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自然公开课教案20篇

日期:2021-06-1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自然公开课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自然公开课教案20篇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第2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大自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千年之前,孔子就提出“诗、书、礼、乐”的分科课程;夸美纽斯主张设置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课程。为了让我班幼儿逐步实现多方面,多功能发展,实现幼儿园课程整体性、发展性的功能转向,我设计并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大自然存在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并了解其特征。
  2、情意目标: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理解,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加强环保意识。
  3、技能目标:运用眼、耳、口、鼻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初步认知和表达,增加感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锻炼其模仿和表达的技能。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开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学会各个感官的运用和交结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准备
  活动热身: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布置思考作业:回家细心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是通过看电视观察一些动物,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写、画、表演(动作或声音的模仿)三种方式中的其中两种表达出自己对某种动物的印象、感情等等。
  活动准备:大班小朋友坐好了,分成几个小组,以竞争的形式打分,每个人可以不计次数的上台,次数越多,表达得越好,表达方式越多得分就越高。最后评出冠军组、亚军组,并得到老师的奖励(什么奖励暂时保密),悄悄准备好与全班人数相符的奖状。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开始环节:师生一同大声喊出“我爱大自然”的活动标题,并分小组进行一个小组一个字的合唱式呐喊。“我-爱-大-自-然”,继而音乐“春天在哪里”响起,大家随意的手舞足蹈的乐一乐,师生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二、基本环节:
  1.宣布《我爱大自然》活动开始,每个组第一排的第一个同学当小组长。然后让同学们开始举手上台,用自己准备好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好的动物表达出来。
  2.强调纪律和要点:举手的小朋友按先后秩序上台,插队者取消参与活动的资格。上台的小朋友表演或者展示画面的时候,台下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发出噪音者同样取消资格。每当一位小朋友表演完毕,台下“观众”可以发表评价、意见以及意见分歧。不管小朋友的表演受不受欢迎,必须在他下台时给予热烈的掌声。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要负责鼓励组员上台,为小组加分,争得荣誉。

  三、结束环节:刚才的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兴致很高。按照分数评选出冠军组和亚军组,增加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然后开始评选并且颁奖。音乐“种太阳”轻声响起。给每个上台的同学都发放奖状,有“最佳表演奖”若干张,“最佳模仿奖”若干张,“最佳表现力奖”,“最具风格奖”……没有上台的同学发放“好观众奖”、“最佳纪律奖”,总而言之,家家有花落,人人有奖状,时时有掌声,处处有笑声。

  四、延伸环节: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有关大自然的生物常识,如:生物链、生物的发展历史,等等。并告诉孩子们森林与大自然动植物存在的重要性,号召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1. 活动的成效:很高兴本次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孩子们了解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了环保意识;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孩子的竞争力和竞争热情得到了积极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小组长负责制,提升了孩子领到组织能力,比如,不上台的孩子,小组长会加以鼓励,劝说,让他们纷纷上台表演。小组长还会按照老师的严格要求控制纪律,以便自己所在小组得分更高。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活动过程中,纪律的要求使孩子们基本的礼仪得到了加强;得分制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竞争力;老师隐藏了奖品,诱发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其努力争取;用“动物”做表达的对象,既贴近生活又充分利用了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天性,巧妙而妥帖,使活动的成功具备了某种必然性;最后全民得奖的结局使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落差,特别是内向不愿上台的孩子心中潜藏的自卑感,且营造了喜气洋洋的氛围,为活动的结局锦上添花。
  3. 对师生互动的反思:反观整个活动,我可以自豪的说:“师生互动是一百分。”成功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态度活泼和蔼和活动安排成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音乐也提供了充满活力的隐形环境,激发出孩子们内心的美好。
  4.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大家多用画画和模仿的方式上台表达,口头语言描述和沟通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幸运的发现了孩子们能力发展的欠缺之处,接下来的日子将全力弥补。可喜之处在于,学生中存在绘画天分与模仿天分极高的孩子,并且有领导能力的也渐渐浮出水面,日后将有侧重的给他们提供发展和学习的机会,希望能成功发掘出孩子们的才能,在他们未来的蓝图里,绘出一片辉煌。

