每天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当然也有有趣的小插曲,譬如毛毛虫吃多了会肚子痛等,小朋友很快就可以理解,总之涵盖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我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

第4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猪和靴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2.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
  3.愿意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激发创造性思维。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乐意参与讲述活动,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以及在平时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表演道具(背景图一幅,小猪、狐狸、八哥鸟、小熊头饰,红靴子一只、花一束)

  活动过程:
  一、自由讲述,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第一幅画面,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是什么地方?是谁?
  提问:小猪发现的这个口小底大的红红的东西,摸上去很光滑,象什么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让幼儿同伴之间自由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故事发展情节。)

  二、视听结合,想象讲述
  1.课件逐一展示,让幼儿利用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一想并说一说。
  提问:你觉得小猪会碰见谁,小动物又会对小猪说什么?小猪把这个红红的东西当作了什么?
  2.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
  提问:和小伙伴讨论一下,为故事取一个名字。
  (在幼儿边观察边讲述的过程中欣赏故事的发展和结束,重点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最后,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迁移主题,渗透教育
  提问: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分析了故事中小猪的性格特点,让幼儿感受到了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提问:请你说说在平时拾到东西后是怎么做的?是怎么乐于助人的?
  (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讨论,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从而鼓励幼儿争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故事表演,积累经验
  请幼儿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让幼儿进入情境表演区,戴上头饰,分角色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用橡皮泥做一做靴子,感受作品中想象物品的形状特征。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设计成讲述在前,
  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中,始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了语言能力,达到活动的目的。

第5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想飞的小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5-6岁,是幼儿个性形成,语言发展的好时机。通过故事有趣的情节、画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利于幼儿扩展思维、经验,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教育,让幼儿自信、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他人的优点的契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专心倾听,能根据画面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别小看自己。
  3、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哲理故事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别小看自己
  教学难点: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动物图片(大象、小象、小鸟、蛇、狮子、老虎) 景物图片(山、树、花、河) 其他图片 木头道具
  知识经验准备: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动物们特有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表演魔术,让幼儿大胆猜想可以变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出示教具(小象),根据小象的表述,引出故事—想飞的小象

  二、活动进行 讲述、引导、交流、互动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启发提问
  1、我的故事讲得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他为什么想飞?
  2、故事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动物融入教学挂图中)

  (二)结合挂图 完整讲述故事 启发引导幼儿有表情、有动作的模仿故事对话内容
  1、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干什么?(回答要语言结合动作)
  2、蛇会飞吗?他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狮子说了什么?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
  4、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完整表述为掌握句式做基础)

  (三)师幼合作完整讲述故事
  结合挂图,表情、动作、声音表现出动物的特征,使故事生动

  (四)谈话交流 我的本领
  1、让幼儿说说自己会什么?有什么本领 我会…
  2、让幼儿说说自己不会什么?需要学习别人哪些方面 我不会…
  3、鼓励幼儿大胆的、响亮的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或好朋友的不同本领 启发幼儿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教师适时指导,可以提供例句或图片)

  (五)游戏活动 “传木头”
  规则:将幼儿分为四组小象队,木头放在每组最后一名幼儿手中,教师说开始时,木头从后向前传递,放入筐中,时间到哪组小象的木头多为获胜。获胜队伍奖励小象粘贴,加强组每组派出两名幼儿边说边表演,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

  三、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让幼儿归纳故事中心
  1、想飞的小象—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小象一开始总是羡慕别人,后来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变得看的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小朋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要相互学习,都是最棒的!

  四、活动延伸 设疑 激发下节课兴趣
  小象回到森林,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森林看看吧

  教学反思
  活动的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接下的环节顺利的展开。幼儿通过对动物的了解,用不同的声音、表情、模仿故事对话内容,想象、思维、语言得到发展。本课结束后,平时也要多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为幼儿树立信心,并善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游戏让课堂变得活跃,体现教学游戏化、故事化。

第6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蝴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在阅读故事后也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三只蝴蝶》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自由游戏,自行分工,扮演角色。使幼儿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和中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所以,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于是预设了《三只蝴蝶》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共同翻阅大图书,角色扮演等形式,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
  (2)体会好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3)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构、预测故事的结局。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幼儿初步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难点: 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构、预测故事的结局。

