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教育下学期教案20篇

日期:2021-05-2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数学教育下学期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数学教育下学期教案20篇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
  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
  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
  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A组:让小动物们用吸管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B组: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C组:小动物们可以自由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
  2、教师交待分组活动的要求。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
  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
  3、教师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
  4、师: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
  幼儿律动出室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方位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中班的孩子平均年龄已经有四岁多了,大部分孩子已经能掌握一定的方位知识,但是有少部分孩子对方位的感知还是比较困难,在教学序数时就遇到分不清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概念,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找方位的活动加深孩子对方位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能听懂老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完整的复数教师的句子,能学习完整讲述句子。
  4、学习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 借助物体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 听懂教师的语言复述句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兔妈妈的头饰,兔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课前互动:
  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学生也一起学做。(请跟老师这样做,然后手拿铃鼓拍手。学生会学着说:“我跟老师这样做”,学生也拍手……,分别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拍,一直到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说的同时也要在相应的方位上做拍手动作。让孩子初步感知方位的概念)
  2、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在哪里?(耳朵、屁股、脚)在哪里?(幼儿开始会说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在下面等)
  3、找朋友的游戏
  说出比如(某某小朋友在我前面等),教师示范,幼儿很快就能学会
  4、游戏找方位
  教师做兔妈妈,幼儿做兔宝宝,教师捏鼻子幼儿就到教师前面来,拍屁股就到后面来,拉左耳朵就到左边,拉右耳朵就到右边
  5、结束教学活动
  再做一次课前互动的活动。巩固教学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准备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去创设肢体操导入,这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上来。这点在上课的课程中效果还是很好的。
  2、经过这次的上课,幼儿对方位知识的感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后面的序数教学帮助很大。
  3、从备课到上完课,对走自己的启发还是很大的,认识到了幼儿教学的游戏性很重要,把游戏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4、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是在课堂时间的掌握上海不是很好,在导入的时间花的时间长了点,如果再上多一次这节课,我会从新设计好点精简点。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数的快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活动单1(数的快1)(笔自备):黑白棋子各1筐,空筐两个(自备)多用插板1个,已插好的29个组块(如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约10分钟)
  师“派派麦麦带来了许多围棋子,你知道一筐有多少吗,怎样才能知道呢?(数一数)“派派和麦麦想请你用一种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个棋子,这种方法叫两个一数,你们知道两个一数是怎么数的吗?教师:“教师双手用两个,两个同时摸幼儿的头:“我依次摸了几个人(2个)那我们就要直接说2.又摸了几个人(两个)那我们就要说几了(说4)对接下去6、8、10.。。。” 大家会数了吗?”
  2、演示规则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人合作来做数数的游戏。(请一名幼儿配合,边说边演示下面的操作),两人分工,一个数白棋子,一个数黑棋子,一个数白棋子。数之前先在活动单上的方框先画出你数的是那种棋子,然后开始两个两个数,数完之后在活动单上圈出你的总数,然后两人交换材料再做一次、最后看看两人圈出的总数是否一样。“教师:“这个活动的名字就叫“数的快“。大家会玩了吗?
  3、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底纸1(排座号):“今天我们可以接着玩“排座号“的游戏,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分组操作(约10分钟)
  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理解规则,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合作游戏和两个一数的表现,并做个别指导。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能否友好合作,能否将两个数,选择指导对象,适时提供帮助。
  5、提示换组
  教师:“做完一个活动的小朋友 请你先把材料还原,然后可以去其他组去玩一玩。
  6、交流评价(约5分钟)
  交流 教师:今天都玩过“数的快“的游戏了吗?你和谁一起玩的?你们两个是怎么合作的?你们两个数出的结果一样吗?“如果结果不一致,请幼儿课后再去数一数。
  评价 教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那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呀?“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为三点: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操作,兴趣点很高。但是对于两个一起数的方式,很多幼儿还是在这节活动中很难掌握,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环节还是会一个一个的点数。通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减少棋子的数量,比如一开始各投放20个黑白棋子,然后通过幼儿的掌握水平,再逐渐增加棋子的数量。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我的一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行程。
  2、初步认识时钟,正确地辨认整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0号:我的一天。
  2、挂钟一个,长针、短针做成手状。
  3、幼儿自制的时钟人手一个。
  4、《小闹钟的音乐》
  5、大鼓一个。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小闹钟”你好。
  ——听听音乐看看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教师念绕口令: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教师边念绕口令边拨钟。如:如长针短针握握手,12点钟;长针短针排一排,6点钟;长针握12,短针握1,1点了。
  ——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与教师相同的钟点,并读出时间。
  3、说说“我的一天”。
  ——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幼儿将卡片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好队。
  ——看教师的钟面,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相应的时间,并举起相应的卡片。
  4、游戏:“小闹钟”
  ——听一遍音乐,教师敲鼓数下,幼儿拨出钟点。
  ——教师拨出钟点,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的生活情景。如:教师拨12点,幼儿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
  本堂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听音乐唱《小闹钟》歌曲,引出主题,我提问:“刚才唱的是谁呀?”小朋友都能说出是小闹钟。随后我通过念绕口令让幼儿了解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说说《我的一天》,说说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几点钟做的,为下面的活动:幼儿在钟面上拨出钟点做铺垫。但是我在引导他们说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时,讲得过于细致、所以占掉的时间比预设的多了几分钟,因此,把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练习(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改为了延伸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是在游戏《小闹钟》时,他们能根据我拨出的时间用肢体做出相应的生活情景。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出色表现,比我预想的要胜出一筹。