第3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美丽的大自然教案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第4篇、大班美术活动自然角里的植物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生,把握画面的结构和色彩。
  2: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植物的特征与名称,并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为我们带来新鲜的氧气,美化我们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必不可少的好处与用途。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王国,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看了这些植物以后,小朋友们又什么样的感受啊?
  ——充分给幼儿表述的机会。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还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些小客人,想不想认识它们?——幼儿:“想”。
  注意: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对植物的画面结构和色彩等进行表述,也让孩子们进行,对所见的,进行表述。
  ——那小朋友,看到植物王国的植物与我们请来的小客人,你们最想用画笔,帮哪种植物画一个画像呢?
  ——幼儿踊跃表述自己想画的植物。
  ——孩子们,上创意美术以来,通过观察,我们要把握画的画面,画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纸上,那小朋友,给植物画图像的时候,也就是写生,还怎么做:(1)尽量画大,注意画出植物的细节。比如:叶片的纹理和花茎或刺。
  ——教师巡回指导,孩子们开始写生作画。
  ——总结: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在植物王国里,找到了一位特别的好朋友,并为它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像。
  我们知道它们圆圆的身子上,长满了尖尖的刺,而且仙人掌有的还能长出美丽的花朵,在仙人掌背后,还藏了一些小叶子。
  (这一环节,那可以拿幼儿作品,进行总结与评述。)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去外面晒晒太阳吧~~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我用一个开场白的形式进行了这节课的开始,并进行了~图片与实物的观察与叙述。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创意是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添画,但是我还记得薛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创意有时候讲究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单凭这节课的结果,也就是画面展现,我感觉是满意的,但是,从教案与实际的写生目的,我感觉这一节课很失败。首先我没有勇气让孩子们,通过我的引导去把实物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发挥想象去画自己所见所想。没有了写生意义的存在。只是我硬性的把一个植物与画面把孩子们的思维固住了。
  在以后的写生课中,我会认真引导,我更会相信我的孩子们,能做到写生的真正作品的呈现。有时候对自己的怀疑也许局限了孩子们的写生范围,这是老师,最大的误点也是最不可取的。

第5篇、大班科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2.掌握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探索用自然物测量树干、树枝、树叶的不同方法,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难点:会用不同的“量具”进行正确的测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示范纸一张,笔1支。学具:每人一张记录纸,各种测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绳子、纸条、布条、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组织幼儿来到小花园,向小树问好,亲亲小树。

  二、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尝试活动)
  1.目测:小树的树干有多高呢?  (幼儿讨论)
  2.引出测量:我们用筷子来量一量好吗?
  3.幼儿尝试测量,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测量时对小树要有礼貌,小心测量。
  4.分享:你是怎么用筷子来测量树干的?教师简单小结。
  5.幼儿再次用筷子以正确的方法测量,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记录幼儿测量的结果。

  三、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第二次尝试活动)
  1.幼儿自由取火柴棒、冰棍棒等不同长度的“量具”测量同一棵树干的高。
  2.讨论:测量同一棵树,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多?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少? 得出结论:测量同一棵树,工具越长量的次数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数越多。

  四、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第三次尝试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量具”为小树测量,并互相交流测量情况。
  教师作个别指导。

  延伸活动
  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回活动室测量室内物品。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树干、树枝等,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突破了以往同类教学重认知结果轻认知过程的划一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时,以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为重点。活动以让孩子们亲亲小树开始,充分调动幼儿的环境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三次活动尝试和活动小结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以及测量中简单的数关系。第一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类似但长度不一的测量工具,让幼儿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三次尝试提供给幼儿较为复杂的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自主地去深入测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结合尝试教育,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环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层次感较强,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孩子们为自己在每一次尝试中有所发现而欢欣鼓舞,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对园内的小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是那么的专注,测量中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小树,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树木的关爱,也勾画出了一幅人与植物亲密无间的画面。

第6篇、小班科学活动自然角里的小乌龟教案反思

   教材简解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我们自然角里的小乌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方式表达出来;
  难点: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以及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自然角里的小乌龟,记住一些小乌龟的特征。
  2、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张(一只乌龟躲在草丛中却露出头和尾巴)、 乌龟实物若干(分别摆放在三个不同的环境下:有在水里的、有在沙子里的、有在地上的)。

