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小班教育随笔

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您知道吗?》

日期:2022-04-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您知道吗?》,是优秀的小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您知道吗?》

1、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您知道吗?》

  其实我不笨——

  妈妈一直希望芹芹成长为一个斯文乖巧的小淑女,但芹芹偏偏像个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喜欢跑跳攀爬。为了熏陶芹芹的性情气质,妈妈把芹芹送去学习钢琴。面对枯燥晦涩的五线谱和单调重复练习,芹芹常常心不在焉,一学期下来没弹好几首曲子,视唱水平也在班里排名倒数,愁得妈妈逢人便说:“我家闺女怎么总不如人呢?”

  其实芹芹并不笨,只是妈妈没有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有时并不合理正确,芹芹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应该多安排运动、舞蹈等动态内容以消耗其多余精力,而妈妈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抑制孩子天性的做法必然导致芹芹无法适应、表现失常,造成妈妈误以为孩子“很笨”的结果。

  家教提示: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不符时,切勿急着埋怨、愤怒、伤心,更不要轻率地给孩子下定论,细心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有助于避免误解的发生。

  其实我不坏——

  明明和表妹在一起玩得正欢,在跑跳追逐中,明明不小心把表妹撞倒在地,正想上前扶起她时,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不由分说责备明明说:“你怎么能欺负妹妹!快点向人家道歉!”明明连忙解释:“我是不小心的!”奶奶扬手作势要打:“还顶嘴?这孩子现在越变越坏了!”明明“哇”地一声哭了:“奶奶就是偏心……”

  这是家庭中典型常见的误解案例,明明虽然确有失误,但这种犯错并非出于本意,而且也主动补救了,奶奶不但没有问清情况,还不听解释,仅凭主观判断就给明明贴上了负面标签,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家教中,最忌缺乏耐心和分析,一见孩子失误就凭经验给他定性,误解也就由此产生了。

  家教提示:孩子闯祸后先别急着斥责,多考虑几种可能性:是不是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弄砸了事情?是不是孩子渴望探索才不小心造成破坏?是不是我没有分析和倾听就妄下定论呢?三思而后行,有助于避免误解。

  其实我不懒——

  妮妮刚上幼儿园,妈妈觉得是时候培养一下女儿的自理能力了,便开始着手进行训练。让妮妮自己整理玩具,她一股脑塞进箱子里就完了;让她自己叠被子,她总是把被子抱起来往床脚一堆;让她洗自己的小衣服,没揉两下就喊累不肯再洗……急得妈妈一天到晚数落妮妮:“大懒虫,什么事儿都不认真做!”

  许多家长都会埋怨孩子懒,因为孩子总是对家务或学习表现出敷衍态度,不求精细,但其实,孩子“貌似懒散”的背后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家长们却没有去深究。比如情景中妮妮妈给孩子安排的自理训练就远远超出了一个3、4岁孩子的能力范围,妮妮笼统、粗糙的做法和逃避的态度都是因为自己力所不及,而非妈妈口中的“懒”和“不认真”。

  家教提示:在评判孩子做事前先考量一下,孩子是否有能力将其圆满完成?我们是否传授过正确的方法?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专注力或耐性?结果的不尽如人意究竟是出于态度懒散还是经验不足?

  其实我能做——

  妈妈在厨房做饭,莹莹想帮忙,便拿着自己的玩具小刀跑到厨房切胡萝卜,妈妈连忙把莹莹赶出厨房:“别碍手碍脚的,自己玩去。”早上出门前,莹莹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自己穿鞋,急性子的妈妈忍不住说:“瞧你这笨手笨脚的样子,妈妈帮你穿,省得又迟到了!”结果在和别人聊天时,妈妈却总抱怨说:“莹莹可没用了,在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连个鞋子都不懂自己穿!”

  这个案例也许家长们一看就明白问题所在:莹莹妈根本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又怎能要求她动手能力强呢?这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实孩子并非做不到,早早给孩子贴上“不行”的标签是一种误解,虽然她可能暂时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快,但只要家长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指导,孩子一定会熟练和能干起来。

  家教提示:避免这种误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放下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有时候过度关爱也会阻碍孩子能力的发展。适时放手,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像中更能干、更优秀。