  活动准备
  (1)图画书《三只蝴蝶》
  (2)道具:蝴蝶头饰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书《三只蝴蝶》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再次阅读故事,边讲边和幼儿讨论。
  (3)请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蝴蝶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当它们飞到红(黄)(白)花那里时,红(黄)(白)花姐姐是怎么说的,红(黄)(白)蝴蝶又是怎么做的?;它们最后分开了么?
  (4)引导幼儿说出其它带翅膀的动物。
  (5)和幼儿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红黄白蝴蝶形象:你喜欢红黄白蝴蝶么?你喜欢红黄白花姐姐么?为什么?
  (6)教师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假如你是红黄白花,你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
  在感知三只蝴蝶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的形象时,我即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红花,你该怎样做?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三只蝴蝶全进来。”有的回答是:“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黄蝴蝶和白蝴蝶先进来,最后让红花进来。”整个活动显得紧凑,有序,目标完成得很好,做到了动静相互结合,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然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由三只蝴蝶相互关心、关爱的形象,延伸到幼儿日常活动,玩游戏,积木,吃东西时,怎样做才是友好的?应该多让幼儿多说,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多说。

第7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秋天,带孩子们在操场玩,一个孩子惊奇地喊道:“老师,瞧,树叶在跳舞。”于是,孩子们都跑去看落叶。这些情景与本月的教学内容《落叶》不谋而合,“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些句子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真是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体验。”所以我决定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散文《落叶》,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的巧妙结合,真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教学目标:
  1.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落叶》
  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时树叶不同特征。
  方位准备:
  幼儿呈半圆形坐好。

  教学流程:
  一、幼儿交流,导入新课。(幼儿通过观察春、夏、秋树叶的不同变化,了解到树叶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自然引出秋天的落叶。)
  出示春、夏、秋天的树木图,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赏散文,运用动画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动画,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通过音乐、动画、散文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儿,使幼儿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学习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动画,幼儿再次熟悉散文内容。(在此环节中幼儿看着图示试着将散文内容基本表达出来,真正的体现 “幼儿自主学习在前,教师引导在后”。)
  3.教师带着幼儿朗读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呀,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下了家,它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着大树妈妈明年春天生出许多许多小娃娃。”引导幼儿读出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

  三、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体验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四、围绕爱妈妈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说说你是怎样关心妈妈的?

  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一、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三、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第8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冬天是什么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随着冬天的到来,孩子们发现人们的穿着有所改变的同时也产生许多迷惑:“为什么看不到小蚂蚁出来搬食物?树上的小鸟不见了,它们都到哪去了?”孩子们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产生了好奇,因此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的需要,我通过活动《冬天是什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冬天对动物们生活习性产生的影响,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对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冬天是什么》,感受冬天里的快乐,了解一些动物在冬天里的特别活动。
  2.理解一些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感受冬天的快乐。
  难点: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动物过冬》,教学课件《冬天是什么》。

  活动过程
  1.教师:冬天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取暖呢?
  吃热的东西,戴围巾、戴手套、穿棉袄、戴棉帽,烤火或用取暖器、做运动等方式取暖。
  2.教师:原来,在寒冷的冬天里我们有好多方法来取暖!但是,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