  设计理念
  以观察方法来层层加深对乌龟的了解,重在思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发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乌龟养在我们的自然角中,可以经常去看看,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挑选了这一节课,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活动生动、有趣味性。科学活动一定要体现出它的探究性质来,尤其在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从一些表面化的深入到内在的了解,从了解乌龟的外形到它的习性,本次活动可借助:观察、讨论、提问、再次观察、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观察探究乌龟上。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通过寻找、观察乌龟的局部,引导幼儿猜猜是谁?
  1、出示背景图片。
  (1)师:有只小动物在草地上,要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它已经藏好了,我们去把它找出来吧!
  (2)师:仔细找找,它藏在哪里?猜猜它可能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将草拿开边揭晓答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哇,原来是只小乌龟哎。

  (二)请出乌龟,初步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
  1、请出乌龟们。
  师:小乌龟带着它的好伙伴来啦,我们去和它们一起玩吧!注意玩的时候不要弄疼痛它们哦。
  2、幼儿观察。

  (三)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乌龟观察结果。
  师:小乌龟们玩累了,让它们休息会吧!谁来告诉我们,你刚刚看到的乌龟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补充回答)以下顺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回答调整,幼儿讲到什么就点什么,将知识点一个个突破。
  1、对乌龟的头的观察结果。
  (它有一个头)什么样的呀?(很小,尖尖的)如果你摸到了它的头会怎么样?(缩进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缩头的样子。(幼儿做动作) 教师对乌龟的头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很小又尖尖的头,如果碰到了还会这样缩起来呢!
  2、对乌龟的壳的观察结果。
  (有一个壳)上面有些什么呀?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对乌龟的壳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壳,上面一块一块的,摸上去很硬的,可以保护我们的乌龟不受伤害。
  3、对乌龟的腿的观察结果。   
  (还有腿)数数看有几条腿?摸上去怎么样? 教师对乌龟的腿小结:乌龟还有四条腿,腿上有像鱼鳞一样的东西,所以摸起来是毛毛的,碰到了也会缩进壳里面。
  4、对乌龟的尾巴的观察结果。
  (有条尾巴)长的短的?粗的细的? 教师对乌龟的尾巴小结:它还有一条又短又细的尾巴。

  (四)再次观察,重点引导观察乌龟所在的三种环境。
  师:你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小乌龟都待在哪里的了?(以下顺序也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抽取)
  1、在水中的乌龟。
  (水里)在干吗?(游泳)一起来学学乌龟在水里游泳的样子。
  2、在地上的乌龟。
  (地上)在干吗?(爬)一起来学学乌龟在地上爬的样子。
  3、在沙子里的乌龟。
  (沙子里)它在干吗?(睡觉)
  4、教师小结:我们的乌龟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而它待在沙子里是因为在冬眠。

  (五)了解乌龟的饮食。
  1、师:你们知道乌龟吃什么吗?
  2、师小结:乌龟喜欢吃肉、小鱼、香肠和乌龟饲料。

  (六)师幼一起游戏。
  (套用《网小鱼》歌曲) 附歌曲:河里乌龟游游游,摇摇尾巴,缩缩头,一块游,一会爬,好像快乐的小朋友。(游)——(吃)——(缩进壳中)——(游回家)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第7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自然角里的小乌龟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我们自然角里的小乌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以观察方法来层层加深对乌龟的了解,重在思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发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乌龟养在我们的自然角中,可以经常去看看,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挑选了这一节课,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活动生动、有趣味性。科学活动一定要体现出它的探究性质来,尤其在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从一些表面化的深入到内在的了解,从了解乌龟的外形到它的习性,本次活动可借助:观察、讨论、提问、再次观察、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观察探究乌龟上。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观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方式表达出来;
  难点是: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以及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自然角里的小乌龟,记住一些小乌龟的特征。
  2、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张(一只乌龟躲在草丛中却露出头和尾巴)、 乌龟实物若干(分别摆放在三个不同的环境下:有在水里的、有在沙子里的、有在地上的)。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通过寻找、观察乌龟的局部,引导幼儿猜猜是谁?
  1、出示背景图片。
  (1)师:有只小动物在草地上,要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它已经藏好了,我们去把它找出来吧!
  (2)师:仔细找找,它藏在哪里?猜猜它可能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将草拿开边揭晓答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哇,原来是只小乌龟哎。

  (二)请出乌龟,初步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
  1、请出乌龟们。 师:小乌龟带着它的好伙伴来啦,我们去和它们一起玩吧!注意玩的时候不要弄疼痛它们哦。
  2、幼儿观察。

