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06

这是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只羊?

  (出示课件):喜羊羊听说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可高兴了,她想和我们一起学习呢。瞧,她在看着我们哪,喜羊羊很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样的,举起来给他看看好吗?喜羊羊还想知道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长。你们能用自己的工具量一量告诉她吗?

  (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小刀、硬币等量出“数学书”的长度)

  师:谁愿意大声告诉喜羊羊数学书有多长?喜羊羊有点奇怪了,同样的“数学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学生尺)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现在请把你们的尺子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虽然每个同学的尺子长得不一样,但是老师知道每个人的尺子上都有相同的地方,相信吗?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老师知道什么。看哪个小组猜得准。

  同学们猜得真准。老师这儿也有一把直尺(课件出示),你们觉得老师这把尺子缺少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竖线、数字。

  闪动刻度线: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这些有长有短的竖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板书) 闪动数字:你们发现这些数字都喜欢什么样的刻度线在一起呀?哦,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你能把这些数字从小到大读一遍吗?这里最小的数是几?(0),你知道0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0表示起点,我们就把和0对齐的这条刻度叫做刻度0。把这条刻度叫做刻度1,后面的呢?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后面还有吗?

  小朋友们已经发现了尺子的第一个奥秘,那就是每把尺子上都有刻度线和数字。开心吗? 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这个字母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刻度0很重要,(闪)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如果一只小蚂蚁从0刻度出发,爬到刻度1的地方停下来,我们就说小蚂蚁爬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是不是尺子上只有从0到1才表示1厘米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对呀!我们又发现尺子的第二个奥秘了!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看来,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探索奥秘的高手啊!想不想继续探索下去呢?

  刚才我们是看屏幕学习的,其实屏幕上看1厘米的长度是不准的,因为它是放大了的。现在拿出自己的直尺,在你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大家先用眼睛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比画1厘米的。就是两个指尖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比画出1厘米吗?举起来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用一只眼睛瞄一瞄,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

  很短。把手放下。现在你能不用尺子,用手很快比画出1厘米有多长吗?你们比画得非常棒!

  现在,老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注意听清楚,这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小朋友们真有数学的眼光,能找到这么多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如果老师让你在尺子上找到3厘米你也能找到吗?你怎么数得那么快的?数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

  4、量线段

  (1)刚才小朋友们已经会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会不会量长度吗?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小数学本,用手比画看看它的短边,有几厘米长?再量量看

  (2)这个短边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量一量。

  (3)得出是几厘米?6厘米,你量得真准!你能到前面来量给大家看看吗?生演示。

  (4)课件演示量法。我们在量长度的时候,要把物体的一端和刻度0对齐,再看另一端指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你们都是这样量的吗?你们都很棒!

  (5)动画片里的懒羊羊也用尺子量了长度,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量的:出示两种错误的量法。(没对准0刻度;尺子放斜了。)

  把你们量长度的秘诀告诉懒羊羊吧,他下次就不会量错啦!你们现在是他的老师啦!

  5、画线段

  小朋友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课件显示画线段的方法: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的地方。

  喜羊羊也想画一条线段,可是他的尺子坏了,他还能画出长4厘米的线段吗?(0刻度还在)

  他的尺子另一端也坏了,这可怎么画呢,喜羊羊(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6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9的地方)你们的方法真多呀!

  用你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看谁画得又快又准!同桌量一量,看看你画得是不是准确。

  课件出示:老师也画了两条线段,这一条你看是5厘米吗?哦,比5厘米多一些,再看这条线段,是5厘米吗?比5厘米少一些,虽然都不是5厘米,但是都很接近5厘米,我们可 以把这两条线段的长度说成大约5厘米。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用手摸一摸,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不但会量线段的长度,还会画线段,估计能力也很强,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综合练习

  小朋友们想挑战一下自己的眼力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谁的眼力好”,既然是考眼力,那就不能用尺子量了,想玩的小朋友把尺子收起来。

  第一个物体,—---橡皮。你们估计对了吗?

  第二个物体——固体胶。方法同上。

  第三个物体——铅笔。方法同上。

  用尺子验证学生估计的对错。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喜羊羊和懒羊羊跟你一样也学会了好多东西,他们回家后,用一把长尺子量了量围巾的长度,大家看看是多长呢?哦,刚好是100厘米。真长啊,10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这个知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外作业:

  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材分析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案范文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附:教学小资料

  人们在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显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1795年,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

  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了解

  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难 点】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突破】

  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长度的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纸条。

  【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快乐学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

  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

  来看一下吧。

  二、研讨学习,动脑思考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

  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讲解学习,动手实践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

  么?和同位交流一下。(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

  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同学们读一读(生自由读)

  生:数字是按照由小到大排列的。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

  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

  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加深认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食指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

  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最长

  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

  10是几厘米?(课件展示不同长度,让学生说出长度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

  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

  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

  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

  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

  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

  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

  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

  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

  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

  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蓝纸条,不知道他们的长度,你们可以帮老师量一下

  吗?(两人一组测量)

  生积极测量,回答,然后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

  (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

  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

  (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

  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

  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七、评价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积极回答)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课后作业】

青岛版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 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及1厘米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次测量实物或图形的长度,能估计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3. 经历测量的过程,形成1厘米的表象,体会测量产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单位1厘米的空间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问题情境,经历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过程

1.谈话,引入测量。

我要把国庆节的班级集体照配个特别漂亮的相框摆在书桌上,同学们帮我看看应该配个多大的相框呢,我给李老板打电话,他能做出来吗?得怎么办呢?我们先来量一量。

2. 小组选择工具自助测量。

交流结果,激发认知冲突。汇报时,相机板书记录,测量结果,观察,启发,思考。

师:是同学们,你们往这儿瞧,怎么有这么多不同的测量结果。生说原因使我们选择工具不一样,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因为我们选择测量标准不同。

3. 情境激趣统一标准。

对话:给李老板打电话说相片的长量出来了,他就问多长呀?我说照片的长是......这样说,李老板能听懂吗?看来这样说,李老板听不懂,那该怎么办呢?

师:其实在很早时候,人们在测量和交流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就想能不能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长度去做标准,这样量的结果就好交流了,那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个这样的长度标准,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4. 了解1厘米。

二、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空间观念

(一)看一看(二)想一想(三)找一找。

三、测量中发明尺子。

1. 出示学习任务,用一厘米长的小棒测量照片的长和宽,测量中,感受麻烦

学生动手测量,长边有多长,说说测量时的感受。启发思考,有什么好办法?

2. 用粘成一串儿的小棒测量。让学生测量照片短一点的边。说长度。让学生给老板打电话,李老板能做出照片的相框吗?

3. 测量数学书的长。用一串小棒儿测量数学的长边,怎么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长边是多少,标上数字,引出尺子。

4. 介绍各种尺子。

5. 利用格尺找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6. 小练习判断用尺子测量方法的正误、

四、选胡子小游戏,

五、小结:说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

厘米的认识

1厘米 CM 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汇报课,课堂反映的是关注数学的核心素养,开展深度教学。我听课班级是二年级,我授课班级是一年级,这是大胆的尝试,毕竟一年级的孩子在认知上和二年级的孩子比较,还是有差距的,在授课时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尽量放慢速度,用儿童话的语言授课,后期由于时间原因,节奏稍快了一些,所以学生汇报时有一处问题没处理好,留下遗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