  一、倾听故事《冬天是什么》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

  二、理解故事,交流讨论
  1.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
  2.教师:冬天,燕子、杜鹃和大雁有什么特别的活动?(飞到温暖的南方—迁移过冬)
  3.教师:青蛙、小熊和蛇又有什么特别的活动?(美美地睡觉—冬眠)
  4.教师:松鼠、兔子和绵羊身上出现什么特别的现象?(长出更多更厚的毛御冷—换毛过冬)
  5.教师:蚂蚁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躲在窝里,不出门—躲藏过冬和储粮过冬)
  6.教师:冬天里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坐雪橇、堆雪人、打雪仗)
  7.教师小结。在冬天里,小动物们就是通过迁移、冬眠、换毛、躲藏和储粮等过冬方式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8.让幼儿操作幼儿用书《动物过冬》,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能运用课件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同时能引导幼儿理解一些动物不同过冬的方式,从而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物过冬的科学知识。活动中,教师注重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和有效提问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不同见解,在说中学,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但本次活动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练,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结束较快,没能很好的小结等。但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第9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 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第10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猴子学样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进入中班的孩子,在语言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基本理解故事内容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探究和表现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为此我特地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
  3、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述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4、能用肢体语言表述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 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四个,帽子五顶,担子一副,大树杈。
  2、《猴子学样》课件下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手指游戏《小猴荡秋千》导入活动。
  2、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猴子)小朋友都很喜欢猴子,对猴子也很熟悉,你能说说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并请幼儿模仿一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提出看动画片的要求:以前的动画片听听声音就知道讲了什么事,今天的动画片是没有声音的,只有仔细看图才能知道讲的什么事哦。所以请你们睁大小眼睛,仔细看——
  (1)出示图片一(ppt1):图画上有谁?老爷爷要去干什么?后来,老爷爷怎么了?他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将幼儿的话语组织后,请幼儿完整讲述第一幅图。
  (2)出示图片二(ppt2):老爷爷醒来发现什么?猴子在树上干什么?(出示字卡:又叫又跳),请幼儿跟读出:又叫又跳。老爷爷的心情怎么样?请你们表演一下小猴和老爷爷的样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爷爷把帽子拿回来吗?请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3)出示图片三(ppt3):图画上老爷爷在干什么?小猴在干什么?(学习词语:抓耳挠腮),幼儿跟读。在这幅图上你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密?(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请一幼儿扮演老爷爷,其余幼儿扮演小猴,进行表演。那么,你能想出好办法来帮助老爷爷把帽子要回来吗?幼儿想办法,教师小结。
  (4)出示图四(ppt4):老爷爷也想出了好办法,看看和你们的一样吗?老爷爷有没有成功?看看老爷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取名。
  1、给故事取名字。
  教师:这么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请小朋友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2、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用哪个好。(出示字卡:猴子学样)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欣赏一遍,好吗?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

  四、表演故事二遍 。
  (1)“这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想不想学小猴?”教师出示为幼儿准备好的教具,引导幼儿表演两遍。
  (2)教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学习老爷爷,碰到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第11篇、中班语言小河马的大口罩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抵抗力弱的幼儿很容易被传染。我设计的“小河马的大口罩”这一个语言活动,旨在让幼儿明白感冒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并学会预防感冒。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知道感冒会传染给别人。
  2.了解如何预防感冒。
  3.初步学习看图讲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感冒会传染,并了解如何预防感冒。
  难点:了解空气传播是感冒的重要传播途径。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河马的大口罩》,故事大图《小河马的大口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手指游戏《大乌龟,小乌龟》。
  2.教师:乌龟感冒了,它为什么会感冒?

  二.听讲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1 .教师:有一只小河马感冒了,它也像小乌龟一样感冒了,它感冒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听一听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2.教师讲述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三.理解故事
  教师提问:
  1.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一开始有谁?它怎么了?
  3.小河马感冒后去找谁?熊医生给了小河马什么东西?
  4.熊医生为什么要给小河马口罩?
  5.小河马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6.谁捡到了口罩?用来做什么?
  7.小白兔提蘑菇回家的时候遇到了谁?小白兔做了什么?
  8.小白兔把口罩放在窗台,发生了什么事?
  9.谁捡到了口罩?用来做什么?
  10.第二天发生了什么事?

  三.讨论
  1.教师:老师发现,第二天早晨,森林医院的病人都用过一样东西,是什么东西?
  2.教师:是不是不管用什么口罩都会感冒?为什么用过小河马大口罩的小动物都得了感冒?
  3.怎样才不会感冒?
  4.教师小结:感冒很难受,我们要预防感冒,不用得了感冒的人所用过的东西,吃预防感冒的药,多晒太阳,多锻炼身体,等等。

  四.学讲故事
  1.教师:这个故事真有趣,爸爸妈妈们一定也想听这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跟老师学讲故事,回到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教师翻教学大图,带领幼儿看图讲故事。
  3.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翻书讲故事给同伴听。