  (三)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乌龟观察结果。
  师:小乌龟们玩累了,让它们休息会吧!谁来告诉我们,你刚刚看到的乌龟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补充回答)以下顺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回答调整,幼儿讲到什么就点什么,将知识点一个个突破。
  1、对乌龟的头的观察结果。 (它有一个头)什么样的呀?(很小,尖尖的)如果你摸到了它的头会怎么样?(缩进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缩头的样子。(幼儿做动作) 教师对乌龟的头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很小又尖尖的头,如果碰到了还会这样缩起来呢!
  2、对乌龟的壳的观察结果。 (有一个壳)上面有些什么呀?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对乌龟的壳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壳,上面一块一块的,摸上去很硬的,可以保护我们的乌龟不受伤害。
  3、对乌龟的腿的观察结果。   
  (还有腿)数数看有几条腿?摸上去怎么样? 教师对乌龟的腿小结:乌龟还有四条腿,腿上有像鱼鳞一样的东西,所以摸起来是毛毛的,碰到了也会缩进壳里面。
  4、对乌龟的尾巴的观察结果。
  (有条尾巴)长的短的?粗的细的? 教师对乌龟的尾巴小结:它还有一条又短又细的尾巴。

  (四)再次观察,重点引导观察乌龟所在的三种环境。
  师:你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小乌龟都待在哪里的了?(以下顺序也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抽取)
  1、在水中的乌龟。
  (水里)在干吗?(游泳)一起来学学乌龟在水里游泳的样子。
  2、在地上的乌龟。
  (地上)在干吗?(爬)一起来学学乌龟在地上爬的样子。
  3、在沙子里的乌龟。
  (沙子里)它在干吗?(睡觉)
  4、教师小结:我们的乌龟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而它待在沙子里是因为在冬眠。

  (五)了解乌龟的饮食。
  1、师:你们知道乌龟吃什么吗?
  2、师小结:乌龟喜欢吃肉、小鱼、香肠和乌龟饲料。

  (六)师幼一起游戏。(套用《网小鱼》歌曲) 附歌曲:河里乌龟游游游,摇摇尾巴,缩缩头,一块游,一会爬,好像快乐的小朋友。(游)——(吃)——(缩进壳中)——(游回家)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第8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
  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
  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
  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A组:让小动物们用吸管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B组: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C组:小动物们可以自由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
  2、教师交待分组活动的要求。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
  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
  3、教师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
  4、师: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
  幼儿律动出室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9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主题目标:
  1、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萌发幼儿为了生存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的良好情感。
  2、培养幼儿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3、通过幼儿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她"的道理。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内容:
  1、种小树苗以班级为单位,师幼一起挖坑种植,并告诉幼儿植树的好处。通过植树让幼儿明白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并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我的树朋友愿意找一棵树跟它做好朋友,来保护自己的树朋友,不让小朋友去摇它,每天去看它,看它长高了吗?帮助它捉害虫,和它比一比,谁长得更快?初步知道树与人类的关系,萌发小朋友爱护树的情感,引发小朋友热爱幼儿园的美好环境。
  3、给树挂名信片知道每棵树都有名字,认识各种树的名称,并愿意为每棵树挂上名信片。
  4、绿色行动将主题教育活动向社区延伸,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让幼儿走出园门,开展绿色行动的活动。以"环保小卫士"的身份利用宣传牌、海报等形式向社区进行宣传、呼吁。如"请给我喝水"、"请勿摇我"、"请爱护我"、"我怕疼,请不要踩我"、"小草有生命,我们爱护它"、"地球只有一个"等。从小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强化幼儿环保意识。

第10篇、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大自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儿创作,教师分组巡回指导。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8、展示每组作品,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小朋友当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当观众,一起参观《美丽的大自然》画展。
  9、欣赏大师作品。教师: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形式让幼儿欣赏3―4幅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原来大师的想法和我们很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要大家经常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不久你们也肯定能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处处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先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来感受自然界颜色的丰富,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七彩自然,各组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绍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活动中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于幼儿眼前,后与音乐欣赏结合,更加深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师的作品又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总之,本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将各种资源统合在七彩自然这一内容中,使幼儿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第11篇、大班科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多个实物接着排和用一个实物移动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用数字记录,并用语言表达测量结果。  
  3、激发幼儿积极探索测量物体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小熊商店背景图、玩偶小白兔、小马、皮带道具四条,方形卡、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小熊皮带专卖店”的形式引题。
  1、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啊!原来是“小熊皮带专卖店”开张了。看!小马是跑的最快的,它高高兴兴的来到皮带店,他想买一条新皮带呢。  “哇!小熊皮带店的皮带可真多啊!”小熊猫说。“熊老板,我要买哪一条好呢?”熊老板热情的说:”不急,我还有更漂亮的呢,你看!(出示四条皮带道具)小马高兴地说:“哇!好漂亮啊!熊老板我的皮带要六个方形卡纸连起来那么长,我要怎么选呢?”
  2、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熊老板服务可周到了,他耐心的说:“我为顾客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你可以看一看、量一量那条皮带要多长就计录在表格里,这样很快就能找到你合适的皮带了。