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的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逐级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找出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2、引导幼儿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从不同特征、范围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多媒体学件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在森林里,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造了三幢小洋房。小动物们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讲述)有狐狸、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猫头鹰、小喜鹊、小山羊、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麻雀、百灵鸟、小蜻蜓、大象.......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狮子大王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讨论方法,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

  二、分散活动:(二次分类)
  1、师: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后,觉得不舒服。它们请狮王再为它们造房子。这一次狮王为每一间小洋房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动物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 幼儿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3、师小结:小朋友分的方法很多:有的按动物翅膀多少分,有的按动物脚的多少分,有的按动物的叫声分……
  我们发现只要找到动物的一个特征就可以将它们分开来。

  三、幼儿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狮王再请你们帮它一个忙。兔妈妈生了许多小兔子,长得差不多分也分不清,请你们分一下,一样的放在一起。
  2、幼儿电脑上操作。
  3、幼儿自由交流分法。
  兔子长得都差不多,但是有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这是按颜色分;有的按兔子的眼睛不同的颜色分;有的按兔子的耳朵长短分;有的按兔子的体重分.......

  活动反思:
  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孩子们乐于参与课堂游戏,喜欢听老师指挥。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旅游统计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 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 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1、 提出问题:今年国庆节,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师问我,你们班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出去了,有几个人没去?都到哪几  个地方去过了?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们帮帮忙,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2、 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1)逢双数(2)5个5个数(3)逢单数(4)6个6个数(5)一个一个数
  3、 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 减一减(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4、 26个出去玩的小朋友当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样的,那么26个人一共去了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5、 观察得出结论:一共去过18个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验证:看一共有几个勾,是否是26个?

  二、 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1、 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 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 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 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 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 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8篇、大班数学活动抽奖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9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 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 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总是拿不到奖。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奖的原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 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 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 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10个小朋友轮流拨 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 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 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幼儿:因为黄色在圆盘上占得地方多。所以指着它的可能性就大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
  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 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10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 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 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
  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是不是你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黄色球多,白球少。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两个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一个是文具转转转,另一个是水果转转转。文具转转转设3个奖项: 1个文具盒, 1支铅笔, 1块橡皮。水果转转转也设了3个奖: 1个大西瓜, 1串葡萄, 1个苹果。想不想动手试试?那我们一起到美工区,亲自设计一个好吗?在设计转盘前,先听老师讲清要求:
  1、先要在盘子里选好材料,想想你设计的转盘是文具类的还是水果类,然后再进行操作。
  2、转盘应该分几块?这几块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奖项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3、最后,用胶棒时,一定要讲卫生,不要把胶棒蹭到外面。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 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 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老师把这两套抽奖玩具和你们设 计的转盘都投放到科学区域中,下午区域活动时,大家再继续来玩, 好吗?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气氛很浓,在最后的环节亲自动手设计了转盘,并向同伴介绍了自己的转盘,目标完成很好。
  不足之处:有的幼儿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独立完成,动手能力不是很好,还有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区域活动多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让其均衡发展。