2、小班教师教育随笔《因为孩子小,就为他们包揽所有的事?》

  开学近两个多月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什么事都好依赖我们,每天午睡起床坐在自己的小被窝里,等待着我们为他们穿衣与整理。这是一种好现象吗?当然不是!随即我与搭档制定一些方案和措施: 1、给予自己整理衣物的孩子充分肯定和奖励; 2、不能自行整理的幼儿,我们完成一半穿戴,另一半让孩子自己学着完成; 3、对于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由教师或同伴帮助完成。 良好效果是肯定的,孩子们喜欢上自行整理衣物,以完成穿戴为荣。我们看在眼里,喜上眉梢。那些并不是说我们教师偷闲或偷懒,试想一下,你一昧为他们包办一切,那么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自理? 现在居多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宠爱让孩子们得不到锻炼机会,孩子是大人们捧在手心的星星月亮,稍一皱眉,家长们就大惊失色,更别提让孩子做这做那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园时间,对幼儿进行常规和自理能力训练。 我想,我们幼教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基础知识,还要训练他们怎么做人,以及为走进社会做好准备!

3、小班教育随笔《我和我的孩子们,哭乎?乐乎?》

  从开学初接过这个小班,已近两个月的时间了。两个月的时间,不过须臾,孩子们却在性格、生活、学习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那个不爱吭声的昆坤每天扮演“奥特曼”;那个害羞的康康如今俨然一个“小管家婆”,谁表现不好她马上告诉老师… 记得第一次早上站在门口迎接孩子,因为第一次接触这批孩子和家长,孩子们在屋里哭成一团,家长们也舍不得走,担心的询问:“老师,就你一个人吗?”“不!其他老师一会就来。”我肯定的回答,似乎我的“肯定”能带来些许的安慰。一边抱着哇哇大哭要挣脱我怀抱的孩子,一边安慰着同样看着孩子哭心急如焚的家长。看来,分离焦虑不仅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与家长亦无大异啊。 这种状况,以我的经验,一般要到十一以后,一切才能步入正轨。每天,家长接的时候,告诉他们:“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没有哭,还和小朋友玩。不要着急,慢慢会好的,都有个过程。”以后,话题逐渐从“哭”上转移,告诉他们孩子今天完成的功课。有哪些进步。 一直顽固地哭了一个月的杨皓钰,虽然,开始的哭并没有影响她自己吃饭睡觉,却让别的小朋友不能安静上课。在我经常与她聊天后,不但不哭了,而且还能专心上课,迅速完成老师的指令。这是一个行动迅速的孩子,无论吃饭,做作业,还有生活自理方面。每次,我都会语言鼓励。无疑,不着边际的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关注她。“钰钰,这件衣服真漂亮,谁买的?”“钰钰,妈妈做什么好吃的了?给我吃好不好?”… 那段时间,下班回到家,好像耳朵里还是“老师,我妈妈什么时候来?”“老师,我不哭了”。孩子那焦虑的表情似乎并没有从我眼前散去。赶快给自己换个耳朵,放放舒缓的音乐,小心轻度焦虑症。 还是学学我的杨皓钰小朋友,干脆利索,吃饭就吃饭,入厕就入厕,回家就回家,哭就是哭,我该吃吃,该睡睡,不苦了自己。大家不知道吧?哭中也有乐! 那,下班后的冯老师,也坚决做一个不哭的,“苦中作乐”的好大人。比如现在,听听自己喜欢的歌,学会它,下次和朋友去K歌时,该“新歌发布会”了,一定不唱以前唱过的歌!盖了他们~~ 请允许女人一点点小小的虚荣心吧!呵呵~~

4、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天气冷,幼儿不愿活动怎么办?》

  这些天天气冷的特别快,幼儿从单件毛衣一下子到了厚厚的外套和几件毛衣和羽绒背心,可以说从里到外都是厚厚的一层,再加上围巾和手套,整个人就看上去都是胖乎乎的!天气越冷,有几个幼儿就不愿活动了,整个人就缩在那里,静静的坐在凳子上。甚至有几个幼儿是哭着来上幼儿园的,来园也是越来越迟-----

  看到幼儿吧嗒吧嗒的掉眼泪,我们做老师的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如何是幼儿能向以前一样活泼起来呢?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幼儿暖和起来,不然你的教育活动根本开展不起来。