  教学反思
  感冒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并且很容易通过唾液和空气传播,幼儿通过理解故事,基本都能了解了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感冒的方法。在学习讲故事的环节与教师互动较好。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解释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时语言不够简练准确,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注意提问的指向性。

第12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绿太阳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了解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感受绿化为夏天带来的好处。
  2、在现实生活的例子中,体会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种绿护绿才有个绿色的家园。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理解故事《绿太阳》,了解绿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活动难点:
  通过迁移故事《绿太阳》,积累初步的护绿意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绿太阳》课件、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图片(种树护绿一组、破坏绿化一组)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在夏天里知道绿荫下很凉快的体验、有夏天避暑和初步护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绿太阳”
  师:今天啊,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叫“绿太阳”。咦?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绿太阳”
  1、带着问题集体完整欣赏故事《绿太阳》课件。
  2、分段理解故事,解决关键问题:
  ——太阳发烧了,土地和河水都变成怎样了?(第3页)
  ——小树、鱼、狗、小鸟、人……热得都怎样了?(第4页)
  ——为什么大家都要到大树下?(第5页)
  ——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绿衣裳的? (第6页)
  ——太阳穿上了绿衣裳,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1、12页)
  ——大家在绿太阳下感觉怎么样?(第13页)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怎么会是绿的了吗?
  3、师小结:太阳发烧了,变得很热很热,大家都热得受不了了,幸亏有棵很茂密的大树,它那厚厚的叶子帮大家挡住了太阳,这样才使大家凉快起来。而且最后治好太阳病的也是大树绿绿的叶子,大伙儿给太阳做了件绿衣裳穿,这样太阳就不会把热热的光照出来了,哎呀,多亏了这棵绿绿的大树。

  三、迁移故事“绿太阳”
  1、谈谈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解决关键问题:
  ——你们觉得大树的本领大吗?对我们的生活重要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绿绿的大树,会怎么样呢?
  2、师小结: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了了大树,那么夏天里,我们就找不到给我们凉快的树荫了,不止这样,我们地球的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发洪水、干旱、草原会变成沙漠等等,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树,保护绿化。

  四、内化故事“绿太阳”
  1、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不知道保护绿化,你们看一看该不该学他。(游戏:学他,不学他)
  2、把“护绿”和“损绿”两组图片混起来,分类之后,说说该不该学他。
  3、师小结:嗯,为了保护绿化,我们不可以做爬树、砍树、在树上荡秋千等等破坏绿化的行为,而且看到破坏绿化的行为要制止;可以和爸爸妈妈去种树、给小树浇水、扶扶歪倒的小树等。

  活动延伸:
  1、师:老师把:“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中发生的事情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2、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下次学了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护绿小能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上下来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亮点。
  1、活动的立意“热”。这是我的一贯教学风格,喜欢把一些社会上的热点,借助学习活动来传达给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抓住了现在新闻里每天在报道的大旱和大涝的热点,通过《绿太阳》这个活动,传达给孩子们造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是因为大面的绿化被人类破坏了。
  2、环节的设计“巧”。这次活动中,我巧妙地将多种形式融入到了每个环节中,使得整个活动看上非常丰富。第一个环节我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对“理解故事《绿太阳》”进行小结。第二个环节我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对“没有树木和绿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小结。第三个环节我是以分类、动画儿歌的形式来对“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进行小结。这样动静相结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感觉到单一乏味了。

  二、不足。
  1、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还了解的不够。由于我一年没有带班的缘故,虽然我来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但是对我们班孩子发展情况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我将本次的活动的目标指定得有些高了。只有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幼儿能够同时达到两条目标。
  2、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把握不好。这也是造成我本次活动超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班的孩子求知欲都非常强,所以常常在活动中会提出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为了满足每个孩子都会尽可能的去回答他们。但这样一来,就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进行的轻重欠佳。每个环节我都非常细致的展开了,其实应该是轻重相结合的。我应该把第一个理解故事的环节稍微快速一点过去,因为故事只是一个载体而已,重点放在第二个迁移内化故事的环节,这样就不会让人有好像什么都是重点的感觉了。

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数学教育下学期教案20篇》: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