  二、引导幼儿动手测量皮带的长度,探索测量的方法。
  (1)请幼儿初步目测哪条皮带是适合小白兔所要的皮带
  (过渡语):小马着急的说:到底那条皮带合适呢?哪个小朋友愿意帮我看一看哪条皮带有六个方形卡纸那么长呢?嗯,我想请小手举得漂亮的小朋友来帮我找一找。
  (2)、引导幼儿用多个实物测量物体,教师观察测量结果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过渡语)师:“哪个小朋友说的对呢?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找到合适的皮带呢?”(请幼儿上来用六个放行卡纸测量)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用一样长的方形卡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应该怎样测量?
  教师小结:我们要把皮带的起点和方形卡的起点对齐,再把其他的方形卡纸按顺序一个紧挨着一个不留空隙,不层叠排放,这样就能正确的量出合适的皮带了 小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买到了合适的皮带了,他呀,快快乐乐的拿着皮带回家了。
  (4)、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实物测量物体长度
  过渡语:小白兔看到小马买到了皮带,也到皮带专卖店了,原来他妈妈要过生日了,他想买一条皮带送妈妈当生日礼物,给妈妈一个惊喜呢。看,他偷偷量了量妈妈的腰带,刚好五个方形卡纸连起来那么长。可是他急急忙忙出来只带来一个方形卡纸这可怎么量呢?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量量看,要怎样才能用一个方形就能量出皮带的长度来呢?
  1)、请幼儿上来用一个方形卡纸测量
  2)、请幼儿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师总结:先从皮带的一头开始量,量一次在方形卡后面做一个记号,移动方形卡从记号这里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三、请幼儿测量自己的椅子的边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提醒幼儿用数字记录,并跟同伴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教师先要交待注意事项,及记录表的填写方式。
  过渡语:小白兔很高兴,它买到了合适的礼物,非常感谢小朋友。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会请很多的客人椅子不够坐,他觉得小朋友们坐的椅子很漂亮,也想在做一些和小朋友坐的一样的小椅子,可不知道大小,所以想请小朋友再帮他量量你们坐的椅子的边有几个方形卡纸那么长回家也叫师傅做一些,记得把你们每次量的数量记在这张小的表格里哦。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指导。
  (2)、师幼交流测量的结果。
  (师:你们用方形卡量了椅子的边长,量了几次才量完?画了几个记号?)
  (3)、教师小结幼儿测量操作情况。
  师:哇!小朋友都量好了,一起来看是几个方形卡纸那么长呢?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师:噢,原来椅子的边有三个方形卡纸那么长。

  活动延伸:
  幼儿测量不同的物体,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妈妈的生日不仅椅子要加,窗帘、桌布等等很多东西都要换新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一起去他家帮他量一量吧。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12篇、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第13篇、小班社会热爱大自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挂图。
  3.纸,大树、叶子、小鸟(成形的)剪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挂图一:
  情景:天空一片乌云,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机只哭叫着的小鸟在树的上方盘旋。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1.看后自由讨论。
  2.教师启发引导。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小鸟哭了,为什么?
  ③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
  幼儿讨论:大树死了,大树被人砍了,树枝被人折了,等等。
  3、教师进行环保教育。
  ①师幼共同探讨树的用途:从根—茎,从茎—叶,从净化大气—防治沙尘暴。
  ②师幼共同探讨保护数木、花草的方法。
  4.再看挂图一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鸟现在没有家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小结: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同情心,来帮助小鸟建一个新家。

  二、观看挂图二:
  情景: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三、操作:
  1.通过观看挂图二,大大激发了幼儿帮助小鸟建新家的兴趣。
  2.粘贴大树、小鸟,添画花草、太阳、蝴蝶等。
  3.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教师说明用胶水的方法并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两个小朋友一组,把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故事讲给对方听(受挂图二情节的启示)。然后交换作品欣赏。