  我们班针对这种情况,想到的了以下方法,并也在实际中运用了进去,效果还是可以的。

  首先,我们在晨间谈话时教育幼儿不睡懒觉,及时来园。其次在平常的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做勇敢的孩子,不怕冷。(例如,讲故事《爱谁懒觉的孩子》,《兔宝宝的棉衣裳》,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等等)在早上幼儿来园时给他们奖五角星,并表扬他们是勇敢的孩子,明天要继续,让幼儿有上幼儿园的动力。接着在幼儿基本到齐的情况开展各种体育游戏(例如:轮胎排排长队跳圈 许多小鱼游来了)因这几天都是下雨,室外游戏不好开展,为此,我们在教室里让幼儿跳舞,幼儿和幼儿手拉手,一起蹦一蹦,学各种小动物走一走。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去和不愿活动的幼儿接触,一起拉着到活动中来!活动后身体自然而然会热起来。在教育活动之前也让幼儿跺跺脚,搓搓手,热身运动做一下,相信你的活动幼儿仍然会向以前一样积极的参与进来!

  此外,在课间,应多提醒幼儿去上厕所。完后帮幼儿穿一下裤子,特别是女小朋友。

  室外的天气虽冷,但我希望我们教室里仍然是暖烘烘的!

5、幼儿园教师小班教育随笔《老师,你喜欢我吗?》

  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对于幼儿,由于年龄小,对爱的要求更是敏感和迫切。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周围大人们太多的爱。而在幼儿园,几十个幼儿面对着两三位教师,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可能就会伤到某一个孩子的心。

  有人曾经问过我:“你们班的孩子你最喜欢谁?”我想了半天说:“每个孩子我都喜欢。”真的,他们就像我的手指头,哪一个都连着我的心。

  记得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忙着给孩子们穿衣服,当我走到小墨身边给她穿衣服时,小墨突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老师,你喜欢我吗?”我说“老师喜欢你呀!怎么了?”

  她高兴地说:“老师也喜欢我!老师也喜欢我!”说着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心里一愣,仔细想了想,大致想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前几天,我班来了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因为他刚入园,免不了又哭又闹的,我就有意多接近他,却无意中引起了小墨的误解。但这也使我体会到了从事幼儿教育的幸福感,孩子们是那么天真、可爱、招人喜欢。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伤了腿,疼得要命,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突然,好多小脑袋凑到我面前,一双双的眼睛不安地望着我:“老师,你怎么了?”

  “你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吧,我爸爸是医生,让他给你看看,很快就会好的。”“不吃辣东西,会好得更快。”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孩子给我揉腿,有的孩子给我找来一根棍子当拐杖,我特别感动,有种想掉泪的感觉。我把他们搂到怀里,心想:“这么天真可爱的一群孩子,让我选择的话,谁都无法让我割舍。”作为老师,爱孩子就要爱每一个孩子,只有爱每一个孩子,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6、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您知道吗?》

  其实我不笨——

  妈妈一直希望芹芹成长为一个斯文乖巧的小淑女,但芹芹偏偏像个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喜欢跑跳攀爬。为了熏陶芹芹的性情气质,妈妈把芹芹送去学习钢琴。面对枯燥晦涩的五线谱和单调重复练习,芹芹常常心不在焉,一学期下来没弹好几首曲子,视唱水平也在班里排名倒数,愁得妈妈逢人便说:“我家闺女怎么总不如人呢?”

  其实芹芹并不笨,只是妈妈没有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有时并不合理正确,芹芹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应该多安排运动、舞蹈等动态内容以消耗其多余精力,而妈妈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抑制孩子天性的做法必然导致芹芹无法适应、表现失常,造成妈妈误以为孩子“很笨”的结果。

  家教提示: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不符时,切勿急着埋怨、愤怒、伤心,更不要轻率地给孩子下定论,细心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有助于避免误解的发生。

  其实我不坏——

  明明和表妹在一起玩得正欢,在跑跳追逐中,明明不小心把表妹撞倒在地,正想上前扶起她时,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不由分说责备明明说:“你怎么能欺负妹妹!快点向人家道歉!”明明连忙解释:“我是不小心的!”奶奶扬手作势要打:“还顶嘴?这孩子现在越变越坏了!”明明“哇”地一声哭了:“奶奶就是偏心……”

  这是家庭中典型常见的误解案例,明明虽然确有失误,但这种犯错并非出于本意,而且也主动补救了,奶奶不但没有问清情况,还不听解释,仅凭主观判断就给明明贴上了负面标签,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家教中,最忌缺乏耐心和分析,一见孩子失误就凭经验给他定性,误解也就由此产生了。

  家教提示:孩子闯祸后先别急着斥责,多考虑几种可能性:是不是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弄砸了事情?是不是孩子渴望探索才不小心造成破坏?是不是我没有分析和倾听就妄下定论呢?三思而后行,有助于避免误解。

  其实我不懒——

  妮妮刚上幼儿园,妈妈觉得是时候培养一下女儿的自理能力了,便开始着手进行训练。让妮妮自己整理玩具,她一股脑塞进箱子里就完了;让她自己叠被子,她总是把被子抱起来往床脚一堆;让她洗自己的小衣服,没揉两下就喊累不肯再洗……急得妈妈一天到晚数落妮妮:“大懒虫,什么事儿都不认真做!”