第9篇、大班数学6的组成和分解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第10篇、大班数学铺垫子(面积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1篇、大班数学逛书店教案反思

让计算融入到其他活动中去,这样计算活动就不再那么枯燥,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计算,同时也是将计算活动融入到生活,回归生活。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书店"的游戏活动,理解"付钱"和"找钱"的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能相互协作,做文明顾客。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上面标有价格。
2、若干二元币、一元币。
活动过程:
一、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宝贝书店"已经开张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书,你们想去买吗?(想)那你们知道买书需要什么吗?(钱)
1、介绍银行师:我们应该到哪取钱?(银行)在银行设置有两个窗口,一个是一元钱的窗口,一个是两元钱的窗口。
2、分配角色师:小朋友去买书时,想一想我们怎样去买?(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妈妈、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买书。)要求:不管几个人合作去买书,最多只能取6元钱。
3、理财单教师示范讲解表单。
二、逛超市在孩子们相互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单上填上要取的钱数后就可以陆续进入书店选购书刊了。
1、教师在书店内观察幼儿怎样选书。
2、在收银台观察幼儿交钱和找钱的过程。
3、选好书交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元钱的书,还剩了几元?
三、幼儿对照表单讲述取钱、用钱的过程。
教师小结附:表单取钱数买书花了多少?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在教学《买书》这堂课时,我们创设买书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课标指出:“在创造的情境中,数学的学习不能靠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要形式。”在买书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创设买书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大胆放手,通过操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体会小数的多种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本节课虽然是一堂计算课,但不是单纯的计算课,在一步步的问题解决中,慢慢学会学习,学会提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当然,这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遗憾,比如在课堂练习上,照本宣科,没体现一定的练习层次,对于中下学生还要更加的关注。

第12篇、大班数学设计门牌号码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过程:
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
(1)、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
小朋友今天许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①、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②、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
③、你们知道许老师家的门牌号码吗?看录像或课件让幼儿通过视觉直接感知门牌号码。
主要教法:情景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2)、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
①、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
②、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
③、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3)、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
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
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
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
(4)、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
①、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②、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楼上楼下邻居?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小鸭住几楼几房间?小熊非常感谢大家。
③、小朋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以后要注意观察发现他表示什么?
七、教学活动分析:
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录像,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第三大环节是边让幼儿自己操作边讲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实际操作性不强,当将准备的教具发下去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了,场面会难以控制,会很浪费时间。另外,让幼儿自己操作,写画设计门牌号码,也非常费时间。整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一些内容没有讲述,值得反思。

第13篇、大班数学活动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
(1)教师材料:运动场图;序列图一(递增)、序列图二(递减);规律图谱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排序底卡、菠萝、桃子、橘子、等各种水果图片;制作奖品用的材料、规律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幼儿操作,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A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ABB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三、发现运动场环境创设的规律美,引导语:小朋友,运动员要经过三条小路,才能到达比赛地点,我们去看看。
1、出示三条路的图片,幼儿观察判断。
问题:哪一条路是递增规律排列的,哪一条是按递减规律排列的?
2、另一条特别的路(有递增又有递减,如:ABBBBBAABBBBAAABBBAAAABBAAAAAB)师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真多呀,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比较,在我们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律美,让我们以后慢慢去寻找吧。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远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一)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第14篇、大班数学感知10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一):感知5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幼儿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 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3、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幼儿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活动(二):感知10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 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规则:按教师的指令把动物准确送回家。
3、幼儿跑组活动:
(1)找座位:幼儿两两玩找座位游戏,甲幼儿拿电影票,由乙幼儿随意抽出一张,并把电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儿检查是否正确,游戏交换进行。
(2)跳格子:5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
(3)练一练:提供10以内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4)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中考虑到幼儿对数的概念有点抽象,所以我准备了直观,生动的动物图片进行教学,使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经过直观教学,加上动物图片,幼儿都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元游戏使每个幼儿都开心的融入到这次教学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使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的更好的得到了发展。
(2)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师幼配合很好,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进行教学活动。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和幼儿互动这块做的很好,也是这次教学活动达到了之前预想的结果,幼儿基本都掌握了。