  活动反思
  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拟人手法,创造的环境,如尊重他们的意愿,允许他们自由讨论,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粘贴,自幼创编故事等。找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社会教育要求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幼儿的兴趣,“多目的”地发展下去,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第14篇、大班社会探秘美妙大自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和感受。
  2.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自然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感官探究自然,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难点:
  通过游戏等形式与幼儿共同探秘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2.彩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摸大自然的身体找一块安全地带
  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然后互换角色。(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集体讨论:你摸到什么东西?是什么样感觉?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游戏:猜猜我摸的是什么?请幼儿描述触摸大自然的感觉,让同伴猜测物体。

  二、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

  三、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四、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并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探秘美妙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第15篇、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大自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儿创作,教师分组巡回指导。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8、展示每组作品,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小朋友当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当观众,一起参观《美丽的大自然》画展。   
  9、欣赏大师作品。教师: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形式让幼儿欣赏3―4幅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原来大师的想法和我们很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要大家经常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不久你们也肯定能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处处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先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来感受自然界颜色的丰富,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七彩自然,各组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绍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活动中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于幼儿眼前,后与音乐欣赏结合,更加深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师的作品又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总之,本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将各种资源统合在七彩自然这一内容中,使幼儿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第16篇、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3.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过渡语: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过渡语: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3.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过渡语:《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过渡语: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组织幼儿看拍摄的图片录象。      
  过渡语: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3)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活动反思
  语言《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欣赏诗歌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自然的语言”,在了解大自然一些现象后,幼儿通过讨论“你还发现哪些大自然的现象”但孩子们还不是太能了解,所以我通过几个幼儿比较熟知的现象告诉他们,接着他们能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在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后,最后再让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去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第17篇、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知道除了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其他许多的东西进行,并试着做记录。
  2.在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和初步探索量具长短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3.对自然测量感兴趣,愿意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探索,试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笔,纸等。
 
  活动过程:
  1.初步探索: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测量员,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要请小朋友来量一量。
  提出要求:
  (1)不能用尺来量。
  (2)量好纸条后可以选择其他的东西进行测量。
  幼儿操作活动后,老师略作讲评:原来不用尺我们也可以知道纸的长度。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刚才,我们用许多的东西来测量了纸的长度,这次我们要用同样的工具来量这张纸的长度,用什么呢?和孩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选择同一样测量工具。要求:在测量时,愿意记录小朋友可以进行记录。
  幼儿探索活动,老师观察记录,提醒幼儿作记录。
  讲评活动:我们已经量完了,现在一起来讲讲你量出这张纸有多长?
  从幼儿的讲述中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从孩子得出不同的结果后问:这是怎么回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操作。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3.探索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的结果。
  刚才,我们用长方形的积木知道了白纸的长度,现在请你用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看看有什么不同?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得出不同的结果后作讲评。知道量具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4.延伸活动:
  今天的小小测量员真能干,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了许多东西的长度,现在,请能干的测量员去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测量的,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18篇、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大自然中的食物链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懂得自然界中每一种动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而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食物链课件,幼儿集体绘画纸四份,四条食物链的图片,食物链头饰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从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引出话题。
  2、交代绘画要求和时间。

  二、初步探索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分析第一组小朋友的画。
  引导幼儿找出: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这条因为食物而串在一起的链子关系。
  2、分析第二组小朋友的画。
  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来寻找画中的链子关系:海洋植物→海洋小动物→虾→灯笼鱼→鲨鱼。
  3、分析第三、四组小朋友的画。
  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从第三、四副画中寻找链子关系:蘑菇→兔子→狼;粮食→老鼠→猫头鹰。
  4、分析总结出:食物链。

  三、通过课件,感知食物链的作用。
  每条食物链中都有许多动、植物,假如少了一种能不能行?
  在“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
  1、假如地球上所有的青蛙都没有了,蛇会怎么样?
  2、蛇都死了,老鹰会怎么样?
  3、蝗虫会怎么样?
  4、到处是蝗虫,庄稼会怎么样?
  5、庄稼都被蝗虫吃完了,会发生什么后果?
  6、那么食物链中都有动、植物,能不能少一种?
  7、总结出要保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四、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食物链的作用。
  通过玩食物链的游戏,让幼儿更深层次的感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且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保持了幼儿进一步探索食物链的浓厚兴趣。