  许多家长都会埋怨孩子懒,因为孩子总是对家务或学习表现出敷衍态度,不求精细,但其实,孩子“貌似懒散”的背后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家长们却没有去深究。比如情景中妮妮妈给孩子安排的自理训练就远远超出了一个3、4岁孩子的能力范围,妮妮笼统、粗糙的做法和逃避的态度都是因为自己力所不及,而非妈妈口中的“懒”和“不认真”。

  家教提示:在评判孩子做事前先考量一下,孩子是否有能力将其圆满完成?我们是否传授过正确的方法?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专注力或耐性?结果的不尽如人意究竟是出于态度懒散还是经验不足?

  其实我能做——

  妈妈在厨房做饭,莹莹想帮忙,便拿着自己的玩具小刀跑到厨房切胡萝卜,妈妈连忙把莹莹赶出厨房:“别碍手碍脚的,自己玩去。”早上出门前,莹莹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自己穿鞋,急性子的妈妈忍不住说:“瞧你这笨手笨脚的样子,妈妈帮你穿,省得又迟到了!”结果在和别人聊天时,妈妈却总抱怨说:“莹莹可没用了,在家里一点忙都帮不上,连个鞋子都不懂自己穿!”

  这个案例也许家长们一看就明白问题所在:莹莹妈根本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又怎能要求她动手能力强呢?这是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其实孩子并非做不到,早早给孩子贴上“不行”的标签是一种误解,虽然她可能暂时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快,但只要家长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指导,孩子一定会熟练和能干起来。

  家教提示:避免这种误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放下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有时候过度关爱也会阻碍孩子能力的发展。适时放手,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像中更能干、更优秀。

7、小班幼儿教育随笔《妈妈,你想我吗?》

  范文博,一个聪明可爱又好问为什么的孩子,十分惹人爱。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有些让老师失望,他总是动手打小朋友,老师批评教育了还是没有改变。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同孩子奶奶交流了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孩子奶奶告诉我,他爸爸妈妈要出国去外地学习了,我也管不了他。我很惊讶,“孩子多想妈妈呀!”奶奶说:“他很懂事,我问他想爸爸妈妈吗?他说不想。”他妈打电话问:“你想我吗?”他反问妈妈:“你想我吗?”。

  一句“你想我吗”,让我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渴望与思念,孩子难道真的不想妈妈吗?近段时间孩子之所以行为反常,他一方面是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能被老师关注,而我对于孩子的表现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却没有及时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内心,真是懊恼不已。了解情况后我和孩子奶奶再次进行了交流,让奶奶知道孩子是想妈妈的,多用正面语言进行引导。并且与妈妈进行了电话沟通,让妈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多给孩子打电话,进行感情交流,给孩子解开“被抛弃”的心结。在幼儿园,我运用故事,告诉孩子们不管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他们都是爱自己的宝宝的。并在一日活动中抓住每一个环节对他进行鼓励表扬,同时每天都要摸摸他的头、脸,有时还给个拥抱。在家长和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减少了,脸上的微笑多了,因爸爸妈妈离开而受伤的心灵渐渐平复了。

  看似简单的攻击性行为,却隐藏着孩子内心深处的伤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会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章

《小班五月随笔3篇》:小班五月随笔第1篇  多给孩子机会  在本周的周末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大胆地表演节目,通过努力来争取获得小红花、小食品 。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跑到台上大声地唱着歌。这时

《保育随笔小班3篇》:保育随笔小班第1篇  班里的新生浩浩,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吃午饭更成了难题。还记得他来幼儿园的第一天,浩浩妈妈特别嘱咐我:“他不太会自己吃饭,在家都是我喂的,麻烦老师费

《小班十月份随笔19篇》:第1篇小班十月份随笔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日常工作已进入轨道,小班幼儿情绪也已安稳。回顾这一个月新生入园工作,感慨颇多:  一、理解家长情绪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将幼儿送入园后,却不肯回去,还站在窗户外面看一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