第15篇、大班数学公开课5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掌握5的组成基础上,理解凑数的含义。
2.能听口述应用题,在算盘上复习4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完整说出算式。
3.在游戏和操作中练习看数拨珠,看珠报数。
活动准备:
1.苹果图及标记图,数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张分合卡、一支记号笔、5个动物玩具。
3.四位数的电话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数卡5,今天数字5也到幼儿园来了,它说要到算盘上找到它的珠宝宝,你知道是哪颗珠宝宝吗?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原来上珠宝宝就是5呀,那一颗下珠是几呀?三颗下珠呢?现在我们知道了,下珠宝宝1、2、3、4都比5小,现在数字5要来考考小朋友了,请你把5分成两份,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指导幼儿将分成结果记录在分合卡上。
2.  出示苹果图,问:图中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全部都一样吗?启发幼儿按特征标记记录,并读一读分成结果。
幼儿将自己的分成结果和苹果图中的结果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且没有重复的,给予奖励。
3.  观察并说出分号下面2排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一排是顺数,一排是倒数)
刚刚我们把5分成了几组不同的数字朋友,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朋友合起来,再来读一读。(教师将分合卡倒放。并边读边写上相应的数字。
我们就说合起来是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即
1的凑数是4,4的凑数是1,
2的凑数是3,3的凑数是2,
4.  谁来了。(教师边说边在画板上画上一个小兔的头像,老师现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们是右耳,教师边在左耳上写1,嘴里边说:我说1,幼儿接说:我说4,1的凑数就是4,换2、3、4同上。)
5.  小兔子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他来不及一个一个去家里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想办法。对,打电话吧!瞧这是谁的电话号码呀,请幼儿一起读读这个号码上的数字,这个号码在算盘上怎么表示呢?(提醒幼儿拨6、7、8、9、等几个数字时要用合拨),你知道这个号码中哪两个数字是凑数朋友吗?那小乌龟的号码呢?小猫的呢?小狗的呢?……
6.  我们请算盘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子吧!
听老师口述应用题,幼儿在算盘上用珠宝宝表现并完整地说出算式。例如小刺猬背了3个大苹果,,吃掉了2个,妈妈又给了它3个,现在小刺猬一共有几个苹果?幼儿边拨珠,边说出答案。重复完整的算式
3 – 2   3 = 4  教师举例3""6道题,幼儿练习。
7.幼儿玩游戏《 凑数朋友找找》。幼儿自选1""4的珠卡或数卡一张夹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游戏2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第16篇、大班数学铺垫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
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活动反思: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这次的数学活动:“铺垫子”,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了这些长度、高度,培养了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这个活动上下来发现的问题。

第17篇、大班优秀获奖数学认识时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第18篇、大班数学优质课圆柱世界教案反思

目标: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干支数量的趣味。
准备: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感知圆柱体的特征"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1)、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第19篇、大班数学开心鸭子和松鼠(8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学具:《幼儿用书》(P7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教师(出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儿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啊?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20篇、大班数学(6以内)数的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6以内)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活动准备: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  学习数的守恒。
1.  幼儿表演。
(1)  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  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  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  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  茶杯配茶盘。
(1)  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  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  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  总结: 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  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  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  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  室外游戏--春风吹。
(1)  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  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  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个人。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操作在前,通过幼儿交流讨论后,教师再提升小结的原则,建立幼儿初步的守恒概念。《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活动中处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乐,以《纲要》理念作指导,本活动渗透了语言、艺术两大领域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好教学的节奏速度,合理分配时间,组织好师幼互动,使得教学内容和教法达到最优化,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活动结束前,根据幼儿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体现因材施教,力争让幼儿有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100篇》:第1篇、大班安全运动安全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2、积细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过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活动准备安全Flash、图片、记录表格三、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10篇》:第1篇、大班体育游戏动物比赛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发展弹跳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2、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分享合作的快乐。3、乐意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