第19篇、小班数学活动大自然的收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当我看到《收集东收集西》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诗时,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讲给班上的孩子们听。诗歌从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延伸到自然界,以妈妈的收集为结尾,既渗透着母爱,又拉近了文学作品与幼儿生活体验之间的距离,为幼儿的理解、模仿及创造提供了空间。    
  正值秋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捡拾院子里掉落的小叶子、小花瓣、花种子、树根,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宝贝似的攥在手里。这些在成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东两却分外吸引孩子,他们还套用了散文诗中的句子――这是他们的收集。我想,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捡拾自然物,何不满足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捡拾的自然物收集起来呢?在捡拾和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点数及类概念还不太清楚,因此,幼儿的收集正是积累分类经验的好机会,还能发展他们的点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幼儿收集的兴趣。
  2.利用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发展幼儿点数及分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欣赏散文涛《收集东收集西》。
  2.秋天的自然物,信封、大白纸、小筐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捡拾多种自然物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院子里收集到许多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宝贝.尹老师发给每个人一个小信封。请你们把宝贝装在信封中,看谁收集到的宝贝多,而且它们的样子还不一样。幼儿自选信封。
  2.到户外指导幼儿捡拾多种自然物。
  老师:你都收集到什么了?哪种最多?还能收集到其他东西么?
  老师:你捡到的树叶真多呀.还能收集到什么其他的宝贝吗?
  老师:你都有什么宝贝?是从哪捡到的?
  3.回教室指导幼儿把收集的宝贝进行分类。
  老师:你们收集的东西真是太丰富了.尹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大大的白纸,把你们收集的宝贝都倒在大白纸上,看看你收集的宝贝有没有长得一样的,我们把它放在一起。
  老师:你收集到什么了?
  幼儿:我收集到了好多种树叶。
  老师:它们都是树叶.都有什么样子的树叶呢?
  幼儿:有杨树叶、小扇子叶、像小手的叶子,好多种呢。
  老师:这是什么叶子呢?
  幼儿:杨树叶。
  老师:你能挑出和这片叶子一样的树叶放在一起吗?
  幼儿:我捡到的东两名字都不一样。
  老师:都有什么?
  幼儿:小花瓣、小草,还有树叶,还有……都数不出来了,我先把一样的放在一块儿再数就行了。
  老师:对,那我们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数数。
  幼儿:我找到了5样宝贝呢。
  幼儿:老师,我自己分了11种。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分分好么?
  幼儿:花种子放在一起,小树枝放在一起……原来我捡到了4类东西呀,我捡到了11片核桃叶,还以为是11种东西呢。
  幼儿:我收集到8种东西,树枝是一种,但是有杨树枝和泡桐树枝,树叶是一种,也有很多种树叶..
  老师:一种东两也可以分很多,对么?
  幼儿:因为它们都不是一种树上的树枝和树叶……
  4.利用集体分类帮助幼儿更加明确类的概念。
  老师把幼儿收集的每类中取出一个,放在不同的大筐中。小朋友们带着自己分好类的宝贝去给它们找家。
  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分好类的收集分别放在属于它的家叶,看看我们全 班小朋友共收集到几类宝贝。
  5.我们今天收集了许多宝贝.小朋友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小公园中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东两还可以收集起来,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宝贝玩游戏。

  活动延伸
  1.鼓恸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游戏的玩法,如,比比谁的树叶项链长、树叶拼摆画、树枝长短的排列、装饰画等。
  2.家园配合激发孩子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兴趣,如各种各样的书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20篇、大班社会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并掌握进区域的规则。
  2.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3.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阅读区域:自制图书 图书医院益智图书 我是天气播报员(各种幼儿图书若干,图书内容有关天气,可按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播报)
  2.操作区域:小车跑跑跑 纸袋的秘密 天气换新衣 (提供牙膏、纸袋等材料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
  3.智力游戏区域:巧板世界 迷宫大揭秘 天气变化棋 (提供不同的材料玩具,如迷宫、棋盘、七巧板等)
  4.数学区域:加来减去 分一分 瞧一瞧(提供各种数学操作材料,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
  5.美术区域:桃花朵朵开 我是艺术家(制作盛开的桃花,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等等)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互相问好,介绍班上的区域及区域材料。
  ——交代进入区域的要求及规则。
  ——重点介绍智力游戏区域的玩法及规则。如:天气变化棋,让孩子大胆尝试创作棋盘。
  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
  ——重点区域观察:
  1)天气变化棋:幼儿能否掌握剪、裁、画等技能,并运用该技能进行棋的创作。
  2)天气换新衣:幼儿是否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
  数学区: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
  美术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是否能正确进行颜色的搭配。
  操作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
  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
  ——是否都能在音乐停止前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
  ——小朋友的进区表是否都进行了打钩。
  ——各区域的操作物品是否都摆放整齐了,如果没有请幼儿摆放整齐。
  ——给遵守区域规则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应该说,我们和各位老师一样,在结合主题有效开展区域活动这一块也是处于摸索、尝试的起步阶段,虽然以往在外观摩、学习时也了解了大致模式,但也仅限于一些表面的形式,而对于真正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是没有很好的揣摩和理解,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希望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和大家共同学习,争取在这一块得到突破性地发展。那么,现就我们班在主题活动下开设区域活动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可能理论依据不是那么充分,只是我们自己凭感觉在这么做着,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们自己对新〈〈纲要〉〉的学习和理解,对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以及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活动这三个概念的把握:
  主题活动课程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那么,我想既然是主题下的区域活动,那么在进行主题预设时就必须将区域活动一并融入其中,并明确地认识到这样的区域活动应是有明确的活动目的的,应体现并强化主题意识的,而不是等到安排周计划时随便写一个“区域自选”,因此,对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两位老师会在一起碰头,结合主题活动来分析教材提供的区域活动设置及安排,应该说教材的区域设置这一块给予了我们比较详细的指导,那么我们就会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从实际操作等方面考虑,挑选一些适合我们班的区域活动出来,安排到我们的活动计划当中,当然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本主题有关,象主题〈〈大自然的语言〉〉我们一开始就设置好了美工区“给娃娃换衣裳”、以及语言区“小小气象员”、“天气预报图”等比较好在整个主题中都可以持续开展活动的区域,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我们要分析各领域的活动有可能生成相应的区域活动或是活动开展之后需要在区域中得到延伸帮助孩子提升经验,那么我们就会安排相应的区域活动,帮助孩子有目的地开展该活动的二次探索,如此一来我们的区域设置以及区域活动就会越来越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更好地呈现了主题活动的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应该说我们班就是按照以上两个原则来结合主题开设相应的区域活动的,但就我们在网上学习的有关文章以及在外观摩学习的经验来说,我们认为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其实是相辅相承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区域活动后也许能够另外生成一个主题活动,因为虽然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的是一些零碎的经验,却还是有继续探索的价值,那么就有必要为孩子提升经验,从而生成一个集体教育内容了;
  第二方面,区域活动也可以做为主题活动的“先行”,也就是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通过主题活动进行经验提升、整合;
  第三方面:区域活动可以做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因为考虑到操作材料的量、孩子能力的个体差异或者是孩子的兴趣浓厚等因素,每个孩子对主题活动的需求不一样,那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延伸是最好的方法,让孩子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课程本身得到发展。
  那么,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实我们的脑海里无数次的设想过、实施过,但是受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和经验等各方面的限制,真实要实施起来却又无从下手,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惑。
  那么自从开学初开始研讨区域活动以来,我们按照程园长的教导和指引,首先将自己心目中的区域活动标准降下来,不去和大保育院比,不去和在区域活动中经验丰富、能力强的老师比,而是从细小处入手,从孩子们一个个爱玩的小游戏入手,就象最简单的七巧板,我们就设置了一个“巧板世界”的区域,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柜子中摆放了一篓七巧板,但是孩子们喜欢玩,而且玩得很好。一开始我们让孩子随意拼摆,并互相看同伴的作品;后来让孩子在主题“不一样的我”中再玩七巧板时,专门拼人,看谁拼得造型多且不重复;玩了一段时间后,又给孩子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比如说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拼得多或者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作品等等,我想这应该也算是体现了区域活动的层次性。我想也只有这样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我们的区域活动,才会让我们做为老师的不再那么茫然,不再无从下手,才能让我们有继续前进的信心,才能让我们有继续探索如何开展好区域活动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让我们自身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专业化的成长和提升!

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20篇》:《中班科学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科学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10篇》:第1篇、大班体育游戏动物比赛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发展弹跳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2、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分享合作的快乐。3、乐意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

《大班健康教案大全10篇》:大班健康教案大全1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